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语段翻译训练34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895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语段翻译训练34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文言语段翻译训练34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文言语段翻译训练34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文言语段翻译训练34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文言语段翻译训练34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语段翻译训练34题.docx

《高考文言语段翻译训练34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语段翻译训练34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言语段翻译训练34题.docx

高考文言语段翻译训练34题

高考文言语段翻译训练34题

四川省天全中学罗小平

1二人并走

 (秦苻融为冀州牧)有老姥遇劫于路,唱贼,路人为逐擒之。

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

“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

“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贼遂服罪。

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盖辩诬之术,唯博闻、深察,不可欺惑。

苻融验走而得其实,可谓察之深辨之明矣。

注释:

并走:

一起跑。

走:

古汉语中是“跑”的意思。

  前秦苻(fǔ)融为冀(jì)州牧:

前秦苻融任冀州的行政长官。

前秦,晋朝末年氐(dǐ)族人在中国北部建立的秦国。

冀州,在现在的河北省一带。

牧,州的行政长官。

  姥(mù):

年长的妇人。

  喝贼:

拉长声音喊“有贼”。

  为:

替。

  逐:

追赶,追逐。

  融:

人名,指苻融。

  擒:

捉住。

  莫:

没有人。

  其:

他们。

  孰是:

哪一个是(贼)。

  乃:

于是。

  俱:

一起。

  送之:

送:

被送。

之:

到。

  并:

一起。

  走:

跑。

  非:

不是。

   还:

回来。

  正色:

板着面孔,态度严肃。

  汝:

你。

  何诬人乎:

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

  以:

凭着。

  若:

如果。

  易:

容易。

  入:

进入

译文:

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抢劫,拉长声音喊“有贼”,一个路人追赶上去为老妇人捉住强盗。

强盗反咬一口诬陷路人,这时天色已经昏黑,没有人知道其中哪个是强盗,于是就把他们都押送到官府。

苻融见到他们后笑着说:

“这个容易知道,可以让两个人一齐跑,先跑出凤阳门的不是强盗。

”二人先后出凤阳门,随即回到公堂,苻融神色庄重地问后跑出凤阳门的人:

“你是真的强盗,为什么要诬陷别人呢?

”强盗终于认罪了。

原来因为强盗如果擅长奔跑,必然不会被路人捉住,因此知道不擅长奔跑的那个人是强盗。

2卧薪尝胆

句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

“吾终于此乎?

”种曰:

“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犇翟,齐小白犇莒,其卒王霸。

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

“女忘会稽之耻邪?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译文:

勾践被困在会稽时,曾喟(kuì,溃)然叹息说:

“我将在此了结一生吗?

”种说:

“商汤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围困在羑(yǒu,有)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小白逃到莒,他们都终于称王称霸天下。

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

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

还说:

“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

”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

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屈求全,招待宾客热情城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3孟子少时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

“东家杀豚为何?

”母曰:

“欲啖汝。

”其母自悔而言,曰:

“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

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译文:

孟子少年时,有一次东家邻居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

"东家为什么杀猪?

"孟母说:

"要给你吃肉。

"孟母后来后悔了,说:

"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孟子)的胎教,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

"于是买了东家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证明她没有欺骗他。

4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

“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

“君与仆有何亲?

”对曰: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

韪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注释:

1.诣:

到,旧时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阙。

~前请教。

  2.(学业或技艺)所达到的程度:

造~。

苦心孤~(指刻苦钻研,达到别人不及的境地)。

  3.坐:

在座的。

  

4.仆:

对自己的谦称。

5.奕世:

累世。

 6.通好:

通家之好 7.踧踖:

局促不安的样子。

译文:

孔融十岁时,随父亲孔宙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望很高,任司隶校尉(纠察百官行为的官员),上门造访的人都是社会名流和皇亲国戚,才能进见。

孔融到了(李元礼)家门门口,对守门的人说:

“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通报后,到前厅坐下。

李元礼问道:

“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说:

“过去(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老子是师生关系,所以我和您是几代友好的亲戚。

”李元礼和(在座的)宾客无不称奇。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有人把孔融的话告诉他,陈韪说:

“小时候这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能干。

”孔融听后答道:

“想必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被说得)非常窘迫。

5袁虎少贫

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

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

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

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译文:

袁虎年轻时家里很穷,曾经受雇替人运送租粮。

这时,镇西将军谢尚坐船出游,那一夜风清月明,忽然听见江边商船上有人吟诗,很有情味;所吟诵的五言诗,又是自己过去未曾听过的,不禁赞叹不绝。

随即派人去打听底细,原来是袁虎吟咏自作的《咏史诗》。

因此便邀请袁虎过来,对他非常赞赏,彼此十分投合。

6魏文侯问于李克:

魏文侯问李克:

“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李克对曰:

“数战数胜。

”文侯曰:

“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兵以此亡者何也?

