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胶柱层析整理版.docx
《硅胶柱层析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硅胶柱层析整理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硅胶柱层析整理版
硅胶柱层析[整理版]
硅胶(Silicondioxide)别名:
硅橡胶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属非晶态物质,其化学分子式为mSiO2?
nH2O。
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除强碱、氢氟酸外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各种型号的硅胶因其制造方法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微孔结构。
硅胶的化学组份和物理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许多其他同类材料难以取代得特点:
吸附性能高、热稳定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等。
硅胶根据其孔径的大小分为:
大孔硅胶、粗孔硅胶、B型硅胶、细孔硅胶。
硅胶层析
性状:
该产品为白色均匀颗粒,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由优质硅胶为原料加工制成。
其主要特点是能通过对混合物质中的不同成分吸附保留时间的差异,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依其纯度又分为工业级粗孔柱层析硅胶、试剂级柱层析硅胶。
用途:
主要用于石油产品的精制,脱除芳烃物质或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纯,高纯度物质的制备等。
规格:
国际惯例:
63-212μm(70-230目);38-63μm(230-400目)
国内常规:
150-250μm(60-100目);75-150μm(100-200目);45-75μm(200-300目)(也可按用户需求加工成其他规格)
薄层层析是将吸附剂或者支持剂(有时加入固化剂)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上,形成薄层。
把欲分离的样品点在薄层上,然后用适宜的溶剂展开,使混合物得以分离的方法。
由于层析在薄层上进行故而得名。
薄层层析是一种微量、快速的层析方法。
它不仅可以用于纯物质的鉴定,也可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及含量的测定。
还可以通过薄层层析来摸索和确定柱层析时的洗脱条件。
根据分离的原理不同,薄层层析可以分为两类:
用吸附剂铺成的薄层所进行的层析为吸附薄层层析;用纤维素粉、硅胶、硅藻土为支持剂铺成的薄层,属于分配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中以吸附薄层为多用,吸附薄层中常用的吸附剂为氧化铝和硅胶。
吸附TLC?
固定相为吸附剂?
氧化铝、硅胶。
(较多用)TLC?
分配TLC?
固定相为液态(水)?
固定相吸苷在支持剂上。
(一)吸附薄层的基本原理:
吸附薄层主要是利用吸附剂对样品中各成分吸附能力不同,及展开剂对它们的解吸附能力的不同,使各成分达到分离。
吸附作用主要由于物体表面作用力、氢键、络合、静电引力、范德华力等产生。
吸附强度决定于吸附剂的吸附能力,还受被吸附成分的性质影响,更与展开剂的性质有关。
薄层层析的三项基本构成物质是:
样品组分、吸附剂、展开剂。
摸索层析条件,实际上是协调上述三者的关系,寻求一种能够有效分离样品组分的配合方案及实际操作要领。
很明显,一切层析都是针对分析任务,也就是围绕待分离的样品组分来进行调整适应的。
可见,层析
条件的选择是以样品中的各组分为中心,适当调适展开剂的吸附剂的极性来实现的。
薄层层析条件的选择:
基本思路是根据待分离样品组分的极性来确定吸附剂的极性(类型、活化度)和展开剂的极性(主要溶剂、调节溶剂、辅助溶剂等)。
要得到理想的薄层层析结果,首先要协调、处理好吸附剂、展开剂、及被分离成分三者之间的关系1.吸附剂:
对吸附剂的基本要求是颗粒细致、大小均匀(亦即有较大的表面积和适当的吸附活性);不能与样品组分、样品溶剂、展开剂发生化学反应;更不能与溶剂及展开剂发生溶解。
(注:
实际操作中,可通过选择不同的活化温度对吸附剂活性进行调节。
)最常用的吸附剂是,,,和,,,,。
另外,市场上还有氧化镁、硅酸镁、碳酸镁、硅藻土、活性炭等。
其中,只有活性炭是非极性吸附剂,其余均是极性吸附剂。
它们对水和极性大的化合物吸附能力强。
(1)氧化铝:
化学式为Al2O3,国产层析用氧化铝有碱性、中性、酸性三种,以中性氧化铝应用较广。
氧化铝的特点:
?
