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制度汇编.docx
《有限空间作业制度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空间作业制度汇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限空间作业制度汇编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2019年5月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主要负责人职责
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1、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
2、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3、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4、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5、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7、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①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
②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
③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
④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⑤培训应有记录‘培训结束后,应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
二、作业负责人职责
1、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2、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
3、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
三、监护者职责
1、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
2、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能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
3、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4、应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暂不进行作业。
5、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和熟练使用配备的应急救护设备、设施、报警装置等,并坚守岗位。
6、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XX的人员进入。
7、现场应携带“安全审批表”并负责保管、记录有关问题。
四、作业者职责
1、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
2、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3、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4、严格按照“安全审批表”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作业。
5、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场所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6、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服装、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
7、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报警联络方式。
五、禁止以下作业
1、无办理“有限空间作业”手续的作业。
2、与“有限空间作业”手续内容不符的作业。
3、无监护人员的作业。
4、超时作业。
5、不明情况的盲目救护。
六、应急物资
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
七、承包管理
1、委托承包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严格承包管理,规范承包行为,不得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2、有限空间作业发包时,应当与承包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存在多个承包单位时,应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3、承包单位应严格遵守安全协议,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作业审批有利于安全管理部门或主管领导对危险作业将采取的人力资源、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进行有效把关,对不合格事项在作业前能够及时调整,从而保障作业人员安全。
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单位应按制度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
审批表至少一式两,一份交作业人员保存,作为有限空间作业的凭证以备检查,另一份由授权单位或安全管理部门保存,审批表不得涂改且要求存档时间至少一年。
未经审批,任何人不得独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1、 设施名称:
填写详细,应写到具体设施、设备。
任何人无权扩大或更改作业对象。
2、 作业内容:
指作业的具体内容,如对作业对象进行清理、检修、电焊、涂刷防腐涂料等作业种类。
任何人无权更改作业内容。
3、 作业人员:
指直接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姓名,有几人就填写几人,进去几人,出来几人,要相互一致。
4、 监护人员:
监护人员自始至终必须在作业现场,对作业前必须落实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然后签字确认。
作业中密切注意作业安全状况,然后清点人员和器材,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并按事故应急救援,携带好相应的救援器材,以备急用。
5、 气体检测人员:
气体检测人员必须详细的填写检测时间、检测地点、气体名称、检测结果,并对检测的气体的代表性和准确性负责,然后签字确认。
6、 作业负责人:
作业负责人应为现场作业负责人,对整个作业安全负直接领导责任,自始至终在现场直接指挥、参与作业。
现场作业负责人应对安全措施给予确认,有权补充完善。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缺氧、中毒窒息和火灾爆炸事故,保证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根据上级有关“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有限空间是指炉、塔、釜、罐、仓、槽车、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设施及场所内。
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第三条进入有限空间涉及用火、高处、临时用电等作业时,应办理相应的作业许可证。
第四条危害识别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针对作业内容,对设备进行危害识别,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
2.对“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有关安全措施逐条确认,并将补充措施填入相应栏内并确认。
第五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办理程序
1.进入有限空间施工作业负责人,应持有施工任务单,到有限空间所属车间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2.有限空间所属安全人员负责填写“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根据作业现场情况,组织施工作业负责人等有关人员落实安全措施,进行危害识别,安排对有限空间内的可燃气体、氧气、有毒气体的浓度进行分析,指派作业监护人,并与监护人一起对作业条件逐项检查、确认,负责向作业人员交底。
3.“危害识别”一栏由安全人员负责填写。
4.有限空间所属车间领导,对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进行确认后,签发“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5.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完工后,由有限空间所属车间安全人员组织施工作业负责人进行完工验收,合格后分别在“完工验收”一栏中签名。
6.进入危险性较大的有限空间内作业时,要采取特殊预防措施,“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要经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审查、批准,安全部门派人到现场监督检查。
第六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化验分析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对氧含量进行化验分析。
2.对盛装过可燃气体、液体和有毒物质的设备及与其有关联,但未盛装过的设备,必须进行可燃气体、有毒物质的化验分析。
3.对未盛装过可燃气体、液体和有毒物质的设备(与盛装过可燃气体、液体和有毒物质的设备无关联),可不进行可燃气体、有毒物质的化验分析,但应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其它补充安全措施”一栏注明。
4.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
设备容积较大时应对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分析,保证设备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体浓度和含氧量合格(当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大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为合格,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为合格,氧含量19.5-23.5%为合格),有毒有害物质不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指标。
分析结果报出后,样品至少保留4小时。
设备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作业期间应至少每隔4小时取样复查一次,如有1项不合格,应立即停止作业。
5.采样分析在进入作业前1小时内进行,分析结果填入“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化验分析报告单须附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存根正面的左上方。
化验分析合格后,如超过1小时才作业,必须再次进行化验分析。
第七条作业安全措施
1.安全人员与施工作业负责人对现场监护人和作业人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内容应包括所从事作业的安全知识、作业中可能遇到意外时的处理和救护方法等。
2.应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内容包括作业人员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现场应配备的救生设施和灭火器材等。
现场人员应熟知应急预案的内容。
在设备外的现场应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和灭火器材。
设备的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保证其畅通无阻,便于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3.无“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和监护人,禁止进入作业,当设备状态改变时,为防止人员误入,在设备的入口处设置“危险!
