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必备浙江专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3 全球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254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必备浙江专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3 全球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复习必备浙江专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3 全球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复习必备浙江专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3 全球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复习必备浙江专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3 全球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复习必备浙江专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3 全球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习必备浙江专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3 全球气.docx

《复习必备浙江专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3 全球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必备浙江专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3 全球气.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习必备浙江专版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3 全球气.docx

复习必备浙江专版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3全球气

第3课时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影响

【考试标准】

学考要求

考纲细读

学考要求

c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

能够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并说明其移动规律及其产生的影响

b

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能够概述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以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1.

2.三圈环流

a.低纬环流:

位于赤道与③副热带之间,形成北半球的④东北信风带和南半球的⑤东南信风带。

b.中纬环流:

位于副热带与副极地之间,形成⑥西风带。

c.高纬环流:

位于极地与副极地之间,形成⑦极地东风带。

3.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⑧北移,冬季⑨南移。

南半球则恰好相反。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到海陆的⑩气压分布。

夏季,大陆上形成⑪热低压;冬季,大陆上形成⑫冷高压。

a.北半球

b.南半球: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⑰纬向分布比北半球明显,呈⑱带状分布。

(2)大气活动中心的⑲位置和强度异常,造成世界各地天气、⑳气候的异常。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1)季风:

是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

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是大气环流的重要表现形式,亚洲

东部和

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2)季风的形成: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的影响而形成。

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必考c)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各有何特点?

提示:

七压六风,三低四高。

零三六九,风压相间,南北对称。

(顺口溜)

解释:

“七压六风”指的是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三低四高”指的是三个低气压带和四个高气压带;“零三六九”指的是气压带的分布纬度为0°、30°、60°、90°;“风压相间”指的是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气压带中高气压带与低气压带相间分布;“南北对称”指的是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呈对称分布。

[探究归纳]

气压带、风带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成因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性

气流

影响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2个)

南北纬90°附近

热力原因(冷却收缩下沉)

冷高压

下沉

冷干

副极地低

气压带

(2个)

南北纬

60°附近

动力原因

(暖轻气流爬升到

冷重气流之上)

冷低压

上升

冷湿

副热带高

气压带(2个)

南北纬

30°附近

动力原因

(堆积下沉)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赤道低

气压带(1个)

0°附近

热力原因

(受热膨胀上升)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风带

分布

风向

属性(影响

气候)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

(2个)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中纬盛行或盛行西风带(2个)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低纬信风带

(2个)

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热干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幅度大致5~10个纬度。

图示如下(以北半球为例):

[学以致用]

读“北半球中纬大气环流圈示意图”。

完成

(1)~

(2)题。

(1)反映甲乙间近地面环流形式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受甲气压带和M风带交替控制地区(  )

A.终年多雨B.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

C.降水季节变化大D.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解析 第

(1)题,本题主要考查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中纬环流近地面部分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组成,北半球的风向是向右偏。

故A正确。

(2)题,本题主要考查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对气候的影响。

甲地气流下沉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M是盛行西风,他们的交替控制的区域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故C正确。

答案 

(1)A 

(2)C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必考b)

如何根据亚欧大陆的大气活动中心判断季节?

提示:

如果亚欧大陆出现高压中心,则可判断是北半球的冬季;如果出现低压中心,则可判断是北半球的夏季。

[探究归纳]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移动对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2.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的影响

(1)7月

夏季:

东亚高温多雨,南亚和东南亚进入雨季。

(2)1月

[学以致用]

读图,完成

(1)~

(2)题。

(1)此时亚洲东部盛行(  )

A.西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东北风

(2)图中所示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赤道低气压带

解析 第

(1)题,此时亚洲被高压控制,表明亚洲为冬季,亚洲东部盛行西北风。

(2)题,此时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之保留在海洋上。

答案 

(1)C 

(2)B

                  

