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及安全评价基本知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2908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27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篇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及安全评价基本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第二篇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及安全评价基本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第二篇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及安全评价基本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第二篇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及安全评价基本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第二篇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及安全评价基本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篇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及安全评价基本知识.docx

《第二篇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及安全评价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篇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及安全评价基本知识.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篇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及安全评价基本知识.docx

第二篇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及安全评价基本知识

第二篇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及安全评价基本知识

第一部份 大纲要求

1.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常用的安全生产术语及通用技术;熟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安全、危险、事件、事故、事故隐患、风险、系统、系统安全、安全系统工程等基本概念和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2.熟悉事故分类;掌握事故预防原理和厂址及厂区平面布局、防火、防爆、防雷、电气、机械及特种设备等安全技术对策措施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掌握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3.了解事故致因理论的起源、多米诺骨牌原理和事故因果的类型;了解管理失误论、扰动起源论、能量转移论、轨迹交叉论、人因系统理论、综合原因论的基本内容,熟悉其事故因果模型。

4.了解安全评价的产生、发展及现状,安全评价的目的及意义,评价结果与评价结论的关系;熟悉安全评价相关依据;掌握安全评价的种类、内容和各类安全评价的基本概念,安全评价的相关性、类推、惯性、量变到质变等原理及原则,安全评价的程序和要求。

5.熟悉安全评价资料、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原则及方法;掌握收集评价资料要求和选择安全评价类比工程条件。

6.熟悉评价单元概念;掌握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基本方法;掌握危险、有害因素概念,产生的原因,分类方法和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应遵循的原则及识别方法,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

7.熟悉评价方法分类和选择评价方法步骤;掌握选择评价方法遵循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及常用安全评价方法基本要点。

8.掌握确定安全评价结论的原则和安全评价结论内容要点,安全评价报告书主要内容和基本格式,安全评价附件、附图的内容。

9.了解国内外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及预案的发展和现状;熟悉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特点、编制步骤、演练及改进措施。

10.熟悉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目的、基本概念、内容和作用;掌握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编写指南有关要求。

第二部分关键知识点

一、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一) 安全生产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确保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安全.按照系统安全工程观点,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安全条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人员伤亡、职业病或设备、设施损害或环境危害的条件。

安全状况是指,不因人、机、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失效、人员伤害或其他损害。

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

事件。

事件的发生可能造成事故,也可能并未造成任何损失。

对于没有造成职业病、死亡、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事件可称之为“未遂事件”或“未遂过失”。

因此,事件包括事故事件,也包括未遂事件。

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本着尽量避免交叉的原则,综合事故性质分类和行业分类,考虑事故起因,可将事故隐患归纳为21类,即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航空港伤害、其他类隐患等。

危险。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一般用危险度(即风险)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危险度是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式中:

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风险。

风险是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故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

衡量风险大小的指标是风险率(R),它等于事故发生的概率(P)与事故损失严重程度(S)的乘积:

R=PS

由于概率值难于取得,常用频率代替概率,这时上式可表示为:

风险率=

式中,单位时间可以是系统的运行周期,也可以是一年或几年;事故损失可以表示为死亡人数、事故次数、损失工作日数或经济损失等;风险率是二者之商,可以定量表示为百万工时死亡事故率、百万工时总事故率等,对于财产损失可以表示为千人经济损失率等。

重大危险源。

《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下式,就是重大危险源。

式中

——单元中物质i的实际存在量;

——物质i的临界量;

N—单元中物质的种类数。

在《重大危险源辨识》中,作为举例给出了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等共142种物质生产场所和储存区的临界量。

系统。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的、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具有独立功能的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对生产系统而言,系统构成包括人员、物资、设备、资金、任务指标和信息六个要素。

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定性或定量表征其危险性,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化,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可接受安全程度。

因此,在生产中为了确保系统安全,需要按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固有的和潜在的各类危险和危害,提出应采取的解决方案和途径。

安全系统工程。

安全系统工程是以预测和防止事故为中心,以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安全风险为重点,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

它将工程、系统中的安全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应用科学的方法对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明各种状况下危险因素的特点及其可能导致的灾害性事故,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系统的安全性作出预测和评价,将系统事故降至最低的可接受限度。

危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是安全系统工程方法的基本内容,其中危险识别是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础。

(二) 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概念

安全生产管理是指,针对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是,保障国家社会的稳定、人权、伦理、可持续性发展及保护环境;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提高企业的效率、效益、商誉;保护人员及家庭的生命、财产、健康安全,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对人的安全管理与对物的安全管理及环境因素的安全管理三个主要方面,还包括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等。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员工,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员工、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方面。

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三) 安全管理技术方法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对人的安全管理与对物的安全管理及环境因素的安全管理三个主要方面。

(1)人因安全管理技术方法

1人的可靠性分析与评价;

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

3安全行为“十大禁令”;

4安全宣传活动;

5安全教育活动;

6安全文化活动;

7安全演练活动;

8安全活动;

(2)物因及隐患安全管理技术方法

1设备安全管理:

包括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生产辅助设施管理;

