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背诵条文带方剂.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1181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背诵条文带方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伤寒论背诵条文带方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伤寒论背诵条文带方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伤寒论背诵条文带方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伤寒论背诵条文带方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伤寒论背诵条文带方剂.docx

《伤寒论背诵条文带方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背诵条文带方剂.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伤寒论背诵条文带方剂.docx

伤寒论背诵条文带方剂

伤寒论背诵条文带方剂

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螈;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

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家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促,一作纵。

)桂枝去芍药汤方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知母六两石一斤膏(碎,绵裹)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三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促,一作纵)葛根黄芩黄连汤方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方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

汗出多者,温粉粉之。

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一作逆)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且荛花不治利。

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甘草(炙)各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茯苓芍药生姜(切)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

日三服。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

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

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大柴胡汤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方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

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138.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汤主之。

小陷汤方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蒌实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胡桂枝汤方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桂枝一两半(去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

今用人参作半剂。

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大黄二两黄连一两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

分温再服。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

旋复代赭汤方旋复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16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方桂枝四两(另切)甘草四两(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人参二两粳米六合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尚凛冷,亦不可与服之,与之则呕利而腹痛。

诸亡血虚家,亦不可与,得之则腹痛利者,但可温之,当愈。

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

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212.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

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

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214.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

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

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

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小盒饭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24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