孟子的名言及感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5798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的名言及感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孟子的名言及感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孟子的名言及感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孟子的名言及感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孟子的名言及感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孟子的名言及感悟.docx

《孟子的名言及感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的名言及感悟.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孟子的名言及感悟.docx

孟子的名言及感悟

孟子的名言及感悟-

第一篇:

孟子的名言及感悟

导语:

孟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文字与智慧常常使人受益匪浅,“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的便是如此。

如下便是我分享的关于孟子的名言及感悟,欢迎阅读。

一、仁者无敌。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奉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赏析】孟子反对用刑杀来治理国家,他认为仁政是最好的治理方式。

有仁德的人无敌于天下,对国内能通过推广仁德来使百姓安定,对外以至仁伐不仁,决不至于让血流得把捣米的木槌都漂起来。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能修养仁德,他就能使天下人心服口服;对国家来说,奉行仁政,对内对外都能成功治理。

孟子讲的治国之道是要统治者努力推行仁政,以德治国,反对刑罚杀戮。

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释义】尊敬自己家里的老人,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子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一切政治措施都由这一原则出发)要统治天下就像在手心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

【赏析】孟子认为有仁德的人能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有德行的人当政,他能把自己的仁德推广到天下,这样就是推行仁政,由类似尊老爱幼的仁德美善出发去制定国家的政策,管理天下就是很轻松的事了。

三、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

【释义】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怎样对待你。

【赏析】这是孟子与邹穆公一段对话中的一句。

当时,邹国与鲁国边境发生械斗。

邹穆公问孟子:

“我的地方官员死了33人,可是老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

对这些可恶的百姓,要杀呢,杀不尽;不杀呢,这种瞪着眼睛看长官战死而不去救助的行为,太可恨了。

你说怎么办?

”孟子回答说:

“灾荒年,你的老百姓有的饿死在沟边路边,青壮年四散逃荒的就有几千人,而你的粮仓里、府库里却装得满满的。

地方官员却没有一个来向你汇报,对老百姓这种严重饥荒情况,还说形势大好。

这些地方官员的行为,就叫做对国君怠慢、对人民残忍呀!

曾子说过‘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怎样对待你’。

人民在危难时得不到官府的救济,现在才有报复的机会。

所以只要你行仁政,关爱百姓,百姓自会爱护他们的长官,而愿为之效死了。

四、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赏析】孟子是个胸怀宽广的大儒。

他长期周游列国来推行自己的主张,要在天下实行仁政,要统治者保民爱民,与民同乐,实现天下统一。

《孟子·公孙丑下》里记载他的话说: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今日的社会里,除了我,还有谁呢?

)正是有这种心胸,他才能对推行仁政孜孜不倦,即使身处厄运困境,也不改变志向理想。

五、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释义】(圣人)出自于同一类的人,却远远高出于众人。

【赏析】这是孟子对孔子的崇高礼赞。

孟子认为孔子是人类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杰出人物,“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伟大)于孔子也”。

并说:

“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六、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释义】当今之世(如果要想平治天下),除了我能做到,还能有谁呢?

【赏析】这是孟子的宏伟抱负及自信之语。

孔孟二人均有治世忧道的心情,孟子更多次明确自己迫切希望参与治理天下国家的抱负。

他说: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这是他独特的历史观。

他认为从周文王、武王开国距今已七百多年了,应该有圣王出现,而自己能当“名世”之士,作伊尹、姜太公一类的人。

所以他说:

当前,如果上天还不想使天下得到平治,那也就算了;如果天意想使天下得到平治,“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七、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

【释义】(社会有分工,)有的人从事脑力劳动,有的人从事体力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就

担当管理工作,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就被别人管理。

【赏析】这是孟子批判农家学说的话。

农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许行,主张“贤者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即国君及在上位的人应当同农民一道种田,才能吃饭;自己煮饭,同时管理国事。

孟子反对这种观点,揭露了这种观点的许多荒谬可笑之处,阐明其事实上的不可能,从而正面阐明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必要性及合理性。

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

【释义】身在富贵之中要不迷乱本性,身在贫贱之中要不改变志向,身在威势武力之下也绝不卑躬屈膝,有违道义,这样才可算作大丈夫。

【赏析】一个人只有坚持自己的追求,坚持修养仁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目标,恒心恒德,才算是大丈夫。

富贵也好,贫贱也罢,都不能改变理想和节操,这才是大丈夫。

九、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处】《孟子·离娄上》

【释义】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赏析】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违背了这些要求和规范,就不能把事情做好。

只有顺应这些规则,才能顺利完成工作。

工匠不使用圆规矩尺,他就不能很好地画出自己想要的图形。

所以,我们必须强调制度、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句哲言现在已经转化为成语了,就是“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十、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释义】作践自己的人,没必要跟他谈什么有价值的言论;抛弃自己的人,不能跟他一起干什么有价值的事业。