2现场危险源“物隐患”管理;

3消防安全管理:

包括放火、防爆十大禁令,“五不动火”管理原则,动火“五信五不信”原则;防电气误操作“五步操作法”,防储罐跑油(料)十条规定;

4交通安全管理:

包括车辆安全十大禁令,厂内运输安全管理;

5现场安全管理,包括安全巡检“挂牌制”,现场物流定置管理,现场“三点控制”,检修“ABC”管理法,电气操作工作票制度,高处作业工作票制度,动火作业工作票制度,进入设备作业票制度,破土作业票制度。

(3)环境因素安全管理技术方法

1防止中毒窒息十条规定;

2防止静电危害十条规定;

3有害作业分级管理;

4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5生产环境的有害因素管理;

6厂区环境卫生管理。

(四) 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原则

原理与原则的本质与内涵是一致的。

一般来说,原理更基本,更具普遍意义;原则更具体,对行动更有指导性。

(1)系统原理。

①含义:

系统原理是指,运用系统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②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a动态相关性原则:

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b整分合原则:

是指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

c反馈原则:

是指成功高效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

d封闭原则:

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2)人本原理。

①含义:

人本原理是指,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②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a动力原则:

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

对于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b能级原则:

是指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c激励原则:

是指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3)预防原理。

①含义:

安全生产管理应以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

②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a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

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

b因果关系原则:

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

c3E原则:

针对造成人、物的不安全因素的四方面原因——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

针对这四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即所谓的3E原则。

d本质安全化原则:

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4)强制原理。

①含义:

强制原理是指,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

②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a安全第一原则:

在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

当生产或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服从安全。

b监督原则:

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五) 安全管理基本理论注意问题及分析

1.掌握风险和危险的区别。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而风险是指危险的程度。

2.评价单元中的单种物质或多种物质重大危险源的区别。

对于单种危险物质,要将它确定为重大危险源,只需看它的数量是否等于或是超过临界量。

而对于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就要看他们的量是否满足:

如果满足的话就说明该单元是重大危险源,这部分概念在安全评价中容易混淆。

3.事故与事故隐患的区别。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而事故隐患则是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如果对该隐患不加以正确的管理措施,那么隐患很可能变为事故而发生。

事故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前提,事故发生是事故隐患的结果。

4.事故与事件的区别。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事件的发生可能造成事故,也可能并未造成任何损失。

因此,事件包括事故事件,也包括未遂事件。

二、安全对策措施

(一) 事故的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危害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引发的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碰撞、剪切、卷入、碾、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

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包括矿山冒顶、片帮。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爆破伤害:

指爆破作业中发生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

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二) 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

在考虑、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时,有如下基本要求:

(1)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

(2)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3)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

(4)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三) 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在制定安全对策措施时,应遵守如下原则:

1.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

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

(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4)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2.根据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要求所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1)消除。

(2)预防。

(3)减弱。

(4)隔离。

(5)连锁。

(6)警告。

3.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四) 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因素很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极其严重。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首先必须做好预防工作,消除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因素。

从理论上讲,使可燃物质不处于危险状态或者消除一切着火源,这两项措施,只要控制其一,就可以防止火灾和化学爆炸事故的发生。

但在实践中,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或某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仅采取一种措施是不够的,往往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程度。

另外,还应考虑其他辅助措施,以便在万一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减少危害的程度,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些都是在防火防爆工作中必须全面考虑的问题。

1.防火、防爆对策措施的原则:

(1)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

a)取代或控制用量。

b)加强密闭。

c)通风排气。

d)惰性化。

(2)消除、控制引燃能源

a明火和高温表面。

b摩擦与撞击。

c防止电气火花。

(3)有效监控、及时处理

2.工艺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i.工艺过程的防火、防爆设计。

ii.物料的防爆设计。

iii.工艺流程防火、防爆设计。

iv.工艺布置的防火、防爆设计。

3.仪表及自控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尽可能提高系统自动化程度,采用自动控制技术、遥控技术,自动(或遥控)控制工艺操作程序和物料配比、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在设备发生故障、人员误操作形成危险状态时,通过自动报警、自动切换备用设备、启动连锁保护装置和安全装置、实现事故性安全排放直至安全顺序停机等一系列的自动操作,保证系统的安全。

针对引发事故的原因和紧急情况下的需要,应设置故障的安全控制系统、特殊的连锁保护、安全装置和就地操作应急控制系统,以提高系统安全的可靠性。

4.设备防火、防爆设计

设备与机器在设计时必须安全可靠,其选型、结构、技术参数等方面必须准确无误,并符合设计标准的要求;工艺提出的专业设计条件应正确无误(包括型式、结构、材料、压力、温度、介质、腐蚀性、安全附件、抗震、防静电、泄压、密封、接管、支座、保温、保冷、喷淋等设计参数);对于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的储运机械设备,应符合有关安全标准要求。

