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可编辑.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5527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可编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可编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可编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可编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可编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可编辑.docx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可编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可编辑.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可编辑.docx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可编辑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可编辑)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及成藏

模式

1

第?

44?

卷第?

2?

期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44?

No.2?

2013?

年?

2?

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eb.?

2013?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肖冬生,杨占龙?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兰州,730020?

摘要:

从多元地质条件及其配置关系出发,分析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

区域盖层与断裂共同控制着油气垂向运移的距离及层位;古构造背景、不整合面、输导断裂与储层砂体的配置关

系控制着油气侧向运移的方向、通道和距离;基准面旋回、沉积微相类型与现今构造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的垂向

聚集层位及平面分布规律。

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发育史、油源条件及沉积微相研究成果,总结出研究区4种主

要成藏模式:

源内为自生自储式和下生上储式;近源为短距离垂向?

侧向运移?

断层或局部构造成藏模式;远源

为长距离侧向运移?

不整合面上下成藏模式;油气再次分配运聚成藏模式。

关键词: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成藏模式;主控因素

中图分类号:

TE122.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号:

1672?

7207201302?

0679?

08?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accumulation?

model?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westernTaibeiSag,Turpan?

HamiBasin?

XIAO?

Dongsheng,YANG?

Zhanlong?

Northwest?

Branch,?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itation?

and?

Development,?

Lanzhou?

730020,?

China?

Abstract:

?

In?

order?

to?

further?

clarify?

the?

role?

of?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rocess,?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western?

Taibei?

Sag,?

Turpan?

Hami?

Basin?

were?

researched?

based?

on?

the?

angle?

of?

divers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in?

space?

ti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ance?

and?

layer?

of?

hydrocarbon?

migrated?

upward?

are?

controlled?

by?

regional?

caprocks?

and?

faultsThe?

direction,?

pathway?

and?

distance?

of?

the?

migrated?

oil?

gas?

are?

controlled?

by?

palaeostruc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conformity,?

transport?

faults?

and?

reservoir.?

Vertical?

and?

lateral?

distributions?

of?

oil?

and?

gasarecontrolled?

by?

the?

factors?

of?

base?

level,?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nd?

recent?

tectonic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actors?

mentioned?

above?

coupled?

with?

structural?

history,?

oil?

sources?

conditions,?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four?

kind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s?

are?

summarized,?

i.e.?

inside?

source?

lower?

source?

upper?

reservoir?

model?

and?

self?

generating?

and?

self?

preserving?

model,?

near?

source?

short?

distance?

vertical?

and?

lateral?

migration?

faults?

or?

local?

structures?

screened?

model,?

far?

source?

long?

distance?

lateral?

migration?

up,?

and?

down?

of?

unconformity?

model?

and?

secondary?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modelKey?

words:

Turpan?

Hami?

Basin?

Taibei?

Sag?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

keycontrolling?

factors?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位于喀拉乌成山和博格达油气主要来自胜北洼陷中

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烃源

山西段交汇部位的南侧,西部紧邻布尔加凸起,东接岩和湖相泥岩烃源岩,

油气主要分布在侏罗系三间房

胜北生油洼陷,北到北部山前带,南至托克逊凹陷的组、七克台组、西山窑

组上部、白垩系和第三系鄯善

[2?

3]?

北部,可划分为北部山前带、中央凹陷带和南部斜坡群?

目前在台北凹陷

西缘已经发现了胜南?

雁木西、

[1]?

2?

带3个构造区带?

面积约1800km?

见图1。

研究区神泉、葡萄沟、葡

北、七泉湖、玉果等油气田。

然而,

收稿日期:

2012?

01?

30;修回日期:

2012?

04?

11?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7CB209503?

通信作者:

肖冬生1982?

男,蒙古族,辽宁朝阳人,博士,从事地震地质综合研究;电话:

;E?

mail:

xdsh1982@126

12

680?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4?

卷?

图1?

研究区平面位置图?

Fig.1?

Location?

of?

study?

area?

经过20多年的勘探开发,现今台北凹陷西缘油气勘探要控制因素。

?

开发面临?

2方面难题:

一是剩余探明储量动用困难;1.1?

