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形考任务论述题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8636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写作形考任务论述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础写作形考任务论述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础写作形考任务论述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础写作形考任务论述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础写作形考任务论述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写作形考任务论述题答案.docx

《基础写作形考任务论述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写作形考任务论述题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写作形考任务论述题答案.docx

基础写作形考任务论述题答案

基础写作形考任务论述题答案

1.请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文本,有所侧重地谈谈你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

2.表达方式在其具体运用过程中,会因写作的具体需要而在写作者的灵活运用中形成许多特殊方法,即通常所说的“表现技巧”。

请选择文本,结合相应的表达方式,分别介绍最主要的表现技法。

3.阅读明末文学家张岱《西湖七月半》,对其中所涉及的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进行分析。

1.写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本的表现内容要求语言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我们称之为表达方式。

请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文本,有所侧重地谈谈你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

表达方式是文章的基本要素,也是文章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但是传统文章学对表达方式的认识一直处于经验的理解,具有很大的模糊性。

例如,记叙和叙述是什么关系?

叙述和说明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我们很难从语言形式上对文章表达方式作出明确的区分?

等等。

所有这些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

对于表达,人们一般只从文章学的角度进行了界说,但并未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研究。

因为,文章作为构成篇章的书面语言,既是文章学的,也是语言学的,而文章表达方式则具有文章学和语言学的二重性。

传统文章学讲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语言表达方式和文章表达方式的混合物。

语言表达方式和文章表达方式,这是两个彼此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交际就是表达,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

而要表达就要有一定的表达方式。

或者说,人们的表达一经实现,就意味着选用了一定的表达方式。

语言表达方式的特点是:

它是方法,因为只有是方法,才能实施表达;它又具有一定的语言形式,因为只有具备一定语言形式,才便于选择区分;它又表达一定的意义,因为只有表述一定的意义,才有存在的价值。

所以语言表达方式是方式方法的结合,是语法语义的统一。

质言之,语言表达方式是人们为表述一定语义而选用的一定语言形式的表达方法。

凡口头或书面语言中的每一个句子,都是人们表达的结果,都属于一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所以语言表达方式又具体化为一定句子的表述类型。

句子的表述类型是从句子的表述功能上给句子分出的类别。

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语法纲要》中始终坚持把句子分为如下三类:

叙述句、描写句、判断句。

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则分为如下四类:

叙述句、表态句、判断句、有无句。

陈望道先生的《文法简论》则分为如下四类:

叙述句、描记句、诠释句、评议句。

陈望道先生把描写句叫做描记句,把判断句叫做诠释句,并增添了评议句,精确了句子的表述功能,拓宽了句子的表述领域,更大限度地解释了语言表达的现实,为我们今天研究语言表达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继承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大量分析,我们认为从表述功能上,句子可以分为九种:

记述句、叙述句、描述句、诠释句、评价句、断定句、表态句、评述句、指示句,而记述、叙述、描述、诠释、评价、断定、表态、评述、指示则是九种语言表达方式。

每一种语言表达方式都有特殊的语言形式和代表句型,都有更为具体的法式。

句子的语言表达方式类型也可以说是对陈述、疑问、感叹、祈使等四种语气用途类型从表述意义上所作的再分类。

这种分类出发点既然是表述意义,当然就不可能不涉及词的下位分类,并且不可能不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句子语法结构的格局。

例如记述句,就是以动作行为动词作谓语的记述人的具体活动的句子;叙述句就是以概括动词作谓语的概括交代有关事件的句子;描述句就是状态动词和状态形容词作谓语描摹人的事物状貌的句子。

记述句和叙述句都是语法上动词谓语句;但是由于具体动词和概括动词表达不同意义,所以具有不同的表述功能。

描述句是语法上的状态动词、状态形容词谓语句等的综合;它们虽属于词性上不同的类,但是因为具有相同的表述功能,所以成为同一种表述句型。

除以上九种以外,“证明”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证明,本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方法,传统文章学把它引进到文章表达方式的理论中来,看作文章表达方式中“议论”的代表方式。

其实,证明

1.请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文本,有所侧重地谈谈你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

