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乘用车空气动力学性能术语报批稿Ver 180409.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2045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乘用车空气动力学性能术语报批稿Ver 18040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1乘用车空气动力学性能术语报批稿Ver 18040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1乘用车空气动力学性能术语报批稿Ver 18040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1乘用车空气动力学性能术语报批稿Ver 18040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1乘用车空气动力学性能术语报批稿Ver 18040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乘用车空气动力学性能术语报批稿Ver 180409.docx

《1乘用车空气动力学性能术语报批稿Ver 18040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乘用车空气动力学性能术语报批稿Ver 180409.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乘用车空气动力学性能术语报批稿Ver 180409.docx

1乘用车空气动力学性能术语报批稿Ver180409

ICS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团体标准

T/CSAEXX-2018

 

乘用车空气动力学性能术语

Thetermsanddefinitionrelatedtoaerodynamicsperformanceforpassengercar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

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本标准,旨在提升产品研发、制造等的水平。

标准的采用完全自愿,其对于任何特定用途的可用性和适用性,包括可能的其他风险,由采用者自行负责。

目次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空气动力学分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清华大学、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吉林大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左辉辉、徐胜金、顾彦、王保华、胡兴军、黄祚华、尹章顺、古静、王小碧、王靖宇

本标准于2018年12月首次发布。

乘用车空气动力学性能术语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空气动力学性能常用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空气动力学技术标准体系下的相关标准的制定、各类技术文件的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3730.3-1992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

3术语和定义

3.1乘用车Passengercar

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

它也可以牵引一辆挂车。

[GB/T3730.1-2001,定义2.1.1]

3.2空气动力学坐标系Aerodynamiccoordinatesystem

车辆或模型的空气动力学坐标系如图1所示,坐标系原点位于车辆轴距中心线和轮距中心线在地面上投影的交点。

图1空气动力学坐标系(同时参考图3)

3.2.1x轴:

xaxis

x轴正方向为车辆向后,与y轴、z轴形成空气动力学坐标系,如图1所示。

3.2.2y轴:

yaxis

y轴正方向为车辆向右,与x轴、z轴形成空气动力学坐标系,如图1所示。

3.2.3z轴:

zaxis

z轴正方向为车辆向上,与x轴、y轴形成空气动力学坐标系,如图1所示。

3.2.4α:

俯仰角PitchAngle

车身纵轴(x轴负方向)和地面之间的角度,车头抬起为正。

3.2.5ψ:

横摆角Yawangle

车辆行驶方向(x轴负方向)和自由来流速度

之间的角度,车头向右为正。

3.2.6ф:

侧倾角Rollangle

车身横轴(y轴正方向)和地面之间的角度,车辆右侧向下为正。

3.2.7D:

气动阻力Drag

作用在x轴正方向的气动力,x轴正方向为正,FX=D。

3.2.8S:

气动侧向力Sideforce

作用在y轴正方向的气动力,y轴正方向为正,FY=S。

3.2.9SF:

气动前轴侧向力Frontsideforce

整车气动侧向力分解至前轴的分力。

3.2.10SR:

气动后轴侧向力Rearsideforce

整车气动侧向力分解至后轴的分力。

3.2.11L:

气动升力Lift

作用在z轴正方向的气动力,z轴正方向为正,FZ=L。

3.2.12LF:

气动前轴升力Frontlift

整车气动升力分解至前轴的分力。

3.2.13LR:

气动后轴升力Rearlift

整车气动升力分解至后轴的分力。

3.2.14PM:

俯仰力矩Pitchingmoment

绕y轴的气动力矩,车头抬起为正。

3.2.15YM:

横摆力矩Yawingmoment

绕z轴的气动力矩,车头向右为正。

3.2.16RM:

侧倾力矩Rollingmoment

绕x轴的气动力矩,车辆右侧向下(右倾)为正。

3.2.17WB:

轴距Wheelbase

通过汽车同一侧面相邻两车轮中心,并垂直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的两垂线之间的距离。