油气垂向运移过程控制因素?

?

区域盖层与断

二是空白区油气勘探进展缓慢。

其原因主要是储层横裂共同控制油气垂向运移的距离及层位

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构造型油气台北凹陷水西沟群发育烃源岩,上覆三间房组、

藏勘探程度较高,导致对该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成七克台组及白垩系和第三系为主要油气藏发育层段,

藏模式认识不够,严重制约了下步勘探与开发。

陈凤表明必然存在油气垂向运移过程。

区域盖层及断裂或

[4?

7]?

来等?

对研究区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进行研究断裂组合对“垂向运移”过程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和探讨,取得了丰富成果,但大多讨论的是某一地质台北凹陷西缘主要发育?

6?

套区域盖层和局部盖

条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而对各种成藏要素及其层。

其中白垩系中上部、鄯善群中上部、七克台组二

配置关系对油气成藏过程的控制作用的综合研究较段及齐古组为分布稳定的区域盖层,西山窑组中上部

少。

因此,本文作者对台北凹陷西缘多元地质条件及煤系泥岩、三工河组中上部泥岩和八道湾组中上部煤

其配置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系地层为局部盖层。

七克台组二段及齐古组发育了累

素,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了该区油气成藏模式,这对指计厚度600m左右的泥岩盖层,南北向主要分布在火

导该区下步勘探和开发、丰富陆相盆地油气成藏理论焰山断裂上盘到北部山前带,东西向主要分布在葡萄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生产意义。

?

沟?

葡北构造带及以东地区。

当油源断裂未断穿该区域

盖层时,油气通过断裂垂向运移至七克台组一段以后,

受该套盖层遮挡在七克台组一段聚集成藏;白垩系及

1?

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

第三系鄯善群中上部区域盖层全区分布,主要控制西

缘浅层白垩系及第三系鄯善群油气垂向运移;局部盖

台北凹陷西缘油气主要来自胜北洼陷中下侏罗统层厚度薄、连续性差,对

油气垂向运移控制作用不大。

水西沟群,而油气分布于中侏罗统七克台组、三间房根据断裂与烃源岩接触关系,研究区控制油气“垂

组及白垩系和第三系鄯善群,且在远离生油洼陷区聚向运移”的断裂可分为2类:

一类是在有效烃源岩范围

[8]?

集成藏?

这种烃源岩和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必然伴随内直接与烃源岩接触的断裂或断裂组合;另一类是烃

着油气的垂向、侧向运移过程,因此,下面从油气垂源岩范围以外,与不整合面或含油砂体相接触的断裂

向、侧向运移和聚集?

3?

个方面讨论油气成藏过程的主或断裂组合。

这些断裂或断裂组合控制着油气“垂向运

23

第?

2?

期肖冬生,等: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681?

移”的距离。

期的古构造形态对油气运聚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

[10]?

有效烃源岩范围内控制油气“垂向运移”的断裂主用?

对台北凹陷西缘而言,来自中下侏罗统水西沟

要包括火焰山断裂及其伴生断裂和葡北构造带七克台群的油气通过油源断裂进入上覆三间房组、七克台组

组、三间房组与水西沟群烃源岩连通的层间断裂。

其或白垩系和鄯善群储

层以后,在浮力作用下将由构造

中,火焰山断裂及其主要伴生断裂断穿了侏罗系、白低部位向构造高部位发生侧向运移,而油气运移时期

垩系及第三系,直接控制着火焰山构造带油气纵向分古构造背景控制着油气侧向运移的方向。

生排烃史研

布,紧邻火焰山断裂的神泉油田和葡萄沟油田从中侏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含油层系侏罗系主成藏期为第三

[11]?

[12]?

罗统三间房组到第三系鄯善群均为含油层系,为复式纪早期?

本文以“体积平衡”理论为指导?

以压实、

油气田,含油层系明显多于远离火焰山断裂的胜南、剥蚀恢复等方法为手段,恢复了主要成藏期对油气运、

葡北等油田;另外,葡北构造带七克台组、三间房组聚有重要控制作用的七克台组及三间房组顶面古构造

油气藏多依附于层间断裂分布,这些层间断裂与下伏形态。

油气运移、成藏期,七克台及三间房组顶面古

水西沟群烃源岩连通,层间断裂向上断穿距离控制着构造特征总体一致:

古构造深陷区与生排烃中心基本

油气垂向运移距离,进而控制着葡北构造带含油层系?