【赏析】孟子认为,开口闭口都非议“礼”和“义”的人,就是所谓的自暴;自身不能坚守“仁”的信念、遵循“义”的规范,就是所说的自弃。

这个提法和我们今天的“自暴自弃”有所不同,但是都不脱离与理想、志向、情趣的关系。

十一、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释义】人们的共同缺点就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赏析】一个人应该性格内敛、品德谦虚才好。

爱好仁德的人,有志于修养德行的人,绝不会取得一点点成绩就骄傲自满。

而那种目光短浅的人,他们只要有一丁点收获,就开始沾沾自喜、得意洋洋。

孟子对这种人非常不满,极力讽刺他们。

真正有德行的人,他们努力学习,昼夜不倦,孜孜以求,不耻下问。

他们没有固定的老师,唯善是从,谦虚谨慎。

孟子对他们这一类人是崇敬的。

十二、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出处】《孟子·离娄下》

【释义】爱说别人的坏话,该知道有什么样的坏结果吧?

【赏析】这是孟子告诫人言人之恶,必遗后患的道理。

就常情而论,一个人有不良之行,是不喜欢别人背后议论的,报复就是必然的了。

庄子说:

“灾人者,人必反灾之。

”就是这个道理。

十三、友也者,友其德也。

【出处】《孟子·万章下》

【释义】交友啊,是结交他的好品德。

【赏析】这是孟子的话。

他认为交友之道,贵在结交其德。

因此交友时就不应考虑对方的权势,而应该考虑对方的品德,这才是真正的交友之道。

古人认为朋友是五伦之一,是家庭之外重要的人际关系。

酒肉朋友是靠不住的。

所以古人讲“以友辅仁”,是说朋友是来辅助自己的仁德的。

所以以天子身份友匹夫而不为屈尊,以匹夫身份友天子而不叫僭越。

十四、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出处】《孟子·告子上》

【释义】(即使有天下最易生长的东西)只有一天曝晒它,却有十天冷冻它(也不能生长的了)。

【赏析】孟子告诫人不论进德修业,均需专心致志、有始有终,绝不能时作时辍,甚至一作十辍,一进十退,亦即俗谚所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学习、工作时间少,而嬉游、闲散日子多,如果这样,必将一事无成。

十五、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释义】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兼得,那就放弃鱼而取熊掌。

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是我想要的。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就牺牲生命而求取正义。

【赏析】君子一切以仁义为指归,只有仁义道德才能让他真正动心。

所以,在危及道义的时候,君子舍生取义。

生命对于道义而言微不足道,失去了仁德,失去了真善美,失去了正义,生命只不过是臭皮囊,是行尸走肉,一点意义都没有。

故而,在生死义利之间如何取舍决定了一个人的品行之高下,确实应该慎重。

十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出处】《孟子·告子下》

【释义】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死去。

【赏析】这是孟子的名言。

他认为就个人来讲,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都是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炼,以百折不挠的意志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就国家来讲,国内若无尽忠竭智的辅弼大臣,国外又无敌国外患可担心,只知安享太平,而不知危难将至,则国恒亡。

由此可见,忧患意识强而又能艰苦奋斗,就能得到生存和发展壮大;而贪图安逸享乐,不思进取,就会导致衰亡。

这便是历史的演变法则。

十七、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出处】《孟子·尽心上》

【释义】得到天下有美好才德的青年,而教育他们成才,这是人生的第三种乐趣。

【赏析】孟子所说的“三乐”,是指“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这三种乐趣,均是“为人之乐”:

一为天伦之乐,一为做有“一身正气”之人之乐,一为做人师之乐。

孟子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种为人师之乐,更是人生中一种深层次的快乐。

他认为君子的这三种人生乐趣,超过于称王于天下的乐趣。

十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释义】困厄不得志时就独自修炼保全好自己,显贵得意时就使天下都得到好处。

【赏析】这是传统儒家的修身思想。

历史上,中国的士大夫经常以此自励,要求从自己做起,努力寻求内心的美善,完善自己的人格,并进而弘扬仁义于天下,使天下人受益。

这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折射出中国传统文人熠熠闪光的人格,引领着新时代的读书人去寻求人格的完善。

十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出处】《孟子·尽心下》

【释义】如果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赏析】这句话中的“书”,今天已经变得广泛起来,并不专指《尚书》。

我们读书,是为了寻求其中的真义,为了给现实人生服务。

如果完全相信书上讲的,让书牵着鼻子走,成了书的奴隶,成了“读死书”。

所以,读书不仅要能读进书里去,还要能读到书外来,要理论联系实际。

十、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释义】有仁爱之心的人才是人,把仁爱之心和人合起来说,便成为做人之道。

