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地球解说词陈彦谨詹校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1267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星地球解说词陈彦谨詹校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行星地球解说词陈彦谨詹校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行星地球解说词陈彦谨詹校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行星地球解说词陈彦谨詹校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行星地球解说词陈彦谨詹校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星地球解说词陈彦谨詹校编.docx

《行星地球解说词陈彦谨詹校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星地球解说词陈彦谨詹校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星地球解说词陈彦谨詹校编.docx

行星地球解说词陈彦谨詹校编

《行星地球》解说词

三楼的公共区域陈列了目前国内最完整的硅化木,全长共26米,产自缅甸。

现在我们进入《行星地球》展厅。

《行星地球》展厅共分4个展区:

沧海一粟、斗转星移、圈层结构和运动地球。

第一展区:

沧海一粟。

这个形似宇宙飞船太空仓的展区讲述宇宙的起源、星系形成、太阳系诞生、地球的形成等。

地球的形成与宇宙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

宇宙是广阔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状的可见与不可见物质的总称。

它辽阔无垠、神秘莫测。

对于宇宙的起源,目前科学家比较认同“宇宙大爆炸理论”。

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这一爆炸起始点称为“奇点”,是宇宙万物和时间的起点。

(指着投影视屏)这是一个通过纱幕成像,模拟宇宙空间的大监视窗,它演示美丽浩瀚的宇宙空间、宇宙的形成、太阳系及地球的诞生的全过程。

(讲解员要掌握其形成原理。

(指着“碰撞与吸积”与“物质分异”展板)大约46亿年前,在太阳外围陆续生成了一系列小的物质核球,成为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系列微行星。

在围绕太阳运行过程中,原始地球与其他天体发生了无数次碰撞,因结合碰撞物质而逐渐变大。

距今约40亿年前,随着小天体逐渐消失殆尽,大规模的碰撞逐渐停息,地球最终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小。

地球形成初期,撞击事件频繁,撞击产生的巨大动能被地球吸收,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这一时期,原始地球基本上处于一种熔融状态。

在熔融物质的冷却过程中,密度大、熔点低且难于挥发的铁、镍等物质首先沉降到地心,形成地核。

密度小,熔点高的硅酸盐类物质则逐渐上浮,形成地幔和地壳。

这一过程称为物质分异,它使地球由初期的同质混合体演变为今天的层状圈层结构。

(指着“最古老的岩石”展板)这是加拿大西北部的古老岩石,经过测定,形成于约39亿年前。

(什么岩石?

也就是岩石名称)

第二展区:

斗转星移

“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自身的运动,带来了一系列不断重复的天象变化,人们据此创造出了天文历法和计时方式。

与人类很早就观察和利用天象不同(?

),16世纪后,人们才认识到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

季节、时差、月相、日食、月食、潮汐等(这些名词内函都要掌握)常见自然现象都是行星地球和其它天体周而复始运动的结果。

这些展板展示了潮汐、月相、月食、日食、自转与地球形状、时差、地轴倾斜(多少度?

)、地轴进动、季节变换、岁差等常见自然现象。

(这些名词内函都要掌握)

(指着“月地运动仪”)这是“月地运动仪”。

它是一种精确模拟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运动和由此产生各种天文现象的教学和展览用仪器。

月地运行仪通过自动控制地球、月球运转和太阳三者之间的关系,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昼夜和四季的交替、月相变化、月地运行规律,年、月、日的周期形成,通过点动控制能形象的把日食、月食、二十四节气的成因一一展现。

第三展区:

圈层结构

我们生活的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

以地表为界,地球的内部结构称为内圈层;地表以上部分称为外圈层,外圈层包括水圈、生物圈与大气圈。

(地壳、地幔、地核的厚度?

(指着“圈层结构”模型)展现在我们观众面前是是地球的内圈层结构模型。

最里面的是地球的内核,向外是外地核,依次是地幔、地壳。

(指着近地壳的地幔部分)这是上地幔,它是岩浆的发源地。

(指着“展柜中标本“)这是一块天外来客——铁陨石,它的物质组成与内地核很相近。

(铁陨石的特点,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

(指着岩石圈展板)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

岩石圈中分布着雄伟的丛山、广阔的平原、巨大的盆地和低矮的丘陵,蕴藏着人类需要的各种矿产资源。

它是生命的层圈。

(指着水圈展板)

水圈是地球的外圈层,它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

从离地球数万千米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气圈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盖地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它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

水圈是生命的摇篮,假如地球上没有水,地球上将没有生命。

(指着生物圈与大气圈展板)

这是地球的另外两个外圈层——生物圈和大气圈。

(指着东海大陆钻岩芯)这是采自江苏省东海大陆深钻施工地区的超基性岩石。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历时1350天,钻深达5158米,在探测地球内部奥秘方面取得诸多重大发现和科研成果。

它是继前苏联和德国之后第三个超过5000米的科学深钻;是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资源、灾害和环境等问题的重要基础研究课题之一;是继人类登月后向地球的又一次挑战!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深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

(最深的钻孔是多少米?