”李克曰:

“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制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译文:

魏文侯问李克:

“吴国为什么灭亡?

”李克说:

“因为屡次得胜。

”文侯说:

“屡次得胜是国家的福气,为什么竟会因此而亡国呢?

”李克说:

“屡次作战,人民就要疲困;屡次胜利,君主就容易骄傲。

以骄傲的君主统治疲困的人民,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所以,喜欢打仗穷竭兵力的君主,他的国家没有不灭亡的。

7枯梧树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阀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

其人不说曰:

“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

”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注释:

邻父有与人邻者:

前后同意,邻居老人。

  不善:

不吉利。

  薪:

柴火。

 

 说:

通“悦”,高兴。

  若:

这样。

  岂可:

怎么可以。

 宥:

通“宥”。

 

 遽:

马上。

  因:

因此  说:

通“悦”,表示高兴。

译文:

有一位老者与人为邻,有一棵枯死的梧树,那老者说那棵死梧树不吉利,邻居就马上把树砍了,老者就请求给他当柴火。

那邻居很不高兴说了:

“做邻居的这么阴险,怎么能做邻居啊!

”这是太过狭隘了,要和不要枯树当柴火,这一点不能怀疑枯梧树吉利还是不吉利。

8攫金者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

见人操金,攫而夺之。

吏搏而束之,问曰: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

”对吏曰:

“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注释

欲——想要  清旦——清早  被——通披  鬻(yù)——卖  操——拿  攫(jué)——抓,夺  搏——捕捉  束缚之——捆绑  吏——官吏  而(吏搏而束缚之)——顺接连词  何故——原因  殊——完全  徒——仅仅,只  耳——罢了  子------你

译文:

从前,齐国有一个想要金子的人,(有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到市场去。

他到出售金子的人住的地方,乘机拿了金子离开了。

差役把他逮住,当官的审问他:

“人都在那里,你为什么还要拿金子?

”齐人回答说:

“我拿金子的时候,没看见人,只看到了金子。

9孔子困陈蔡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

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

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

少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

孔子起曰:

“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

“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

“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翻译: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

白天睡在那,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

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

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

孔子起身说:

“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

”颜回回答道:

“不是那样的,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

“(按说)应该相信眼睛(看见)的,但是眼睛也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

你们记住,要了解人本来就不容易啊。

”所以要了解是非很难啊,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啊。

10澄子亡缁衣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涂。

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

“今者我亡缁衣!

”妇人曰:

“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

”澄子曰:

“子不如速与我衣。

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禅缁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注释

 ①亡缁(zī)衣:

亡,丢失。

缁,用黑色帛所做朝服,也用以指黑色的衣服。

 

 ②求之凃(tú):

求,寻找。

凃,同“途”,道路。

  ③衣缁衣:

前一个“衣”,动词,穿;后一个“衣”,名词,衣服。

  ④援而弗舍:

援,拉。

弗,不  ⑤纺缁:

夹的黑衣服.黑色的夹衣.  ⑥禅(dān)缁:

单的黑衣服,无里的衣服。

禅,单。

黑色的单衣.  ⑦当:

抵,偿。

  ⑧得:

便宜

译文:

宋国一个叫澄子的人,丢了一件黑色的衣服,到路上去寻找。

看见一位妇人穿着一件黑衣服,就拉住不放,要拿走人家的衣服,说:

“今天我丢了一件黑衣服!

”那妇人说:

“您虽然丢了一件黑衣服,但这件衣服确实是我自己做的。

”澄子说:

“你不如赶快把衣服给我,先前我丢的是一件夹的黑衣服,现在你穿的是一件单的黑衣服。

用你的单衣来赔偿我的夹衣,你岂不是已经占了便宜吗?

