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专练十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师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1070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疯狂专练十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疯狂专练十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疯狂专练十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疯狂专练十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疯狂专练十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疯狂专练十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师版.docx

《疯狂专练十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疯狂专练十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师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疯狂专练十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师版.docx

疯狂专练十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师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疯狂专练十六

1.【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

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解析】格里菲思证明了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够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没有提出转化因子是什么,A错误;艾弗里没有利用小鼠,是将肺炎双球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根据菌落特征进行判断,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C正确;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的DNA,复制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有的带有32P标记,有的不带有32P标记,D错误。

【答案】C

2.【2017新课标Ⅱ卷】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解析】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只能在大肠杆菌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T2噬菌体病毒要借助宿主细胞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用含有32P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能将T2噬菌体的DNA标记上32P,即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正确;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为HIV,它的遗传物质是RN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答案】C

3.【2016江苏卷】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解析】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T2噬菌体属于病毒,营寄生生活,需先标记细菌,再标记噬菌体,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

【答案】D

4.【2018届山东寿光现代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关于肺炎双球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基因的表达离不开核糖体

C.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相等

D.遗传信息不能从DNA流向DNA

【解析】肺炎双球菌含有DNA和RNA,其中只有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而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所以基因的表达离不开核糖体,B正确;在双链DNA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相等,而在RNA分子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一般不等,C错误;肺炎双球菌细胞内能进行DNA分子复制,所以遗传信息能从DNA流向DNA,D错误。

【答案】B

5.【2018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7月联考】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从表可知()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S型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R

蛋白质

R型

R

荚膜多糖

R型

R

DNA

R型、S型

R

DNA(经DNA酶处理)

R型

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在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细菌没有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A错误;表中实验结果不能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B错误;③和④形成对照,说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C正确;①~④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答案】C

6.【2018届江西红色七校高三第一次联考】S型(有荚膜)和R型(无荚膜)肺炎双球菌均对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养的S型菌种分离出一种抗青霉素的S型突变株,记为PentS型菌。

现利用上述三种菌株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S型菌DNA与R型菌混合置于培养基(不含青霉素)中培养,培养基中出现R型和S型菌落

B.R型菌DNA与S型菌混合置于培养基(不含青霉素)中培养,培养基中出现R型和S型菌落

C.PentS型菌DNA与R型菌混合置于培养基(含青霉素)中培养,培养基中仅出现PentS型菌落

D.R型菌DNA与PentS型菌混合置于培养基(含青霉素)中培养,培养基中仅出现PentS型菌落

【解析】S型菌的DNA和R型细菌混合置于培养基(不含青霉素)中培养,由于不含青霉素,结果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所以培养基中能同时出现R型和S型两种菌落,A正确;R型菌DNA与S型菌混合置于培养基(不含青霉素)中培养,培养基中只出现S型菌落,B错误;PentS型菌的DNA和R型细菌混合置于培养基(含青霉素)中培养,结果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PentS型细菌,PentS型细菌能抵抗青霉素,所以培养基中会出现PentS型菌落;而R型肺炎双球菌对青霉素敏感,所以不能生存,因而培养基中不会出现R型菌落,故培养基中仅出现PentS型菌落,C正确;R型菌DNA与PentS型菌混合置于培养基(含青霉素)中培养,结果有部分PentS型菌转化为R型细菌,R型细菌对青霉素敏感,所以培养基中不会出现R型细菌菌落,PentS型细菌能抵抗青霉素,所以培养基中会出现PentS型菌落,因此培养基中仅出现PentS型菌落,D正确。

【答案】B

7.【2018届四川雅安中学高三第二次考试】将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该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是如图A所示,还是如图B所示以及对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可能是图A,小鼠的免疫调节致使R型细菌数量逐渐下降

B.最可能是图B,小鼠体内的S型细菌最初来自R型细菌的转化

C.最可能是图A,死亡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D.最可能是图B,小鼠体内S型细菌与R型细菌为共生关系

【解析】将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说明小鼠体内的S型细菌来自R型细菌的转化,随着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呈现S型曲线的变化,而R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开始时大部分会被免疫系统消灭,S型细菌有毒,会破坏小鼠的免疫系统,随着小鼠免疫系统的破坏,R型细菌数量又开始增加,选B。

【答案】B

8.【2017届江苏连云港市、徐州市、宿迁市高三三模】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其中所用的R型活细菌无毒性,S型活细菌有毒性。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R型活细菌后,小鼠体内能检测出R型活细菌

