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途径.docx
《食品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途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途径.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途径
食品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途径
食品工业是我市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加工食品的比重在食物消费中正在快速增加,食品工业已成为现代大都市食品保障必不可少的支撑。
食品工业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可以带动诸如包装、机械、旅游和服装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对拉动内需、增加就业作用显著,加快其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一、我市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
(一)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
食品行业为完全竞争行业,集中度较低,中小企业比例高,技术水平低,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小,随着行业整合及行业成熟度的提高,行业利润向大企业迅速集中,行业龙头企业将担当起行业资源整合的重任。
部分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科技、低效益”的特征明显。
单位产值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代价过大,平均劳动生产率较低。
产业结构以农副食品原料的初加工为主,精细加工的程度比较低,正处于成长期。
高技术优势产品产能不足与部分低水平产品产能过剩的现象并存。
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偏少,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优势不明显。
(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低。
主要表现为新产品开发和产品升级换代步伐不快,部分食品工业装备制造产品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较低,能耗高,成套性差;食品工业技术水平落后导致食品加工层次偏低,品种结构比较单一,转化增值的能力较差。
整体研发能力不高,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率低,一些关键领域对外技术依赖度高,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部分重大产业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进口;定向分离与物性修饰、非热杀菌、多级浓缩干燥等食品工业技术,以及连续冻干设备、超低温单体冷冻设备等一批共性关键重大技术与大型成套装备亟待突破。
研发投入少,产品功能和质量、技术创新等相对滞后,跟风、仿冒产品层出不穷。
品种结构比较单一,转化增值能力较差,低水平复制导致过度竞争加剧,相应产生的渠道挤压、终端竞争不可避免,价格战更是随处可见。
产品的技术含量低。
对食品工业的综合利用,尤其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较少。
(三)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仍待提高。
当前食品安全隐患仍然突出,粗放经营、规模小、技术手段落后仍是食品生产和经营的主要方式。
同时,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和执法不严等原因,大量的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处在法律监督的“盲区”。
一是食品原料的源头污染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药残与有害物残留、病疫性生物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
二是食品工业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食品监管执法模糊,食品行业门槛偏低;三是一些企业无视法规,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屡有发生,类似于小作坊等依旧存在,而这些小作坊由于设备陈旧、管理水平较低、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卫生状况不达标等原因导致食品质量问题屡屡不达标。
一些以自身短期利益为先、忽视产品质量的小企业,忽视消费者的安全,偏重于市场营销,不重质量监管,食品安全隐患诸多,直接影响到人民的体质健康、整体生活水平以及食品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
此外,食品行业还面临“企业做大但质量堪忧”的风险。
二、世界食品工业发展的趋势
把握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明确食品工业发展的方向,是我市食品工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前提。
(一)绿色食品、营养健康食品和方便食品将成为主流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和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改善生活质量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在饮食上人们已不满足有足够数量的食品,而希望既吃得有营养,又减轻家务劳动的负担。
因此,对食品的要求更注重安全卫生、营养、味美、保健、方便。
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职业和不同消费层对食品的品种、质量、档次又有不同的需求,消费行为呈个性化、多样化、时尚化、多层次化,对优质品牌的消费意识则将普遍增强。
越来越追求“价值消费”,由此带来食品结构的必然变化。
从“居家消费”转向“价值消费”,成为21世纪食品发展的新趋势。
因此,绿色食品、营养健康食品和方便食品将成为主流趋势。
(二)注重研发和创新。
一是注重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研发和创新活动。
发达国家的研发投资比例高,技术革新快,平均每年花在产品研发上的经费占到了销售额6%—10%以上,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非常注重研究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美国著名的食品公司—卡夫食品,在全球的产品研发中心就有6个,每年投入到新产品的科研费达到了销售额15%。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政府鼓励食品研发投资,并就专门的研发投资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又如茶产品,欧美国家尽管不种植茶树,但茶叶深加工产业非常发达,有许多装备和技术一流的茶叶加工厂。
当今世界的三大饮料中,英国立顿是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专门成立了专业的茶叶研究所,从茶园里鲜茶叶的初加工到新产品研发,投入大量资金,致力于研究茶叶对人体的健康益处和茶叶的活性成分。
在产品创新研发的基础上,依靠茶叶拼配技术和包装技术,颠覆了传统的饮茶方式,避免了传统茶叶冲泡时间长、冲泡程序复杂、茶渣不易处理等弊端。
彻底解决了茶叶的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问题的同时,保持了茶叶的优良品质,赢得了市场。