11掣肘难书

宓子贱(孔子学生。

宓,mì)治亶(dǎn)父,恐鲁君之听谗言,令己不得行其术(施政方案)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

至于亶父,邑吏皆朝。

宓子贱令吏二人书。

吏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

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

吏甚患之,辞而请归。

宓子贱曰:

“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  二吏归报于君曰:

“宓子不可为书。

”君曰:

“何故?

”对曰:

“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又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  鲁君太息而叹曰:

“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

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

微二人,寡人几过!

”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

“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

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五岁而言其要。

”宓子敬诺,得行其术于亶父。

  

注释

1宓子贱:

名不齐,春秋鲁国人,孔丘弟子。

亶(dǎn)父:

古地名,在今山东省县南。

  2术:

指施政方案。

  3近吏:

皇帝的近侍,多指宦官。

  4掣:

拉。

  5勉归:

回去努力。

  6不肖:

不贤。

  7所爱:

所宠幸的人。

  8言:

指报告。

要:

指要点。

  9敬诺:

恭敬地答应。

翻译:

宓子贱接受鲁王的任命去治理亶父这个地方,但是他又怕鲁王听信小人谗言,使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治理亶父,所以在即将辞行,快要上马赴任时,宓子贱突然停下来对鲁王说:

“大王,我想要您身边两名侍从随我前往,也好有个帮手。

”鲁王欣然同意,送给了他两名最亲近的侍从随他同往。

  到了亶父,当地的官吏按照惯例都来参见新来的大人。

宓子贱就让随他同来的鲁王的近侍帮他做记录,要求他记下官员们说的话。

宓子贱坐在主人的位置上,面朝来宾,两名侍从坐在宓子贱旁边,准备了纸和笔打算记录。

宓子贱当然先和官员们客套一番,然后才谈论亶父当地的情况,并问大人们有何好的建议和意见治理单父。

官员们献计献策,可是正当两名侍从要动笔打算记录时,宓子贱却不时的摇摇那做记录的侍从的胳膊,两名侍从不敢顶撞大人,只好凑合着写,以至于写得不像样。

急得两名侍从不知如何是好,头上直冒汗。

来参见的官员看到两名侍从那狼狈的样子,无不暗自偷笑。

接见完各位官员,宓子贱要看记录,两名侍从呈上去,宓子贱一看字迹很潦草,就大发脾气,把这两名侍从臭骂了一顿。

两名侍从心里不服气,心想我们本来是鲁王身边最受宠的人,如今刚到亶父就受这样的气,宓子贱太欺负人了。

于是两人越想越生气,心想如果在此长住,说不定还受什么气呢。

便收拾行装去和宓子贱告辞,准备回京,宓子贱说:

“你们的书法很差劲,回去努力自勉吧。

”  两名侍从回去报告鲁王说:

“宓子贱很难共事,我们没法为他做记录。

”鲁王问:

“这是怎么回事啊?

”侍从们答:

“他让我们为他做记录,却又不停地摇我们的胳膊,以至于我们写不好字,亶父当地的官员都笑我们,他看我们字写的不好又大发雷霆。

我们气不过就回来了。

”鲁王听了,叹息说:

“这是宓子贱劝我改正不贤德的地方啊!

过去我一定是对他干扰太多,使他不能按照自己的主张办事。

如果没有你们二人。

我差点就做错事啊!

”之后,鲁王立刻派一名宠信的官吏前往亶父。

转告宓子贱说:

“从今往后,我再也不兼管亶父了,亶父的主权属于您,只要是有利于治理亶父的办法,您就决策,不用处处向我请示。

五年后再向我回报你的政绩。

”宓子贱恭恭敬敬的答应了,于是在亶父顺利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12亡戟得矛

  齐晋相与战。

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

谓路人曰:

“亡戟得矛,可以归乎?

”路之人曰:

“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

”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

“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

”叔无曰:

“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

”平阿之余子曰:

“嘻!

”还反战。

趋,尚及之。

遂战而死。

叔无孙曰:

“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令此将众,亦必其不北矣。

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

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翻译:

齐国和晋国互相征战。

平阿(地名)的余子(官名)丢失了戟捡到只矛,退下战场离去,心里不痛快。

问路上的陌生人说:

“丢失了戟捡到只矛,可以回家吗?

”陌路人说:

“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

”往回家的路走着,心里还是不痛快,碰到高唐(地名)的孤(官名)叔无孙,就挡在他的马前,说:

“今天打仗,丢失了戟捡到只矛,可以回家吗?