2.表达方式在其具体运用过程中,会因写作的具体需要而在写作者的灵活运用中形成许多特殊方法,即通常所说的“表现技巧”。

请选择文本,结合相应的表达方式,分别介绍最主要的表现技法。

3.阅读明末文学家张岱《西湖七月半》,对其中所涉及的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进行分析。

不仅用在议论中,也用在说明、记叙和抒情中。

它先于文章表达方式而存在,当然属于语言表达方式的范畴。

另外,证明运用推理规则,用语言表达出来以后形成固定的语言结构,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语言表达方式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而文章表达方式则是语言表达方式的集合。

因为文章表达方式是由交际目的决定的,而交际目的的实现有赖于语言的表达方式。

同一交际目的,可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传达;同一语言表达方式,也可用以实现不同的交际目的。

从交际目的上看,文章表达方式是语言表达方式的集合;从语言形式上看,语言表达方式是文章表达方式选择的语言手段。

但是,语言表达方式是一个独立的范畴,当它未用来实现一定交际目的时,它以静态的方式独立存在着;当我们从交际目的的角度对它进行审视时,它便由语言表达方式变成了体现一定交际目的的语言表达方式即文章表达方式了。

每一种文章表达方式都是由一定交际目的决定的多种语言表达方式的集合。

记叙是以写人记事为目的的文章表达方式。

对记叙作深层考察研究的是孙移山先生主编的《文章学》。

该书中指出:

“叙述与描写经常密切交织,并且产生了表述这种结合或融合的概念,就是记叙。

”这里虽然没有说明记叙是文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我们叫做描述)是语言表达方式,但已暗示人们DDD它们分属不同层次了。

既然记叙包括了叙述与描写,那么在文章表达方式中描写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在我们看来,记叙作为文章表达方式,它选择三种语言表达方式:

叙述、记述、描述。

叙述作宏观交代,记述作微观记录,描述写事物状貌。

说明是以传输知识为目的的文章表达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对语言表达方式的选择能力很强。

它用记述方式,如《一次大型的泥石流》,为记述性说明文;用叙述的方式,如《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叙述了书籍变迁的历史;用描述的方式,如写建筑物的说明文,除了记述、叙述外主要用描述。

此外它还用诠释、评述、评价、断定、指示等语言表达方式。

议论是表明作者观点和主张的表达方式。

它常选用诠释、评述、断定、指示、表态等语言表达方式。

诠释以释概念,评述以述事实,评价、断定表明观点,指示表明主张和要求,表态表明态度。

有的议论文其议论的方式不是借助以上语言表达方式,而是借助记述、叙述甚或描述的方式来讲述道理。

《学语文》杂志1994年3期发表了徐应葵同志的《记叙的形式议论的实质》一文。

文章指出,中语教材中的《曹刿论战》、《季氏将伐颛臾》等文章属于叙体论理的文章。

这确是客观存在的文章现实,用传统理论无法解释。

因为,文章是按表达方式来分类的,这些文章的表达方式既然是记叙,当属记叙文才对,但又与交际目的相悖DDD它们目的在于讲道理。

在我们今天看来,记述、叙述是语言表达方式,它们是供文章表达方式选择的,议论是文章表达方式,当然可以选择它们作为语言形式。

抒情的目的是抒发感情。

有人曾否定这种表达方式的存在。

理由之一是它常依附于其他方式。

诚然,在承认只有文章表达方式时,抒情有时借助“记叙”,有时借助“描写”,似乎应该取消了。

但是,当我们区分了语文表达方式和文章表达方式以后再来看这些语言现象就毫不奇怪了:

抒情可以借助记述,也可以借助描述。

借助记述、描述等的抒情一般认为是间接抒情。

此外还有直接抒情。

1.请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文本,有所侧重地谈谈你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

2.表达方式在其具体运用过程中,会因写作的具体需要而在写作者的灵活运用中形成许多特殊方法,即通常所说的“表现技巧”。

请选择文本,结合相应的表达方式,分别介绍最主要的表现技法。

3.阅读明末文学家张岱《西湖七月半》,对其中所涉及的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进行分析。

直接抒情常用表态的方式,如“我歌唱希望”“我赞美白杨树”等,就是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抒情赖以独立的基础。

以上我们提到了四种文章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议论、抒情。

那么人们常说的“描写”呢?