重合,油气侧向运移的主要方向为生排烃中心西部及

见图2。

南部构造高部位。

另外,在深陷区西南方向的神泉、

有效烃源岩范围以外,与不整合面或含油砂体相胜南?

雁木西地区具有鼻隆

构造背景,这成为神泉、

接触的断裂或断裂组合主要包括神泉及胜南?

雁木西胜南?

雁木西构造带远源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

具体

构造带连通白垩系顶底不整合面与中侏罗统、白垩系侧向运移方向取决于生排烃中心与相应构造之间的相

或第三系鄯善群砂、砾岩层的断裂。

神泉地区油气在对位置,即受控于油气运移期古构造背景见图3。

?

中侏罗统连通砂体内部侧向运移的同时,沿这些断裂1.2.2?

不整合面、输导断裂与储层砂体的有效配置构

或断裂组合发生垂向运移;雁木西构造带油气沿沟通成油气侧向运移的良好通道

白垩系顶底的垂向断裂向上运移,在第三系鄯善群形油气从胜北洼陷向台北凹陷西缘运移,运移通道

[13]?

成油气藏图2。

?

主要有3种类型:

不整合面、输导断裂和砂体?

1.2?

油气侧向运移过程控制因素台北凹陷西缘对油气侧向运移贡献最大的不整合

水西沟群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垂向向上运移进入储面为侏罗系与白垩系间不整合及白垩系与第三系间不

层之后,在浮力作用下沿被断裂沟通的储层砂体和不整合,分别受燕山?

II?

和?

III?

幕区域构造运动影响,在

整合面发生侧向运移,并在有利的圈闭条件下聚集成凹陷西缘广泛发育,尤

其胜南?

雁木西构造带,不整

[9]?

[14]?

藏?

从已发现油气田的分布状况看,在有效烃源岩合面缺失风化黏土层,其输导能力更佳?

范围之外有大量油气分布图1,证实了油气侧向运移输导断裂主要包括火焰山、七泉湖?

玉果及吐鲁

过程的存在,而在这一地质过程中古构造背景、不整番等较大规模断裂。

火焰山断裂形成于第四纪中后

[14]?

合面与储层砂体配置关系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

期?

说明在侏罗系油气藏成藏期,白垩纪末?

早第

1.2.1?

古构造背景控制着油气侧向运移的方向三纪火焰山构造尚未形成,因此既不存在火焰山构造

勘探实践表明,区域构造演化控制了油气的二次阻碍油气向西缘运移,也不存在火焰山断裂作为油源

运移,古构造是诱导油气运聚的有利场所,油气运移通道向西输送油气的过程,但火焰山断裂对白垩系和

图2?

台北凹陷西缘油气运移、聚集过程示意图?

Fig.2?

Sketch?

map

of?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oil?

gas?

in?

western?

Taibei?

Sag

34

682?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4?

卷?

a?

七克台组;b?

三间房组

图3?

主要成藏期含油层系顶面古构造图?

Fig.3?

Palaeostructure?

of?

oil?

bearing?

series’top?

in?

main?

accumulation?

perio

ds?

第三系鄯善群油气藏形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这些油面、输导断裂和砂体的有效配置构成了油气侧向运移

[15]?

气藏成藏期为早第三纪末?

第四纪?

该时期火焰山的良好通道,因此,古构造背景即油气侧向运移方

断裂与不整合面衔接起来,共同作为良好的油气运移向、不整合面分布、输导断裂走向与储层砂体展布方

通道。

七泉湖?

玉果断裂对北部山前带油气运聚具有向的配置关系必然控制着油气侧向运移距离。

当油气

重要控制作用,作为油源断裂直接控制着七泉湖?

玉侧向运移方向、输导断裂走向与储层砂体展布方向三

[5]?

果构造带的油气运移和聚集?

吐鲁番断裂形成于早者一致且发育不整合面时,具有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

燕山期,大规模活动于中燕山期,是神泉?