氧化铝为吸附力较强的极性吸附剂,它适用于中性或者碱性的亲脂性化合物的分离。
通常氧化铝的吸附能力与其自身的含水量有关。
含水越多,吸附活性越小,吸附能力越小。
氧化铝根据其含水量多少将其活性划分为五级。
?
氧化铝的吸附能力与其自身的含水量有关
(2)硅胶:
表达式为SiO2?
XH2O。
层析用硅胶是一种多孔性物质,它的硅氧环交链结构表面上密布极性硅醇基(,Si,OH),这种极性的硅醇基能和许多化合物形成氢键而产生吸附。
特点:
?
.硅胶的吸附能力比氧化铝稍弱,其吸附活性也与含水量呈负性相关。
如对有机酸、挥发油、萜类、皂苷、黄酮、蒽醌、氨基酸等成分的分离适用,不能用于生物碱等碱性物质的分离。
?
硅醇基显较弱的酸性,因而,硅胶只能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的分离,碱性成分不能用它分离。
由于结构的决定作用,氧化铝的活化温度可以很高(150?
160?
),而硅胶的活化温度却不能太高(105?
110?
)。
一旦超过500?
,硅醇基会相互脱水而失活。
?
硅胶的活化温度通常为105?
110?
,不能过高。
根据样品的酸碱性和极性大小确定了吸附剂以后,正确选择展开剂也是保证层析较好的分离的重要条件。
1.展开剂:
薄层层析中用来将样品展开的溶剂。
展开:
用极性适当的溶剂浸润已经点了样品的薄层板一端,凭借毛细作用带动样品在薄层板上移动,最终使样品分离的操作过程。
展开剂常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溶剂铵一定的比例组成的溶剂系统。
简称溶剂系统或展开所用的溶剂。
“展开剂”,“溶剂系统”,“溶剂”;“展开”,“展开过程”
在吸附薄层中,化合物在吸附薄层上移动的速度与展开剂的极性有关。
展开剂的极性越大,化合物移动的速度越快,展开剂的极性越小,化合物的移动速度慢。
薄层层析要得到较好的展开效果,必须依据所要分离的样品来正确选择层析条件,对样品的极性进行认真研究,以确定及实验摸索适宜的吸附剂、展开剂。
2.被分离成分:
分析任务所要完成分离的样品中的有效成分。
被分离成分的极性决定于其母核结构类型及官能团极性。
如果吸附剂活性和展开剂活性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被分离成分的极性越大,吸附剂对其作用越强,展开距离越短;被分离成分极性越弱,吸附剂对其作用越大,展开距离越大。
当然,具体物质的极性大小判断时,还要结合分子结构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总之,选择层析条件时,必须针样品中对被分离成分的极性,试行判断或确定吸附剂种类和活性,再探索配制展开剂。
在选择层析条件时,必须根据样品、展开剂、被分离物质三方面缩合考虑。
(四)薄层的制备:
1(基板的规格和构成:
5×15?
、5×20?
、10×10?
、20×20?
大小的玻璃板或者不锈钢板、塑料板。
2(薄层板的分类:
软板(制板时不加粘合剂)、硬板(制板时加入粘合剂)。
3(软板的制备:
详见P32。
4(硬板的制备:
详细演示、介绍手工铺板,了解薄层涂铺器的使用方法。
(五)薄层层析的操作步骤:
1(点样:
?
样品的溶解:
将样品溶于展开剂极性相近、挥发性高的有机溶剂。
?