5.工艺管线的防火、防爆设计

(1)工艺管线必须安全可靠,且便于操作。

设计中所选用的管线、管件及阀门的材料,应保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及使用期限。

管线的设计、制造、安装及试压等技术条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规范。

(2)工艺管线的设计应考虑抗震和管线振动、脆性破裂、温度应力、失稳、高温蠕变、腐蚀破裂及密封泄漏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加以控制。

(3)工艺管线上安装的安全阀、防爆膜、泄压设施、自动控制检测仪表、报警系统、安全连锁装置及卫生检测设施,应设计合理且安全可靠。

(4)工艺管线的防雷电、暴雨、洪水、冰雹等自然灾害以及防静电等安全措施,应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

(5)工艺管线的工艺取样、废液排放、废气排放等设计,必须安全可靠,且应设置有效的安全设施。

(6)工艺管线的绝热保温、保冷设计,应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

6.安全防护设计

a通风设计

b惰性气体保护

c保险装置

d安全监测

7.建(构)筑物防火、防爆措施

1)生产及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1987)(2001年修订版)规定,生产的或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5类。

ii.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里,将建筑物分为4个耐火等级

iii.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

厂房的层数及面积、耐火等级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标准的要求。

iv.厂房建筑的防爆设计

2)合理布置有爆炸危险的厂房

a设置必要的泄压面积

b设置防爆墙、防爆门、防爆窗

c不发火地面

d露天生产场所内建筑物的防爆

e排水管网的防爆

f防火间距

g安全疏散设施及安全疏散距离

3)消防设施

在进行工厂设计时,必须同时进行消防设计。

在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的同时,应根据工厂的规模、火灾危险性和相邻单位消防协作的可能性,设置相应的灭火设施。

(五) 电气安全对策措施

以防触电、防电气火灾爆炸、防静电和防雷击为重点,提出防止电气事故的对策措施。

1.安全认证

电气设备必须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

2.备用电源

停电能造成重大危险后果的场所,必须按规定配备自动切换的双路供电电源或备用发电机组、保安电源。

3.防触电

为防止人体直接、间接和跨步电压触电(电击、电伤),应采取以下措施:

a接零、接地保护系统

b漏电保护

c绝缘

d电气隔离

e安全电压(或称安全特低电压)

f屏护和安全距离

g连锁保护

h其他对策措施:

防止间接触电的电气间隔、等电位环境和不接地系统防止高压窜入低压的措施等。

4.电气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a危险环境的划分

为正确选用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和各种防爆设施,必须正确划分所在环境危险区域的大小和级别。

b爆炸危险环境中电气设备的选用

选择电气设备前,应掌握所在爆炸危险环境的有关资料,包括环境等级和区域范围划分,以及所在环境内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组别等有关资料。

应根据电气设备使用环境的等级、电气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条件选择电气设备。

所选用的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和组别不应低于该环境内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

当存在两种以上的爆炸性物质时,应按混合后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选用

c防爆电气线路

在爆炸危险环境中,电气线路安装位置、敷设方式、导体材质、连接方法等的选择均应根据环境的危险等级进行。

d电气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

消除或减少爆炸性混合物;

隔离和间距;

消除引燃源;

爆炸危险环境接地和接零。

(六) 防静电对策措施

为预防静电妨碍生产、影响产品质量、引起静电电击和火灾爆炸,从消除、减弱静电的产生和积累着手采取对策措施:

a工艺控制

b泄漏

c中和

d屏蔽

e综合措施

f其他措施

g防雷对策措施

应当根据建筑物和构筑物、电力设备以及其他保护对象的类别和特征,分别对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侵入波等采取适当的防雷措施。

a直击雷防护

b感应雷防护

c雷电侵入波防护

d电子设备防雷

(七) 机械伤害防护措施

机械安全防护的措施有:

1.设计与制造的本质安全措施;

2.选用适当的设计结构;

3.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

4.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防护是通过采用安全装置、防护装置或其他手段,对一些机械危险进行预防的安全技术措施,其目的是防止机器在运行时产生各种对人员的接触伤害有:

1.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2.操纵(控制)器要符合安全人机学要求;

3.显示器要符合安全人机学要求;

4.工作位置要符合安全要求;

5.操作姿势要符合安全要求;

6.安全信息的使用。

使用信息由文字、标记、信号、符号或图表组成,以单独或联合使用的形式向使用者传递信息,用以指导使用者(专业或非专业)安全、合理、正确地使用机器。

对于起重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具体有:

起重吊装作业潜在的危险性是物体打击。

如果吊装的物体是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的物料,若吊索吊具意外断裂、吊钩损坏或违反操作规程等发生吊物坠落,除有可能直接伤人外,还会将盛装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的物件包装损坏,介质流散出来,造成污染,甚至会发生火灾、爆炸、腐蚀、中毒等事故。

起重设备在检查、检修过程中,存在着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危险性,汽车吊在行驶过程中存在着引发交通事故的潜在危险性。

(八) 工厂平面布置的安全对策措施

在满足生产工艺,操作要求、使用功能需要和消防、环保要求的同时,主要从风向、安全(防火)距离、交通运输和各类作业、物料的危险、危害性出发,在平面布置方面采取对策措施。

1.功能分区

将生产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