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本科专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727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岩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本科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龙岩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本科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龙岩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本科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龙岩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本科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龙岩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本科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龙岩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本科专业.docx

《龙岩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本科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岩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本科专业.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龙岩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本科专业.docx

龙岩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本科专业

龙岩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本科专业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

(讲授/理论80学时,实验/技术/技能28学时,上机/课外实践学时)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适合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与目的

(一)、课程教学目标

运动生理学是生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研究在运动中人体各器官的功能所发生的变化规律及机制为主要目标,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通过对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肌肉的兴奋与收缩,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呼吸,血液,血液循环,运动中的氧供与氧耗,物质代谢,能量代谢,感觉与运动,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形成机制,肌肉活动的激素调节,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变化的规律,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健身活动的生理基础,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女子与体育活动,老年人与体育锻炼和环境与运动等内容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生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应用它去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和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最终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1、课程目的:

 根据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课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体育锻炼,并初步掌握评定人体主要身体功能的基本方法。

2、课程的任务:

   

(1)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使学生了解正常人体生理活动的现象、规律及调节机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3)使学生掌握身体活动对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功能的影响以及基本机理,尤其注重掌握青少年的生理特点以及身体活动的影响。

    (4)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及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以及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价,指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以及健身运动。

二、课程学时分配:

    根据体育教育专业2007年新修订的本科教学教学计划,运动生理学课程安排在第2学期及第3学期。

第2学期每周4学时,第3学期每周2学时,总学时为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0学时,实验教学28学时,6学分。

具体安排见下表。

(一)实践教学要求

1实验项目及学时要求

实验学时

28

应开实验各数

8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要求

学时分配

实验类别

备注

01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选做

3

综合性

02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和血浆的缓冲性质试验

选做

2

验证型

03

蛙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选做

2

验证型

04

人体安静和运动时的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评

必做

3

综合性

05

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

选做

2

综合性

06

离体蛙心灌注

选做

2

验证型

07

脊髓反射的外周抑制和交互抑制

选做

2

验证型

08

肌肉横断面大小对肌肉收缩力量的影响

选做

2

验证型

9

本体感觉功能的测定

选做

3

验证型

10

前庭功能稳定性的测定

选做

3

验证型

11

人体反应时的测定

必做

2

验证型

12

通气阈的测定

选做

3

验证型

13

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

选做

3

验证型

14

视力、视野及眼肌平衡的测评

选做

3

验证型

15

PWC170的测评

必做

3

综合型

16

最大摄氧量的测评

选做

3

设计型

17

无氧功率的测评

选做

3

综合型

18

体成分的测量与评价

必做

2

设计型

19

无氧阈的测评

选做

3

综合型

20

机体运动疲劳测定

必做

3

设计型

(二)、教学学时分配

教学时数分配表

序号

各章名称

总学数

学时分配

讲授

实验

1

绪论

1

1

0

2

第一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4

4

0

3

第二章肌肉收缩

11

8

3

4

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

5

3

2

5

第四章激素与运动

7

4

3

6

第五章血液与运动

7

4

3

7

第六章呼吸与运动

4

4

0

8

第七章循环与运动

9

6

3

9

第八章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

6

4

2

10

第九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4

4

11

第十章肥胖与体重控制

7

4

3

12

第十一章运动与免疫

4

4

13

第十二章肌肉力量

7

4

3

14

第十三章有氧运动能力

7

4

3

15

第十四章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4

4

16

第十五章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7

4

3

17

第十六章运动强力手段

2

2

18

第十七章:

兴奋剂与运动

2

2

19

第十八章环境与运动

2

2

20

第十九章:

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

2

2

21

第二十章:

女子与体育活动

2

2

22

第二十一章:

老年人与体育锻炼

2

2

23

第二十二章:

残障人与体育锻炼 

1

1

24

第二十三章:

若干疾病的体育锻炼 

1

1

合计

108

62

28

三、课程教学(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肌肉活动时直接能量与间接能量来源及相互关系。

2、掌握三个供能系统各自的特征以及运动强度、时间的对应关系。

3、掌握运动中能量代谢变化的特点和能量统一体概念,学会分析不同性质运动中的代谢规律及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三个供能系统各自特征以及运动强度、时间的对应关系。

2、不同性质运动中的能量代谢规律及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三种能源系统为什么满足不同强度的运动需要?

