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3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0629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7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3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3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3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3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3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3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docx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3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3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3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docx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3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

第二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以亚太地区为例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以实际产业转移案例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2.能够运用产业转移的理论,解释中外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影响。

(地理实践力)

3.结合产业转移案例,认识导致产业转移转出地和转入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

(区域认知)

4.结合产业转移案例,能够从区位因素的变化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

(综合思维)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一、亚太地区的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的概念: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3.亚太地区的产业转移历程:

[连一连]将亚太地区产业转移的时间和事件连线。

二、产业转移的原因

1.技术水平差距——决定产业转移的产业类型或产业工序。

技术差距越小,产业转移越有效果,产业转移按“技术差距”依次进行。

2.劳动力价格差异:

(1)劳动力资源充足、素质高且价格低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劳动力因素不断变化,产业转移在空间上变化。

3.市场规模大小: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对国际产业转移有重大影响。

4.政策支持程度:

(1)发达国家:

通过立法、税收等政策,限制高污染、高资源消耗,低技术含量产业在本国发展,有利于产业移出。

(2)发展中国家:

制定产业优惠政策、建设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园等措施来承接产业转移。

5.其他影响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产业链集聚产生的效应、原生产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产业转移转出的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

②产业转移转出国家主要是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

③目前发展中国家主要承接转移的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些低端制造业。

(√)

④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正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

(√)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

影 响

对移入区的影响

有利

①促进移入区的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工业化进程

②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减少人口外迁

不利

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移入加大当地的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对移出区的影响

有利

①促进移出国家或地区在区域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

②改善移出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减轻资源压力

不利

就业机会减少,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影响迁入人口的数量,并对迁入人口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能力1 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1.技术水平差距:

区域间存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研发能力的差距

产业输出国向外转移的产业类型或产业工序

考虑技术吸收,产业转移按“技术差距”进行

技术差距越小,产业转移效果越好

2.劳动力价格差异:

3.市场规模大小:

4.政策支持程度:

产业跨区域转移,受制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企业迁移前后的生产成本和综合收益,受到生产要素、地理位置、市场环境、政府政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企业转出地以“推力”为主,企业转入地以“拉力”为主。

江苏是我国的工业大省,省内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要素地区差异显著。

近年来,形成了大规模的省内产业转移。

下图为江苏省内产业转移示意图。

读图完成

(1)~(3)题。

(1)导致南京Ⅰ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价格升高     B.能源资源短缺

C.消费市场萎缩D.环境污染加剧

(2)与连云港相比,南通承接苏州产业转移的优势是(  )

A.位置优越        B.土地廉价

C.交通便利D.市场广阔

(3)推测下列四地中工业基础最好的是(  )

A.盐城   B.淮安   C.连云港   D.徐州

【思路点拨】解该类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判断转移方向。

根据图中的箭头可以判断转出地和转入地及产业转移的方向。

图示转出地主要位于苏南地区,转入地主要位于苏北地区。

(2)判断产业类型。

图示Ⅰ类产业和Ⅱ类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产业层次低,Ⅲ类产业主要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层次高。

(3)分析影响因素。

图示产业转移由经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影响该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成本。

接纳产业转移要考虑产业转入地的产业基础与转出地的经济联系、生产成本、市场潜力等因素。

【解析】

(1)选A,

(2)选A,(3)选D。

(1)题,据图可知,I类产业为皮革制鞋工业,属于廉价劳动密集型工业,南京等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工资水平高,而苏北的徐州经济欠发达,工人工资水平低,生产成本低。

(2)题,据图可知,与南通相比,连云港距苏州距离近,位置较优越。

第(3)题,据图可知,徐州承接了苏南转入的Ⅰ类产业和Ⅲ类产业,说明徐州工业基础相比其他苏北地区的城市而言更好。

 【补偿训练】

  (2020·运城高二检测)20世纪末,德国知名运动品牌阿迪达斯终止在德国本土的制鞋业,将工厂转移至亚洲。

目前,它在亚洲的雇佣工人数量大约为100万,和初期相比,现在的生产成本日渐提高。

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兴起,阿迪达斯公司在本国南部的安斯巴赫建立了新型的“速度工厂”,用机器人制鞋,产量迅速提高。