仅立顿一家的茶业年产值就相当于整个中国茶业年产值的七成。
而目前杭州茶叶生产基本还是以初级产品为主,存在深加工程度低,品牌散、企业规模小,茶叶加工技术与设备落后、产业特色优势不明显等问题。
二是注重产品品种的创新。
根据消费方式改变,不断实现产品创新,方便、健康和多样化的产品大量涌现。
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食品加工一方面引入不同民族风味的食品加工,另一方面积极推出便捷食品,如“保鲜餐”、“全餐配备”、“速配餐”、“即食汤”等等,以及一些健康食品如低脂、低盐、低糖食物、瘦身特餐等。
同时,保健(功能)食品的生产也成为发达国家的重点趋势。
(三)注重食品加工企业的自主品牌建设。
品牌是国际公认的无形资产,也是推动食品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
国外食品品牌可以说是深入了国人的心,比如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德克士、卡夫、雀巢、立顿等等,这些品牌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无形价值,为企业创造了非常大的利润空间。
国外食品企业采取品牌延伸方式,不断拓宽品牌范围,建立和完善品牌体系,随着各种生产经营主体市场意识的增强,品牌与商标已经从最初所赋予的识别功能和促销功能向信息传递功能、价值功能、形象功能的综合功能转变。
而不同的消费者对品牌功能的需要往往不同。
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国外食品围绕核心品牌,建立健全品牌体系,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其主要的措施就是通过品牌延伸方式来拓展品牌范围,向消费者提供同一品牌多种不同功用和形象的产品,比如卡夫食品旗下就有很多子品牌,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口味需求。
(四)注重原材料采购与食品销售网络的优化。
目前,网络营销己经成为一种趋势,食品作为微利行业,食品物流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
在发达国家,许多食品加工企业利用因特网技术来提高购买效率,节约物流成本。
例如一个由美国50家著名食品公司组成的“TRANSORA”网络市场,就是一个企业间的网上交易市场,其联合采购能力为4000亿美元。
这个网络除了用来采购原料外,还能用来监控库存和管理工厂。
通过这个网络采购,食品公司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开支。
而国内,一些公司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如上海烟糖集团确立了“上控资源、中控物流、下控网络”的战略思想,以资源和网络为基础、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手段,大大提高了食品的销售量,并且通过网络对食品品牌进行宣传,提升了品牌价值。
(五)注重加强企业之间的协作。
企业联合是食品企业扩大规模提高集中度的有利方式,发达国家实现生产集中。
主要是通过联合和并购的方式,更加注重管理上的创新。
食品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联合主要有纵向联合、横向联合和异质合并三种,纵向联合最成功的是美国的鸡肉饲养、加工、销售、饲料供应一条龙。
这种农工商一体化模式,既有松散的合同形式,也有紧密的以产权为纽带的联合体。
纵向联合,对加工商而言,可以解决原料的稳定供给问题,有利于原料基地的形成,并节省交易费用。
对农民而言,可以解决农产品销路的问题,从而避免市场价格风险。
横向联合是厂商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而异质合并则是跨行业的资本集中行为,是谋求范围经济性和分散风险的重要手段。
三、我市食品工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我市食品工业发展必须顺应世界食品工业发展的趋势,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动食品工业转型升级。
(一)以营养健康为主线,实现绿色发展。
握好发展绿色食品、营养健康食品和方便食品的机遇。
秉持科学健康理念,以绿色发展为目标,实现跨越发展。
一是抓好绿色食品工程。
大力开发生产无公害、无污染、安全优质且营养价值高的绿色食品,提高附加值。
二是加快营养健康食品的研发。
坚持以营养科学为指导,把食品的营养健康化作为发展的第一方向。
通过科学加工扩大普通食品的营养价值,抢占健康食品产业的蓝海。
在新食品研发、食品加工制造设备的选择以及加工制造技术等方面优先考虑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积极引导和推动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型健康食品,并提高其在整个食品产品结构中的比重。
三是积极开发功能性食品。
依托知名企业的优势,开发具有保健价值的功能性食品。
四是企业可以针对需求进行产品细分、市场细分。
针对特定的消费者,实行食品营养标签制度,标明每种食品的营养素含量、适宜的消费人群及推荐的日消费量。
五是抓住食品方便化大趋势,突出发展营养型方便食品。
大力发展营养型方便食品的转变,开发多样式的方便食品,同时,提高方便食品的质量和档次。
六是调整饮料产品结构。
降低碳酸饮料的比例,重点发展功能饮料、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茶饮料等健康饮料。
(二)以精深加工为重点,推进特色发展。
坚持“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行业突出、企业突围”的原则,着力发展一批后劲足、贡献大、发展好、竞争力强的食品项目。
改善我市部分食品加工企业“小、低、散”的状况,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积极引导和推动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型健康食品,并提高其在整个食品产品结构中的比重。
一是积极发展特色食品。
走“传统名吃工业化”的创新道路,避开行业正面碰撞,以“差异化”战略赢得市场竞争。
依托杭州良好的餐饮业基础及知味观、楼外楼、张生记等历史悠久的知名餐馆,积极改进或引进先进工艺和配方,使传统特色名菜和各式小吃实现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推进传统食品的现代化发展。
二是发展特色农产品。
加快食品加工业的改造,促进特产食品传统加工技术与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结合,推动传统食品向现代化工业生产转变。
三是推进茶叶精深加工。
在发展高品位名优绿茶的基础上,学习借鉴立顿成功经验,进一步发展茶叶深加工,重视茶叶拼配技术和包装技术,实现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进集聚发展。
利用集群化生产促进规模效应的形成,一是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
按照土地集约、产业关联的要求,科学规划、培育特色食品工业园区。
二是推进资本运营,积极抓好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工作;三是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既要重点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又要根据食品加工业发展的自身特点,发展一批中小企业,实现企业规模的梯级推进。
四是做优环境,加快推进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设。
(四)以品牌战略为核心,推动品牌发展。
食品工业要发展壮大,实施品牌战略是核心。
一是健全和发展食品工业名牌战略机制。
确立一个整体的品牌发展战略,营造一种尊重本土品牌的人文环境,使民营企业家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价值认同,在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和资本市场等方面积极支持民族品牌的发展。