我们认为,“描写”是文学中的概念,应从文章学理论系统中剔除出去。

理由如次:

第一,“描写”是文学中的概念。

这只要一查权威解释即可明白。

如《辞海》说:

“描写,文学创作手法之一。

指作者对人物、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语文知识词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又说,描写的“目的是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从这里可以看出,“描写”是文学创作手法,是文学中的概念;“描写”是“手法”不是“表达方式”;“描写”的目的在于塑造艺术形象。

第二,文章学在从文学理论中借鉴“描写”这一概念时,并未作根本的改造,以至用文学理论来规范文章。

张寿康先生主编的《文章学概论》对描写作了如下解释:

“描写”就是“写景状物,描绘自然和社会环境,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就是“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形象的描绘和具体的刻画,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

从这些说明中可以看出,文章学中讲的“描写”,除了把它看作文章的“表达方式”这一点外,对描写的对象和目的所作的表述同文学中的表述完全一样。

事实上,在人们的心目中,作为文章表达方式的描写同作为文学表现手法的描写是一个东西。

这就造成了理论与现实的诸多矛盾。

首先,说明文中存在的大量的“描写”的文字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

“描写”是刻画形象的手段,而说明在于介绍知识,但有的说明文却大量运用“描写”,如《凡尔赛宫》、《巍巍中山陵》等。

这些文章,如果依据“表达方式”的标准当属记叙文,但人们都认为它们是说明文。

这里,内在根本原因何在,必须作出合理的解释。

其次,从写实的记叙文与小说中关于人物对话内容的分析上看,矛盾更加明显。

《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命的支柱》、《金杯之光》等写实文章,组成了初中语文第三册的第三单元。

编者在“教学要求”中说:

“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等综合表达方式。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后的练习中说:

“本文以记叙为主,结合议论、抒情。

”这里讲的是表达方式。

那么,又有疑问:

这些文章中大量的人物对话到底属于记叙还是属于描写?

看来,教材的编者把它们当作记叙看待了。

那么,小说中的人物对话,从语言形式上看同写实记叙文中的人物对话完全一样,为什么叫做“描写”?

而且,当我们面对一个文本,不知道它是虚构还是写实时,里面的人物对话是记叙的内容还是描写的内容?

以上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

文章学在自身的理论建构中,尤其是在引进“描写”这一概念时,并没有自觉地同文学划清界限。

用文学的术语来解释文章现象,必然出现格格不入的矛盾。

所以,我们认为在文章表达方式的理论系统中,有必要建立一个与文学中的描写相对应的概念,我们称为“描述”。

如上所述,描述是语言表达方式的一种。

它经常同记述、叙述一起用来写人记事,构成记叙的文章表达方式。

凡是记叙文(不管写实文章还是虚构的小说)中的人物活动(包括对话)都是记述和叙述的结果,环境和肖像都是描述的结果。

描述也常用在说明中,说明事物形状特征等。

语言表达方式是语法的延伸,又是文章表达方式的语言形式。

语言表达方式属于语言学,文章表达方式属于文章学。

传统文章学对表达方式的认识只限于交际目的的层面,所以无法解释各种文

1.请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文本,有所侧重地谈谈你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

2.表达方式在其具体运用过程中,会因写作的具体需要而在写作者的灵活运用中形成许多特殊方法,即通常所说的“表现技巧”。

请选择文本,结合相应的表达方式,分别介绍最主要的表现技法。

3.阅读明末文学家张岱《西湖七月半》,对其中所涉及的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进行分析。

体中语言形式互现的现象。

当我们认识了表达方式的这两个层面以后便会清楚地看到:

文章以语言为介质,是由文章表达方式通过对语言表达方式的选择来实现的。

这是文章同语言学联系的实质所在。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可以说,一切文学作品,首先是文章的,其次才是文学的。