读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3个气压带和4个盛行风带

B.b带盛行西南风

C.①②气压带影响下多雨,③④气压带影响下少雨

D.a为东北信风带,c为西风带

2.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气压带是高空气流堆积下沉形成的

B.a风带的形成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

C.③气压带是冷、暖气流交汇,暖气流上升形成的

D.②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解析 第1题,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其中①是赤道低气压带,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③是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是极地高气压带,a是东北信风带,b是西风带,c是极地东风带。

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西南风。

第2题,①气压带是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的;a风带的风在近地面,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②气压带是高空空气堆积下沉形成的。

答案 1.B 2.C

3.关于气压带与风带位置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冬季向南移动 ②夏季向北移动 ③导致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会引起季风环流 ⑤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地中海气候的重要原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解析 气压带、风带随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季风环流的重要原因,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也与之相关。

答案 C

读某盛行风向形成示意图,完成4~5题。

4.该风向形成的主要季节是(  )

A.北半球夏季B.北半球冬季

C.南半球夏季D.南半球冬季

5.导致图中风向发生改变的主要动力是(  )

A.摩擦力B.风力

C.地转偏向力D.水平气压梯度力

解析 第4题,此时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盛行西南季风,为北半球夏季。

第5题,图示风向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而成。

答案 4.A 5.C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的大气环流状况,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一般地说,A地降水量比B地________,原因是什么?

(3)C气流来自________(气压带)。

该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情况怎样?

为什么?

(4)请说出A、B、C、D四处风向的差异。

解析 第

(1)题,由图可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向南半球发生位移,应为北半球的冬季。

(2)题,A地气流由低纬向高纬流动,有利于水汽凝结,降水较多。

第(3)题,C气流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冷凝故降水少。

第(4)题,A为西南风,B为东北风,C为西北风,D为东南风。

答案 

(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向南半球发生位移,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南半球,对于北半球来说,此时是冬季。

(2)多 A地气流由低纬向高纬流动,流动过程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凝结,降水较多;而B地气流向低纬流动,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凝结,所以降水相对较少。

(3)副热带高气压带 降水少。

 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冷凝。

(4)A是西南风,B是东北风,C是西北风,D是东南风。

教材P52活动(上)

提示 1.左图为夏至日,中图为二分日,右图为冬至日。

2.以北极为中心的半球气压带、风带投影如下图所示:

教材P54活动

提示 1.甲图是1月,乙图是7月。

因为甲图中亚欧大陆上是高压,说明陆地上的温度低,符合冬季的情况,北半球冬季的代表性月份是1月。

乙图中亚欧大陆上是低压,说明陆地上温度高,所以是7月。

2.甲图中,东亚地区吹西北风,南亚地区吹东北风,因为东亚位于高气压的东部,南亚位于高气压的南部。

3.乙图中,东亚地区吹东南风,因为气压梯度力由太平洋指向亚洲大陆内部,又受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而形成;南亚地区吹西南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右偏形成的。

                    

一、选择题

右图为全球性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正确的是(  )

A.a为东北信风带

B.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c为东南信风带

D.d为极地东风带

2.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形成的

B.极地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C.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相遇

D.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固定不变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a为东南信风带,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为西风带,d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第2题,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抬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答案 1.B 2.B

(浙江省2017年11月选考科目考试原创猜押卷)下图为低纬度地区大气环流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甲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风向为东南风B.风向为东北风

C.性质湿热D.性质干热

4.关于乙气压带叙述正确的是(  )

A.乙是由于热力作用而形成

B.地中海气候与乙有关

C.此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

D.亚洲高压将乙切割只保留在海洋上

解析 第3题,根据图形信息可知,图中甲为信风带,风向可能是东南风,也可能是东北风,无法确定,A、B错误;该风带是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应为干热。

所以D正确。

第4题,根据图形信息,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其影响形成高温少雨,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是动力作用而形成;无法确定该地所处的南北半球,因此无法判断此时向南向北移,亚洲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割。

答案 3.D 4.B

右图为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a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B.西南风

C.东南风D.西北风

6.图中b处的气压带及其对降水的影响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多雨B.副热带高气压带 少雨