阿迪达斯计划在美国建立第二家“速度工厂”,并酝酿在英国和法国建厂。

据此完成

(1)、

(2)题。

(1)20世纪末,德国将阿迪达斯制鞋厂转移至亚洲,主要原因是亚洲(  )

A.原材料充足      B.市场广阔

C.技术水平高D.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2)促使阿迪达斯制鞋厂在本国及欧美国家建立“速度工厂”的主要原因是

(  )

A.亚洲原材料枯竭

B.国际市场的需求量减小

C.发达国家技术力量雄厚

D.制鞋企业竞争加剧

【解析】

(1)选D,

(2)选C。

(1)题,制鞋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厂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价格;且由材料“和初期相比,现在的生产成本日渐提高。

”可知,20世纪末,德国将阿迪达斯制鞋厂转移至亚洲的主要原因是亚洲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2)题,由材料“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兴起,阿迪达斯公司在本国南部的安斯巴赫建立了新型的‘速度工厂’,用机器人制鞋,产量迅速提高”可知,促使阿迪达斯制鞋厂在本国及欧美国家建立“速度工厂”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技术力量雄厚,机器人工业发达,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

  四川省已有大小服装企业4000多家,从业人员近30万,形成了覆盖西服、时装、休闲装、童装等门类的产业基础。

目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新建了一大批服装工业园和服装批发零售市场。

庞大的市场吸引着各地服装企业向四川转移。

下图是“中国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示意图”。

(1)(综合思维)说出我国服装产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

提示:

交通便利,技术水平高,工业基础好,消费市场广大等。

(2)(区域认知)试从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异,分析服装产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主要原因。

提示:

中、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资源更丰富(土地、能源、水源等资源丰富);地价更便宜;中、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廉价劳动力更丰富。

(3)(区域认知)四川省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提示:

服装产业基础好;市场庞大;政策支持。

能力2 产业转移的规律

从三个角度分析产业转移的规律

1.从时间角度:

时间

转移原因

转出区及重

点产业升级

承接区及承接产业

地区

发展产业

地区

承接产业

20世纪

50-60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

美国

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欧洲、日本

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

20世纪

60-80年代

世界石油危机的冲击和日元汇率升值

美国、德国、日本等

化工、汽车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电子、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东亚、拉丁美洲等地

劳动密集型产业

20世纪

80-90年代

市场狭小与生产能力扩张、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与企业追求更多利润、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瓶颈的矛盾

发达国家和地区

技术密集型和创新研发及高端制造

东盟及我国东部沿海

劳动密集型产业及一部分低端制造业

2.从空间的角度:

(1)世界产业转移。

世界尺度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从发达国家和地区转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

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最后是利用其地价低的优势。

②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是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

(2)中国产业转移。

3.从要素流动的角度:

(1)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轻工业

重工业

高科技工业

(初期)    (中期)       (后期)

(2)从企业类型看。

①资源密集型工业由接近能源地向原料地,再向市场和交通优势地转移;

②劳动密集型工业都是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

③严重污染工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

(3)从生产要素流动的规律看。

①由发达地区流入欠发达地区的主要是资金和技术;

②由欠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的一般是劳动力和原料。

         

(2016·全国卷Ⅱ)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

(1)~(3)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D.技术水平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思路点拨】解题要把握两个关键点:

(1)明确家电组装企业的类型。

(2)比较中国和越南两国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差异。

【解析】

(1)选B,

(2)选A,(3)选D。

(1)题,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大体上由日本转移到韩国,又到马来西亚、中国、越南,由较发达国家向欠发达的国家转移,所以说影响日资家电产业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成本。

(2)题,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数量却远少于中国,说明中国的市场广大;家电组装工厂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基础设施水平还不高。

第(3)题,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说明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转移,因此中国的家电产业应该改变传统的加工制造方式,加大科技投入,研发自己的家电品牌,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补偿训练】

  (2020·攀枝花高二检测)下图示意世界汽车产业四次大转移。

据此完成

(1)、

(2)题。

(1)第一次是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国土地域辽阔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美国出现逆城市化

D.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

(2)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地形、气候条件适宜

B.科技发展迅速,潜在市场广大

C.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高

D.发达的经济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解析】

(1)选D,

(2)选B。

(1)题,世界汽车产业第一次转移,是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由于美国的东北部有丰富的资源及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产业创造了条件。

(2)题,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建立生产线,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多,潜在市场广大以及科技发展迅速。

