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卫城镇双山村猪嘴岩铝土矿普查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0510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镇市卫城镇双山村猪嘴岩铝土矿普查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清镇市卫城镇双山村猪嘴岩铝土矿普查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清镇市卫城镇双山村猪嘴岩铝土矿普查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清镇市卫城镇双山村猪嘴岩铝土矿普查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清镇市卫城镇双山村猪嘴岩铝土矿普查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镇市卫城镇双山村猪嘴岩铝土矿普查设计.docx

《清镇市卫城镇双山村猪嘴岩铝土矿普查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镇市卫城镇双山村猪嘴岩铝土矿普查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镇市卫城镇双山村猪嘴岩铝土矿普查设计.docx

清镇市卫城镇双山村猪嘴岩铝土矿普查设计

贵州省清镇市卫城镇双山村猪嘴岩

铝土矿普查设计

 

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一总队

二○○八年六月

贵州省清镇市卫城镇双山村猪嘴岩铝土矿普查设计

编制人:

朱元勇

审核人:

吴先彪

总工:

范二川

队长:

伍守荣

 

编制单位:

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一总队

提交日期:

二○○八年六月

 

附图:

图号

顺序号

图名

比例尺

1

1

贵州省清镇市卫城镇双山村猪嘴岩铝土矿地形地质及工程布置图

1∶10000

 

附件:

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

 

第一章前言

一、目的任务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我省地方矿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带动了各类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因此,加大力度、加快步伐、放宽渠道对各类矿产资源进行勘查,搞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

根据地质综合研究,拟在该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寻找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床,加大资源的可供性,促进和保障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本次设计的目的:

为矿产资源规划、矿山建设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要的地质资料,以减少矿山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并尽可能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我队承担对贵州省清镇市卫城镇双山村猪嘴岩铝土矿的找矿普查设计,编制《贵州省清镇市卫城镇双山村猪嘴岩铝土矿普查设计》,本次普查设计,以《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的规定为技术要求,根据普查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勘查手段,注重经济效益,力争以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工期,获得最佳的地质成果。

其具体任务是:

(一)系统收集普查区内以往的地质、物化探、遥感资料和综合研究成果,全面孰悉和掌握以往的地质资料和工作研究程度。

(二)在普查设计区内开展1∶5000地质填图(2.30Km2)、1∶2000地质剖面测量(1.0Km)、进行少量山地工程施工(揭露矿体特征),大致查明区内地层岩性和构造特征;大致掌握含矿规律及矿体的形态产状、矿石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现状;对普查区进行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概略研究,对普查区的含矿性做出初步评价,估算资源量,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若有详查价值,则圈出详查区范围。

(三)通过上述工作,提交《贵州省清镇市卫城镇双山村猪嘴岩铝土矿普查地质报告》,预获一定的铝土矿资源量(333+334)。

二、设计普查区位置和范围、交通及地理条件

(一)位置和范围、交通

贵州省清镇市卫城镇双山村猪嘴岩铝土矿普查区,位于清镇市城区近北方位(355°),直距约27.5公里处,普查区平面上呈矩形状,东西向长约1.66公里,南北向宽约1.386公里,普查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5′45″—106°26′45″,北纬26°48′45″—26°49′30″,面积2.30km2。

行政区划属清镇市卫城镇双山村管辖,普查区有乡村公路与省、县道公路相连,交通较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二)地理条件

本区属云贵高原东部低中山中切割地貌,位处猫跳河西岸的斜坡地带,普查区最高点标高为1365.1m,最低点为中东部的猫跳河面,标高约为900.0m,最大相对高差为465.1m。

区内地势总体北西高南东低,地表水由西向东排泄。

区内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较长。

据气象资料,区内年均降水量为1194mm,月最大降水量为1194mm,日最大降水量为101mm,5—9月份为雨季,降水量达898mm,12月至翌年2月为旱季。

年均气温为10℃,月均最高气温为25℃,月均最低气温为2℃,1—2月有霜冻。

全年无霜期大约270天。

区内以农业为主,产水稻、玉米、红薯、小麦等。

经济作物有油菜、烤烟等,粮食自给。

区内地势低缓处,居民点较多,劳动力丰富,由于农村电网10kv已改造完毕,用电方便。

区内工业不发达,仅有少量小型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在依法从事采矿活动,劳动力资源丰富。

三、矿权登记情况

目前本普查区内未设置任何有效期内的探矿权及采矿权。

本次设计由清镇市海华矿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申报、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一总队负责编制普查设计并进行勘查工作。

申请探矿权登记范围属1∶5万地形图卫城幅内,普查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

矿区拐点坐标表表1

拐点编号

经度

纬度

1

106°25′45″

26°49′30″

2

106°26′45″

26°49′30″

3

106°26′45″

26°48′45″

4

106°25′45″

26°48′45″

普查区面积:

2.30平方公里。

四、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本区在1976年经贵州省地质矿产局区调队(108队)作过1/20万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并提交了1/20万《息烽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说明书及附图,对本区的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构造及矿产特征作了一定的地质工作,为今后的地质工作打下了基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有省地矿局115地质大队对本区及外围作过1/5万区测工作,但对卫城镇双山村猪嘴岩普查区未作过进一步勘查工作,也未提交过任何有针对性的地质普查或储量报告。

2008年6月,清镇市海华矿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申办探矿权,特委托贵州省有色地质一总队对该区作了普查设计,为该区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编制了科学合理的找矿设计方案。

第二章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分析及立项依据

一、区域地质

1、区域地层

普查区及外围,在区域地质上出露地层由新到老有:

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T1m)、夜郎组(T1y);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P3c+d)、龙潭组(P3l)、中统茅口组(P2m)、栖霞组(P2q)、梁山组(P2l);二叠系下统摆佐组(C1b)、大塘组(C1d);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等地层。

2、区域构造特征

本普查区,在区域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之黔北台隆的遵义断拱带的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的西翼、平坝复式褶皱带的羊昌河向斜东翼、土麦坝断层东盘。

矿区位于次级构造的云归山背斜的北西翼,区域构造以北东向、近北向走向构造为主,近东西向的横向构造少见。

二、矿区地质

(一)地层

普查区位于次级构造的云归山背斜的北西翼,出露地层由老到新有中上寒武系娄山关群(∈2-3ls),下石炭统大塘组(C1d)、摆佐组(C1b),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栖霞组(P2q)。

各地层岩性及厚度分述如下:

娄山关群(∈2-3ls):

分一、二两段,一段为浅灰、灰色中厚至厚层微、细晶白云岩、淀晶内碎屑白云岩夹藻屑白云岩及粘土质泥晶白云岩,厚112~425米;二段为浅灰色厚层含硅质细晶白云岩、团粒白云岩,厚75~123米。

总厚235~548米。

大塘组(C1d):

分旧司段(C1d1)和上司段(C1d2)。

旧司段上部为杂色粘土岩、炭质页岩为主,夹石英砂岩;中部为铝矿系,由铝质页岩、粘土岩夹及铝矿体组成,底部为铁矿系,由铝质、铁质页岩及透境状铁矿体组成,厚度为12~22米,为矿区唯一含矿层,与下伏娄山关群呈假整合接触;上司段地层本区缺失,未见出露。

摆佐组(C1b):

下部以浅灰至灰色厚层生物碎屑灰岩为主,上部以浅灰至灰白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为主,总厚30~50米,与下伏大塘组上司段呈假整合接触关系。

梁山组(P2l):

黑色页岩、炭质页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灰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局部含透镜状劣质煤层。

总厚12~40米,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栖霞组(P2q):

上部为深灰色中厚层含有机质灰岩,局部夹燧石结核;中部为灰色石灰岩、燧石灰岩,局部含方解石团块;下部为深灰色薄至中厚层有机质、泥质灰岩,局部夹黑色钙质页岩。

厚123~207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第四系(Q):

主要由残坡积含砂砾粘土层及人工采矿废渣为主,分布于缓坡或低洼处,厚0—10m。

(二)构造

普查区位于云归山背斜的北西翼,区内构造简单,岩层呈单斜产出,地层沿走向有一定的起伏变化,倾向230—300°,倾角20—35°。

总体而言,本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三)矿体特征及矿石质量

(1)矿体特征

本区内铝土矿体以似层状或大透镜体状、囊状产出为主,整体倾向北西西或南西西,倾角18~35度不等,沿走向产出长度约达110~190米,沿倾向延深100~160米,厚度0.8~2.5米不等,平均厚1.7米。

铝矿体下部3~5米厚的铁矿系中产有鱼群状小透境体铁矿,单个长10~25米,宽5~16米,厚0.5~1.7米不等,矿体厚度及品位变化较大,整体规模较小。

(2)矿石类型及质量

本区铝土矿石以浅灰、灰白色土状、半土状结构为主,碎屑状、致密状结构少见,属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

矿物组合以一水硬铝石(约占80~90%)为主,其次为三水铝石(约占5~10%)、高岭石(约占3~8%)。

化学成份有:

Al2O3含量一般为60~76%;SiO2一般为5~14%;Fe2O3一般为1.2~7.5%;S为0.03~0.1%;铝硅比(A/S)为6~18,属高铝、低铁、低硫、高铝硅比铝土矿石。

铝土矿下伏3~5米的铁矿系中产出的铁矿石以暗红、赤红、钢灰色致密块状赤铁矿为主,褐铁矿较少见,主要组分有:

Tfe一般为40~62%;Al2O3为3.6~16.3%;SiO2为3.2~13.5%.

