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系统演示教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2444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风系统演示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通风系统演示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通风系统演示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通风系统演示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通风系统演示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风系统演示教学.docx

《通风系统演示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风系统演示教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风系统演示教学.docx

通风系统演示教学

 

通风系统

暖通动力专业设计流程

通风系统

一、看图说话

A、建筑物通风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但房间有余热、余湿、臭味及有害污染物质或者气体等,区域、车库等不能自然通风换气的,都需要考虑机械通风。

B、采用何种通风方案,自然与机械通风方式上的考虑。

C、根据房间区域要求,确认通风的区域、机房考虑(一般吊装),按建筑面积、换气次数、发热量、稀释浓度法等方式计算通风所需的管井及百叶面积。

1、通风方式

1)自然通风(优先考虑)

2)机械通风(局部通风、全室通风)

3)复合通风(自然通风+机械通风)

2、通风方案

1)自然进风、自然排风:

省力

2)自然进风、机械排风:

负压通风系统,常规(一般送风量可为排风量的80%~90%)

3)机械进风、自然排风:

正压通风,要求高

4)机械进风、机械排风:

理想通风

3、自然通风

1)进风装置:

对开窗、推拉窗、上旋窗、中旋窗、进风百叶窗等。

注:

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进风活动百叶居多;严寒和寒冷地区,固定百叶且里面设置保温密闭门。

2)排风装置:

天窗和屋顶通风器。

4、机械通风

1)需要设置机械通风的区域:

散发大量余热、余湿的房间;散发烟味、臭味以及有害气体等的房间;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卫生要求;人员停留时间较长,且房间无可开启的外窗。

2)机械通风应优先采用局部排风,当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全面排风。

3)对于使用要求不同、排除气体不同,机械排风系统宜采用排风系统。

4)应单独设置排风系统:

混合后能引起燃烧或爆炸;混合后能形成毒害或腐蚀性加剧;混合后易使蒸汽凝结并积聚粉尘时;放散强烈异味或剧毒物质的房间和设备;建筑物内设有储存易燃、易爆的单独房间或有防火、防爆要求的单独房间。

5)局部排风量宜按排气罩口面积和所需风速计算确定。

6)仅用于消除室内余热的通风系统,当采用直流系统时,夏季室内计算温度取值不宜低于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5、人防通风

其实我不懂这个,只要做平时的就好了,战时的再说啦。

6、事故通风

1)事故通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但换气次数不应小于12次/h。

2)排除有爆炸危险气体的通风设备应采用防爆型。

3)事故通风的通风机,应分别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设置电器开关。

7、气流组织

1)进风口应直接设置在室外空气较清洁的地点,应尽量设在排风口的上风侧且应低于排风口。

2)进风口的底部距室外地坪的高度不宜低于2.0m,设在绿化地带时,不宜低于1.0m。

3)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4)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与机械进风系统的进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当进风、排风口水平距离不足20m,排风口必须高出进风口,并不得小于6m。

5)排风管道的排出口高空排风时,宜高出屋脊:

当排除无毒、无污染气体时,宜高出屋面0.5m;当排出最高允许浓度小于5mg/m³有毒气体时,应高出屋面3.0m;当排出最高允许浓度大于5mg/m³有毒气体时,应高出屋面5.0m。

6)直接排入大气的有害物,应符合有关环保、卫生防疫等部门的排风要求和标准,不符合时应进行净化处理。

7)进风、排风口的噪声应符合环保部门的要求,否则应采取消声措施。

8、厨房通风

1)厨房排风量应大于补风量,补风量为排风量80%~90%。

厨房通风为四套系统,厨房全室兼事故排风和送风,厨房灶头排油烟和补风。

2)南方地区宜对夏季补风做冷却处理,可设置局部或全面冷却装置。

北方地区应对冬季补风做加热处理,所以补风机不应放于室外(送风温度可按12~14℃选取)。

3)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的要求,公共建筑厨房所排的油烟要进行净化处理。

4)油烟处理一般三种方法:

水处理吸收(结构简单、效率低且二次污染)、用吸附过滤材料除油烟(吸附能力强、不能再生且二次污染)和高压静电除油烟(去除能力强、无二次污染但运行成本高)。

5)采用燃气灶的地下室、半地下室(液化石油气除外)或地上密闭厨房,通风应符合:

