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5268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docx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docx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  

1.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板书逐渐为大屏幕投影所替代,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通常是黑板空空如也,请你谈一谈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1)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确实具有某些不可替代的优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1声画并茂、形象直观、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语言、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重难点内容用更为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3能节约教学时间

4事先备课,便于修改

2)多媒体教学不可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即时的活动过程,随时都有新情况、新问题、新的闪光点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即时、准确地在课堂活动中反映出来。

而板书正是最好的手段。

2多媒体教学手段往往是教师课前备课的一个环节,无论教师多么精心地准备,它也只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预判,无法完全准确地把握整堂的全部,因此,板书是必要的补充。

3板书也具有多媒体无法取代的优势。

如,停留时间长,便于学生记忆、便于做笔记;更简要、更概括,能突出重点;能根据教学需要即时、合理地改变等等。

2.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哪几种教学评价策略?

谈谈其实施过程及其注意问题。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作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

评价策略:

(1)课前的诊断性的评价

(2)教学过程中采取表现性的评价,开展学生间的自评、互评,提倡参与性的评价。

(3)课后的教师或学生的总结性评价(如作品展示、研究性课题成果的评价)

(4)长期性的评价(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长期开展电子档案袋的方式)。

实施过程:

1)尽可能收集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信息,制订评价方案。

2)科学制订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控制在10-15个,而且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被评价者能根据自己的体会能作出判断。

3)细化、精化评价指标,其产生尽可能校本化,要广泛听取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4)合理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5)确定评价对象与被评价对象。

6)提前告知评价方案

6)结果的处理需要谨慎,如不能排名、分等级等。

注意问题:

1)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也就是说,从致力于鉴定、选拔转向改进或形成功能。

它的直接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而不是给学生分三六九等。

2)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如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它已经扩大到整个教学领域,包括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

3)在方法和技术上,它不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4)评价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

3.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见到学生不带教材进机房,请谈谈其原因,以及如何合理使用教材?

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不带教材上课其实往往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觉得是操作为主的课程,老师演示就能听懂了,不需要带书;二是由于信息技术课本身是一门新学科,教材本身也在不断的修正和改进,这个过程中,教师认为教学内容不适合自己学生时,就可能会变更教学内容,与课本脱节的教学内容会进一步加剧学生不带教材上课的情况。

时至今日,教材已经比较成熟,所以也就能够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了。

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对教材要做到了如指掌。

其次,教材的编写是由多名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中的优秀教育者一起编撰出来的,他们有来自一线的教师,也有理论丰富和擅长分析的专家,他们组成的团队,未必是最好的,但与教师个人的想法相比,是更规范、严谨,符合学生的实际。

所以,教学中不要脱离教材,可以进行进一步加工或重构。

再次,学生阅读课本,自己去探索操作方法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我们常说的“自学”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所以,我会刻意地安排一些课程,训练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自己来摸索操作。

再加前几次上课前强调带课本、没有课本同学去拿或借,养成习惯后学生携带课本情况比较好。

4.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见到当教师锁住学生机时学生抗议声四起,请谈谈其原因,并举例说明,如何合理使用学生机。

原因:

1)被限制自由

2)正在制作兴头上或没做完

3)极少数学生还沉醉于做自己的事

合理使用学生机:

1)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逐步养成什么时候该接受锁机的习惯。

如,将教学流程预先告知,使学生对教师广播事先知晓,能够配合

2)教师要合理安排讲授与学生制作的时间,尽量多的给学生制作和实践的机会。

如,少讲精讲,学生自由使用电脑的机会就多;分组活动,可以让学生相互监督,使一些学生不敢开小差;多些师生互动,既让学生自由,又能引导控制学生。

3)教学环节加强设计,如重点难点问题上,要突破单一的教师讲授的教法,可采取任务驱动式,分层分级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5.某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列出9个教学目标,你以为合适吗?

为什么?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制订,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生理和心智特点。

一个教学设计中列出9个教学目标,显然不合适。

1)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师在学科教学总目标的指引下,首先应分析课时的内容,提取出其精华,把各知识点列出来,并找出它们的相互关系;其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取出课时教学目标;最后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添加自己的独特见解。

2)考虑目标的全面性,但不必面面俱到。

课时教学目标,应依据学科总目标,从三维度体系加以考虑,但受教学内容制约,某一课时不一定要涉及教学目标的全部四个维度,而只能在某方面有所侧重。

3)教学目标是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应到达的标准,必须具有可测性,因此,教学目标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做到明确、具体、简明扼要。

如果只是简单的罗列,不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不符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就不能发挥教学目标的功能。

