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0760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38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一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一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一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一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下教案.docx

《一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下教案.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下教案.docx

一下教案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

(二)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

(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探究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剪刀

第一课时:

认识图形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

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图凃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

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课堂作业

 

 

1.我来选一选

()是长方形,()是正方形,()是圆,

()是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

2.我来涂一涂。

(给正方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六、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

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认识图形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

他介绍得对吗?

”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

“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

”再出示圆:

“它叫什么名字?

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

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

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

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

这是正方形。

师:

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

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

三角形。

师:

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

对了,这就是三角形。

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

三角形

(2)提问:

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

想一想?

先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回答。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

(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

教师巡视

(3)交流。

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

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

(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

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

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1.师:

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

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

(出示图形,并板书:

平行四边形)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

“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提问:

“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

(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

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

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四、练习巩固

数一数下图有()个三角形。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二)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认识图形(3)

教学内容:

P6~P7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

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

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哪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

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

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三、课堂小练笔

请你运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画画一幅简单的图画。

2.用我们学过的图形组成三角形,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图形组合,图形个数不限。

看看哪个小朋友画出的最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利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

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

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练结合、自主探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难点:

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五、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第一课时: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

15—9=

 提问:

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

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

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

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4—9=)

(2)得多少?

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

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一分钟测试

1.圈一圈,算一算

(1)

(2)

(3)

 

(4)

 

五、板书设计:

十几减9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组织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十几减9的减法,进一步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练习十几减9,允许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进行算法的择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

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

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一分钟测试

 

2、

 

四、板书设计: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十几减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

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

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

(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

该怎样列式?

(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一分钟测试

四、板书设计:

十几减8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1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十几减7、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

(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

(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

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

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一分钟测试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4.布置作业。

四、巩固练习

1、如果△=2,○=3,□=5,那么

□+○+△=(   )△+○-□=(  )

△+△-○=( ) □+□-□=(  )

2、在()里填数。

4+()=119+()=14()+9=16()+7=148+()=16()+8=136+()=10()+6=115+()=13

()-3=1016-()=1017-()=7

9-()=5()-4=4()-3=4()-5=10

五、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十几减8、7、6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怎样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

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

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

5。

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

“5,5,你的朋友在哪里?

”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

“5的朋友在这里。

”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

“我们算得对吗?

”全班学生齐答:

“对、对、对。

”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一分钟测试

1、在○里填上“>”“<”或“=”。

5+9○149○18-107+8○16

10-8○712○3+89+6○15

2、算一算。

8+7=12-12=6+10=12+4=

7+5=2+8=7+0=8-3=

19-9=16-4=2+7=6+9=

11-10=9-0=0+0=9+9=

五、板书设计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十(    )=12    5十(    )=13

2十(    )=11    5十(    )=14

4十(    )=12    4十(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4、算一算。

3+6+4=19-3-5=17-7+3=

6+7-2=9-6+8=7+3-8=

6,一分钟测试:

①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7,和是多少?

②减数是8,被减数昌9,差是多少?

四、板书设计

12-5      11-4

12-4    11-3

12-3     11-2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8第3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P18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作业

1、算一算。

6+9=9+8=3+9=9+9=

12-9=17-9=14-9=16-9=

2、填数。

9+()=14()+9=169+()=18

14-9=()15-9=()18-9=()

四、板书设计

练习四1,2,3,4,5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9页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P19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