室内应设烟气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报警器;正常工作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h;事故通风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12次/h;不工作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3次/h;当燃烧所需的空气由室内吸取时,应满足燃烧所需的空气量;应满足排除房间热力设备散失的多余热量所需的空气量。

9、汽车库通风

1)当层高<3m时,按实际高度计算换气体积;当层高≥3m时,按3m高度计算换气次数

2)当汽车库出入频率较大时,可按6次/h换气计算;出入频率一般时,按5次/h换气计算;住宅建筑的汽车库可按4次/h换气计算。

3)当汽车库出入频率较大时,按每辆500m³/h选取;出入频率一般时,按每辆400m³/h选取;住宅建筑的汽车库按每辆300m³/h选取。

3)机械进、排风系统的进风量应小于排风量,一般为排风量的80%~85%。

4)诱导通风机一般每台的风量为600~700m³/h,喷嘴形式有导管式和方向球形两种。

每种又有单喷嘴、双喷嘴和三喷嘴之分,可根据需要选择。

5)诱导通风机的数量一般按每台负担150~250㎡的面积选择。

根据建筑条件隔墙、障碍物进行调整。

6)设置机械通风系统的停车库,有条件时宜设置CO气体浓度传感器,控制通风机的运行。

当采用传统的机械进、排风系统时,传感器宜分散设置。

当采用诱导式通风系统时,传感器应设在排风口附近。

10、设备用房通风

1)柴油发电机房的进(送)风量应为排风量与机组燃烧空气量之和,燃烧空气量按7m³/(kW·h)的机组额定功率进行计算。

2)柴油发电机房内的储油间应设机械通风,风量应按≥5次/h换气选取。

3)柴油发电机与排烟管应采用柔性连接;但有多台合用排烟管时,排烟管支管上应设单向阀;排烟管应单独排至室外;排烟管应有隔热和消声措施。

绝热层按防止人员烫伤的厚度计算,柴油发电机的排烟温度宜设备厂家提供。

4)柴油发电机房的通风应有消声、隔声措施。

5)地面上变配电室宜采用自然通风,当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机械通风;地面下变配电室应设置机械通风。

6)当资料不全时可采用换气次数法确定风量,一般按:

变电室5~8次/h;配电室3~4次/h。

7)变配电室的排风温度宜≤40℃。

8)变配电室采用降温装置,但最小新风量应≥3次/h换气或≥5%的送风量。

9)设置在变配电室的通风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10)地面上制冷机房宜采用自然通风,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地面下制冷机房应设置机械通风。

11)制冷机房宜独立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12)当制冷机设备发热量的数据不全时,可采用换气次数法确定风量,一般取4~6次/h。

13)制冷机房设备间的室内温度,冬季宜≥10℃、夏季宜≤35℃;冬季设备停运时值班温度应≥5℃。

14)机械通风应根据制冷剂的种类设置事故排风口高度,地下制冷机房的排风口宜上、下分设。

15)制冷机房应根据制冷剂的种类特性,设置必要的制冷剂泄漏检测及报警装置,并与机房内的事故通风系统连锁,测头应安装在制冷剂最易泄漏的部位。

16)制冷机房的通风应考虑消声、隔声措施。

17)锅炉房、直燃机房、水泵间、油泵间等由散发热量的房间,宜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排风与自然补风相结合的通风方式;当设置在地下或其他原因无法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通风。

18)锅炉间、直燃机房以及与之配套的油库、日用油箱间、油泵间、燃气调压和计量间,宜设置各自独立的通风系统,事故排风机应采用防爆型并应由消防电源供电,通风设施应安装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19)当设置在首层时,燃油锅炉间、燃油直燃机房的正常通风量应≥3次/h换气;事故通风量应≥6次/h换气;燃气锅炉间、燃气直燃机房的正常通风量≥6次/h换气;事故通风量应≥12次/h换气。