严禁入内”警告牌。
4.为保证设备内空气流通和人员呼吸需要,可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采取强制通风方法,但严禁向内充氧气。
进入有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每次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应安排轮换作业或休息。
5.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切实做好工艺处理,与其相连的管线、阀门应加盲板断开。
不得以关闭阀门代替安装盲板,盲板处应挂牌标示。
6.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设备,应在停机后切断电源,摘除保险或挂接地线,并在开关上挂“有人工作、严禁合闸”警示牌,必要时派专人监护。
7.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
进入金属容器(炉、塔、釜、罐等)和特别潮湿、工作场地狭窄的非金属容器内作业照明电压不大于12V。
当需使用电动工具或照明电压大于12V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其接线箱(板)严禁带入容器内使用。
当作业环境内原来盛装爆炸性液体、气体介质的,则应使用防爆电筒或电压不大于12V的防爆安全行灯,行灯变压器不应放在容器内或容器上。
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
8.对盛装过能产生自聚物的设备容器,作业前应进行工艺处理,采取蒸煮、置换等方法,并做聚合物加热等试验。
9.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输作业人员,作业人员所带的工具、材料须进行登记。
作业结束后,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交验。
10.在特殊情况下,作业人员可戴长管面具、空气呼吸器等,但佩戴长管面具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其气密性,同时应防止长管被挤压,吸气口应置于空气新鲜的上风口,并有专人监护。
11.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进入设备,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工作。
12.以上措施如在作业期间发生异常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并达到作业的安全条件后,方可再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第八条作业监护人的资格与职责
1.作业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懂急救知识。
2.作业监护人在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负责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安全措施不落实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拒绝作业。
3.作业监护人应清点出入设备作业人数,并与作业人员确定联络信号,在出入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严禁离岗。
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
4.作业监护人应随身携带“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并负责保管。
5.作业监护人在作业期间,不得离开现场或做与监护无关的事。
第九条作业人员职责
1.持有经审批同意、有效的“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方可施工作业。
2.在作业前应充分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位号)、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中的安全措施。
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所列的安全防护措施应经落实确认,监护人同意后,方可进入设备内作业。
4.对违反本制度的强令作业,安全措施不落实、作业监护人不在场等情况有权拒绝作业,并向上级报告。
5.应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禁止携带作业器具以外的物品进入设备。
如发现作业监护人不履行职责时,应立即停止作业。
6.在作业中如发现情况异常或感到不适和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严禁在有毒、窒息环境中摘下防护面罩。
第十条许可证的管理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依据,不得涂改,不得代签,如确需修改时,应经签发人在修改内容处签字确认。
有的栏目不需要填写时,一律用“/”表示。
如果“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中安全措施、气体检测、评估等栏目不够时,应另加附页。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和附页应妥善保管,保存期为一年。
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一式四联,第一联为存根,由设备所属车间保管。
第二联由施工作业负责人持有,作业时随身携带。
第三联由监护人持有,监护时随身携带。
第四联存放在作业点所在的操作控制室或岗位。
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中各栏目,应由相应责任人填写,其他人不应代签,作业人员、监护人姓名应与“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上的相符。
4.“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有效期为:
日常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不超过1天,全面停车大检维修期间不超过3天。
当作业中断4小时以上时,再次作业前,应重新对环境条件和安全措施予以确认。
当作业内容和环境条件变更时,需重新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第十一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一、在岗人员安全教育
1、 为加强员工安全防范意识,较少伤亡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增强防范能力。
2、作业班组要定期进行培训需求识别,及时制定培训计划,按计划落实培训工作,将培训教案、考勤、试卷、成绩、评估等相关材料定期归档保存。
3、 通过培训使作业人员熟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有限空间操作的安全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4、未经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有限空间作业。