胜南构造最有利于油气的侧向运移,其运移距离可达几十km;

带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

当不整合面发育,油气侧向运移方向与输导断裂走

雁木西地区鄯善群在不整合面之上发育了分布较或储层砂体展布方向中的某一项一致,而与另一项垂

为稳定的砂、砾岩,而油气显示及成藏位于砂砾岩上直或斜交时,具有较好的空间配置关系,但由于受到

部,下部含油气性较差,说明该区以连通砂体的侧向一方因素的阻挡,油气侧向运移距离稍小;而当油气

运移为主;另外,神泉?

胜南地区侏罗系七克台组底侧向运移方向与输导断裂走向和砂体的展布方向均垂

部发育砂泥岩频繁互层的湖相滩砂,单层砂岩厚度一直,且不整合面不发育时,侧向运移受阻,以原地生

般在10?

m以下,但连续性较好,且有断裂沟通,是油储特征为主。

[14]?

气从神泉运移至胜南的主要通道?

?

图?

4?

所示为台北凹陷西缘沉积相与断裂叠合图。

1.2.3?

古构造背景、不整合面、输导断裂与储层砂体由图?

3和?

4可知:

七泉湖?

玉果及葡萄沟?

葡北构造

的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侧向运移方向、通道和带油气侧向运移方向、输导断裂走向与储层砂体展布

距离在空间具有良好的配置关系,因此在七克台组及三间

古构造背景决定了油气侧向运移的方向,不整合房组油气富集。

胜南?

雁木西?

神泉构造带不整合面

45

第?

2?

期肖冬生,等: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683?

之上砂、砾岩主要发育在神泉和雁木西地区,不整合SC6~SC8期构造挤压、隆升强烈、物源供给充足、沉

面之下砂岩主要发育在胜南地区,储层砂体与不整合积地貌分异较大,以湖泊?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

[14]?

面的有效配置形成侧向运移的良好通道?

而油气侧为储层集中发育期;SC6~SC8旋回为油气藏及油气显

向运移方向、输导断裂走向与储层砂体展布的有效配示最富集层段;S?

C9对应二级层序最大洪泛期,与SC1?

置决定了该构造带远源成藏特征。

?

一起沉积了近600m厚的泥岩,是较好的区域盖层。

?

1.3?

油气聚集过程控制因素1.3.2?

沉积微相类型与现今构造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

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经过上述运移过程,在储层砂聚集的平面分布

体发育的有利构造聚集成藏;而储层砂体发育程度在在油气来源充足的条件下,油气的平面分布规律

垂向上主要受控于基准面旋回及其伴随的可容纳空间主要取决于储层砂体分布状况及其与构造条件的有效

变化所引起的沉积环境的变化,在平面上则体现为沉配置;储层砂体的分布

则与沉积微相类型密切相关。

积微相类型的差异,因此基准面旋回、沉积微相类型七克台组、三间房组及西山窑组上部沉积期研究区主

与现今构造配置关系共同控制着油气聚集规律。

?

要发育滨浅湖?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白垩系三十

1.3.1?

基准面旋回控制着油气的垂向聚集层位里大墩组和第三系鄯善群沉积期发育冲积扇?

冲积平

基准面旋回及其伴随的可容纳空间变化的动力学原沉积体系。

前人研究表明:

该时期台北凹陷是一个

[17]?

系统控制着地层的结构与沉积特征,不同级次的基准极浅水的平坦洼地,呈“碟状”构造背景?

具有“湖弱

[16]?

面旋回对应着不同级次的地层旋回?

识别不同级次河强”的沉积特征,不发育席状砂、河口坝,砂体主要

的基准面旋回有助于认清基准面旋回时期沉积地层的为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湖相滩

[18]?

结构与沉积特征,进而准确把握储层砂体在垂向上的砂及冲积扇水道等微相沉积?

分布规律。

在沉积微相划分基础上,统计了全区94口探井含

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综合钻测井、油层系试油结论与沉积

微相之间的关系见图6。

由图?

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6?

可知:

油气主要分布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

层格架,将侏罗系、白垩系及第三系鄯善群划分为?

9?

河道及滨浅湖相滩砂微相砂体中,少数分布于冲积扇

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及?