20)当设置在半地下或半地下室时,锅炉房、直燃机房的正常通风量应≥6次/h换气;事故通风量应≥12次/h换气。

21)当设置在地下或地下室时,锅炉房、直燃机房的通风量应≥12次/h换气。

22)锅炉间、直燃机房的送风量应为排风量与燃烧所需空气量之和。

23)油库的通风量应≥6次/h换气;油泵间的通风量应≥12次/h换气;计算两者换气量时,房间高度一般可取4m。

24)地下日用油箱间的通风量应≥3次/h换气。

25)燃气调压和计量间应设置连续排风系统,通风量应≥3次/h换气;事故通风量应≥12次/h换气。

26)事故通风系统应与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连锁,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的1/4时系统启动运行。

事故通风系统应有排风和通畅的进(补)风装置。

27)锅炉房、直燃机房的通风应考虑消声、隔声措施,特别是自然进(补)风口的消声、隔声。

28)燃煤锅炉房的运煤系统和干式机械排灰渣系统,应设置密闭防尘罩和局部的通风除尘装置。

11、其他通风

1)公共卫生间、住宅建筑无外窗的卫生间、酒店客房卫生间、大于5个喷头的淋浴间以及无可开启外窗的卫生间、开水间、淋洗浴间,应设机械排风系统。

2)卫生间排风系统宜独立设置,当与其他房间排风合用时,应有防止互相串气味的措施。

3)公共卫生间10~15次/h换气;住宅卫生间及开水间5~10次/h换气。

4)设置有空调的酒店卫生间,排风量取所在房间新风量的80%~90%。

5)设置竖向集中排风系统时,宜在上部集中安装排风机;当在每层或每个卫生间(或开水间)设排风扇时,集中排风机的风量确定应考虑一定的同时使用系数。

6)住宅卫生间的门应在下部设有效截面积不小于0.02㎡的固定百叶,或距地面留出不小于30mm的缝隙。

7)吸烟室应设机械排风,排风量按10~15次/h换气选取。

8)电梯机房夏季可采用机械通风或制冷(自带冷源空调机)进行降温,采用通风降温的风量应根据设备发热量计算确定。

当设备发热数据不全时,可采用换气次数法确定风量,一般取5~15次/h。

9)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及储瓶间的通风,应符合下列要求:

火灾时防护区内的通风、空调风管(道)应能自动关闭;火灾后防护区应进行通风换气,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区的下部且系统排气口应直通室外,排风机开启装置应设置在防护区外;地下储瓶间应设机械通风,排气口应直通室外。

12、管井要求

1)住宅厨卫考虑采用无动力风帽通风可参照相应图集,由建筑来定。

二、计算选型

1、设计参数

内表面光滑混凝土风管

金属风管

排烟口

加压送风口

实际风速m/s

≤15

≤20

≤10

≤7

计算风速m/s

≤15~16

≤7

≤5

注:

计算风速,风管考虑噪声和风速影响进行选取,排烟口和加压送风口考虑70%折算系数。

场所

排风

送风

备注

停车场

6次/h

5次/h

机械车库需机械浓度法计算

地下自行车库

3次/h

排风量的80%

垃圾房

15次/h(负压)

自然

地下隔油间

15次/h(负压)

自然

消防气体灭火房间

5次/h

自然

事故后机械排风

冷冻机房

12次/h

排风量的100%

事故排风

热交换机房

12次/h

排风量的80%

变配电室

按驱除室内余热所需通风量,且不小于15次/h换气

排风量的100%

事故后机械排风

水泵房

5次/h

4次/h

电梯机房

10次/h

由井道自然补风

预留分体空调

维修车间、尾气测试

3次/h

排风量的80%

卫生间

10~15次/h(负压)

自然

注:

变配电房、制冷机房、电梯机房同时设置简易柜式空调器或分体空调,当室外通风温度不满足散热需要时,转为空调工况。

1)风机漏风系数:

空调、通风取1.05系数,消防送风、加压送风、排烟兼排风取1.1系数,排烟取1.2系数(注:

排烟对应的补风可按1.2对应选取)。

2、计算公式

详见EXCEL。

3、风机选型

1)机械通风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及排风扇,根据风量确定。

2)机械通风风机风量按实际风量乘以漏风系数取整选取。

三、作图修改

详见CAD。

四、细节完善

未完续待。

详见InAll-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