6.课程改革将教学目标从一维变成三维,举例说明,你对“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认识以及在教学中达成的方法。

认识: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

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方式,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制定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大而空,常见的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通过交流讨论、操作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等,从这样的目标中既看不出这节课的课题和内容,也无信息技术的学科特色。

从目标的定位来看,单凭一节课就想要培养学生这么高的能力,既不现实,也难以突出重点。

不同的课突出的重点应有所不同,关键是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一些基本的方法等。

1.能针对具体任务需求综合地从几个渠道收集信息,并筛选和评价信息;

2.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或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

3.能够围绕特定主题,综合利用相关工具或材料设计并制作简单的作品;

4.在展示与评议中认识作品,反思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经验。

7.因为家庭背景和地区教育水平的差异,课堂中如何对待起点不齐的学生?

学生的差异除了上述外在差异外,还包括了学习能力、学习智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技能等各方面的个体差异。

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矛盾,如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原有认知基础的矛盾、教学内容、方式和学生不同认识方式风格的矛盾、教学活动之间的矛盾等,都可能影响着教学效果。

1)应正视差异的存在,了解并尊重差异,从而制定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共性和个性的存在中实现共同教育目标的过程

2),要精心设计课堂,在确保基本的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实行分层教学,在这些差异中找到平衡点,使每个学生都能进步、都能有所收获。

分层次教学可包括:

教学目标可分成基本目标、进阶目标、高级目标。

布置分层次的多样性的综合练习和作业。

评价时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等等。

3)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实施开放性教学,追求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方法在共性基础上多样性、灵活性,给学生选择的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

创设开放式课堂气氛摆脱单一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教学结构的束缚,突破教材的束缚适当地调整教材内容、教学目标。

8.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学生的作品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你认为如何实施,要注意哪些问题?

作品评价法,简单说就是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软件)创作一个作品,教师再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首先,作品评价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好的作品评价体系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控制,使之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品评价中,我认为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

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而每个学生的起点、能力等都不一样。

如果单纯地强调完成作品的优秀与否,就容易挫败部分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关于作品评价,我认为,首先要建立合理的分层的评价体系,即在完成基本的操作和技能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评价。

再次,应该运用灵活的自评、小组互评或班内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结合。

尝试评价的多元参与。

但是,如何让作品评价更科学合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说真的我在这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学习,暂时还没有什么实际的经验可谈。

写完后找到了一份资料信息技术课上如何评价作品:

包括丰富评价内容、改变评价准则、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改革和完善评价机制及几种新的评价方式

9.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好的情境导入能够最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请结合你的信息技术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创设情境导入运用的策略和技巧。

1)情境的创设要适合儿童生活经验,让学生喜闻乐见,产生兴趣。

2)情境的创设应简单而实用,让学生易于接受并乐于接受。

3)情境要有连续性,不仅要注重“导”,而且要注重“入”。

导,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愤”“悱”心理,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入,则要合理构建问题阶梯,由易到难,引人入胜,最后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10.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热爱游戏,在机房中想方设法玩游戏,导致许多教师的教学不能顺利实施,学生为什么喜欢玩游戏?

如何正确对待?

玩游戏的原因分析:

1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重视程度不够。

2学生本身的特点与游戏本身的吸引力相符。

3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

4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玩游戏的对策:

1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2转移学生玩游戏的兴趣。

3根据学生特点采取不同教学手段,包括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采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方式;请学生当“小老师”;充分利用游戏的优势,将游戏引入教学中等等。

4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关键:

了解学生,认真备课;加强教学反思。

11.开学初,若询问100名学生:

“你喜欢计算机和网络吗?

”会有99人说“喜欢!

”但经过一段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后,作出肯定回答的学生可能越来越少,请分析这种情况导致的原因,并说说解决的对策。

原因:

1)主要原因还是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的问题,要么是教学方法不对头,要么是教学态度不够好,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和热情逐渐消减。

2)当然,也不排除极少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期望值与其现实产生了很大的反差而导致这种结果。

这些学生往往把信息技术课与“游戏”、“上网”和“玩”联系在一起。

3)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不上,电脑不够用,网络不正常等等原因,也会对学生的兴趣有影响。

4)部分教师或班主任重视语数英、轻视信息技术,并有意无意在学生面前表露出来,也会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兴趣。

对策:

1)认真组织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2)要多注意在其它学科中被认为是所谓“待优生”的这部分学生的兴趣培养。

因为信息技术最有条件让这部分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最有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培养好这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整个班组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兴趣都起到好的促进作用。

3)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特长学生,让这部分学生在各种比赛中拿奖,既可以引起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也可以通过先进典型影响其它学生和老师对这门课的正确认识。

12.信息技术教材的每个单元、每节课都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案例,谈谈你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对待这些案例的?

