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0777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docx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docx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人》、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选编4篇课文:

<<北京的春天》、《各具特色的民居》、《藏戏》、《和田的维吾尔》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课文后面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每课出现的生词。

2.学生通过读书和收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

3.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写出民俗特点的,并运用到作文中。

4.运用以前学到的方法,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5.完成“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写出民俗特点的,并运用到作文中。

教学难点运用以前学到的方法,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教材特点和教学建议

 一、民风民俗:

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北京的春节》:

节日习俗的丰富多彩,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藏戏》:

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带着面具,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没结束)。

  《各具特色的民居》:

感受客家土楼、傣家竹楼鲜明的建筑特点及体现出的民族特点(圆形──团结和睦,公正公平;一家盖房全村帮忙──聪明,团结)

  《和田的维吾尔》:

维吾尔族人能歌善舞,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对民风民俗中的宗教,活佛,高僧,巫女等不需作深究,对藏戏开山鼻祖的精神不需作过深挖掘,重点感受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二、详写和略写:

在充分阅读的感受中理解。

学情分析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各民族的生活丰富多彩。

虽然学生能初步读懂课文内容,但是学生对各地的民风民俗了解甚少,缺少这方面知识。

课时安排十二课时

 

学科语文备课教师卫自亲备课时间2017年2月27日

教学内容6、北京的春节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

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3.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

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

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

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

按顺序说一说。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⒈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⒉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课堂检测

 

第二课时

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

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

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

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

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

喜庆、团圆;初一:

悠闲、快乐;十五:

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

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

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⑨总结:

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

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

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

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

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三.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

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

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

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

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

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月初旬----紧张的筹备浓浓的年味

除夕-----热闹喜庆

初一至十五----各色活动

元宵----元宵佳节充满欢乐

正月十九-----残灯末庙春节结束教学反思

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读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文质兼美的文章,能使学生读来朗朗上口、成为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范本材料,更是成为学生语言表达借鉴的一个最佳平台。

所以,以读为主的教学是本课的教学主线。

确实是大势所趋,这节课中,我抓住作者按时间的顺序记叙老北京过春节的表达顺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有目的的读走进北京人过春节的几个片段,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教学资料库(习题精选)练习册

备课参考资料教参

课堂检测

 

学科语文备课教师卫自亲备课时间2017年2月28日

教学内容7、藏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准备有关戏曲种类的录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录象,感受丰富多样的戏曲种类。

听一听,看一看,你能说出这些戏曲的名称吗?

2.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

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

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

①()的面具;②()的舞台;③()的演唱风格;要求: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①面具:

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

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

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5.总结:

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

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

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板书设计概括介绍

藏戏藏戏形成

藏戏特征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阅读课文,是以介绍民风民俗为主题的单元中的其中一篇,是一篇民俗散文,语言丰富多彩、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因为本文在语言上的这一特点,而且,藏戏对我们师生而言是一种很“新”的文章,所以我在教法上将它上成了精读课文,我想这样的“略读”文章“精度化”,也是值得的。

教学资料库(习题精选)练习册

备课参考资料教参

课堂检测

 

学科语文备课教师卫自亲备课时间2017年3月1日

教学内容8、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1.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

2.一组中国民居邮票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

1.出示民居邮票一组,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

2.介绍民居:

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

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

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

①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②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五、体会说明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

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1数字:

“……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具体可感)

②打比方:

“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形象直观)

③引用资料:

“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

④举例子:

“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六、布置作业:

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板书设计客家民居

各具特色的民居

傣家竹楼

教学反思

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教学资料库(习题精选)练习册

备课参考资料教参

课堂检测

 

学科语文备课教师卫自亲备课时间2017年3月2日

教学内容9、和田的维吾尔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学方法读写结合,学用结合

教学准备关于介绍维吾尔族的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导入:

这几天,我们都在通过课文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世情,让我们领略到广博的地域文化。

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和田走一圈,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吧!

二、整体感知,合作交流。

1.自由读文,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土、花、歌”具体介绍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风俗习惯,这些习惯表现了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

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理解、体会。

(学生自读课文,圈划词句,四人小组讨论。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土:

表现了维吾尔人热爱沙漠、崇拜土地、眷恋泥土、质朴的特点;

花:

表现了维吾尔人爱花、爱美、有花一样的容貌、花一样的名字,自信的特点;

歌:

表现了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特别爱好唱歌、跳舞的特点。

三、重点探究,品味赏析。

1.出示课文的结尾:

“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再读课文,请你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交流、师归纳。

课文中具体的描写有:

①第1小节:

当沙尘暴铺天盖地袭来时,一个汉子迎风引吭,热烈激昂的歌唱,表现和田维吾尔人的豪情和乐观。

②第2.3小节写到了“和田维吾尔人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

”烤肉、馕、“库乃其”的烤制都离不开沙土。

他们还把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吸收大地的精华,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③第4小节“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

他们天生爱花。

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

④第5小节中“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等等。

3.师小结:

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善良、友好的品性;能歌善舞的特点使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

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四、感情练读,积累摘抄。

1.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有感情的练习朗读。

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补充修改

板书设计

开篇点题热爱土地

和田的维吾尔具体介绍爱美

结尾扣题维吾尔人

喜欢聚餐

教学反思

抓住本文的重点句段进行学习,是我教学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

如:

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

围绕着“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还是甜的。

”这个中心句来展开学习,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感受和田维吾尔人的风俗习惯及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

最后又回归到课文最后一段: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还是甜的。

”感受和田维吾尔人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整节课的教学比较有条理,容量也比较大。

学生对课文理解得也比较透彻。

教学资料库(习题精选)练习册

备课参考资料教参

课堂检测

 

学科语文备课教师卫自亲备课时间2017年3月6日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教学重点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

1.出示交流主题:

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

1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2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

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2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3达是否流畅;

④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第二课时习作

一、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

1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2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3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佳文点播台

1.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8—10篇,将习作题目和作者罗列出来,供学生自由点播。

2.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习作的优点。

3.师生互动评议。

二、病文会诊室

1.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选择病文例子供同学阅读,找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2.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

三、自主空间

四、汇编民俗作品集

1.为自己的习作配画,全班汇总。

2.根据全班的习作题目,讨论作品集的分类内容和编排顺序。

板书设计

指导选材

明确要求

指导构思

习作训练

教学反思

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

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教学资料库(习题精选)同步作文

备课参考资料教参

学科语文备课教师卫自亲备课时间2017年3月7日

教学内容回顾·拓展二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标点符号的魅力。

教学重点学习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教学难点课外继续积累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延伸

教学准备了解《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的意思;搜集其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明确课时学习任务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回顾·拓展二,主要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积累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并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标点符号的魅力。

二、学习“交流平台”

1.想一想:

学完了第2组“民风民俗”的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自由认真读交流平台中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