  山东省经过积极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使山东省由“经济大省”变为“经济强省”。

(1)(综合思维)①②③三次转移,其共同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提示:

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

(2)(地理实践力)从产业类型上说出第①次转移和第②次转移的主要特点。

提示:

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3)(区域认知)依据材料分析山东省能够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提示:

地理位置靠近日韩;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好(或工业基础较好);内部交易成本低等。

能力3 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

对比分析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迁出区和产业迁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合肥经济开发区不仅成为中西部地区名副其实的领跑者,而且也成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典范。

家电、汽车、装备制造及快速消费品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了合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

材料二 图甲表示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图乙表示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又称“微笑曲线”图。

(1)分析合肥经济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2)家电、汽车、装备制造及快速消费品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了合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

结合材料二,分析合肥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合肥经济开发区也是“中西部最大的日资企业集聚地”。

试分析产业转移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的思路如下:

【解析】第

(1)题,分析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可以从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地价、交通条件、市场、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作答。

(2)题,材料二给出的是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和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读这两幅图可知,产品生产环节在加工环节利润最低,而支撑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几乎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价值链上处于不利地位。

除此之外,引进产业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第(3)题,产业转移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地理环境的改变等几个方面。

答案:

(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南北方交界处,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相对较好;政策支持。

(2)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门槛,重视环境保护,防止增加新的污染源;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化科技支撑,注重提高技术创新和技术消化能力,引进增长期或者成熟期的产业;尽量承接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促进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改变区域地理景观,促进城镇化发展;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

 【补偿训练】

  有“中国瓷谷”之称的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是中国矿产资源大县,其中瓷土储量全国最大,硅灰石储量和品质全国第一。

自2002年开始,法库县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政策背景下积极承接广东陶瓷产业转移,形成东北地区最大的陶瓷产业集群。

据此回答

(1)~(3)题。

(1)法库县吸引广东陶瓷产业转移,打造“中国瓷谷”,主要依赖于

(  )

A.优惠政策支持

B.陶瓷工业历史悠久

C.非金属资源丰富

D.劳动力丰富廉价

(2)法库县承接广东陶瓷产业转移,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  )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B.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C.加剧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D.促进国际陶瓷产业分工与合作

(3)为实现法库县陶瓷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急需(  )

A.压缩陶瓷产能

B.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C.开拓国际市场

D.发展绿色、生态陶瓷工业

【解析】

(1)选C,

(2)选C,(3)选D。

(1)题,根据材料,法库县吸引广东陶瓷产业转移,打造“中国瓷谷”,主要依赖于当地的瓷土储量全国最大,硅灰石储量和品质全国第一,也就是非金属资源丰富,材料未显示政策的优惠,这里发展瓷业历史不长,东北的劳动力并不丰富。

(2)题,广东陶瓷产业不属于高科技产业,也不属于高耗能产业,不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或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陶瓷产业本身消耗资源,有污染,其产业发展必然涉及采矿,会破坏环境,加剧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广东陶瓷产业本身就不属于国际化产业,转移至此,也不会促进国际陶瓷产业分工与合作。

第(3)题,压缩陶瓷产能是限制产业发展,不可取;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与当地的陶瓷产业无关;开拓国际市场需要品牌助力,不现实;目前该地陶瓷产业的问题是产生污染、破坏环境,因此,为保护环境使其可持续发展,需要发展绿色、生态陶瓷工业。

材料一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具体一点就提出了要充分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

保定今后要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

材料二 保定西倚太行山,东有白洋淀,集山区、平原、湿地等多种地理地貌于一身,水、土地等资源条件较为充足。

此外保定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具有较强的人才支撑能力。

保定市产业发展基础较好,该市原有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其他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也发展迅速,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

通过京广高铁和保津城际铁路,保定通达京津仅需半小时左右。

(1)(区域认知)分析北京进行城市功能疏解的主要原因。

提示:

北京城市发展问题突出,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造成交通拥堵;公共资源配置短缺;空气及水源污染严重,环境恶劣;人口就业压力过大等。

(2)(区域认知)根据材料,简述保定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有利条件。

提示:

交通便利;保定自身水、土地资源充足;自身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国家政策的支持。

(3)(综合思维)分析本次承接过程中对保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

提示:

本次承接过程,(升级)保定的三大产业结构比重将发生变化,第三产业结构比重将大幅提高,而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结构比重则有所下降。