薄层点样:
用毛细管(0.5mm以下)或用专业点样器进行点样。
点样的要求:
样点位置应在距离底边1-1.5cm处;点样量适当;样点直径小于2-3mm;间隔反复点样;多个样点时,间隔为2cm且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经验做法:
可先在PC或TLC点上不同量的样品,并展开、显色后观察分离情况,以此确定最佳样品用量。
2(展开:
当样点上的溶剂充分挥干后,将薄层放置在密闭容器中,使适当的展开剂从薄层的一端向另一端进行浸润展开的过程。
要求:
密闭容器可选用层析缸、标本缸、标本筒等;展开方式有上行法、下行法之分,展开方向有单向、双向、多次展开等。
详见P33。
注意事项:
先悬空饱和、再入液展开;样点不能泡在展开剂中;薄层浸入时不能歪斜进入。
3(显色:
用适当的方法或者适当的显色剂处理薄层,使其上可能已经分离的各成分斑点显示出来,以方便计算各个斑点的比移值,从而提供定性与定量的依据。
显色的基本步骤是:
一看、二照、三碘、四显,荧光背景也常见。
详见P34。
4(比移值的计算与定性、定量:
展开结束后,经过各种显色操作后,样品中各个成分的斑点可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离,为了表达各成分的相对位置(极性)通常以比移值作为称量斑点位置的指标。
比移值的符号为Rf:
Rf,(斑点中心与原始样点之间的距离)/(溶剂前沿与原始样点之间的距离)注意事项:
薄层层析的Rf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即使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做了,结果的重现性仍较差。
因此,薄层定性时常与标准品一起点样进行对比分析。
5(练习:
在黑板上随机画几个层析展开模拟图,考查学生对Rf值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编辑本段]
硅胶柱层析技术
硅胶柱层析原理
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硅胶柱层析流动相
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
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
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
水:
正丁醇:
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
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
1.称量。
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
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
2.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装柱。
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
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
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上样。
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
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
收集的例子:
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7.检测。
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1-2个数量级。
8.送谱。
收集的产品旋干,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晶。
如果样品太少或为液体,可过一小凝胶柱,作为送谱前的最后纯化手段。
可除去氢谱1.5ppm左右所谓的“硅胶”峰。
注意事项
1.先根据TLC方法筛选好洗脱剂,使两相邻物质Rf值之差最大化
2.将柱子必须装平整、均匀
3.考虑有限柱填料的吸附量
4.可考虑用剃度法分开并洗脱
柱层析分离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一:
柱子可以分为:
加压,常压,减压.Br2^F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o#"u[W,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
{,.1KtrSN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
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
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
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
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XS6X
4
aooBY$
二:
关于柱子的尺寸ESiNW&u2
应该是粗长的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
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
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
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
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