第二深钻孔是多少米?

(重点)江苏东海地区能成为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地址,要归功于江苏地质工作者包括我们省地调院的前身地质单位许多技术人员多年来从事的大量基础性的地质调查工作。

当年在决定科学钻探选址的青岛会议上,江苏地矿局的地质学家们据理力争,以充分、详实的地质数据,促使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委员会专家组一致认为,江苏东海是世界上研究板块汇聚深部动力学的绝佳场所。

因为这里处在造山带的构造最深部位,可以通过最短的钻探深度最大程度地揭示大陆板块汇聚边缘最深部的垂直变化。

这里的构造相对较为简单,5000米钻孔可以穿过更多的岩层。

另一方面,该地区的地温梯度较低,适合于钻探施工。

另外,钻孔选区位于我国东部最大的活动断层----郯庐深大断裂带附近,也是监测地震活动的较好地点。

(重点)请大家观赏这神奇的“四极石(不是岩石名称)”:

这些来自南极、北极、珠慕朗玛峰顶、太平洋底的岩石和古生物化石标本,分别代表了南北、最高和最低处的地球运动现象特征,都是得来不易的珍贵标本。

(有哪些标本,要具体名称。

第四展区:

运动地球

46亿年来,地球一直周而复始地围绕太阳运动。

地球面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改变,几十亿年间发生了多次沧海桑田的变迁。

与此同时,火山、流水、冰川和气候等自然力量也在各个局部刻划着地表的微观形貌。

正是通过对这些细微变化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地球内部运动的基本规律,并因此对地球遥远的过去有了更多的了解。

运动地球部分又可分为以下10部分:

漂移的大陆;地震与火山;岩溶地貌;风的地质作用;流水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风化地质作用;岩石与岩石循环;地层;矿物天地。

漂移的大陆

地质学家们很早就注意到了,本来生活在海洋里的生物,却在高高的山上发现了它们的化石;在南美洲和非洲之间隔着大洋,可在两大洲上,却出现了相近的古生物化石。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

经过长达1个世纪的探索,人们终于知道了,原来地球是运动的(记住,此运动不是指地球自转与公转),我们居住的大陆能够漂移。

介绍大陆漂移的学说

现在我们来看看,大陆2亿年来是怎样漂移的?

(操纵舵)

2亿年前,地球历史上曾经有过一块完整的“泛大陆”,经过漫长时间的大陆分裂漂移,才变为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

(重点)与世界上著名的“大陆漂移”学说不同的观点也有不少,其中最知名的就是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

(还有一个重要理论:

地幔柱学说,也就是固定论,大陆漂移是活动论。

“地质力学”理论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创立的学说。

李四光(1889—1971)创立了这门学说,成为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起因的学科。

地质力学既研究地壳运动产生的各种形变现象的规律,也研究由地壳运动产生的物质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的相互联系。

地质力学在矿产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地震地质、地热地质以及地区稳定性研究方面,特别是对中国石油、煤田和若干金属矿产的预测以及解决重大工程建设和大型矿山开发中遇到的地质问题,都起了重要作用。

地质作用分内动力地质作用——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外动力地质作用——其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如风、流水(水循环)、温度等等)

下面我们先来探讨内动国地质作用:

地震与火山

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们是由地球内部板块的相对运动造成的。

因此,地球上的地震和火山较多的地方,都位于板块的接触地带。

(指着“地震和火山”分布图)

(指着“20—21世纪世界主要地震灾分布图”)这是20—21世纪世界主要地震灾害分布图。

(指着“褶皱与断层”展板)褶皱是指由于地壳变动而形成的岩层的波状弯曲。

如果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岩块在断裂面两侧有明显位移,这一现象称为断层。

断层的错动是导致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指着“褶皱与断层”模型)这是“褶皱与断层”模型。

这里陈列了褶皱、褶皱与断层、节理及各种地壳运动形成的标本。

火山是地下深处高温岩浆以及有关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而形成的特殊形态的地质体。

(重点)下面让我们来领略一下火山喷发时似的壮观景象。

(观看火山喷发场景和视频)

