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栖霞历史人物.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29886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栖霞历史人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南京栖霞历史人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南京栖霞历史人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南京栖霞历史人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南京栖霞历史人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栖霞历史人物.docx

《南京栖霞历史人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栖霞历史人物.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栖霞历史人物.docx

南京栖霞历史人物

南京栖霞历史人物

【材料一】:

秦始皇曾特地由此处渡江,留下一个“始皇临江处”,登高望远,烟波浩渺的扬子江尽收眼底。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叫明僧绍的山东名士,为了躲避战乱寻求太平之地,就来到了摄山(栖霞山原名)。

明僧绍修建了宅舍,并贡献出来,邀请高僧法度大师来讲经并担任住持。

而明僧绍也是别有一番闲情,在美丽的山林里陶醉着还不过瘾,索性连名号也改了,自称“栖霞居士”,寓意栖居于云霞野壑之中,将佛寺称为“栖霞精含”——这是栖霞寺的起源,栖霞山也因寺而得名。

  从“栖霞”开始,这座山便与佛结下了缘。

栖霞居士曾多次拒绝当朝皇帝的邀请,归隐于栖霞山中怡然自得,把学佛、赏景作为人生大事。

他死后,子孙继承遗愿,在栖霞寺后的西峰石壁上开凿了三圣殿,殿内正中坐着一尊无量寿佛,左右两边立着观音和大势至菩萨像,三座圣像巨硕庄严,宏伟大气,守护着栖霞山,也陪伴着逝去的老居士。

栖霞居士的尊佛精神在栖霞山被代代相传。

南北朝期间佛教在中国繁荣的那段时间里,栖霞山也没有落后,齐梁两代的王公贵族争相捐资凿石造像,于是便有了被称为江南云冈石窟的千佛岩。

除了栖霞寺,还有舍利塔这颗佛门明珠让栖霞山备受尊崇。

隋文帝杨坚曾下令全国八十三州同期兴建舍利塔,当时栖霞山的舍利塔被列为榜首。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是木制结构,原塔在一场法难中被毁。

南唐时复建竣工后,诞生了一座美轮美奂、富有中国画风的舍利塔,塔基浮雕表现佛祖释迦牟尼一生的八相图:

托胎、诞生、出游、逾城、成道、说法、降魔、涅槃。

雕像结构严谨,人物栩栩如生,就连衣饰器具的雕刻都精细入微,令人慨叹。

“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

分明感激眼前事,莫惜醉卧桃园东。

”李白登上栖霞山孟氏桃园后,感慨良多:

这梁王池塘上空的月亮也曾经和今天一样照耀着梁王的酒盅,梁王去了,只有这明月还在,只有这柳树上的黄鹂看着愁醉之人在春风里哭泣,分明是为眼前的我而感动而哭泣。

要珍惜时光,今朝有酒何不醉?

醉了就卧在这桃花园,连家都不想回!

乾隆六下江南,五次流连于栖霞,御笔一挥,“金陵第一明秀山”的美名便历代传诵。

更有众多尊崇佛教的王朝,积极塑佛造像,派遣僧人著书立说,成就了栖霞山的佛门地位与人文景观。

 

【材料二】:

2014年10月15日,栖霞山风景名胜区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栖霞山史料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份1932年李四光、朱森等人调查绘制的《栖霞山地质图》。

  

四位著名学者参与测绘的这份中英文标注的彩绘《栖霞山地质图》,长71厘米,宽54厘米,等高线距离5米,比例尺为1:

5000。

《栖霞山地质图》问世已经82年了。

看得出来,此图曾经被重新裱装过,除了一些折痕外,十分清晰。

难能可贵的是《栖霞山地质图》是由四位著名地质学家共同完成。

地形测绘人是刘祖彝、喻德渊,地质调查人为李四光、朱森,民国二十一年由“国立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制。

记者查阅了4位测绘人、调查人的信息。

刘祖彝(1900——1985),湖南宁乡人,著名地质学家。

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7年至1933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

喻德渊(1904—1971),江西萍乡人,区域地质学家、岩石学家、地质教育家。

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25年转入地质系本科,1928年进入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朱森(1902—1942),湖南郴县人,海外地质学家。

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1928年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助理员。

李四光(1889—1971),世界著名科学家、地质学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李四光等人是在对宁镇山脉进行地质调查时来到栖霞山的。

也就是说,这次栖霞山地质调查,是宁镇山脉地质调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据民国十三年(1924)出版的刘季辰、赵汝钧合著的《江苏地质志》记载,栖霞山的地质调查,始于清同治年间。

1868年冬,德国人李希霍芬就曾在南京、镇江一带,考察宁镇山脉地质,并采集了化石标本。

1932年的栖霞山地质调查,李四光等人不仅测制了1∶5000地形地质图,而且发现了栖霞山有优质铁锰矿产资源。

细细察看这份地质图会发现,里面透露出许多历史信息。

在《栖霞山地质图》中,可以看到栖霞山的西北部,有一座“栖霞车站”。

“栖霞车站”旁还有一条通往“栖霞村”的道路,这也是该站唯一的出路。

“栖霞村”也就是“栖霞新村”,成立于1928年3月,是江宁县实行村制时,由栖霞乡村师范学校与当地乡村合作成立的,是当年赫赫有名的“模范新村”。

这条道路在栖霞乡村师范学校黄质夫先生倡导下,由乡师师生义务从车站一直修到栖霞街的。

民国时期,乘火车到栖霞山游玩的人,都必须经过此路。

 

【材料三】:

历史上有很多帝王、名人游历过栖霞山,并对栖霞山钟爱有加。

他们均为栖霞山题诗、题字、著画,都是现世的珍品。

1、董其昌

董其昌-《栖霞寺五百阿罗汉画记》

 

2、乾隆帝

清·爱新觉罗·弘历-《游栖霞山》

清·爱新觉罗·弘历-《金刚四句》

3、倪瓒

元·倪瓒-《山村图景》

4、龚贤

 

5、赵孟頫

 

近现代,也有很多文人大家为栖霞山著作过很多作品。

6、林散之

7、魏紫熙

8、徐天敏

现代·徐天敏-《栖霞高秋》

9、黄丕谟

搜集人:

陈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