因为,文学的目的只有借助文章表达方式才能实现,而文学也并没有对文章表达方式进行变异。

2.表达方式在其具体运用过程中,会因写作的具体需要而在写作者的灵活运用中形成许多特殊方法,即通常所说的“表现技巧”。

请选择文本,结合相应的表达方式,分别介绍最主要的表现技法。

透过字词,理解内容,把握情感,体会意境,理解主旨,是理解诗歌的一般步骤。

表现技巧是诗歌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表现技巧是指人们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等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技艺,具有提升表达方法和形式方面的技术,借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它可分为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手法。

一、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1.直抒胸臆。

这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不加掩饰地袒露襟怀,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的抒情方式。

如欧阳炯《春光好》“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全诗描绘的是春天的风光和生活,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

即通过描述此景此物来抒发心中的情感。

如晏殊《浣溪沙》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意为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

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3.托物言志。

诗人通过对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如李白的《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遭受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所写,借行路难抒写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4.以小见大。

利用小角度、小场面、小事件,来表现出大主题和大道理,给人以生动可感的形象。

如杜牧的《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中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5.象征。

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使文章更含蓄。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用月亮圆缺的

1.请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文本,有所侧重地谈谈你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

2.表达方式在其具体运用过程中,会因写作的具体需要而在写作者的灵活运用中形成许多特殊方法,即通常所说的“表现技巧”。

请选择文本,结合相应的表达方式,分别介绍最主要的表现技法。

3.阅读明末文学家张岱《西湖七月半》,对其中所涉及的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进行分析。

自然规律,象征人生有欢聚与离别,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二、描写手法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这是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诗歌中的描写手法有:

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渲染与烘托等。

1.白描。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

用于艺术创作,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细描。

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也称为工笔。

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

如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运用细描手法,精雕细刻,写出了黄四娘家小路上花团锦簇、生机盎然的景象。

3.动静结合。

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使诗句更加生动活泼。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

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4.正面侧面相结合。

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

如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中前句直接写水绿水清,后句写游鱼细石来衬托水之清,写出了富春江自然环境的优美。

5.虚实相生。

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便是虚实结合的典范。

“天门中断楚江开”,看似写天门山,实则写水;“碧水东流至此回”,看似写水,实则写山。

三、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设问、借代、夸张、用典、双关、对偶等。

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语句进行修饰、调整,用特定的表达形式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用梨花比喻雪后的美景,将边塞下雪后的奇特风光写得淋漓尽致。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表现了作者的无奈和绵绵愁绪。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巧用设问,表现出作者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用“后庭花”借代亡国。

“黑云压城城欲摧”用夸张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

1.请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文本,有所侧重地谈谈你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

2.表达方式在其具体运用过程中,会因写作的具体需要而在写作者的灵活运用中形成许多特殊方法,即通常所说的“表现技巧”。

请选择文本,结合相应的表达方式,分别介绍最主要的表现技法。

3.阅读明末文学家张岱《西湖七月半》,对其中所涉及的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进行分析。

“闲来垂钓碧溪上”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表达了期望有朝一日得到赏识,施展才能的愿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中思念对方,如同吐丝,到死方休,不能相聚而痛苦,仿佛蜡烛成灰流尽一样。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用对偶手法写出了一幅苍凉雄浑的塞外风光。

3.阅读明末文学家张岱《西湖七月半》,对其中所涉及的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进行分析。

人之乐山好水,自古皆然。

孔子有语: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

雍也》)山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定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备受崇尚,历代中国文人都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汉代枚乘赋《七发》中的《观潮》开始,山水成为文人创作的重要题材。

继魏晋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的兴起、唐代以柳宗元为代表的山水游记散文的发展之后,晚明时代山水小品文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社会政治的黑暗与封建王朝的日益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反理学、抒个性的王学思潮的风靡,为山水小品文的极盛一时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面对动荡社会,文人多寄情于山水,借山水以观自我,借山水以悦己。

公安派“三袁”、竟陵派钟惺和谭元春以及张岱、祈彪佳、王思任、刘侗等人都创作了大量的山水作品,风格各异、蔚为壮观,而其中成就最高者当推袁宏道和张岱。

张岱被称为晚明小品文之集大成者,现存《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

治募?