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En8-Hc#NC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
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
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l@Ma{*s6=5
'Kxs>/y3
三:
关于无水无氧柱NSHWs%Zc
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品,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
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东东,小心不为过。
也是因为分离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遵循schlenk操作。
至于是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
因为是schlenk操作,所以点板是个问题,如果样品是显色的,恭喜了,不用点板,直接看柱子上的色带就行了。
如果样品无色,只好准备几十个schlenk瓶,一瓶一瓶的点,不过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哪,也就可以省些了。
像我以前过一根无水无氧柱,需要六个schlenk,现在只一个就能把所要的全收集到。
:
-.R*W
无水无氧柱中用的比较多的是用氧化铝作固定相。
因为硅胶中有大量的羟基裸露在外,很容易是样品分解,特别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
而氧化铝可以做成碱性、中性和酸性的,选择余地比较大,但是比硅胶要贵些。
听说有个方法,就是用石英做柱子,然后用HF254做固定相,这样在柱子外面用紫外灯一照就知道产品在哪里了,没有验证过。
哪位做过可以提出来大家参详参详。
tvP_LNMF
T({:
Y.A;
四:
关于湿法、干法上样i96Pel
湿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也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但溶剂越少越好,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
很多样品在上柱前是粘乎乎的,一般没关系。
可是有的上样后在硅胶上又会析出,这一般都是比较大量的样品才会出现,是因为硅胶对样品的吸附饱和,而样品本身又是比较好的固体才会发生,这就应该先重结晶,得到大部分的产品后再柱分,如果不能重结晶,那就不管它了,直接过就是了,样品随着淋洗剂流动会溶解的。
D^=_408\
有些样品溶解性差,能溶解的溶剂又不能上柱(比如DMF,DMSO等,会随着溶剂一起走,显色是一个很长的脱尾),这时就必须用干法上柱了。
样品和硅胶的量有一种说法是1:
1,我觉得是越少越好,但是要保证在旋干后,不能看到明显的固体颗粒(那说明有的样品没有吸附在硅胶上)。
G5ebb6[+
m-C
n,I
五:
溶剂的选择24Z7;'
当然是最便宜,最安全,最环保的了。
所以大多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
文献中有写用正己烷的,太贵了,除非特别需要不要用不然银子哗哗的,流的比淋洗剂还快,不过因为极性很小,有时还是非它不可。
乙醚也可以用,但是就是容易睡觉,注意保持清醒别让溶剂流干了,那样柱子也就不爽了。
二氯甲烷也有用的,但是要知道,它和硅胶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所以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在柱子里产生气泡,天气冷的时候会好一些。
甲醇据说能溶解部分的硅胶,所以产品如果想过元素分析的话要留神,应该经过后继处理,比如说重结晶等。
其他的溶剂用的相对较少,要依个人的不同需要选择了。
Q7&Yy25
由于某些原因,用到的淋洗剂多是大包装的(便宜嘛),我们这里是用10升或25升的塑料桶装的,就要注意这些工业品的纯度是较低的。
经常能够从送来的大桶底部看见有色的杂质,其他的杂质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比较严格的柱分时就要对溶剂重蒸。
当然过原料时就可以免去这一步了,反正下面还有提纯的方法。
AW&HWc~A
另外溶剂在过柱子后最好也回收使用,一方面环保,另一方面也能节省部分经费,缺点是要消耗一定的人工。
这里要注意的是,一般在过柱同时进行的是减压旋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比例由于挥发度的不同会导致极性的变化,一般会使得极性变大,在梯度淋洗时比较合适,正好极性越来越大了。
在过完柱子后,溶剂最后回收要采用常压,因为在减压旋蒸时会有部分低沸点的杂质一起出来,常压时就会减少这种现象,如果杂质和你下面要过的样品有反应那就惨了。
WSn^P~vC
a)M
jX六:
关于操作问题JHwkLAuz
1、装柱P_j?
V"i<
柱子下面的活塞一定不要涂润滑剂,会被淋洗剂带到产品中的,可以采用四氟节门的。
干法和湿法装柱觉得没什么区别,只要能把柱子装实就行。
装完的柱子应该要适度的紧密(太密了淋洗剂走的太慢),一定要均匀(不然样品就会从一侧斜着下来)。
书中写的都是不能见到气泡,我觉得在大多数情况下有些小气泡没太大的影响,一加压气泡就全下来了。
当然如果你装的柱子总是有气泡就说明需要多练习了。
但是柱子更忌讳的是开裂,甭管竖的还是横的,都会影响分离效果,甚至作废~!
(*mcYA*W
OwwH45
2、加样J
R;
用少量的溶剂溶样品加样,加完后将下面的活塞打开,待溶剂层下降至石英砂面时,再加少量的低极性溶剂,然后再打开活塞,如此两三次,一般石英砂就基本是白色的了。
加入淋洗剂,一开始不要加压,等溶样品的溶剂和样品层有一段距离(2,4cm就够了),再加压,这样避免了溶剂(如二氯甲烷等)夹带样品快速下行。
:
J@qXa
3、淋洗剂的选择!
.
