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四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789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第四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第四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第四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第四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第四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第四章.docx

《初二物理第四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第四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物理第四章.docx

初二物理第四章

第四章《透镜》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深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通过模拟的方法,用简单的手段,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中培养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乐于探索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透镜的知识几乎一无所知。

为了使学生获得一些知识的理解基础,提高学习兴趣,本章基本知识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许多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是用模拟的方法获得。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做好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自己做好探究实验,尽量进行直观教学。

2.加强概念规律的教学,训练学生对知识概括、整理、归纳的能力。

3.尽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做课后实践性活动。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比较难理解,通过对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要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的方法、归纳的方法,总结出透镜成像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第一节透镜1课时

第二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课时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1课时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1课时

复习2课时

六、教师的业务学习以及有关的教学活动安排:

根据教学研究室和学校下发的材料,认真学习,作好记录写在学习笔记上。

认真参加本组和校本教研的听评课活动;参加一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和教研组的活动,并积极发言。

七、同步的教改和课题研究:

本组综合实践的课题是《声的世界》。

 

课题

透镜

授课日期

2014-11-10

教法

演示讲解

课型

新授课

学法

观察、讨论法

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凹透镜、凸透镜、光学演示仪、课件

 

情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了

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4.会画三条特殊光线。

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

凹透镜、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处理方法:

利用光学演示仪演示讲解

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凹透镜、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它们的原理

处理方法:

利用光学演示仪结合课件分析讲解

学情分析

生活中透镜很普遍,像放大镜、近视眼镜等学生很熟悉,但对光线有什么作用学生不清楚,本节课通过实验了解透镜的特性,并且学会画三条特殊光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他们都是和普通平板玻璃有所不同的,它们会对光线有不同的作用,它们就是透镜。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

二、讲授新课

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同学们认真观察,不要用手摸,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

1.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2.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3.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

4.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

5.利用光学演示仪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二.利用演示讲解焦点和焦距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用“f”字母表示

2.讲解三条特殊光线

三、知识小结

1凸透镜、凹透镜

2主光轴、光心

3焦点、焦距

4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5三条特殊光线

四、作业布置

必做:

本节《伴你学》1、3-5、8、9

选做:

《伴你学》2、6、7及10、11

A类学生全做,B类学生只做必做。

作业目的:

检查学生对透镜知识的理解,尤其是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

反馈:

选做题难度比较大,很多学生看不明白,尤其是7题,10题方法总结的不全。

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学生们在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通过观察和讨论,概括出它们的特征

 

认识主光轴和光心

 

学生观察并说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明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

 

学习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

 

配合和老师一起总结本节知识

设计

透镜

1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2主光轴、光心

3焦点、焦距

4.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教学

反思

实验器材有些问题,所以演示实验耽误时间,再就是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因为是初学,所以掌握不好,课后将注意强化练习。

课题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授课

日期

2014-11-13

教法

引导、探究

课型

新授课

学法

探究学习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光具座、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火柴、课件,。

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3.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4.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

凸透镜成像规律

处理方法:

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处理方法:

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规律的实验。

学情分析

放大镜、老花镜能成像很多学生了解,它们都属于凸透镜,而且不少同学也做过利用放大镜成像的实验,但它们的成像的规律还不能规律化,这节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一、引入新课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有凸透镜,但有大小、倒正和虚实的差异,通过引导学生由凸透镜成像的差异提出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倒正与物距有什么关系。

 二、进行新课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假设

继续观察投影仪、照相机和放大镜成像的同相点及不同点,引导学生针对像的大小、倒正和虚实分析并做出其与物距或者像距大小关系有关的猜想与假设,同时板书。

猜想一:

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大小有关;

猜想二:

与物体的大小有关;

……

(三)设计实验

要检验猜想是否正确需要实验,提出实验需要的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

并说出器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让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实验观察什么、测量什么和记录的数据以及实验的主要步骤及过程。

演示:

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法补充说明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1、蜡烛、凸透镜、光屏的摆放位置。

2、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以保证像呈在光屏的中央。

 