(优化)使三大产业比例趋于合理;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等。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2020·苏州高二检测)Ⅰ、Ⅱ、Ⅲ代表不同国家,下图是“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的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①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B.劳动力C.技术D.交通

2.由图可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产业转移只在不同国家间进行

②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完全依赖Ⅰ类国家产业是否迁出

④Ⅰ、Ⅱ、Ⅲ类国家间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意味着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1选B,2选D。

第1题,图示Ⅰ类国家产业已经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Ⅰ类国家的主导产业。

①产业技术含量低,应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影响其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

第2题,产业转移不只在不同国家间进行,在同一国家内部也可以发生产业转移,①错;结合上题可知,Ⅰ类国家为发达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②对;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多种,经济因素是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

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并不完全依赖Ⅰ类国家产业是否迁出,③错;Ⅰ、Ⅱ、Ⅲ类国家间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意味着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④对。

  (2020·兰州高二检测)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是知识、技术密集,价值链高端和高附加值的装备制造业,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目前,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区。

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核心区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

A.经济发达,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密集

B.政策扶持力度大,环境优美

C.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集中,专业科技人才多

D.专业化程度高,工资待遇丰厚

4.推测未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空间布局的变化趋势是(  )

A.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迅速扩散,趋于均衡布局

B.向专业技术力量密集区域集聚,区域发展差异显著

C.由面状分布趋于点状集中,进一步强化区域发展

D.东部地区优势显著,形成沿海纵向分布带

【解析】3选C,4选B。

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高端装备制造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其优势区位应在高等教育发达、科研机构密集的地区。

第4题,根据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特点判断,该产业将继续向专业技术力量密集的地区集中,使该产业区域间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差异变大;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科教力量薄弱,难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在一定时期内,该产业的“遍地开花”式的均衡布局难以实现;从宏观上看,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布局是点状分布,趋于面状分布;高端装备制造业仅在沿海的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形成其核心,东部沿海的其他地区,如福建、广西、海南因科技力量比较劣势,在短时间内,难以快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故而沿海纵向分布带的趋势并不明显。

  (2020·驻马店高二检测)小提琴是世界三大乐器之一,在确山县竹沟镇,一帮压根不识五线谱的地地道道的农民,用自己的双手制作了占据国内手工中高端小提琴制作80%市场份额的小提琴。

2000年的时候,很多竹沟镇的农民背上行囊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开始了他们的创业路,2016年年底为了响应乡政府回乡建厂的号召,多家小提琴企业的生产厂房整体从北京搬回了竹沟镇。

读材料回答5、6题。

5.2016年多家小提琴企业迁移到竹沟镇的原因不包括(  )

A.乡土情感B.政府政策

C.科技发达D.劳动力成本低

6.小提琴企业迁移到竹沟镇,给该地带来的影响组合正确的是(  )

①带动就业

②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③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

④改善该地区的地理环境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5选C,6选D。

第5题,早期竹沟镇农民到北京创业,后来迁移到竹沟镇,“响应乡政府回乡建厂的号召”这是受到乡土情感的影响;“响应乡政府回乡建厂的号召”会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小提琴是一帮压根不识五线谱的地地道道的农民生产的,因此科技发达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回乡建厂劳动力成本低,北京的劳动力成本高。

第6题,小提琴企业迁移到竹沟镇,可以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就业;可以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小提琴企业迁移到竹沟镇,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发展,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小提琴企业迁移到竹沟镇,工业生产可能对该地区的地理环境造成一定破坏。

 新思维·新考向

7.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集成电路(简称IC)又称芯片,大量应用于计算机、手机、汽车、家电等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通信设备中。

芯片生产工艺复杂,环节多,技术门槛很高。

20年前,有人戏称中国发展芯片产业,除了空气和水是本土的,其他都是进口的。

近几年中国的芯片仍然是90%依靠进口,中国每年要向美国进口芯片在两千亿美元以上。

近十年来外资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IC制造和封测行业出现了显著的“东移”现象。

下图示意芯片的产业链。

(1)与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相比,发展芯片产业的优点有哪些?

(2)结合芯片产业链示意图,说明芯片生产的世界格局。

(3)IC制造和封测行业为什么会出现“东移”到中国的现象?

(4)在中国芯片国产化的道路中,你有什么建议?

【解析】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