”叔无孙说:

“矛不是戟,戟不是矛,丢失了戟捡到只矛,他们难道可以相抵吗?

”平阿(地名)的余子(官名)说:

“是啊!

”反身回去参战。

跑步,才赶上了战斗。

终于是战死了。

叔无孙说:

“据我所知,君子救人于患难,必须同甘共苦。

”(于是)快跑回去参与战斗,到死也没离去。

要是让他(叔无孙)领兵,肯定不会打败仗的。

让他成为国王的左右,也必然是为义而死。

这次的死没有什么大的功绩,是因为他的官职(或权力)小啊。

13宋人御马 

 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倒而投之鸂水。

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倒而投之鸂水。

如此者三。

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

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益于御。

注释  

①取道:

取通趣,赶;赶路。

②倒:

断首。

鸂水:

即溪水。

③造父:

古代善于御马的人,曾为周穆王的御者。

威马:

对马树立自己的威严。

  

翻译:

宋国有一个赶路的人,他的马不肯前进,(他)就杀死(一匹马),并把尸体投入溪水。

接着(他)又继续赶路,他的马还是不肯前进,他又杀死一匹马,并把尸体投到溪水里去。

像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多次,即使是造父用来对马树立威严的办法,也不过如此了。

没有掌握造父驭马的方法,而只是学到了造父的威严,这对于驾驭马是没有益处的。

14次非刺蛟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

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

此非子谓舟人曰:

“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

”船人曰:

“未之见也。

”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

“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

”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翻译:

楚国有个叫次非的人,在干遂(地名)得到一把宝剑。

返回的路上过一条江,(船)走到江中间的时候,有两条龙绕着船将船挡住。

这时次非问船家道:

“您见过两条龙围住船时还有人和龙都能活的吗?

”船家回答:

“没见过。

”次非捋起袖子举起胳膊撩起衣服,拔出宝剑,说:

“这不过是江中的腐肉朽骨吗,如果丢弃宝剑而保全自己,我还珍惜什么呢?

”(次非)于是跳进江中刺杀蛟龙,杀死了龙以后重新上船,船里的人全部保住了性命。

15相马

古之善相马者,寒风是相口齿,麻朝相颊,子女厉相目,卫忌相髭,许鄙相尻,投伐褐相胸胁,管青相唇吻,陈悲相蹄脚,秦牙相前,赞君相后。

凡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良工也。

若赵之王良,秦之伯乐、九方堙,尤尽其妙矣。

其所以相者不同,见马之一征也,而知节之高卑,足之滑易,材之坚脆,能之长短。

非独相马然也,人亦有征,事与国皆有征。

翻译:

古代的善于相马的人,寒风(人命。

后面同)是相口齿,麻朝是相面颊,子女是相眼睛,卫忌是相马嘴的毛,许卑是相马的臀部,投伐是相马的胸肋,管青是相吗的嘴唇,陈悲是相马的腿脚,秦牙看马的前面,赞君看马的身后,所有这十个人,都是天下相马的高手。

就像赵国的王良,秦国的伯乐、九方芫堙(《列子》的故事中叫九方皋),全都掌握了其中的奥妙,他们之所以相马的方法不同,是看准了马的某一特征,就知道马的骨骼的高和差,腿跑得快和不快,体质的坚韧和脆弱,耐力是长还是短。

不单单相马是这样,人也有特征,事物和国家都有特征。

16黎丘丈人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

“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

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其子泣而触地曰:

“孽矣!

无此事也。

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曰:

“嘻!

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

”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

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

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注释

⑴梁:

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在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西北。

部(pǒu):

部娄,同“培塿”,小山丘。

  ⑵效:

模仿。

昆:

兄。

  ⑶邑:

地方。

丈人:

对老者的尊称。

之:

到。

  ⑷道:

在路上。

苦之:

使他受苦,折磨他。

  ⑸诮(qiào):

责备。

  ⑹岂谓:

怎能说是。

  ⑺触地:

伏地叩头。

  ⑻孽(niè):

作孽,这里是冤枉的意思。

  ⑼昔:

过去,这里指昨天。

  ⑽责:

同“债“,讨债。

  ⑾夫(fú):

彼,那个。

  ⑿固:

本来。

  ⒀端:

故意。

  ⒁旦:

白天。

  ⒂反:

同“返”,返回。

  ⒃逝:

往,去。

  责通债,外债; 端通专,故意,特意;如"明日端复饮于市".  反通返, 女通汝,丈人  对老者的尊称; 

翻译:

大梁城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乡村,(那)有个奇怪的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

村中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使他受苦。

  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

“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我对你不够好吗?