B.注射S型细菌的DNA后,小鼠体内能检测出S型活细菌

C.注射S型活细菌及热处理的R型细菌后,小鼠可能死亡

D.注射S型细菌的DNA和R型活细菌混合液,小鼠可能死亡

【解析】R型活细菌具有侵染能力,因此注射R型活细菌后,小鼠体内能检测出R型活细菌,A正确;S型细菌的DNA是一种物质,其不具有侵染能力,注入小鼠体内不会形成S型细菌,因此注射S型细菌的DNA后,小鼠体内不能检测出S型活细菌,B错误;S型活细菌有毒性,因此注射S型活细菌及热处理的R型细菌后,小鼠可能死亡,C正确;注射S型细菌的DNA和R型活细菌混合液,S型细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小鼠可能死亡,D正确。

【答案】B

9.【2018届吉林榆树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

A.细菌的DNA和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氨基酸

C.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D.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合成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需原料和酶来自细菌,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D正确。

【答案】D

10.【2018届新疆呼图壁一中高三期初考试】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普通的大肠杆菌,则新形成的第一代噬菌体中()

A.含32P和35SB.不含32P和35S

C.含32P,不含35SD.含35S,不含32P

【解析】用32P标记了噬菌体的DNA,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DNA进入细菌内部,在细菌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又由于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所以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找到32P标记的DNA,不能找到35S标记的蛋白质,选C。

【答案】C

11.【2018届山东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赫尔希和蔡斯所做实验的正确步骤是()

①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②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③搅拌、离心

④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标记的大肠杆菌

⑤短时间保温

A.④②⑤③①B.②⑤④③①C.②④⑤③①D.④⑤②③①

【解析】噬菌体侵染实验,应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标记的大肠杆菌,使噬菌体被标记,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然后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选A。

【答案】A

12.【2018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图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部分过程,与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步中的噬菌体被35S标记了

B.第二步培养时间过长会使沉淀中放射性增强

C.图示实验结果可证明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

D.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于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解析】由于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所以第一步中的噬菌体的32P被标记了,A错误;第二步培养时间过长,细菌裂解,从而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B错误;由于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结果检测到沉淀物放射性很强,这说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分子进入了细菌,C正确;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大,但不会强于沉淀物中的放射性,D错误。

【答案】C

13.【2018届河南南阳一中高三第三次考试】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中b含少量放射性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

B.实验中c含有放射性与④过程中搅拌不充分有关

C.理论上,b和c中不应具有放射性

D.实验结果,a和d中有少量的放射性,b和c中有大量的放射性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将DNA注入到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细胞外;在噬菌体DNA的控制下,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进而组装成子代噬菌体;因细菌的质量重于噬菌体,所以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蛋白质外壳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

实验中b含少量放射性,是由于②过程中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A错误;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实验中c含有放射性与③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B错误;综上分析,理论上,b和c中不应具有放射性,实验结果,a和d中有大量的放射性,b和c中有少量的放射性,C正确,D错误。

【答案】C

14.【2018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9月大联考】下列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染色体变异不能发生在噬菌体中

B.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沉淀物中留下大肠杆菌

C.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高、而沉淀物放射性低,则亲代噬菌体应是用35S标记的

D.噬菌体蛋白质是否进入大肠杆菌,可用32P标记的实验组确定

【解析】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就没有染色体,所以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A正确;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B正确;35S标记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所以离心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而沉淀物放射性低,C正确;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因此以32P标记的一组实验只能确定DNA是否进入了细菌,D错误。

【答案】D

15.【2018届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期初联考】某研究小组用不含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与含3H标记的大肠杆菌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搅袢器中搅拌,并离心,检测悬浮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含量,结果发现悬浮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含量均较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DNA需在大肠杆菌的细胞核中进行复制

B.悬浮液中含放射性的物质是蛋白质

C.增加搅拌时间,会提高沉淀物的放射性

D.减少培养时间,会降低悬浮液的放射性

【解析】T2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DNA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都含有H;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在大肠杆菌的细胞质中分别利用大肠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故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中均含有3H标记,A错误;一段时间后在搅袢器中搅拌,并离心,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会分布在上清液中,没有释放出的噬菌体会随大肠杆菌一起分布在沉淀物中,B错误;一段时间后,检测悬浮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含量,结果发现悬浮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含量均较高,增加搅拌时间,有利于子代噬菌体释放,会提高上清液的放射性,C错误;减少培养时间,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数量减少,会降低悬浮液的放射性,D正确。

【答案】D

16.【2018届河南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段考】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中的双链DNA病毒。

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2P的T2噬菌体侵染不含32P而含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大肠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进行搅拌、离心,发现子代噬菌体中均含有放射性。

对上述实验的分析的错误的是()

