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咸阳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306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10 大小:9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知识 咸阳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基础知识 咸阳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基础知识 咸阳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基础知识 咸阳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基础知识 咸阳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知识 咸阳版.docx

《基础知识 咸阳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知识 咸阳版.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知识 咸阳版.docx

基础知识咸阳版

第一章基础知识

一本章学习的基本知识内容要点:

1、道德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培训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3、了解职业道德对职业培训工作的影响

二练习

1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原则的显著标志。

要求: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

2职业道德可采用什么形式体现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3社会主义道德具体体现在哪

社会主义道德是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体形式体现的。

4培训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勤于钻研、精益求精,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提高素质、促进发展”时培训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基本内容。

5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

社会公德十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表现,家庭美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6职业道德是指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遵循的行为准则。

7企业培训师的主要工作

A、策划、开发培训项目B、制定实施培训计划C、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D、培训咨询和教学活动E、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8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关系

一、促进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

二、调解人际关系和行为三、赢得职业声誉

9职业态度的基本含义

是指从业人员对所从事职业的看法、认识及其在工作中的表现。

第二章职业教育培训政策法规解读

《宪法》法律对职业教育培训的相关要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和颁布实施的强制约束性文件。

其效力仅次于《宪法》。

《宪法》有关职业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

《宪法》第19条规定:

“国家举办和发展各种学校和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对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

第42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

同时还规定:

“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

第46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等等。

《劳动法》有关职业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月1日施行。

《劳动法》第3条规定:

“劳动者享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一、目标。

《劳动法》第66条规定: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

二、职责。

《劳动法》第67条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发展职业培训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三、原则。

《劳动法》第68条规定:

“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

从而确立了“先培训,后上岗”的法律原则。

四、制度。

《劳动法》第68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的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

”第69条规定:

“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术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五、意义。

《劳动法》首次明确了我国职业培训活动的法律规范,促进了职业培训与劳动管理的其他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结合。

为劳动者通过有效的职业培训,提高自身素质,进而提高获取就业的机会和能力提供了法律保障。

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职业教育法》的基本概括

该法于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自1996年9月1日正式施行。

一、基本作用。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二、适用范围。

《职业教育法》第2条规定:

“本法适用于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三、意义。

《业教育法》是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职业教育法》有关职业教育培训的内容

一、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1、职业学校教育。

《职业教育法》第13条规定:

“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同时规定,不同层次职业学校教育分别由不同层次的学校实施。

2、职业培训。

《职业教育法》第14条规定:

“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即其他职业性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分别由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实施。

3、其他培训。

《职业教育法》第14条规定:

“其他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办学能力,开展面向社会的、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二、主要职责。

《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了各级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办学机构在职业教育培训方面的主要职责。

三、保障条件。

在《职业教育法》中还明确了职业教育培训的经费、师资、设施条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1、经费来源。

《职业教育法》第26条规定:

“国家鼓励通过各种渠道依法筹集发展职业教育的资金”。

2、师资建设。

第3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将职业教育教室的培养好培训工作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保证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3、设施服务。

第37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以及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组织、公民个人,应当加强职业教育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基本内容介绍

2002年12月28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办教育促进法》),并与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

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

《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介绍

2007年8月30日,《中国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下简称《就业促进法》)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制定了十大政策,简称“116510”。

“确立了一个方针”:

既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条件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树立了一面旗帜”:

即高举公平就业的旗帜,努力创造公平就业的环境,反对就业歧视。

“明确了政府的六大责任”:

即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曾加就业岗位、制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

用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在促进就业中承担的重要责任,这是政府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

“建立了五项制度”:

一是建立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对就业工作组织领导的政府责任制度;二是建立对劳动者就业的公共就业服务与就业援助制度;三是建立加强对劳动力市场行为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

四是建立加强对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的职业能力开发制度;五是建立加强事业治理的事业保险与预防制度。

《就业促进法》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规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明确了国家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曾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总方针。

二是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企业、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三个主体在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职责。