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

”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

“冤枉啊!

没有这样的事啊!

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的。

”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说:

“呵!

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本来曾听说过的啊!

”  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将它刺死。

第二天早晨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的儿子担心父亲不能回家,就前去接他。

老人看见儿子,拔出剑就刺他。

老人的意识竟被像他儿子的鬼弄糊涂了,因而杀死了自己真正的儿子.那些被冒牌的贤士搞糊涂的人,见了真的贤士,反而不能辨认,他们的见识其实是和黎丘老人一样啊!

17丁氏穿井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  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奇之,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1、溉汲:

打水。

溉(gài):

浇灌。

汲(jí):

从井里打水。

  2、及——等到....的时候  3、吾:

通“我”。

  4、国人道之:

国都的百姓都在说这件事。

  5、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

之:

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

介词:

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宋君:

宋国国君。

  6、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

介词:

当“向”讲。

  7、使——使用,指劳动力。

翻译:

宋国的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出去打水,时常一个人在外面。

等到他家凿了口井的时候,对别人说:

我凿了一口井,只靠一人。

有人听到,便传说:

“有个姓丁的,挖井挖出了一个人来!

”城里人都在议论,连宋国的国君也听说了。

国君派人去问丁氏。

丁氏说:

是只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多了一口人啊!

  听话听成这样,不如不听

18齐攻宋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

使者还曰:

“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左右皆谓宋王曰:

“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

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

”宋王因怒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

如此者三。

其后又使人往视。

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使者遇其兄,曰:

“国危甚矣,若将安适?

”其弟曰:

“为王视齐寇,不意齐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向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

”其兄曰:

“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不若先夫亡者亡。

”于是报于王曰:

“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

”王大喜。

左右皆曰:

“向之死者宜矣。

”王多赐之金。

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他国。

 

注释 

候:

侦察。

  国:

国都。

  恶:

怎么。

  诎:

同“屈”,冤枉。

  安适:

到哪儿去。

  不意:

不料。

  私患:

自己担心。

 

翻译:

齐国攻打宋国,宋国国王派人侦察齐国军队到了什么地方。

侦察人员回来了,说:

“齐国的侵略者很近了,国人很害怕。

”左右的大臣都对宋国国王说:

“这就正如‘肉自生虫’(肉烂了就自己生出虫来了。

比喻自己害怕就捏造事实。

)所说的,以宋国的强大,齐国的弱小,怎么可能会这样呢?

”宋国国王怒而屈杀了侦察人员。

(于是)又派去侦察齐国的侵略者情况,侦察人员报告的情况像前面一样,宋国国王又怒而屈杀了侦察人员。

像这样做了多次。

后来又派人前去侦察。

齐寇近了,国人害怕了。

侦察员遇见自己的哥哥。

他哥哥说:

“国家危在旦夕,你准备怎么办?

”那弟弟说:

“我是为国王侦察敌情,没想到他们这么迫近致使国人害怕成这样。

现在我担心的是前面来侦察的人,都因为‘敌人已经迫近了’这么报而被杀了。

现在,如实报告情况是死,不如实报告情况,恐怕后来也是死(为齐兵所杀),这怎么办呢?

”他的哥哥说:

“如果报告实情,就会比后来的死先死,比后来逃命的先逃。

”(那侦察员)于是报告国王说:

“完全没有齐国敌人的踪影,国人都很安心。

”国王大喜,左右的大臣都说:

“前面那几个杀得对啊。

”国王赐了很多金子(给那个侦察员)。

齐国的侵略者到了,国王自己坐上马车飞快地逃跑了。

这个人因此在别的国家富足地生活。

19王戎死孝  

王戎、和峤(qiáo)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

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

武帝谓刘仲雄曰:

"卿数省王、和不?

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

"仲雄曰:

"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

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 

释义:

死孝,指过分悲哀,几近于死的孝行。

翻译:

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

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

晋武帝(司马炎)对刘仲雄(刘毅)说:

"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

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