[GB/T3730.3-1922,定义3.4.1]

3.3车辆参数Vehicleparameters

3.3.1LMAX:

汽车长度Vehiclelength

在x轴正方向上车辆前后最外端点之间的距离。

[GB/T3730.3-1922,定义3.1.1]

3.3.2WMAX:

汽车宽度Vehiclewidth

在y轴正方向上车辆两侧固定突出部位(不包括后视镜、侧面标志灯、示位灯、转向指示灯、挠性挡泥板、折叠式踏板、防滑链以及轮胎与地面接触变形部分)最外侧点的距离。

[GB/T3730.3-1922,定义3.2]

3.3.3HMAX:

汽车高度Vehicleheight

在z轴正方向上车辆最高点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GB/T3730.3-1922,定义3.3]

3.3.4A:

正投影面积Frontalarea

车辆在其正前方平行于x轴正方向的光照射下投射到车后垂直于x轴正方向的屏幕上的投影面积。

3.3.5Ht:

轮眉高度Trimheight

车辆水平放置时,轮眉到地面的最大垂直距离。

3.3.5.1Htf:

前轮眉高度Fronttrimheight

车辆水平放置时,前轮轮眉到地面的最大垂直距离,如图2所示。

3.3.5.2Htr:

后轮眉高度Reartrimheight

车辆水平放置时,后轮轮眉到地面的最大垂直距离,如图2所示。

图2轮眉高度

3.3.6σ:

比例因子Scalefactor

缩比模型与全尺寸模型比值。

3.3.7

车辆速度Vehiclevelocity

车辆在x轴正方向的速度矢量,如图3所示。

图3自由来流速度

3.4气流参数Airflowparameters

3.4.1

来流角度Windangle

来流矢量与x轴负方向的角度,如图3所示。

3.4.2

w:

风速Windvelocity

在x-y平面上相对于x轴正方向成θ角,且大小为Vw的风速矢量,如图3所示。

3.4.3

自由来流速度Freestreamspeed

大小相对于车辆速度矢量

的风速矢量,

,如图3所示。

3.4.4T0:

参考温度Referencetemperature

T0=25±2℃。

3.4.5P:

局部静压Localstaticpressure

3.4.6

自由来流静压Free-streamstaticpressure

3.4.7ρ:

空气密度Airdensity

温度为25℃,在标准大气压(101.325kPa)下,建议采用ρ=1.183913

干燥空气在不同温度下的空气密度可以通过公式(3-1)计算获得。

T为空气温度,单位为℃;p为大气压力,单位为kPa。

(3-1)

3.4.8

动压Dynamicalpressure

=

3.4.9CP:

压力系数Pressurecoefficient

CP=

3.4.10δ:

边界层厚度Boundarylayerthickness

从边界层壁面开始,到沿着壁面切向的流动速度达到自由来流速度的99%的位置的垂直于壁面的高度。

3.4.11μ:

空气粘度Airviscosity

温度25℃及标准大气压(101.325kPa)下,建议采用μ=1.8353×10-5

干燥空气在0℃至60℃温度下的空气粘度可以通过公式(3-2)计算获得。

T为空气温度,单位为℃。

(3-2)

3.4.12VEQ:

等效速度Equivalentvelocity

VEQ=V∞

σ。

3.4.13Re:

雷诺数Reynoldsnumber

表征流体惯性力与粘性力的比值大小,无量纲数,Re=ρ

V∞

dc/μ。

dc为特征长度,通常取轴距或车身长度。

用以表征流体流动情况,可作为流动特性的判断依据。

3.5气动力与气动力矩系数ForceandMomentcoefficients

气动力为汽车行驶过程中与周围空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气动力矩是气动力使车辆产生转动作用的物理量,气动力系数与气动力矩系数为无量纲数。