首先,教材中的案例都是对教学具有启发、引导作用的典型例子,在教学中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些案例,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创造性地培养学生的动作力和创新能力。

但是,仅仅拘泥于教材中的案例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教材中的案例具有广泛性而缺乏针对性,具有超前性而缺乏现实性,具有代表性而缺乏灵活性。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以教材中的案例为基础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的文化建设以及时事热点,引用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都具有很好的作用。

在引用案例时,尽量参照下面的标准。

一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是好的案例要以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本;将方法和思想融入过程之中;将理念和价值包含其中。

这样才能真正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第三是最好能够针对整个单元或整学期的学习做一个项目式的综合案例,让学生体会规划、设计、制作、完善和发布分享的完整信息处理过程,这样的案例要比零散的例子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13.在教学中常遇到一些“电脑高手”,他们对计算机兴趣特别高,接触计算机早,水平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待这些学生?

对于这些“电脑高手”,信息技术教师要非常慎重地对待,坚持“多鼓励不打击、多扶持不放纵”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措施,既要珍视他们的热情,又要为他们提出更高的目标。

1)要给机会让他们去表现。

比如,打字快的学生、画画好的学生、动画做得有特色的学生,可以让他在全班学生面前去展示一下,然后,以他为目标,鼓励更多的学生去追赶他、超越他。

2)对于有特殊才能的“电脑高手”,比如,能够更改上机密码、能够更改键盘键位,他们往往是“暗地里”去表现。

结果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作为信息技术老师,要正面去引导,不能一味地批评和禁止。

首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能力”,然后举一些正面的事例去引导他们把这些才能用到该用的地方。

比如,引导他们编写一些程序,通过控制键去完成操作。

这不仅保留了他们的好奇心,而且启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3)还有的“电脑高手”,因为对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和技能已经基本掌握,所以听课不大认真,喜欢做自己的事。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分层次教学,可以在他们完成任务后作为老师的小帮手,辅导其他学生的学习;可以专门针对他们提出更高的学习任务。

4)把这些“电脑高手”引入第二课堂,作为特色人才去培养,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有很好的“传帮带”的作用。

14.“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何避免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将“自主学习”演变成“自由学习”、甚至“放羊式学习”?

1)自主学习是学生有目标的学习活动,是在某个教学目标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个教学目标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就必须精心设计好教学目标,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有自觉去学习的愿望。

而自由学习是一种漫无目标的学习。

2)自主学习是学生有求知欲望的学习活动,教师在通往“教学目标”的路上,可能会铺设很多个任务阶梯,让学生产生不断追求新知、不断突破、不断进取的学习冲动。

因此,教师看似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其实,学生的学习活动又是在教师事先精心按排好的范围内去完成了。

如果教师只提出学习任务,或者明确了学习目标,就放手让学习去自主学习,可能就会演变成“自由学习”,最后达不成目标。

3)自主学习是学生创新学习、表现创造力的学习活动,学生能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因此,在以“自主学习”的模式组织教学时,教师在每个“阶梯任务”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如果没有精心的设计和组织这些问题情境,教师就让学生去自主学习,结果是让学生“放了一圈羊”后,又不得不回到通过教师讲解来探求问题的解决办法的轨道上来。

结果既浪费了时间,又达不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力的目的。

15.“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但信息技术教学中常常变成“合作游戏”或者组长一人学习,谈谈怎样做才不流于形式呢?

1)正确确立“合作学习”的目标。

教师所确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应该是小组成员要共同达到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是小组成员单独无法去达成的目标,也不是小组长一人能达成的目标。

这个目标,只有通过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才能实现的目标。

比如,教学中,如果给一道题,让小组去“合作学习”,寻找解题办法,就不是很合适。

如果是制作一张贺卡,就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最后通过小组长的协调,完成符合要求的作品。

2)合理分配“合作学习”的任务。

小组成员各有所长,可以按小组要达成的目标,细划不同的任务,不同的任务由不同的成员去承担,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3)科学确立小组成员的角色。

根据小组目标,让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如管理者、协调者、实施者等等。

不同的角色,在小组中承担的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

小组长或者承担管理角色的学生,也应该有自己的任务,他们的作用在于合理地分配任务,对不同的意见起协调作用,对个别不能完成任务的成员起帮扶作用。

因此,合作学习是一个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需要老师了解学生、了解教学任务,然后精心组织安排的一种教学模式,绝不是简单地让几个学生围在一起共同学习的模式。

16.操作失误是计算机操作中不可避免的,在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能见到学生犯各种各样的操作错误,你在教学中是如何对待学生的操作失误的?