zUY6
感觉上要使所需点在rf0.2,0.3左右的比较好。
不要认为在板上爬高了分的比较开,过柱子就用那种极性,如果rf在0.6,即使相差0.2也不容易在柱子上分开,因为柱子是一个多次爬板的状态,可以通过公式的比较:
0.6/0.8一次的分离度,肯定不如(0.2/0.3)的三次方或四次方大。
-9~kp'_[1]a
VQZ3&]o
4、样品的收集Dw%[1]>y93V
用硅胶作固定相过柱子的原理是一个吸附与解吸的平衡。
所以如果样品与硅胶的吸附比较强的话,就不容易流出。
这样就会发生,后面的点先出,而前面的点后出。
这时可以采用氧化铝作固定相。
另外,收集的试管大小要以样品量而定,特别是小量样品,如果用大试管,可能一根就收到了三个样品,wuwu。
如果都用小试管那工作量又太大。
@CP"AYB#
-nSzFs(]f
5、最后的处理%/,PY>:
|
柱分后的产品,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溶剂,其中的杂质也会累积到产品中,所以如果想送分析,最好用少量的溶剂洗涤一下,因为大部分的杂质是溶在溶剂里的,一洗基本就没了,必要时进行重结晶。
f62z9)`^
UGs
<<
另外,再过柱的时候,有时会出现气泡,一是和使用的溶剂有关,如果是易挥发的溶剂,如乙醚、二氯甲烷等,在室温稍高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因此,在室温高的时候,可以选择沸点较高,挥发相对小的溶剂。
还有,使用混合溶剂时,使用的两种溶剂的沸点应该相差不大,如:
乙酸乙酯和石油醚(60~90),而乙醚却要选择30,60的石油醚。
二是:
不论是用带砂板的还是塞棉花的,在装柱之前,都要将空气用加压的方法将空气排干,这样就可避免柱中有空气~
硅胶:
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其中有微孔,对不同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不同,然后选用适当的洗脱剂进行洗脱从而达到分离。
大孔吸附树脂:
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类有机高聚物吸附剂,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均能从极稀水溶液中富集微量亲水性酚类衍生物,且易洗脱,吸附作用随吸附物质的结构不同而有所不同。
反相硅胶柱层析:
其本质就是将硅胶装进色柱子里,然后进样品溶液,然后再进洗脱剂,从而达到分离。
所谓反相是指用非极性固定相和极性流动相组成的色谱体系。
聚酰胺:
是一类纤维树脂,分子链上的重复结构单元是酰胺基的聚合物。
其原理是根据“氢键吸附”,即当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与聚酰胺形成氢键的能力越强时,其吸附也就越强,也就越难洗脱。
其用途比较广,基本上各种类型化合物都能使用。
SephadexLH-20:
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其主要用于分离黄酮类化合物。
在分离有利黄酮时,其分离方式为吸附分离;在分离大分子干类化合物时,其分离机理为尺寸排阻法分离又叫分子筛,也就是说分子量越大的被洗脱得越快,越先流出。
柱层层析硅胶技术参数
型号ZCX-1ZCX-2ZCX-3ZCX-1ZCX-2ZCX-3氯化物(Cl),,?
0.02铁(Fe),,?
0.02PH(100/L水悬浮物)6.0-7.06.0-8.0铅(Pb),,?
0.001砷(As),,?
0.0003重金属(以Pb计),,?
0.003加热减量,,?
25比表面,m2/g?
550300-500200-300?
550300-500200-300孔容,m1/g?
0.070.07-0.90?
0.85?
0.700.70-0.90?
0.85粒度,mm协议细孔(A型硅胶)
产品代码目数粒度孔径比表面积孔体积
600-800?
/gSGA-0160-100150-250μm20-30A?
0.35-0.45ml/g
600-800?
/gSGA-0260-120125-250μm20-30A?
0.35-0.45ml/g
600-800?
/gSGA-0380-120125-180μm20-30A?
0.35-0.45ml/g
600-800?
/gSGA-0480-160100-180μm20-30A?
0.35-0.45ml/g
600-800?
/gSGA-05100-20075-150μm20-30A?
0.35-0.45ml/g
600-800?
/gSGA-06200-30045-75μm20-30A?
0.35-0.45ml/g
600-800?
/gSGA-07200-40040-75μm20-30A?
0.35-0.45ml/g
600-800?
/gSGA-08300-40040-45μm20-30A?
0.35-0.45ml/g
中孔(B型硅胶)
产品代码目数粒度孔径比表面积孔体积
400-600?
/gSGB-0160-100150-250μm40-70A?
0.60-0.85ml/g
400-600?
/gSGB-0260-120125-250μm40-70A?
0.60-0.85ml/g
400-600?
/gSGB-0380-120125-180μm40-70A?
0.60-0.85ml/g
400-600?
/gSGB-0480-160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