14?

个中期基准面旋回见图?

5。

水道和辫状河道微相砂体中,分流间湾和其他微相类

对基准面旋回及其伴随的可容纳空间变化所引起的沉型的砂体中几乎不含油气,这说明沉积微相类型对储

积环境的变化分析可知:

SC1~SC5期构造整体沉降、层有效砂体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此外,从各含油层

气候温湿、沉积地貌平缓,以准平原化沉积背景下的系已发现油气分布范围来看,油气主要聚集在现今构

河泛平原及湖相沼泽沉积为主,为烃源岩发育期;?

造的有利部位,如火焰山大型鼻状构造带、葡北断鼻?

a?

七克台组;b?

三间房组

图4?

台北凹陷西缘沉积相与断裂叠合图?

Fig.4?

Overlay?

of?

sedimentary?

facies?

and?

faults?

in?

western?

Taibei?

Sag

56

684?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4?

卷?

图5?

台北凹陷西缘层序地层格架?

Fig.5?

Sequence?

stratigraphy?

frame?

in?

western?

Taibei?

Sag?

[19]?

括?

也是对生、储、盖、运、圈、保多种地质要素

综合作用的系统总结。

在上述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

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发育史、油源条件及沉积微

相研究成果,将研究区油气成藏模式概括为以下4?

类型图2。

?

2.1?

源内?

?

自生自储式和下生上储式

此类型成藏模式平面上位于水西沟群烃源岩范围

内,依据纵向上成藏层系与烃源岩的关系分为自生自

储式和下生上储式,研究区该类型成藏模式主要分布

在葡萄沟构造带和葡北构造带。

自生自储式如葡北油

图6?

含油气状况与沉积微相关系图?

田西山窑组煤系地层内部砂岩油藏,煤系烃源岩既为

Fig.6?

Cartogram?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oil?

gas?

生油层又为盖层,在局部构造高部位聚集成藏,油藏

and?

microfacies?

类型以低幅背斜或断鼻油藏为主;下生上储式如葡北

油田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油藏,下伏水西沟群烃源岩

带及胜南?

雁木西背斜带等继承性构造高部位。

上述生成油气在浮力作用下沿断裂垂向运移至三间房或七

分析表明,沉积微相类型与现今构造格局配置关系共克台组有利构造聚集成藏,油藏类型以断块和断鼻型

同控制着油气聚集的平面分布规律。

为主,或沿砂体短距离侧向运移形成上倾尖灭型岩性

综上所述,基准面旋回、沉积微相类型与现今构油气藏。

?

造格局的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的垂向聚集层位及平面2.2?

近源?

?

短距离垂向?

侧向运移?

断层或局部

分布规律。

?

构造成藏模式

此类型成藏模式平面上位于烃源岩范围以外,距

离烃源岩较近,以短距离侧向运移和垂向运移为主,

2?

油气成藏模式

如玉果油田和葡萄沟油田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油藏,

下伏水西沟群烃源岩生成油气在浮力作用下沿有利构

油气成藏模式是油气藏形成和赋存状态的高度概造背景向上倾方向运移至输导断裂,沿输导断裂发生

67

第?

2?

期肖冬生,等: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685?

垂向运移进入储层砂体,在断块或局部构造聚集成藏,analysis?

on?

the?

oil?

sources?

of?

the?

west?

Taibei?

Sag?

in?

the?

Turpan?

Hami?

Basin[J].?

Experimental?

Petroleum?

Geology,?

2001,?

油藏类型以断块和断鼻型为主。

?

232:

191?

1942.3?

远源?

?

长距离侧向运移?

不整合面上下成藏

[2]?

柳波,?

黄志龙,?

涂小仙,?

等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北部山前带构

模式

造样式与油气成藏[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2:

?

152?

157此类型成藏

模式平面上位于烃源岩范围以外,距

LIU?

Bo,?

HUANG?

Zhilong,?

TU?

Xiaoxian,?

et?

al.?

Structural?

styles?

离烃源岩较远,以长距离侧向运移为主,如吐鲁番油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f?

the?

northern?

piedmont?

belt?

in?

田、胜南?

雁木西油田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