3.5.1

气动阻力系数Dragcoefficient

3.5.2

气动侧向力系数Sideforcecoefficient

3.5.3

气动升力系数Liftcoefficient

3.5.4

气动前轴升力系数Frontliftcoefficient

3.5.5

气动后轴升力系数Rearliftcoefficient

3.5.6

气动前侧向力系数Frontsideforcecoefficient

3.5.7

气动后侧向力系数Rearsideforcecoefficient

3.5.8

气动俯仰力矩系数Pitchingmomentcoefficient

3.5.9

气动橫摆力矩系数Yawingmomentcoefficient

3.5.10

气动侧倾力矩系数Rollingmomentcoefficient

3.6样车Prototypecar

3.6.1模型样车Modelcar

以油泥或者硬质材料制作车身,无乘员舱或者乘员舱密闭,满足当前阶段空气动力学性能设计及定义要求,模型自重应控制在风洞天平承载力范围内,车轮在标准试验车速下可稳定旋转。

根据选用的风洞试验段尺寸,模型通常采用1:

1、3:

8、1:

4、1:

5、1:

10和1:

20等比例。

通常用于汽车空气动力学性能开发。

3.6.2工程样车Engineeringcar

整车外型设计冻结后,通过模具制作的零件及整车,满足当前阶段空气动力学性能设计及定义要求,车轮在标准试验车速下可稳定旋转。

通常用于阶段性的风阻目标验证及细节优化。

3.6.3商品车Productioncar

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汽车整车产品。

3.7空气动力学性能Aerodynamicperformance

3.7.1气动阻力Drag

车辆在空气中行驶时,横摆角为0°时车辆纵向受到的力,即x轴正方向的受力。

气动阻力与车辆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车速越快阻力越大。

减小气动阻力可提高车辆最大速度以及车辆加速度,同时可以提高燃油经济性。

气动阻力系数是一个无量纲数,用CD表示。

(3-3)

3.7.2气动升力Lift

车辆在空气中行驶时,横摆角为0°时车辆垂直于地面受到的力,即z轴正方向的受力。

在受到升力作用时,车辆的行驶稳定性、操纵特性和乘坐舒适性都会受到影响。

整车气动升力用CL表示。

L为气动总的气动升力,其表达式为:

(3-4)

3.7.2.1气动前轴升力Frontlift

整车气动升力分解至前轴的分力。

前轴升力上升会造成前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减小。

(3-5)

3.7.2.2气动后轴升力Rearlift

整车气动升力分解至后轴的分力。

后轴升力上升会造成后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减小。

(3-6)

3.7.3气动侧向力与气动力矩Sideforceandmoment

车辆在空气中行驶时,横摆角为0°时车辆正右侧受到的力,即y轴正方向的受力。

在受到较高速度的侧风作用时,车辆的行驶稳定性、操纵特性和乘坐舒适性都受到影响。

3.7.3.1气动侧向力Sideforce

整车受到的气动力在y轴正方向上的分量,用

表示。

侧向力影响车辆的直线行驶性能。

其表达式为:

(3-7)

3.7.3.2气动侧倾力矩Rollingmoment

绕x轴正方向的侧倾力矩RM影响车辆的侧倾角,并使得左右轮负荷分配不等,影响汽车转向特性。

其表达式为:

(3-8)

3.7.3.3气动俯仰力矩Pitchingmoment

产生绕y轴正方向的俯仰力矩PM,俯仰力矩较大时会使转向轮失去转向力,驱动轮失去牵引力,而且车速越高影响越大。

其表达式为:

(3-9)

3.7.3.4气动横摆力矩Yawingmoment

绕z轴正方向的横摆力矩YM,其影响车辆的横摆角,影响车辆的直线行驶性能。

其表达式为:

(3-10)