A.某些子代T2噬菌体会同时含有32P和35S

B.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集中于离心管的沉淀中

C.该实验表明T2噬菌体能利用大肠杆菌的物质进行增殖

D.该实验表明噬菌体的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并控制生物性状

【解析】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2P的T2噬菌体侵染不含32P的大肠杆菌,则某些含有亲代DNA母链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

噬菌体利用细菌细胞内的原料合成自身组成物质,用T2噬菌体侵染含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大肠杆菌,则全部子代噬菌体中均含有35S,因此,A正确;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2P的T2噬菌体侵染不含32P而含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大肠杆菌时,含放射性同位素32P的T2噬菌体的DNA进入含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大肠杆菌,所以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集中于离心管的沉淀中,B正确;由子代噬菌体中均含有放射性可推知子代噬菌体均含有35S,从而可进一步推出T2噬菌体能利用大肠杆菌的物质进行增殖,C正确;由于该实验中的大肠杆菌中含有35S,所以不能表明噬菌体的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并控制生物性状,D错误。

【答案】D

17.【2018届江西上高二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噬藻体是一种感染蓝藻的DNA病毒,科学家用32P标记噬藻体进行感染蓝藻的实验,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为保证单一变量,蓝藻也应用32P标记

B.实验预期结果为上清液的放射性强、沉淀物的放射性弱

C.可证明DNA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

D.实验中应进行搅拌、离心等操作

【解析】蓝藻为噬藻体的繁殖提供原料,不能进行标记,A错误;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所以沉淀物的放射性强,B错误;此实验只能证明噬藻体侵染蓝藻时DNA进入蓝藻细胞,不能证明DNA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C错误;实验中应进行搅拌、离心等操作,D正确。

【答案】D

18.【2018届辽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联考】如图所示为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含有的核酸种类相同

B.T2噬菌体增殖需要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参与

C.过程⑤释放的噬菌体都不含有亲代的成分

D.培养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可用相同的培养基

【解析】T2噬菌体含有DNA,大肠杆菌含有DNA和RNA,二者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完全相同,A错误;T2噬菌体增殖时,在噬菌体的DNA的指导下,利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其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大肠杆菌的核糖体,B正确;依据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⑤释放的噬菌体,其DNA中含有亲代的脱氧核苷酸,C错误;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病毒是寄生生物,培养病毒需用相应的活细胞,D错误。

【答案】B

19.【2018届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人们对遗传物质和基因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就是DNA上的有效片段

B.用35S标记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混合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

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S型菌在小鼠体内的死亡率一般高于R型菌

【解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错误;用35S标记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混合培养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放射性不变,B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S型菌具有致病性,在小鼠体内的死亡率一般低于R型菌,D错误。

【答案】C

20.【2018届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考评】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设计思路一致

B.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

C.都不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D.所涉及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解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都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的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A错误;只有噬菌体侵染实验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C错误;在实验中所用到的小鼠、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答案】D

21.【2018届山东寿光市现代中学高三开学考试】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任何生物的遗传物质只有一种

C.不含DNA的生物,RNA是其遗传物质

D.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解析】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只有一种,即DNA或RNA,B正确;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不含DNA的生物,RNA是其遗传物质,C正确;肺炎双球菌是细胞类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答案】D

22.【2018届河北邯郸高三摸底考试】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探索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格里菲斯提出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的观点

B.艾弗里的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C.可同时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仅通过一组实验就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艾弗里的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对照方式都是相互对照

【解析】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提出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的观点,A正确;艾弗里的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其他物质不能,B正确;应该分别用含有32P的T2噬菌体和含有35S的T2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单独观察各自的作用,C错误;艾弗里的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对照方式都是相互对照,D正确。

【答案】C

23.【2018届吉林长春普通高中高三一模】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探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

B.经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的大肠杆菌可用于标记T2噬菌体

C.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RNA

D.沃森和克里克建立的DNA双螺旋模型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运用了分离、提纯技术和细菌的培养技术,A错误;经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的大肠杆菌可用于标记T2噬菌体,B正确;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沃森和克里克建立的DNA双螺旋模型证明了DNA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并没有证明其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答案】B

24.【2017届江西高三第三次联考】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

④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一段时间后离心,以上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是()

A.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

B.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上清液

C.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D.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解析】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35S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3H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④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由于15N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蛋白质外壳出现在上清液中,15N标记的噬菌体DNA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选C。

【答案】C

25.【2017届江苏盐城高三三模】下列有关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斯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B.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菌体主要的遗传物质

D.艾弗里实验中,添加S型肺炎双球菌DNA的培养基上只出现光滑型菌落

【解析】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A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B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错误;艾弗里实验中,添加S型肺炎双球菌DNA的培养基上出现光滑型菌落(S型)和粗糙型菌落(R型),D错误。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