【赏析】孟子在这里把仁爱之心作为人的根本属性,也就是说,人之异于禽兽就在仁与不仁之分。

他指出“仁”,是人的本心。

所以“仁”,是为人而存在,人,离开了“仁”,便近于禽兽;反之,仁,也非人不能实行和体现。

因此,仁与人合而言之,便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孔孟学说的目的,不外修己治人,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个人说,要作仁人志士;就治国说,要行仁政,即德政,这一切都以“仁”为基础,并弘扬它。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第二篇:

孟子的名言,孟子语录

孟子的名言,孟子语录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窘困而改节凡是一种文化,必有一种思想作为它的核心,其核心的思想,又必有一人物作为代表。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其代表就是孔子,这就是孔子立于世界文化思想之林而垂之不朽的原因。

儒家思想赖以保存者为儒家经典,而其思想之精粹往往浓缩于简要的语句,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家弦户诵,百读不厌,这种简括的语句就是所谓“名言”。

孟子的经典名言

1、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讲仁德的人是天下无敌的。

”)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孝敬自己家中长辈,并推广到孝敬别家的长辈;爱护我家的儿女,并推广到爱护别家的儿女。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孟子·梁惠王上》)

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

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人民便会和你一条心)。

5、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我善于养我(这种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6、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禹闻善言,则拜。

《孟子·公孙丑上》

(孔子的弟子)子路,人家指出他的过失来,他很欢喜。

(当年的圣君)禹听到不同意见后,很谦虚地向人家下拜。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依靠天上(自然界)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

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社会上人们和谐一致的有利条件。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在道义上占主动的人,能得到许多人的帮助。

在道义上不占主动(无道、无德、无理)的人,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很少人帮助的人,连他的亲朋故旧也会背叛他;而那种得到多数人帮助的人,整个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9、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蚀,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孟子·公孙丑下》

“古时的君子,犯了过失,如天上的日蚀月蚀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

到他们改正错误以后,人们也都抬头看得很清楚。

1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草上之风,必偃。

《孟子·滕文公上》

上面的人(指当政者)爱好什么,下面的人也爱好什么,甚至比上面的人更厉害。

一个君子的道德表现好像是风,广大人民好比是草。

风向哪边吹,草便向哪面倒。

11、孟子曰:

“民事不可缓也。

”(《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说:

“老百姓生活和生产上的事不可不急地对待啊。

12、贤君必恭俭礼天,取于民有制。

(《孟子·滕文公上》)

一个贤明的君主,必须恭敬节俭,一切依礼来对待下面。

从人民那里索取时,要按规定办事。

1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1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完全相信《书》(指《尚书》),那就还不如没有《书》为好。

1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16、其进锐者,其退速。

《孟子·尽心上》

(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1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

(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19、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2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21、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2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2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2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2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贫穷时就搞好品德的修养,得志时就帮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

2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到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和顺的人心好。

(要得天下,必先得人心)

28、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29、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3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3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人皆可以为尧舜。

(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3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3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3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3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我放纵享乐,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这样的人才够叫大丈夫。

3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37、养心莫善于寡欲。

(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3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一定要首先磨难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络骨骼,饥饿他的肉体皮肤,空匮疲乏他的身体,所作所为总是被干扰搅乱,借以撼动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坚韧,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39、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4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41、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孟子·万章下》

(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4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尽心下》

(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43、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尽心上》

(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4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尽心上.七》

(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45、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父亲与儿子之间有亲情、君王与臣子之间有节义、夫妻间有区别、年长与年幼者有主次、朋友之间有信任。

46、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如果想要让天下太平,在当今的世上,除了我能做到还有谁呢?

47、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尽心上》。

仁德的言语比不上仁德的声望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比不上良好的教育赢得民心。

良好的政治,百姓畏服;良好的教育,百姓爱它。

良好的政治得到百姓财富,良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

4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人要放弃一些事情不做,然后才能做成事业。

49、事,孰为大?

事亲为大;守,孰为大?

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

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

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离楼上》)

事奉,以谁最为重大?

以事奉父母最为重大。

守护,以什么东西最为重大?

以守护自身的节操最为重大。

不丧失自身的节操又能事奉自己父母的人,我听说过;丧失自身的节操又能事奉自己父母的人,我未曾听说过。

谁不做事奉的事呢?

但事奉父母是事奉的根本。

谁不做守护的事呢,但守护自身的节操是守护的根本。

50、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离娄上》。

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能做为儿子。

5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

(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2、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离娄上》。

顺从天道的生存,逆反天道的灭亡。

5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上》。

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

54、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孟子.公孙丑》

(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55、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孟子公孙丑上》。

(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5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孟子·离娄上》

(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57、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孟子·离娄上》。

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那就要反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我管理别人,但是没管好,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够不够;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恭敬够不够。

58、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孟子离娄上》。

(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5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

(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

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60、“贤君必恭俭礼天,取于民有

第三篇:

孟子的名言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