3.8单位Units

以上所有参数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中文索引

x轴3.2.1

y轴3.2.2

z轴3.2.3

比例因子3.3.6

边界层厚度3.4.10

参考温度3.4.4

侧倾角3.2.6

侧倾力矩3.2.16

CH

车辆参数3.3

车辆速度3.3.7

乘用车3.1

等效速度3.4.12

动压3.4.8

风速3.4.2,请参阅

俯仰角3.2.4

俯仰力矩3.2.14

工程样车3.6.2

横摆角3.2.5

横摆力矩3.2.15

后轮眉高度3.3.5.2

局部静压3.4.5

空气动力学性能3.7

空气动力学坐标系3.2

空气密度3.4.7

空气粘度3.4.11

来流角度3.4.1

雷诺数3.4.13

轮眉高度3.3.5

模型样车3.6.1

气动侧倾力矩3.7.3.2

气动侧倾力矩系数3.5.10

气动侧向力3.7.3.1,3.2.8

气动侧向力系数3.5.2

气动侧向力与气动力矩3.7.3

气动俯仰力矩3.7.3.3

气动俯仰力矩系数3.5.8

气动横摆力矩3.7.3.4

气动橫摆力矩系数3.5.9

气动后侧向力系数3.5.7

气动后轴侧向力3.2.10

气动后轴升力3.7.2.2,3.2.13

气动后轴升力系数3.5.5

气动力与气动力矩系数3.5

气动前侧向力系数3.5.6

气动前轴侧向力3.2.9

气动前轴升力3.7.2.1,3.2.12

气动前轴升力系数3.5.4

气动升力3.7.2,3.2.11

气动升力系数3.5.3

气动阻力3.7.1,3.2.7

气动阻力系数3.5.1

气流参数3.4

汽车高度3.3.3

汽车宽度3.3.2

汽车长度3.3.1

前轮眉高度3.3.5.1

SH

商品车3.6.3

压力系数3.4.9

样车3.6

ZH

正投影面积3.3.4

轴距3.2.17

自由来流静压3.4.6

自由来流速度3.4.3

 

附录B

(提示的附录)

英文索引

A

Aerodynamiccoordinatesystem3.2

Aerodynamicperformance3.7

Airdensity3.4.7

Airviscosity3.4.11

Airflowparameters3.4

B

Boundarylayerthickness3.4.10

D

Drag3.7.1,3.2.7

Dragcoefficient3.5.1

Dynamicalpressure3.4.8

E

Engineeringcar3.6.2

Equivalentvelocity3.4.12

F

ForceandMomentcoefficients3.5

Freestreamspeed3.4.3

Free-streamstaticpressure3.4.6

Frontlift3.7.2.1,3.2.12

Frontliftcoefficient3.5.4

Frontsideforce3.2.9

Frontsideforcecoefficient3.5.6

Fronttrimheight3.3.5.1

Frontalarea3.3.4

L

Lift3.7.2,3.2.11

Liftcoefficient3.5.3

Localstaticpressure3.4.5

M

Modelcar3.6.1

P

Passengercar3.1

PitchAngle3.2.4

Pitchingmoment3.7.3.3,3.2.14

Pitchingmomentcoefficient3.5.8

Pressurecoefficient3.4.9

Productioncar3.6.3

Prototypecar3.6

R

Rearlift3.7.2.2,3.2.13

Rearliftcoefficient3.5.5

Rearsideforce3.2.10

Rearsideforcecoefficient3.5.7

Reartrimheight3.3.5.2

Referencetemperature3.4.4

Reynoldsnumber3.4.13

Rollangle3.2.6

Rollingmoment3.7.3.2,3.2.16

Rollingmomentcoefficient3.5.10

S

Scalefactor3.3.6

Sideforce3.7.3.1,3.2.8

Sideforceandmoment3.7.3

Sideforcecoefficient3.5.2

T

Trimheight3.3.5

V

Vehicleheight3.3.3

Vehiclelength3.3.1

Vehicleparameters3.3

Vehiclevelocity3.3.7

Vehiclewidth3.3.2

W

Wheelbase3.2.17

Windangle3.4.1

Windvelocity3.4.2

X

xaxis3.2.1

Y

yaxis3.2.2

Yawangle3.2.5

Yawingmoment3.7.3.4,3.2.15

Yawingmomentcoefficient3.5.9

Z

zaxis3.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