二、岗前安全教育
1、凡新员工入职,职工离岗三个月以上返岗等人员都必须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经闭卷考试80分以上,考核合格后才能参与有限空间作业。
2、有限空间培训内容包括:
(1)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2)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3)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4)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预案
(5)有限空间管理制度、有关事故案例等。
项目作业区班组级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由工程主管组织实施。
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后,要将个人考试成绩及试卷要归档保存。
4、离岗三个月以上重新上岗前,处应当接受厂级和作业区班组级安全培训教育外必先经过对有限空间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5、每季度由区域负责人组组织本班组职工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知识培训考试,试卷要存档备案。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在有限空间进行防腐、作业的一般安全技术要求。
适用于公司有限空间作业。
2.术语
2.1有限空间作业业:
在仅有1-2个人孔,及进出口受限制的密闭、狭窄,通风不良的空间内进行焊接、气割及能产生明火、火花或其它作业。
3.有限空间作业一般安全操作规程
3.1作业前准备
3.1.1应备有检测仪器并设置相应的通风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
3.1.2将有限空间内管道开口端严密封住,并堵上盲板,检查阀门滑块或伸缩接头,其质量必须可靠,严禁堵塞通向大气的阀门。
3.1.3在容器制造时,因工艺要求有限空间本身必须转动时,应先限制最高转速。
3.1.4必须将有限空间内液体、固体沉积物及时清除处理,且保持足够通风。
将易挥发的气体排出有限空间,或采用其他适当介质进行清洗、置换。
3.1.5有限空间外敞面周围应有便于采取急救措施的通道。
3.1.6高处作业时,必须设置脚手架,并应固定牢固或佩戴安全带。
3.2作业的安全卫生
3.2.1必须对有限空间内空气中含氧量进行检测。
在大气压条件下,有限空间的空气中含量应为18%~21%,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8%,应有报警讯号。
3.2.2作业时,有限空间空气条件,有害物质浓度应符合TJ36规定。
3.2.3必须进行测爆。
有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性气体浓度应不低于爆炸下限的25%。
3.2.4当有限空间内存在可燃气体和粉尘时,严禁带入能产生烟气、明火、电火花的器具。
3.2.5根据作业环境和有害物质情况,应分别采用头部、眼睛、皮肤及呼吸系统的防护用具。
3.3照明安全
3.3.1有限空间内照明使用电压不大于12V。
3.3.2严禁在有限空间内使用明火照明。
3.4通风及其布局
3.4.1有限空间必须设置机械通风,使之符合3.2.1、3.2.2、3.2.3条的规定。
3.4.2有限空间的通风口应放置在底部,当存在和空气一样重或比重比空气轻的污染物质时,还应在顶部增设吸风口。
4.防腐、热工作业安全
4.1防腐作业安全
4.1.1防腐前处理作业:
进入密封空间作业前应先对作业环境进行测定,以确定空间内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浓度,只有当可燃气体浓度低于其下限25%,氧气含量在19~20%之间,才允许操作人员进入作业。
4.1.2当在有限空间作业区域内测知可燃气体浓度高于其爆炸下限的25%,操作人员应离开作业现场,并应立即进行强制通风。
4.1.3有限空间前处理作业应采用防爆照明,照明电压应不大于12V;在无照明条件下,不允许进入作业,严禁携入一切火种进入有限空间。
4.1.4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的操作人员一般至少要有2人,在进口处外面设置标志,并应有专人负责安全监护,随时与有限空间内操作人员保持联系。
在有限空间作业的附近禁止焊接、切割等明火作业。
4.1.5防腐作业的警戒
a.在有限空间外敞面,根据具体要求应设置警戒区,警戒线和警戒标志,未经允许,不得入内,严禁火种或可燃物落入有限空间。
b.警戒线区内设置灭火器材,专职安全员应在警戒区内定时巡回检查监护安全生产。
c.防腐作业完毕后,直到经测试可燃气体浓度符合规定要求后方可拆除警戒。
4.1.6在有限空间内进行防腐作业时,场外应有人监护,,遇有紧急情况,应立即发出呼吸信号。
4.1.7防腐作业完毕后,剩余的涂料、溶剂等物。
必须全部清理出有限空间。
4.2检修作业
4.2.1在油气区域或有限空间内含有可燃气体的情况下进行电焊、气焊、气割、喷灯等明火作业。
必须办理动(用)火审批报告,严格执行动用火制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2.2在进入有限空间内进行热工作业应采用轮换工作制度及监护措施。
4.2.3有限空间内部的可燃气体浓度应符合3.2.3条规定方可作业。
4.2.4在有限空间内或邻近有限空间处进行防腐和热工作业时,一般先进行热工作业,后进行防腐作业,严禁同时进行两种作业。
4.2.5中断8h以上电焊作业,应将焊枪、软管移出有限空间。
4.2.6在有限空间进行热工作业时,必须选择有效的吸尘排风装置,以排除烟雾和粉尘。
4.2.7在潮湿的情况下,电焊作业者不准接触二次回路的电导体,作业地面上应铺垫良好的绝缘材料。
4.2.8电焊作业人员必须与焊件之间保持绝缘。
5.安全管理
5.1作业管理
5.1.1从事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防腐及热工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并取得安全资格证和消防专业知识培训合格证。
做到持证操作,使用的监测仪器必须经校验合格,使用的防护用具及电器照明设备必须并符合国家标准。
5.1.2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携带物品均应逐个清点,完成作业后查明无遗留物,无火种,方可撤离和封孔。
5.2作业过程管理
5.2.1作业前应由安全管理人员、技术负责人编写HSE作业指导书和HSE计划书及各工序检查表,经过有关部门进行审批,并组织全体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学习。
5.2.2在作业过程中,对有害物质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及应急救护措施。
5.2.3在作业过程中,必须设专人对作业现场进行监护,作业监护者不准离开岗位,当监护范围内遇有紧急情况,作业人员和监护负责人,应立即发营救信号,组织营救。
5.2.4监护者发现有作业人员有反常情况或违章操作,应立即纠正,并撤离有限空间。
5.2.5作业安全管理人员对每班的作业进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