2、简述能量统一体理论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第二章肌肉收缩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骨骼肌纤维的分类方法。

2、掌握运动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

3、了解肌电图在体育科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区分方法。

2、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特征以及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简述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指出它们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2、简述运动训练对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影响。

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神经元、突触、神经递质、受体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功能。

2、详细了解视觉、听觉、位觉和本体感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掌握脊髓、脑干和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控机制以及它们的协调配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脊髓、脑干和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2、大脑皮质对各级中枢功能进行的整合。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中枢化学突触与神经肌肉接头相比有何功能特点?

2、脑干对肌紧张是如何进行调控的?

3、声音-机械刺激是如何通过毛细胞的换能作用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的?

第四章激素与运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作用特点以及作用机制。

2、掌握激素对急性运动中的应答特征。

3、了解激素对长期运动训练的适应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运动对激素的影响。

2、激素对运动的应答与适应。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儿茶酚胺与可的松在运动过程中的基本应答变化特征是什么?

2、生长激素对运动负荷有何反应特征和适应特征?

第五章血液与运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血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2、掌握血液运输氧的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运动训练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

2、血液的载氧功能。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血液是如何载O2、释O2的?

2、运动对氧解离曲线有何影响,为什么?

第六章呼吸与运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呼吸的意义及呼吸的基本过程。

2、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

3、熟悉气体的血液运输形式,呼吸节律的产生和呼吸运动的调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外呼吸的活动规律。

2、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以及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试述胸内负压成因及其生理意义。

2、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果好?

第七章循环与运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和产生机制。

2、掌握动脉血压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3、掌握心血管功能的调节机制。

4、掌握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动脉血压成因及影响因素。

2、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

3、肌肉运动时的血液循环功能变化。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试述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

2、利用已学过的血液循环知识,如何理解休克的原因与机制?

3、机体在剧烈运动时动脉血压将出现何种变化,为什么

第八章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酸碱平衡的概念,熟悉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

2、掌握缓冲系统的概念和机体酸碱平衡的基本调节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运动时酸碱平衡变化及其调节的基本过程;

2、肾脏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简述人体酸碱平衡调节的基本途径。

2、简述运动时酸性物质的来源以及肌细胞内的缓冲作用。

第九章体势能与运动处方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体适能的概念,熟悉体适能的主要组成成分。

2、掌握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概念,熟悉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评价方法。

3、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四要素,熟悉运动处方的内容、制定与实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适能、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含义。

2、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运动处方。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何谓体适能?

它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含义如何,各自包括那些成分?

3、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4、为身边的朋友或家人制定一份具体的运动处方。

第十章肥胖与体重控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肥胖、体成分、身体指数等概念,以及肥胖与体重控制的意义。

2、在掌握肥胖主要发病机制的基础上,掌握肥胖的防治理论,特别是运动减肥机制。

3、在掌握减肥健体运动处方制定原则的基础上,能够初步制定运动处方,指导运动防肥减肥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掌握肥胖主要发病机制的基础上,掌握肥胖的防治理论,特别是运动减肥机制。

2、在掌握减肥健体运动处方制定原则的基础上,能够初步制定运动处方,指导运动防肥减肥实践。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试述运动减肥的机制。

2、试述减肥运动处方制定的原则,并举例说明。

第十一章运动与免疫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组成的特点与功能。

2、掌握体液免疫功能对不同运动的应答和适应特征,了解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机理。

3、了解免疫调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了解运动者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液免疫功能对不同运动的应答和适应特征。

2、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简述体液免疫应答反应的过程。

2、简述适中运动对免疫机能的主要影响。

3、导致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的可能机理。

第十二章肌肉力量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肌肉力量的概念以及肌肉力量的分类;

2、掌握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熟悉其作用机制;

3、掌握肌肉力量的常用检测与评价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以及其作用机制。

2、肌肉力量的常用检测与评价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简述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2、简述肌肉力量检测和评价的方法。

第十三章有氧工作能力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有氧工作能力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有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意义。

2、影响有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基础知识,掌握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方法。

3、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有氧能力的生理变化过程,及其调节的基

本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方法。

2、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有氧能力的生理变化过程,及其调节的基

本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试述最大摄氧量的主要生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2、试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因素及其影响因素。

第十四章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和各阶段的特点及其生理机制。

2、了解机体对运动负荷刺激反应与适应特征和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

3、掌握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方法并能应用于运动训练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机体对运动负荷刺激反应与适应特征和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

2、掌握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方法并能应用于运动训练实践。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依赛前状态反应程度的不同,如何调整和提高机体工作能力?

2、与无训练者相比,有训练者在完成定量负荷和极限负荷运动时机能的÷水平的变化有何不同?

第十五章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发生部位、可能机制与判断方法。

2、掌握恢复过程的概念、阶段性特点与促进机体恢复放入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运动性疲劳的可能机制与判断方法。

2、运动性疲劳恢复过程的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恢复过程的阶段性特点及超量恢复的实践意义?