三是按照《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中对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规定,并针对目前十届中存在的问题,规定了国家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生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教育培训政策法规解读

一、职业教育培训行政法规的基本含义

职业培训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制定颁布的各种职业培训方面的行政法规,其法律效力具有普遍性,是我国但前职业培训的重要依据。

二、《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的主体框架与主要内容

《决定》从开展职工教育的指导思想、工作宗旨、目标到管理制度和措施等10个方面做出规定。

规定中某些内容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主要内容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四、《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主要内容

2002年9月,国务院颁发《决定》指出,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主要内容。

六、《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主要内容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下发了《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决定》提出了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思想,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教育重要指导思想,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域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

《决定》明确,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指标。

还指出:

要认真落实一般企业按照员工工资总额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

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可按2.5%的规定,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

专门对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做了规定和要求。

第二十三条要求,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要求,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评价、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决定》指明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

《决定》要求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实行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

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主要内容

2006年4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

《意见》强调,要从培训、选拔、评价、激励、使用、流动、交流、保障八个环节入手。

《意见》指出,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竞赛选拔和技术交流机制。

《意见》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政府、企业、社会渠道筹措的高技能人才投入机制。

“5+1”计划行动

2005年11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意见》。

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国培养190万技师和高级技师,新培养700万名高级技工。

实施“技能再就业计划”,5年内对2000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实施“能力促创业计划”,5年内对200万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

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5年内对4000万名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开展职业培训。

实施“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5年内为5000万人次参加鉴定提供服务,重点抓好200个左右从业人员多、技术要求搞得职业(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假定工作;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试点工作。

一项行动是继续实施“技能岗位对接行动”。

相关知识点链接

一、规章制度的基本含义

故障制度分为行政制度和企业事业规章制度,或其他规章制度。

二、职业培训制度相关行政规章要点解读

一、工人考核条例

1990年7月12日劳动部发布实施了《工人考核条例》。

二、企业职工培训规定

为规范企业职工培训工作,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增强职工的工作能力,1996年,原劳动部、国际经贸委根据《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公司法》和《企业法》的有关规定,联合下发了《企业职工培训规定》,加强了对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指导,并对施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做了专门的阐述。

三、职业资格制度建设有关行政规章要点解读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反映劳动者职业技能状况的一整套方针政策、法规体系和管理方式。

职业资格证书是由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的结果,是劳动者具有和达到某种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的凭证,是职业标准在社会劳动者身上的体现和定位。

与学历文凭证书不同,职业资格证书和某一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和密切联系反应特定职业的实施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

我国技术性职业(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分为“初级技能”、“中级技能”、“高级技能”以及“技师”、“高级技师”五个技术等级。

第三章经济学基本常识

第一模块:

市场经济基本常识

第一单元:

案例精选

题目:

有米为什么难寻“巧妇”

内容:

2002年7月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了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发展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一些生动事例(如高薪聘不到合格技师),揭示了当时我国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即由于一个时期以来对于技能人才成长诸环节的忽视,造成了技能人才在人才市场中严重短缺问题,并用有米难寻“巧妇”这样形象比喻,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印象。

此后,国内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并随之出现了“技工荒”的概念。

第二单元: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如果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实际上是揭示了一个市场供求关系的客观问题。

市场是通过买卖双方相互作用而实现商品交换的一种活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供给和需求是通过市场价格来调节平衡的。

在职业培训领域同样存在着市场,存在着供求关系,同样,应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第三单元:

相关知识点连接

一、市场的基本概念

市场:

就是一种商品的买方和买方相互作用,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过程。

市场中商品交换具有三个特点:

①具有商品的需求方,即买方;

②具有商品的供给方,即卖方;

③凡在市场中买卖的商品均具有其自身的价格和买卖的数量。

二、需求的基本概念

需求:

就是消费者购买某种消费品的愿望和能力。

愿望和能力是核心。

消费者的愿望要依据相应的客观条件,该客观条件构成了决定个人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价格因素:

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将下降。

2、收入因素:

收入对需求影响为:

①收入减少时,需求量随之减少→“正常物品”;

②收入减少时,需求量反而上升→“抵挡物品”。

3、相关物品的价格:

由于一种物品价格下降而影响到另外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即产生替代品。

4、个人嗜好:

由于个人嗜好,认定的消费品不受需求量影响。

5、消费者的未来预期:

对未来发展形势的预期,也会影响其对消费品的需求量。

*三、供给的基本概念

供给:

是指商家提供某种消费品的愿望和能力。

其影响因素有:

1、价格因素

2、投入价格因素

3、技术因素

4、预期因素

四、市场机制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市场机制被认为是一种经济组织形成,在这种组织形成中,不论是个人,还是经济实体,都将通过市场相互发生作用,完成商品的交换。

通过市场机制,将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为谁生产?

产什么?

如何生产?

联系到教育培训则是:

为谁培训?

培训什么?

如何培训?

1、为谁生产:

指为那些掌握更多生产要素的人生产。

2、生产什么:

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投入方向。

3、如何生产:

取决于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五、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

1、市场经济的优点:

①自由竞争,优胜劣汰;

②资源配置通过市场的选择与评价,可实现其较高效益和价值;

③市场经济从本质上倡导自由、平等、公平竞争,有助于社会健康发展。

2、计划经济手段是对市场经济不足的必要补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共产党为领导。

1、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机制。

六、市场经济对职业培训的影响

1、政府对职业培训的管理职能发生转变。

政府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

管理内容转化为立法保障,信息服务和监督引导等。

2、由培训形式和内容的单一、呆板,向培训形式和内容的灵活多样化转化。

培训有各个经济领域延伸,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

3、市场竞争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被列入职业培训工作中,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是培训的载体,职业的载体,职业培训依附于企业商品生产经营进入市场,随商品竞争而竞争。

培训的市场竞争主义体现在培训内容和培训运行机制两方面。

4、宏观管理进一步强化。

①国家职业分类,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是推进职业培训发展的重要制度。

②建立和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使之成为反应劳动者技能水平的主要标志和双方签订合同的基本依据;③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实现其社会化管理。

5、企业行业在职业培训、技能人才培训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①政府部门的服务方式和竟识不断提升;②政府部门为发展职业技能开发事业创造条件;③职业培训工作者本身需要提升内功,练就发展能力。

*七、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1、资源配置的市场中心规律。

2、互利性的等价交换规律。

3、资源主体的自主性规律。

4、反垄断的自由竞争规律。

5、崇尚优势的优胜劣汰规律。

6、机会均等的公平公正规律。

7、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规律。

8、维系有序性的法制原则规律。

9、以利益为形式的市场经济道德规律。

10、强调比较优势的开放规律。

11、保障弱势的社会保障规律。

第二模块:

劳动经济学基本常识

第一单元:

案例精选

这个“圈”值两万元吗?

可能有不少人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家大型企业花了上千万元购买了一台先进的设备,但用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设备不如开始好用了,进而越发问题严重,最后干脆停下来不工作了。

这时,如果不尽快将机器修好则会给生产带来无法想象的损失。

于是,全厂上下动员,开始对这台设备进行检修,但是,一个星期过去了,所有参与检修工作的人员都没能找到问题的所在,致使检修工陷入停顿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厂里只得外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高级技师,请他帮助检修。

这位技师来到厂里先是听了有关情况介绍,然后用了一天的时间围着机器观察,做后用一支白粉笔在机器的一个部位画了一个圈,告诉参加检修的人员,问题就出在这个部位,按着以下方法步骤检修,三天之后机器就可以正常运转了。

有关人员按照技师的要求开始检修,果然奏效,三天之后机器完好运转如初。

于是,厂方支付给这位技师2万元作为检修薪酬。

这时厂里有人认为,用粉笔画一个小圈就给2万太不值了。

厂长听后向大家讲了这样一个道理:

如果只是画一个小圈最多值1元钱,但由于我们这里只有这位技师能找到这个画圈的地方,并告诉了我们怎样处理,所以要给他的薪酬再加上19999元。

第二单元:

案例分析

画一个小圈给2万元钱,这在计划经济时期是完全不可能的。

因为计划经济时期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相脱离,没有按市场运行规律办事,所以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有能力和无能力、学与不学一样的反劳动经济学现象。

案例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劳动力市场上,由于劳动力的供求变化,所带来的薪酬水平的变化问题,这是劳动经济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案例中的那位高级技师之所以用两天左右时间在机器上画一个小圈就能拿到2万元的薪酬,是因为当时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而他所画的这个小圈对这个企业又至关重要,因此,他属于这个企业时下最急需的人才,所以得到了这样高的薪酬。

这个问题是劳动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即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问题。

同时,我们还可以就此了解经济学所研究的基本范畴。

第三单元:

相关知识点连接

*一、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领域

①它考察劳动力市场的组织、运行和结果;

②对现在的和预期的劳动参与的决策;

③与劳动力资源报酬和就业相关的公共政策。

二、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劳动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始终是制约社会和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充分满足的基本因素。

①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②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

③劳动力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力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效用最大化: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利润就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入减去总成本的差额部分,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它突出了效用的货币收益形式。

▲资源利用方式的选择:

所谓资源利用方式的选择,就是指主体如何利用资源去生产物品和消费闲暇,从而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决策行为。

▲劳动力市场:

就是通过劳动力的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运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科学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具有显著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劳动力的形成与再生产是社会劳动的结果;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

现代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三、劳动力的需求弹性

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的增加对其工资水平变动的反映程度。

当市场机制较完善,并能较好的发挥作用时,劳动力的需求弹性一般较大。

当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时,劳动力的需求弹性通常较小。

四、劳动力的供给弹性

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即劳动力供给量的增减对工资水平变动的反映程度。

国有企事业单位,供给弹性较小,外资企业,则表现出较强的劳动力供给弹性。

五、失业的含义及其种类(重点)

所谓失业,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状态,即劳动者失去赖以维持生活的工作岗位。

经济学上将失业分为以下几类:

1、摩擦性失业:

人们在寻找自己较为适合的工资需要一定时间。

寻找工作要耗费时间而引起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

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使一部分产业消失或缩减,导致从事这一产业的人失去工作,这种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

3、周期性失业:

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动而引起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许多工作都与季节有关,这种失业称为季节性失业。

*六、失业的衡量标准与失业率

失业衡量标准与失业率界定同以下三个概念相联系。

1、就业者

2、失业者

3、非劳动人口

根据这三个概念,我们可以计算出劳动力的人数为:

劳动力总数=就业者+失业者

失业量=劳动力总数–就业者人数

失业者人数

失业率=×100%

劳动力总数

*七、自然失业率和充分就业

所谓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正常情况下的失业量与劳动力总人数的比率。

所谓充分就业不是指所有劳动力都就业,而是指在自然失业率范围之内的就业水平,其内涵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充分就业。

*八、积极的就业政策与职业培训

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向失业者提供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主要是就业培训。

职业培训应成为积极的就业政策的核心要素,以及实现积极的就业政策的最为重要手段,即通过有效的职业培训,培养失业者重新就业的能力,使其顺利实现再就业。

第三模块:

经济发展中的有关新问题

第一单元案例精选

这个企业不愿投资人才培养

在一次全国性的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座谈会上,一家国有大型企业主管教育培训工作的副总经理直言:

职工培训,劳民伤财。

经过深入沟通才知道,这家企业原本非常重视职工培训工作,也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职工,但是,“三资企业”纷纷想尽办法来“挖墙脚”高素质职工纷纷“跳槽”职工培训真正成了一件为他人作嫁衣的“劳民伤财”之举。

第二单元:

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培养人才,被三资、外资和私人企业无偿占用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