外动力地质作用: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也称喀斯特。

它是指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类岩石、硫酸盐类岩石和卤盐类岩石)进行溶蚀后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喀斯特原为南斯拉夫西北部的一处地名,19世纪中叶,喀斯特的最初研究始于此处,因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就是奇峰林立、洞穴遍布。

以地表为界,喀斯特地貌又可分为地上景观和地下景观两部分。

地上通常有峰丛、峰林、洼地、丘陵、落水洞和干谷等特征景观,而地下溶洞中最常见的则是石钟乳、石笋、石幔、地下暗河等景观。

闻名天下的桂林山水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指着石幔、石笋、石钟乳、石柱等)这是石幔、石笋、石钟乳、石柱。

风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基本原理是什么?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由风蚀作用而形成的蘑菇。

在地表遭受的诸多外力中,风是最常见的一种。

风的地质作用包括风蚀、搬运和沉积三个方面。

其中风蚀作用能够导致地表岩石的风化和剥蚀,是岩石的破坏过程;而搬运和沉积作用则是新岩石的形成过程。

风蚀作用可形成风蚀地貌,如风蚀石窝(壁龛)、风蚀蘑菇、雅丹地形、风蚀城堡、风蚀垅岗、风蚀谷、风蚀洼地等。

强烈的风蚀作用会造成土壤侵蚀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指着背景图)我国新疆沙漠戈壁地区,由于植被稀少,风力强劲,风蚀作用特别强烈,风蚀地貌是这一地区最常见的自然景观。

这是新疆魔鬼城全景及克拉玛依乌尔禾地区的雅丹地貌景观。

这里陈列的是风蚀作用而形成的风棱石等。

另外还有流水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风化地质作用等等。

(重点)(指着冰川标本)这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20世纪40年代,在江西庐山采集的冰川砾石标本。

缺内容

岩石与岩石循环

人们平常所说的石头,在地质学上叫做岩石。

各种不同的矿物集合在一起,便组成了各种不同的岩石。

地壳和上地幔就是由岩石构成的。

地球上的岩石种类繁多,按照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石。

岩浆在地下冷却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花岗岩就是陆壳中最常见的侵入岩;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如玄武岩等。

这里陈列的是岩浆岩的标本。

广义的沉积作用是指造岩沉积物质进行成层堆积和形成岩石的过程。

通过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指着沉积岩的大标本)沉积岩通常具有规律的层状结构。

但水面附近,沉积过程常受到干扰,沉积岩的层状构造有时出现相互交错的形态。

化石常常产于沉积岩中。

这里陈列的是沉积岩的标本。

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已经形成的岩石可能会逐渐改变自身分子结构和矿物组成,最终转化为另一种类型的岩石,这一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如大家熟悉的大理岩,就是由石灰岩转变而来的一种典型的变质岩。

这里陈列的是变质岩的标本。

(指着岩石循环图)地表的岩石并不是永远不变的,让我们看看岩石之间是怎样循环的?

讲解员也要掌握岩石循环原理。

地层

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

从岩性上讲,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从上往下构成了地层序列。

(重点)南京地区是世界上古生代以来地层出露最齐全的地区之一。

从6.5亿年前的震旦系至1亿年前的侏罗系,拥有近6亿年完整的地层记录,反映了一个完整的海陆变迁过程。

它是一处古生代以来地层剖面的宝库,是地质研究和地质教学实习的理想场所。

这是南京地区古生代以来出露地层一览表。

南京地区同时也是我国地层学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李希霍芬、葛利普、丁文江、谢家荣、李四光、黄汲清、程裕淇等老一辈中外地质学家都曾在此工作过,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撰写了一批地质矿产著作,许多岩石地层名称都是以南京的地名创建,如“幕府山组”、“汤头组”、“雨花台组”等。

其中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龙潭组地层剖面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层研究的经典。

为了让人们了解南京地层,我们与南京电视台共同拍摄了这部片子:

《南京——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地层宝库》,片子集中反映了南京附近古生代以来出露的地层状况。

(指着“沙盘模型”)这是南京附近的沙盘模型。

亮灯处是南京古生代以来出露的地层分布处。

矿物天地

矿物天地展区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矿物、矿物的分类、怎样认识矿物、矿物的利用等内容。

矿物是指由天然产出且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晶构造的均匀固体。

通常由无机作用所形成。

构成地壳的岩石就是由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矿物组成的。

那么什么是矿物呢?