1)操作失误是指学生本来有能力正确操作,却因为某种原因而操作不当的行为。

对这种行为,教师既不能小题大做,也不能视而不见。

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的操作失误可能更容易被教师忽视,或者放任不管,或者轻描淡泻地提一提;在碰到公开课、示范课等特殊教学课中学生的操作失误,教师又可能会怕因此影响自己的教学评价而特别在意,甚至会抱怨和责怪学生。

2)其实,学生的操作失误,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教师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操作失误现象:

A.教学中规范使用术语,规范操作,为学生起好示范带头作用。

B.正确对待学生的操作失误,准确判断失误的原因。

比如是因为紧张、害羞等心理方面的原因,还是粗心大意等态度方面的原因。

然后根据这些原因,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对于心理方面的原因,要在学生这边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对于态度方面的原因,要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直到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操作习惯。

无论什么原因,教师都不要简单地加以指责,更不能放任不管。

17.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教材中内容一节课上不完,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请谈谈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1、教学经验不够,对一节课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关系处理缺乏掌控能力,本来计划分配给下一个教学内容的时间,不经意间就被当前的教学内容占用掉了。

最后,下课铃响了,教学任务没有按计划完成。

2、对教材吃得不透,没有把握准重难点。

结果会在重点难点问题上卡壳,从而延误了教学时间。

3、对学生了解得不够,自己认为很“简单”的问题,本以为可以很快就讲完,结果学生就是接受不了,因此出现一节课的内容讲不完的现象。

4、教法不当,要么平均分配时间,没有重点难点,没有详讲略讲;要么采用其它教学模式时开展得不顺利,组织过程中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或者不能顺利进行下去。

如何处理:

1、经常摸索、总结、积累课堂教学经验,不断的完善自己。

最好的办法是坚持写课后反思或教学日记。

2、多向别人学习请教,经常去听别人的课,并从中学习借鉴。

多参加教研组的活动,开展同课异构等交流活动。

3、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对新大纲、新教材、新教法要常学常新。

加强教学理论学习,不断了解学生,让教材、教法和学生装在心中,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按预先的安排有条不愫地进行。

4、摈弃“满堂灌”的落后模式,多摸索、采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完成教学任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8.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重要的一环,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是一种分析教学技能的技术。

它是促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对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1)要反思什么?

教师要做“教学反思”的有心人。

对于这一堂课,不可能方方面面地反思,要有重点。

这个重点就是要反思的内容。

比如,采用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或者新的教学模式,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是什么,应该如何完善、如何改进等。

一般可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去分析:

如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科学合理可行?

教学策略是否得当?

教学过程组织是否严谨、重难点把握得如何?

2)如何反思?

教师要做“教学反思”的研究者。

对于一堂课的好坏两个方面,要有热情的态度,好的如何继续发扬,不中的如何改进。

这往往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好的,需要做长期的研究。

同时要注意讲求方法,通过写反思日记、写教学案例、与同行进行实例讨论、甚至开展课题研究等方法,不断总结积累。

3)为什么反思?

教师要做“教学反思”的实践者。

反思是为了更好的教学。

有了反思,还需要把反思拿到教学中去验证。

如反思中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等,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环境,如何实施,都要反复实践验证,甚至要“备课、教学、反思、再备课”等反反复复多次才能不断地完善。

19.现在很多学生照着书会做,离开书就什么都不会,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在教学中有哪些措施避免这一现象?

原因:

1)信息技术课重操作、轻技能所致。

教学中,只引领学生按教材中的方法学会操作,没有把操作能力应用到实践中去。

因此,学生只是机械地掌握了操作的步骤,而没有掌握操作的要领,更不懂得如何去应用。

2)信息技术课重课堂、轻课后所致。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往往在课堂,一般没有课后作业,缺乏必要的巩固和提高。

措施:

1)教学中多开展学科整合,通过学以致用巩固新知,加深学生对所学操作的作用的认识。

比如,学习完电子表格中求和、求平均值等方法后,可以让学生计算某次考试成绩的总分、平均分;学习轨迹动画时,可以结合“嫦娥探月工程”时事,让学生制作嫦娥探月的模拟动画。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组和学校的文化建设活动,利用所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为班组和学校的活动服务。

如制作电子报刊、电子图书等。

3)利用第二课堂和教学论坛,巩固学生的新知,拓展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0.新课程改革要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让学生尽快动手和多动手操作,但我们观察到有些信息技术教室很少能做到这点,基本还是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原因:

1)教师对学生不放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