二是不断增强“老字号”品牌、特色产业自主创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开发适销产品并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实施“走出去”战略。
以茶行业为例,茶叶必须要以自己产品的地域文化或产品文化为底蕴,在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提炼产品的核心卖点。
三是整合市场资源。
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提高行业的集中度。
同时,企业要加快对于经营管理方式的升级,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使利润更大化。
推广连锁经营发展模式,跨地区发展,扩大市场份额,实现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
积极引进现代科学管理办法,倡导先进的管理体系。
如祐康电子商务基于电子商务的冷鲜食品营销平台建设,为传统产业的转型提供了一种新的可借鉴模式。
四是推进名牌创建工作,加强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意识。
加强名牌的申报和推荐工作,积极引导食品企业参与中国名牌和省级名牌评比活动,推动企业开展创名牌产品活动,壮大我市食品企业名牌规模。
在加强名牌的申报和推荐工作同时加大对名牌产品的保护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为名牌食品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抢占知识产权保护这个经济秩序的战略制高点,促进企业壮大发展。
(五)以科技创新载体,实现创新发展。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和创新能力强、科技支撑力大的食品工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开放式创新。
一是以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信息化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以适应消费者现代生活需求为导向,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使传统食品有新发展,不断创造适应时代需求的新产品。
二是在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都要提高自动化、智能化的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提高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基础科学技术以及超高压处理、超临界提取、膜分离、分子蒸馏、超微粉碎、真空处理、超高温瞬时杀菌等尖端技术在食品工业生产和产品研发的应用。
保证食品营养、安全、卫生、方便、快捷、风味多样,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利用高新技术,研发新的工艺。
三是推动龙头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研发中心。
加强产学研结合,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科技攻关。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大胆采用国际国内领先的一流设备和工艺,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档次。
(六)以产业链延伸为手段,促进联动发展。
经济的快速、健康、和谐发展需要一二三产之间的良性互动,要按照“优化一产、提升二产、发展三产”的思路,拉长产业链,实现三产联动发展。
一是促进食品工业和农业的互动发展。
加大农业产业带、加工基地的建设,巩固“企业+基地+农户”产业链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积极发展集原料种养、收购、加工、贸易于一体的新型食品企业,加快农业、食品工业的共同发展。
如浙江新迪国际食品有限公司的果蔬种植加工一体化生产线等值得在全市推广。
二是探索食品工业与服务业联动机制。
依托食品工业原有的基础,以餐饮连锁等形式延伸产业链,发展服务业。
比如顶新国际集团以自身优势为依托,通过对国内餐饮市场的深入了解,积极发展餐饮连锁业态,建立了以“康师傅私房牛肉面”为主要产品的餐饮连锁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食品企业应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在生产过程中防治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在资源发展中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弃资源,变无用为有用,变小用为大用,变一用为多用,实现农产品的深度加工,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是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
引导和激励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拓展产业链条,加强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七)以安全质量体制建设为抓手,促进规范发展。
完善与我市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食品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认证体系。
一是完善政府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快食品安全“三网”(政府监管网、农村现代流通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健全市场信用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
下大力气打击小作坊等不合格、不卫生、不合法的行为,对食品供应链进行全程监控,加强行业规范。
采用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防范方式进行风险评估。
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全面专业的风险评估、及时有效的信息公开以及定期严格巡查执法,构筑好食品安全“防火墙”。
二是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借鉴国际食品安全先进管理经验,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开展ISO9000、ISO14000、HACCP以及GMP认证工作,大力开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特别要加强对食物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农药残留、致病型微生物的严密监测,防止食源性疾病和中毒事件的发展。
三是逐步建立严格的食品召回制度,并进一步完善食品溯源制度,加强工商机关与质监、卫生、农林等部门的合作,加强信息互通与数据共享,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四是强化行业自律,开展信用建设,大力开展宣传以及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让食品生产者、食品销售者明确自己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尤其是对问题食品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行法定义务,维护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