(四)实验探究

学生探究实验

1、根据猜想,实验时不断改变物距,由大到小进行几次实验。

2、并提醒学生怎样观察像;怎样记录物距、像距;注意分工合作。

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指导,及时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鼓励最先完成实验的学生填写黑板的数据。

 教师事先画好表格,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思考得到什么结论,是否证实了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思考、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获得结论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

物距u/cm

像的实虚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像距

v/cm

u>2f

30

u>2f

25

2f>u>f

15

2f>u>f

12

u<f

8

u<f

5

(六)交流评估

结合光路图使知识点更系统,加深学生的理解。

图1u>2f图22f>u>f

图3u<f

总结:

F是像虚实、倒正的分界点,

2F是像放大缩小的分界点。

成实像时,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布置

必做:

本节《伴你学》1-10题。

选做:

12、13、15

目的:

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并且能灵活运用。

学生观察投影仪、照相机和放大镜的成像情景,从而提出问题。

 

 

根据观察三者的成像情况,做出合理猜想与假设。

 

学生讨论、作答,其他同学交流、改进实验方法。

明确实验目的。

 

回顾凸透镜焦距测量的方法,并让两位学生测出本节课凸透镜的焦距.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分二人小组实验,观察记录,思考猜想是否正确。

 

边实验、边记录。

 

 

讨论思考得出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倒正与物距或与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有关,进一步综合、分析归纳出: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验像;

 

当f

 

当u

 

 

将光路图运用其中使学生掌握的更系统

 

与课件相结合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获得直观的信息。

 

作业分层次,既巩固了基础知识,有拓展了优生的应变能力。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

物距u/cm

像的实虚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像距

v/cm

物距V与焦距f的关系

u>2f

30

u>2f

25

2f>u>f

15

2f>u>f

12

u<f

8

u<f

5

第二节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

反思

由于班级人数太多,导致实验室里做实验的课堂效果不是很好,一部分学生只测出来了相距,没有记录成像的特点。

个别小组的成像特点记录不全,还存在物距像距记录错误。

 

课题

生活中的透镜

授课

日期

2014-11-14

教法

观察法讨论法分析讲解法

课型

新授课

学法

观察法讨论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课件

 

情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3.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经过分析、综合、得出它们成的像。

学情分析

由于上节课已经讲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且本节课要讲解的生活中的透镜,学生对它们和它们成像都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讲解应该比较容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用课件展示生活中使用凸透镜的各种常用设备,让学生观察,说明这些都是主要应用凸透镜透镜的

二讲授新课

1、照相机

(1)构造:

镜头、底片、光圈、调焦环等。

(2)制作模型照相机:

先阅读课本P想想做做,按照课本制作模型照相机。

用模型照相机观察教室外面的景物,然后说出像的性质。

(3)照相机成像的特点:

成倒立、缩小的像,像距小于物距。

2、投影仪

(1)构造:

镜头、平面镜、载物台、屏幕

(2)成像特点:

成倒立、放大的像,像距大于物距。

3、放大镜

(1)构造: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2)成像特点:

成正立、放大的像,像距大于物距。

4、实像:

由光线相交而成的像

虚像:

由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三小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性质

四作业布置

必做:

本节《伴你学》习题

选做:

配套练习册

目的:

检查学习成果。

 

学生观察

 

制作模型照相机,观察成像性质

记忆成像性质

观察投影仪的主要构造

记忆成像特点

用手中的放大镜进行观察,记录观察情况

给自己前面学过的像分类---虚像和实像

根据要求总结成像性质

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

成倒立、缩小的像

2.投影仪:

成倒立、放大的像

3.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像

4.虚像、实像

教学

反思

本节课是第二节的一个延伸,相对于原来的理论,本节课更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也是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地方,今后要在这方面的能力上多加培养。

 

课题

眼睛与眼镜

授课

日期

2014.11.17

教法

讲授、启发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探究

课型

学法

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眼睛模型、投影仪、课件、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眼镜。

 

情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

 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明确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原理。