第一,矿物必须是天然生成的物质。

如金刚石、石英等。

第二,矿物必须是均匀的固体。

这意味着天然产出的气体和液体都不属于矿物的范围。

此外,作为矿物,它必须各部分都是均一的,花岗岩是由几种不同矿物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及黑云母等组成的岩石,所以花岗岩不是一种矿物。

第三,矿物必须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

第四,矿物必须有特定的结晶构造。

第五,矿物必须是无机物。

煤和石油,是由有机作用所形成,且无一定的化学成分,石油还是液态的,所以它们都不是矿物。

矿物的形成主要有以下4种方式:

气体凝华结晶,即气态物质不经过液态阶段而直接转变为固态的晶体。

例如火山喷气中的蒸气在火山口附近冷却时,凝华而形成自然硫晶体。

熔融体冷却结晶:

例如水在低于冰点时结晶成冰;铁水冷凝成铁的固态晶体等。

溶液过饱和结晶:

例如内陆盐湖中石盐等盐类矿物的结晶;热液中矿物的结晶等。

矿物的分类

截止到1998年底,全世界已发现且命名的矿物有380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是无机物。

随着矿产的开采和研究的深入,矿物种类将会继续增加。

目前人们所能直接观察到的矿物基本上都产自地球的岩石圈中。

矿物的分类:

主要有4种方案,即化学成分分类、晶体化学成分分类、地球化学分类与成因分类。

本馆采用的是晶体化学分类法,将矿物分为五个大类。

(哪5大类?

怎样认识矿物?

矿物的鉴定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为直观而又简便的方法是矿物的外观鉴定法,这些外观包括矿物的颜色、形态、光泽、双晶、硬度、解理等等。

矿物的颜色。

通常所讲矿物的颜色,是指矿物在白光照射下所显示的颜色。

矿物学上一般将矿物的颜色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三种类型。

(指着洞中矿物)赤铁矿樱红色的颜色、孔雀石的翠绿色都是自色;而云母的晕色是他色。

矿物的形态也是鉴别矿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矿物形态分为个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两种形式。

(指着展柜中矿物的个体形态标本)这是矿物的个体形态。

自然界以完好的单晶体形式产出的矿物比较少见,它们大都以集合体的形式出现。

这里陈列的是部分矿物的集合体形态:

有玛瑙的条带状集合体;有石英的晶簇构造;有辉锑矿的针状集合体等等。

另外,双晶不但是识别矿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还可以根据双晶的类型来推测矿物形成时的环境,如方解石中出现了滑移双晶就可推测当时曾经遭受过区域变质作用等等。

矿物的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通常把光泽自强而弱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4种。

如自然金、方铅矿的光泽为金属光泽;黑钨矿、磁铁矿的光泽为半金属光泽;辰砂的光泽为金刚光泽;水晶(石英)晶面上的光泽为玻璃光泽等等。

另外还有油脂光泽、树脂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丝绢光泽、珍珠光泽等。

这是矿物的摩氏硬度计,它是一种刻划硬度,以10种具有不同硬度的矿物作为标准,从软到硬,依次定为从1到10十个等级。

它们分别是:

滑石硬度1,石膏2,方解石3,萤石4,磷灰石5,正长石6,石英7,黄玉8,刚玉9,金刚石10。

根据不同的目的,经常需要对矿物作进一步的鉴定和研究,显微镜是鉴别矿物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是用于鉴定矿物的偏光显微镜。

现在我们来看看岩浆岩中的花岗岩、沉积岩中的的石英砂岩及变质岩中的大理岩在显微镜下的特征。

中国首次发现的新矿物

至2003年,我国首次发现的新矿物已有99种。

新矿物的发现是国家矿物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指着洞中标本)这是在中国首次发现的新矿物,其中香花石是我国矿物学家黄蕴慧、杜绍华等在研究湖南香花岭地区某矿床时,发现了一个含铍、锂的新矿物,并定名为香花石。

这是我国矿物学工作者首次发现的第一个世界新矿物,已于1959年得到了国际矿物学协会的公认。

这里展示的是矿物的利用。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历来就与矿物有密切的关系。

据统计,当今我国工业生产所用的除能源以外的原料,有70%来自矿物。

如建筑材料中的铁、泥、沙、砖头等都是从岩石矿物来的;植物生长所需的泥土也是岩石的碎粒;玻璃是沙子做的,而沙子也是岩石矿物的碎粒。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对矿物的利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

矿物的用途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作为原料使用,用于提取其中的有用成分,例如黄铜矿用于炼铜等;二是利用矿物的某种特殊性能直接作为材料使用,例如金刚石用于加工成钻石和制作高硬切削工具等。

《行星地球》展厅的展览到此结束,请跟我上四楼继续参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