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七年级八年级初一初二科学总结归纳复习提纲浙江教育出版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364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七年级八年级初一初二科学总结归纳复习提纲浙江教育出版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深圳七年级八年级初一初二科学总结归纳复习提纲浙江教育出版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深圳七年级八年级初一初二科学总结归纳复习提纲浙江教育出版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深圳七年级八年级初一初二科学总结归纳复习提纲浙江教育出版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深圳七年级八年级初一初二科学总结归纳复习提纲浙江教育出版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七年级八年级初一初二科学总结归纳复习提纲浙江教育出版社.docx

《深圳七年级八年级初一初二科学总结归纳复习提纲浙江教育出版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七年级八年级初一初二科学总结归纳复习提纲浙江教育出版社.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七年级八年级初一初二科学总结归纳复习提纲浙江教育出版社.docx

深圳七年级八年级初一初二科学总结归纳复习提纲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学期

第一章科学入门

1.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和积极试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

2.学习科学要学会动手做试验,学会观察和分析。

在试验前要熟悉仪器,了解它们的用途。

试验时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即使准确的记录试验现象和有关实验数据,并注意试验安全。

3.单凭我们的感官不能做出精确的判断。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量的往往需借助于各种仪器。

测量内容

仪器

单位

换算关系

长度

刻度尺

米(m)

1千米=1000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米=106微米=109纳米

体积(物体占有空间的太小)

刻度尺、量筒

立方米(m³)

1立方米=1000升

1升=1000毫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天平

千克(kg)

1千克=1000克

时间

钟、表

秒(s)

1时=60分=60秒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

摄氏度(℃)

5.使用量筒测量,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页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6.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把物体放在水下、地面或宇宙空间,物体的质量都不会因此而改变。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

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和评价——合作与交流。

 

第2章观察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特征,生物是一类具有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特征的物体。

2.动物与植物的区别:

动物自身不能制造养料,要通过摄取食物获得养料。

植物能利用阳光、水、二氧化碳制造养料。

3.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125万种。

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的种类远多于脊椎动物。

4.无脊椎动物主要类别与特点:

无脊椎动物

形态结构

举例

原生动物

身体单细胞

变形虫、草履虫

腔肠动物

身体辐射对称

水母、水螅、海蜇

扁形动物

身体背腹扁平

涡虫、吸血虫

线形动物

身体线性,不分节

蛔虫、钩虫

环节动物

身体有许多体节

蚯蚓、沙蚕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有贝壳

蜗牛、河蚌、螺、乌贼

节肢动物

身体、足分节,忧外骨骼

蝗虫、虾、蜈蚣、蚱蜢

棘皮动物

体俱棘皮

海参

5.脊椎动物有五类:

鱼类动物:

终生生活在水中,有鳞片,鳍是运动器官,两栖类动物:

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有四肢,是变温动物,环境温度低于7℃时就会进入冬眠状态。

爬行类动物:

用肺呼吸,表皮干燥,皮肤上有鳞片或甲,陆上产卵,卵外抱着坚韧的卵壳,要懂吗,属于变温动物。

鸟类动物:

有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骨骼中空有利于飞行,无牙齿,是恒温动物。

哺乳类动物:

是最高等的动物,胎生,哺乳

6.昆虫属节肢动物,已知道的大约有100万种。

昆虫主要特点:

身体分头、胸、腹三个部分,有触角、眼、两对翅、三对足。

7.林耐的生物分类等级由高到低分为七个等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分类的最低等级,也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8.植物可分为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9.种子植物是指能产生种子的植物。

种子植物可分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种子裸露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种类做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裸子植物大多数种类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

10.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比较:

种类

举例

生活环境

结构特点

繁殖方式

藻类植物

单细胞:

衣藻、球藻

多细胞:

紫菜

多为水生

无根、茎、叶、无花、果实、种子

分裂生殖或孢子生殖

苔藓植物

葫芦藓、地钱

阴湿

有茎、叶

无根、花、果实、种子

孢子生殖

蕨类植物

真蹶、胎生狗脊

阴湿

有根、茎、叶

无花、果实、种子

孢子生殖

11.细胞分裂的意义:

单细胞生物的个体数量增加,多细胞生物个体内的细胞数目增多,产生生殖细胞。

细胞分裂:

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1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

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细菌的细胞没有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植物、动物和真菌的细胞都具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13.细胞膜在细胞外面,主要保护细胞并空着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细胞核在细胞中央,近似球状的、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在细胞膜与细胞之间,许多生命活动就在这里进行。

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液泡内有液体,叫做细胞液;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4.细胞有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现象。

细胞分裂指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分裂后的细胞吸收营养,不断长大的过程是细胞生长。

细胞分化指有的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分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15.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个细胞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属于单细胞生物,如衣藻和草履虫。

16.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称原核细胞。

根据细菌形态不同,可将细菌分为杆菌、球菌和螺旋菌三类。

17.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18.霉菌的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菌。

霉菌、酵母菌和大量食用菌属于真菌。

19.多细胞生物有明显的结构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个体。

20.组织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

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21.植物的基本组织:

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功能)、营养组织(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疏导组织(输送物质)、机械组织(起支撑和保护作用)、分身组织(分裂产生新细胞)。

22.人体和动物的四大组织:

上皮组织(由许多密集的上皮细胞组成,具有保护功能。

有些还有分泌和吸收物资的功能)、结缔组织(细胞间隙较大,细胞间质较多,体内分布广、形态多样,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肌肉组织(由肌肉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人体的肌肉组成分为三种:

心肌、骨骼肌、平滑肌)、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转到兴奋的功能,主要分布在脑、脊髓、神经中)。

23.由许多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成为器官。

24.植物的根、茎、叶称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称为生殖器官。

25.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以及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

26.共同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构成系统。

27.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样的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

28.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应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9.设立自然保护区能保护现有的自然资源和生物种类。

30.显微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能力,推动了围观领域研究的发展。

32.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

①取镜时,用右手握住镜壁,左手托住镜座;②对光时,要使用较大的光圈;③使反光镜、通光孔、物镜在一条直线上,直到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为止。

第3章地球与宇宙

1.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

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级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因此地球看起来很圆。

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

①原曲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②1519~1522年麦哲伦的环球航海经历;③月食发生时投影到月球上的弧形影子;④人造卫星拍的照片

3.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赤道把地球分成南北两个半球;西经20°和东经160°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4.经线、纬线及其定义:

经线

纬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

形状

半个地球大圆弧

圆圈

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

不等。

赤道最长,两级缩为点

指示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标度范围及数量特征

0°~180°;本初子午线为0°

0°~90°;赤道为0°,两级为90°

度数的变化规律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分别逐渐增大

从赤道向南北两级分别逐渐增大

经纬度的表示法

东经用E,西经用W

北纬用N,南纬用X

两者关系

互相垂直

5.经纬网及其作用:

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的经纬网能准确地表示出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6.地球用不同的符号、颜色等把缩小了的地理事物在纸上表现出来。

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三要素。

常见的地图有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7.太阳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球状天体,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的直径约140万千米,它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09倍还多。

太阳表面温度6000℃,中心温度达1500万℃,地日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8.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9.太阳大气活动:

常见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发生在光球层上;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短波通讯受到干扰;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直接影响地球生物的生长;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等。

10.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3/11。

月球的基本要素:

地月平均距离38.44万千米;月球直径约3476千米=1/400太阳直径;月球体积=1/49地球体积;月球质量=1/81地球质量。

11.月球表面高低起伏很大,并且布满了环形山,上面没有大气和水。

12.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随着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出现了月相的周期性更替。

月相变化的规律: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日。

我国农历的月份安排是以月相周期为标准的,每个月的朔为农历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从右开始亮)

13.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

14.全天肉眼可观测到的星体约6000多颗。

人们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全天分成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

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

较著名的星座有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和猎户座等

15.太阳被月亮遮掩的现象叫日食(从又开始)。

日食只能发生在农历初一,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

月亮进入地球的阴影和月面变暗的现象叫月食(从做开始)。

月食只能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

16.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而构成了太阳系。

小行星、彗星存在着与地球相撞的可能。

日第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17.银河系是比太阳系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还有2000多亿颗。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构成了宇宙。

第4章物质的特征

1.物质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变。

气态——(凝华升华)——固态——(熔化凝固)——液态——(汽化液化)——气态

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分别叫熔点和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没有熔点。

3.液态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而且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汽化过程。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液体的沸点。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4.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

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5.液化有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6.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并在不停地运动着。

分子之间的空隙和分子的运动是物质发生扩散的原因。

扩散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但在气体中扩散得最快。

液体扩散的快慢跟温度的高低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7.溶解性:

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固、液、气都能溶解在液体中。

8.溶解性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物质的溶解能力会随外界条件(如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②相同条件下,同种物质在不同物质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还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9.物质溶解的快慢与温度、颗粒大小、是否搅拌等因素有关。

10.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时吸热,有时放热。

11.

12.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的物质生产的变化;化学变化是由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变化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13.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软硬、晶体的熔点、液体的沸点、物质的溶解度等);化学性质是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腐蚀性等)。

14.酸碱性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不同的物质酸碱性的强弱不同。

石蕊试液可判断物质的酸碱性,用pH试纸还可以方便地测定物质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七年级下学期

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

1.人的感受器有眼、鼻、耳、舌、皮肤等。

人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分别感受周围的各种信息。

各种感觉器官的感觉过程会互相影响。

2.皮肤有冷绝、热觉、触觉、痛觉等感觉功能。

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

3.嗅觉的形成过程:

气味→鼻腔→嗅觉神经→大脑→嗅觉。

4.嗅觉的特点:

①嗅觉有适应性;②不同动物的嗅觉灵敏度是不同的;③动物对不同物质的嗅觉敏感程度也不同。

5.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声音的传播依赖于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6.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声波通过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脑的传导路线,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7.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个基本特性。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和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音色和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生的方法等有关。

8.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

我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

9.噪声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防治噪声的途径有:

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0.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在同一种物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每秒达3×105千米。

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1012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光年。

11.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我们把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12.太阳光的色散:

彩色光带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

在彩色光带的红光外有人买看不见的红外线,在彩色光带的紫色光以外有人们看不见的紫外线。

13.透明体的颜色是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不透明体的颜色是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

14.光线射到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光的传播方向会改变,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物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光线射到物体表面上一般都会发生反射。

15.光的反射定律是: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线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6.镜面反射是平滑的表面对光线的反射。

漫反射是粗糙的表面对光线的反射。

17.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光的反射定律。

特点是:

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体以镜面对称。

18.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19.光的折射现象的基本规律:

①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的透明物质时,折射光线靠拢发现,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③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④光垂直射向水面或玻璃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⑤光路可逆。

20.凸透镜和凹凸镜的比较:

透镜

形状特点

光学符号

光学性质

光路图

作用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扩大视野,反光镜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对平行光线有发散作用

聚光,太阳灶

21.透镜的有关名词:

MN——主光轴。

O——光心,位于透镜的中心,光线通过它时方向不变。

F——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透镜有两个焦点。

OF——焦距,即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2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

(1)凸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通过焦点;②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③通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2)凹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向外发散,折射光线的返乡延长线过虚焦点;②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③入射光的正向延长线过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23.【焦距f无惧u像距v】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u>2f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②f<u<2f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③u<f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④u=2f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24.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或发出)的光线经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体状、玻璃体)折射,成像于视网膜上,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

25.眼睛由眼球和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等)。

眼球由眼球壁(角膜[无色透明]、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颜色因人种不同而异,中央有瞳孔]、睫状肌[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视网膜[有感光细胞,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及其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有弹性,具有折光作用]、玻璃体)组成。

26.眼球成像的结构与照相机成像的结构的对应关系:

作用

眼球

照相机

折射光线

角膜、晶状体、房水、玻璃体共同构成折光系统

镜头

调节光线强弱

虹膜、瞳孔

光圈

成像

视网膜

底片

调焦

睫状肌

调焦器

27.眼睛的疾病:

近视(晶状体曲度增加;用凹透镜矫正);远视(晶状体老化,弹性变小;用凸透镜矫正);色盲。

28.人类认识信息世界的过程:

外界事物→感觉器官感受刺激→神经中枢处理信息→信息应用,人的效应器做出反应。

29.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的状态、特性和变化,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储存等都有许多方法。

第2章运动和力

1.物质有许多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点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

机械运动是一种较简单的运动,是指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2.能有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等多种形式。

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称为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人和动物的大部分食物、各种各样的燃料都储存着化学能;发电站和电池能为我们提供电能;绝大多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能。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准物体;相对运动:

相对参照物而言位置发生改变;相对静止:

相对参照物而言位置不变。

4.机械运动可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速度: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s/t,单位为米/秒或千米/时。

1米/秒=3.6千米/时

6.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是牛顿。

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7.弹力:

①绳子的拉力、物体之间的挤压力、弹簧的弹力等都属于弹力;②弹力发生的条件是物体发生形变;③弹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反抗形变。

8.物体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里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可以讲着三个要素表示出来。

只在物体上沿力方向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称为里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各个要素。

箭头表示物体受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9.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收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

(g的物理意义:

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

10.重力的测量: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为该物体的重力。

测重力时,弹簧测力计需竖直放置。

1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产生相对运动或相对相对运动趋势时会产生摩擦力。

固体、液体、气体都有摩擦力。

摩擦力主要包括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

加润滑油、用滚动代替滑动、利用气垫等方法可以减小摩擦。

1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即惯性。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取决于物体质量的大小。

13.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4.力的平衡:

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就说这个两个力是平衡的。

15.二力平衡的条件:

①作用在同一物体上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6.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点:

分类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示意图

 

 

相同点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第3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1.动物的生命由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所构成。

生命周期是生命运动的一种形式。

2.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蝗虫(不完全变态)的生命周期:

卵、若虫、成虫。

蝴蝶(完全变态)的生命周期:

卵、幼虫、蛹、成虫。

3.人的生命周期要经历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其中婴儿期和青春期是生长高峰。

4.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男性生殖系统:

内生殖器

睾丸:

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

储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

运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

分泌粘液

尿道:

排出精子和尿液

外生殖器

阴囊:

内有睾丸和附睾,有保护作用

尿道:

排出精子和尿液

女性生殖系统:

内生殖器

卵巢:

一对,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

子宫:

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

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

外阴

5.精子和卵细胞的比较:

卵细胞较大,球形;精细胞蝌蚪形,会游动。

6.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

人的受精卵主要在母体的子宫内完成胚胎发育。

在子宫内,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7.青春期以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为主要特征,是人的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要重视青春期的身心健康。

8.青春期的特点:

①外形:

个子迅速长高,体重增加;②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出现第二特征。

男性第二特征:

后街增大,长出胡须、阴毛、腋毛等。

女性第二特征:

月经来潮,乳房增大,腋毛、阴毛生长等。

9.动物在有性繁殖时,有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两种受精方式。

体外受精的动物有鱼类、两栖类、多数水生无脊椎动物等。

体内受精的动物油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及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