C.副极地低气压带 多雨D.极地高气压带 少雨

解析 第5题,根据图中从30°吹向0°的风向判断此图所示为南半球,则a处应为南半球的西风带,故风向为西北风。

第6题,根据b处的纬度位置判断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降水少。

答案 5.D 6.B

(2017·11浙江选考科目考试)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

完成7~8题。

7.图中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

A.甲:

动力原因 上升

B.乙:

动力原因 上升

C.甲:

热力原因 下沉

D.乙:

热力原因 下沉

8.从气候角度考虑,全年都受到该风带明显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最适宜种植(  )

A.甘蔗B.葡萄C.香蕉D.牧草

解析 第7题,根据图示可以确定甲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为上升;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为下沉,两个气压带的成因均属于动力原因。

故A正确。

第8题,读图可知,该风带为盛行西风带,全年都受到该风带明显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甘蔗和香蕉为热带、亚热带农产品,葡萄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农产品,故A、B、C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 7.A 8.D

图1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2为“该区域内三地月降水量分布图和月最高气温统计图”。

据此回答9~10题。

9.甲地月降水量与月最高气温,正确的组合是(  )

A.③④B.②⑤C.①④D.②⑥

10.7月控制甲地主要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

A.东风带B.西风带

C.副极地低压带D.副热带高压带

解析 第9题,结合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甲地位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依据图示信息判断,C选项符合。

第10题,依据区域图分析可知,7月控制甲地的主要风带为西风带。

答案 9.C 10.B

11.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

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

A.南北纬30°附近B.南北纬4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D.南北纬80°附近

解析 南北纬30°附近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属于无风带。

40°~60°为中纬西风带,80°附近为极地东风带。

答案 A

读图,回答12~13题。

12.有关上图所示月份和A气压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7月份,亚洲低压B.1月份,亚洲高压

C.7月份,亚洲高压D.1月份,亚洲低压

13.①②两处盛行风相同的一项是(  )

A.成因相同B.风向相同

C.性质相同D.势力相同

解析 第12题,此时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亚欧大陆上应为低压控制,由此可判定图示月份为7月份,A气压为亚洲低压。

第13题,①处是东南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②处是西南风,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形成的。

两者性质相同,都是炎热、湿润,但势力不相同。

答案 12.A 13.C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

据此完成14~15题。

14.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15.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A.A地高温多雨B.B地寒冷干燥

C.C地形成高压中心D.正值1月份左右

解析 第14题,南亚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的,性质湿热,其强弱进退影响降水的多少;冬季风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性质温和干燥;夏季风势力强于冬季风。

第15题,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吹西北风;7月份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南风。

答案 14.D 15.D

二、非选择题

16.读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____(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_________风,D处盛行________风。

(4)夏季,D处盛行________风,形成原因是________。

(5)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分析等压线分布图,可知亚欧大陆被高压控制,判断出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冬季,代表月份是1月。

(2)题,冬季,亚欧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

第(3)、(4)题,C地位于亚洲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D地位于亚洲南部,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其成因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

第(5)题,季风的成因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答案 

(1)1

(2)亚洲高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 副极地低气压带

(3)西北 东北

(4)西南 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

(5)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7.读“世界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②、④两地气候类型。

②地

④地

气候类型

特点

分布规律

(2)②地常年盛行风是__________风,该地的盛行风__________(填字母)。

A.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

B.由副极地低气压带吹向副热带高气压带

C.由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D.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3)在上图的右侧画出1月份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要求用

表示高压带,

表示低压带,箭头表示风向)。

解析 第

(1)题,图中②地和④地分别位于大陆西岸和东岸,再结合纬度位置,可判断出②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然后回答其他问题。

(2)题,②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

第(3)题,绘图时,要求一是赤道低压的位置必须南偏;二是两个风带的风向无误。

答案 

(1)

②地

④地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

终年温和湿润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低温)少雨

分布规律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2)西南(西) D

(3)如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