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难点: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三章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凹透镜、凸透镜的特点及光学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已深入研究。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原理也已介绍,本节课把眼睛看作一架照相机来研究它的成像原理,对于学生来说就较轻松,加上八年级学生已在生物课学过了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本节课可以说是复习旧知巩固应用。

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汇报上一节课布置的近视率的调查结果:

 结果表明,近视已是我们同学们中存在的很普遍的视力问题。

你想知道有关近视的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确定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学习新知

(一)问题一:

眼球的结构及视物原理:

 上节课已布置让学生查阅有关眼睛的资料:

  放投影片,课本图3.4—1,眼球的结构,让不同的小组通过挂图和投影片讲叙,然后其他小组补充:

 师生总结

  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近似球体。

此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

 2.眼球由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组成。

 3.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4.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5.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小组交流:

有关眼睛的结构各小组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让其他小组解决:

 问题一:

 

1.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

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2.眼睛中瞳孔起什么作用?

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若在一个阳光普照的室外环境下,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观看物体。

瞳孔会自动收缩;相反,在漆黑的环境下,由于我们需要更多的光线来看物体,瞳孔便会自动扩张,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

3.视网膜起什么作用?

眼睛中视网膜的作用是把物体成的像的光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把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到达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底片。

4.既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物体能成什么样的像?

光线由物体射入眼球,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的折射,然后到达视网膜形成倒像,但我们看见的物体都是直立的物像,是因为受生活经验的影响。

 师生总结:

我们的眼睛就是这样:

光线由我们所观看的物体发出,经过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再由角膜及晶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镜头),再会聚在视网膜上(好像照相机的底片)。

 眼睛主要构造:

  

问题二: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小组交流:

1.近视眼的成因:

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太凸,折光能力太强,致使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还未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一点,而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又都分散开,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眼是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或者晶状体太扁,折光能力太弱,致使近处射来的平行光线到达视网膜时,还没有聚成一点,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设问:

那么怎么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

你们能不能通过实验模拟矫正近视和远视的过程?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

1.矫正近视的模拟实验方案:

  取一个凸透镜,蜡烛、光屏和近视眼镜。

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图3—34所示摆好,调节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使得在光屏上得到一个蜡烛的缩小实像。

我们用白纸板模拟眼睛的视网膜,上述实验,表示正常眼看物体时,能在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像。

  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定距离,此时蜡烛的实像不再落在光屏上,光屏上蜡烛的形象变得模糊,用另一张白纸在光屏前移动,可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这个实验模拟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近视眼视网膜的前方。

  用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前,模拟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视力。

这时物体发出的光通过凹透镜发散后再进入眼睛(凸透镜),可以看到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蜡烛像。

  2.矫正远视的模拟实验方案 

  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表示赞扬并总结:

问题三:

怎样爱护眼睛:

  播放课件:

生活中的错误用眼方法:

  请几位戴眼镜的同学说说戴上眼镜之后在生活中和学习中的不方便之处。

思考怎样注意用眼卫生?

同学们举例说明。

  教师补充:

形成近视眼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

其中环境因素是形成学生近视眼的主要因素。

 

  儿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大,但是如果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书本放得离眼太近,或采光、照明条件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

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就不能放松。

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

  发生假性近视以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就会变成真性近视。

  播放课件:

你的眼睛累了吗?

专家教你做放松眼睛的眼部体操,学生一起跟着做:

三、课堂总结:

学生分组概括本节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

必做:

伴你学第四节1—10题

选做:

11题,生活中的物理。

学生活动

汇总交流

 

利用已有知识学生交流、

 

知识的再回顾

 

利用学科知识点的连接于上节课凸透镜成像规律相结合,明确睫状肌、瞳孔、视网膜的作用。

 

记忆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增强爱眼护眼的意识、科学用眼的好习惯。

 

小结加强巩固

眼睛与眼镜

一、眼睛

  

(1)、结构:

角膜、晶状体(凸透镜)、视网膜(底片)瞳孔

  

(2)、成像原理:

物体发出(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凸透镜)折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视网膜上→相对于照相机。

  二、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教学反思

由于生物课上学生已有接触,所以总体的达成效果较好,但是要注意知识的的灵活运用,还需要通过练习不断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