》等集子,其中包括不少的山水名篇佳作,如《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白洋潮》、《明圣二湖》等。

张岱的山水小品文一方面承袭了晚明山水小品文抒写性灵、娱世悦己的共同特征,另一方面又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审美领悟展现出独有的个性特征和情趣内涵,达到了一个通常山水游记难以企及的境界。

以下就以《西湖七月半》为例,从内容、审美取向、艺术风格三方面对张岱山水小品文之特色剖析一二。

一、山水内容的拓展与个性化

《西湖七月半》这篇山水游记主要记述明末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况,重现了西湖昔日的繁华与风情。

但文章描写的重点不在西湖湖光山色的美丽,而在赏景之人DD游人,正如作者开篇所言“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文章生动逼真地刻画了“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的达官显贵、“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的名娃闺秀、“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的名妓闲僧、“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的市井之徒和“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的文人雅士五类人不同的看月情态,并展现了杭人游湖“人声鼓吹”、热闹而俗与“吾辈(文人雅士)”游湖清净而雅的不同情景和场面。

通过这些情态和场面的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世俗民风。

文章既是一幅风景画,又是一幅风俗画。

这和古典的山水游记以及单纯的景物描写是大为不同的。

作者在山水的内容与题材上作出了新的尝试和拓展,将世风民习纳入到山水的范围,作为观察体悟的重要对象,作者不仅仅从自然山水本身来获取诗情,而且颇有兴致地观察各类“俗人”的“俗态”,在市民的游览热潮中获取新鲜的审美感受。

与魏晋山水之隐逸、唐宋山水之禅意相比,张岱笔下的山水明显流露出一种近俗倾向,尽管有着对世俗的嘲讽与对文人雅士清高脱俗的标榜,但毕竟体现出对人情世态的某种关注,意味着山水文学某种程度的生活化走向。

这也使得张岱的山水小品文多了一份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更富于个性化,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

1.请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文本,有所侧重地谈谈你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

2.表达方式在其具体运用过程中,会因写作的具体需要而在写作者的灵活运用中形成许多特殊方法,即通常所说的“表现技巧”。

请选择文本,结合相应的表达方式,分别介绍最主要的表现技法。

3.阅读明末文学家张岱《西湖七月半》,对其中所涉及的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进行分析。

二、抒写自我、任情适性的审美取向

晚明时期,正统程朱理学遭遇王学反传统的挑战,受此影响,公安派、竟陵派提出文学创作应随时变,破除陈规陋习,抒发个性,强调表现自我。

袁宏道明确提出: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

”(《叙小修诗》)这表现出作家主体意识的愈来愈强烈和审美能力的逐步提高。

文人与山水的关系也有了显著的变化,“他们不再把自然山水仅看作是异己的客观存在,而是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有其内在的生命运动形式,是可与之相互交流的”。

至此,晚明山水小品文冲破“文以载道”的桎梏,从厚重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和传统的价值观中解放出来,注重以审美的眼光从自然山色中寻找人与自然的和谐、愉悦,以一种轻松、空灵、任情适性的姿态尽情抒写个性情怀。

《西湖七月半》写景笔墨甚少,但所写月、山、湖、荷花都是有活力、有性情的,蕴含作者对自然山水独有的感受。

与一般人不一样,在张岱看来,西湖之美恰在喧嚷纷扰之后一切归于宁静之时,之前游人所作种种不过是故作姿态、附庸风雅、赶凑热闹的“俗”举。

当游人散尽,西湖重现光洁秀美,“吾辈始舣舟近岸”,“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品茶赏月,适意随性,才是文人雅士的真情趣、真高雅。

山水的情趣是各异的,这既不同于柳宗元《永州八记》借景以寄谪居孤愤之凝重,也不同于欧阳修《醉翁亭记》寄情山水与众乐之悠然,而是作者对于山水的独特、细微而深切的审美感悟,宁静之心与清幽之景达到和谐交融所体现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