2、判断运动性疲劳的生理学方法及其应用?

第十六章运动强力手段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强力手段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生理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手段。

3、掌握营养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手段。

4、掌握药理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手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生理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手段。

2、营养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手段。

3、药理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简述糖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如何进行运动补糖?

2、名词解释

强力手段生理学手段营养学手段药理学手段

第十七章兴奋剂与运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禁止使用兴奋剂地主要目的与措施。

2、熟悉兴奋剂的概念和分类。

3、掌握各种兴奋剂地主要毒副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兴奋剂的概念和分类。

2、各种兴奋剂地主要毒副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为什么要禁止使用兴奋剂?

2、兴奋剂有哪几大类?

第十八章环境与运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人体保持体温恒定的原理,掌握热环境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及其热习服的产生。

2、掌握冷环境对人体运动的影响和人在水环境中的急性适应过程。

3、掌握高原环境对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热环境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及其热习服的产生。

2、冷环境对人体运动的影响和人在水环境中的急性适应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人体运动时体温会发生什么变化?

2、高原环境对人体有何不利的影响?

第十九章儿童少年与体育锻炼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儿童少年运动系统、氧运输系统、神经系统的年龄特征。

2、了解儿童少年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

2、在体育教学及运动训练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试述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年龄特征,指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2、试述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年龄特征,指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十章女子与体育锻炼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女子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特点。

2、掌握运动对月经周期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女子运动能力,如力量、有氧能力、无氧能力、无氧能力特点

2、运动对月经周期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决定力量性别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对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有什么启示?

2、运动对月经周期有哪些影响?

月经期女学生的体育教学与锻炼应注重什么

第二十一章老年人与体育锻炼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体育锻炼对延缓衰老的作用。

2、了解适合老年人锻炼的体育项目。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锻炼对老年人运动系统、心血管功能、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代谢能力及身体成分的良好影响。

2、提出老年人锻炼时应遵循的生理原则。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体育锻炼对延缓衰老过程有哪些影响?

2、适合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项目有哪些?

第二十二、三章残障人与若干疾病的体育锻炼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不同种类残障人群的体育锻炼方法。

2、掌握运动对高血脂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防治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残障人群的体育锻炼方案。

2、高血脂症、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案。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残障人群的分类?

2、高血压患者的运动方案?

 

五、关于本大纲的几点说明

1、本大纲编写的依据:

根据教育部体艺卫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主要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教学资源的现实情况编写而成。

2、修学本课程的先期知识与能力准备: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具有一定的运动实践经验。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体育专业的基础课程,运动保健学、运动心理学以及其他专业技能课都要以此为基础。

4、执行本大纲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教师应具备讲授本课程的基本业务素质;应具备专用实验室,配备专职的实验教师和实验员;具备一定数量和一定学术价值的专业图书资料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必需的仪器设备。

5、主要教学方式:

   

(1)在教学中要贯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理论联系指导教学过程。

(2)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更快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生理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3)在实验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主要身体功能和生理指标的测试方法,更重要的是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学与授课相结合,注意采用答疑、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加强师生的互动性。

6、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学生成绩的评定采用百分制,学生总评成绩达到60分为及格,低于60分为不及格,应按学校相关规定重修。

成绩考核中应做到三结合,并给以适当的比例,即平时考核与全课程结束的考核相结合,其比例为40:

60;记忆性与应用、分析性知识相结合,其比例为60:

40;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含实验报告)相结合,其比例为70:

30。

但上述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六、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的要求

1、主要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注重直观教学的运用;认真研究教材及参考书,组织好课堂讨论、课下答疑和作业批改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

2、媒体要求:

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因此需要提供多媒体教室及设备。

同时主讲教师应根据本大纲的要求认真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七、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运动生理学》邓树勋,王健,乔德才主编的.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2、参考书:

(1)王步标等主编.人体生理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王步标,黄超文著.体适能与健康.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

(3)吴纪饶、曾凡弟主编,运动生理学题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赵家琪等编著.实用运动生理问答.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5)人体生理学编写组.人体生理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6)袁孝如,现代生理学实验技术,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

八、相关学习网站

[1]运动生理学网站:

http:

//www.epsport.idv.tw/week/show.

[2]华南师范大学网站:

http:

//202.116.44.15/ipkc1/index.htm

[3]武汉体育学院网站:

[4]XX搜索:

htt:

//

7

 

制定:

理论教研室

执笔人:

林晞2008年1月10日

审核人:

黄传业2008年1月2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