(四)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

(1)矿床成因

本区含矿岩系为下石炭统大塘组(C1d),呈岩溶假整合覆于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2-3ls)之上,属古风化壳再沉积改造矿床。

(2)找矿标志

①地层标志:

大塘组(C1d)旧司段(C1d1)中部的铝矿岩系,总厚10~18米,为本区唯一含矿地层。

底部为铁矿岩系,由含铝质、铁质页岩及透境状铁矿体组成,与下伏娄山关群呈假整合接触。

②岩性标志:

大塘组(C1d)旧司段(C1d1)中部的铝矿岩系,由铝质页岩、粘土岩夹及铝矿体组成,为本区唯一含矿岩性。

(五)矿区内共生矿产综合评价

本区铝土矿床中常共生有耐火粘土、铁矿(赤铁矿为主,褐铁矿、菱铁矿、铁绿泥石少量)等,其产出特征及经济价值分述如下:

耐火粘土矿,是铝土矿床中主要共生矿产,规模较大,其主要化学组分含量为:

Al2O3含量30~55%,Fe2O3含量0.8~2.6%,烧失量<15%,耐火度1670—1770度,其它微量元素均比铝土矿略低。

常与铝土矿是同层位、相共生关系,也是铝土矿的相变产物,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常与铝土矿交替产出,其经济价值仅次于铝土矿。

铁矿,产于铝土矿体下部3~5米的铁矿系中,矿体主要呈不规则团块状、透镜状,局部似层状。

形态极其复杂,规模较小,单个长10~25米,宽5~16米,厚0.5~1.7米不等,矿体厚度变化较大,整体规模较小。

矿石品位Tfe一般为40~60%,经济价值高,可作地方小型工业铁矿资源开发。

镓(Ga),常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水铝石矿物中,其次也有少量赋存于高岭石和绿泥石中,与铝土矿关系密切,并伴随水铝石的富集而富集。

本区铝土矿中镓(Ga)的丰度为0.003%~0.014%,平均为0.0087%,根据《铝土矿地质勘探规范》,只要镓(Ga)含量>0.002%,就可以综合回收利用。

三、立项依据

(一)铝土矿为我省的特色矿种之一,本普查区有铝土矿的含矿层位、岩性特征,以及前人的勘查资料和当地民采的遗迹,具有找矿有利条件和成矿远景。

(二)对清镇市卫城镇双山村猪嘴岩铝土矿区进行普查工作,有利于今后地方工业的发展和当地铝土矿的开发利用。

(三)黔中地区的铝土矿矿业开发条件较好,以矿产开发和矿山建设为主要目的的普查工作,为加快我省工业建设的速度,盘活?

?

?

和开发矿产资源,发展和繁荣地方工业,增加本地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章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和技术标准

一、工作总体部署原则

根据《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技术要求,本次设计直接为办理探矿权及勘查选区服务为原则,结合以往地质资料,本次设计拟按普查阶段要求进行,以大致查明地表和浅部铝矿体产出特征为主,兼顾深部稀疏控制,大致圈定矿体规模,预获一定的资源量,勘查时间暂定两年作为本设计工作的总体部署原则。

二、工作总体部署

按上述总体部署原则,本次设计的工作项目包括1、1∶2000实测地质剖面2条,总长1.0km;2、1∶5000地质填图2.30km2;3、矿体地表槽井探揭露;深部稀疏坑探控制;4、采样、化验、测试、鉴定;5、特殊地质构造点、矿体、工程点测量;6、水文、工程地质填图及环境地质现状资料收集;7、地质编录与综合研究;8、室内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制。

工作总体部署按设计的工作项目依序进行,也可穿插或同时进行。

工期时间为两年,16个月野外,8个月室内。

三、工作方法

(一)1∶2000实测地质剖面

实测地质剖面是地质填图的基础工作,用以全面系统了解和确定设计勘查区内的地层层序、岩性、厚度及其变化,统一地层组、段分层标志,对地质填图有重要意义。

根据区内出露地层,剖面长度以测穿区内地层,共布设两条1∶2000地质剖面,共长1.0km。

在实测中要连续观测,对地层界线,厚度>1.0m的单一岩性段,地层接触关系,褶曲轴,断裂构造,尤其是含矿层位要用探槽揭露,对>0.5m的特殊地质体均应详细定位描述,记录描述内容严格按原始地质编录规范进行。

(二)1∶5000地质填图

填图范围面积:

2.30km2。

用省测绘局出版的1∶1万地形图通过电脑放大成1∶5000后作底图。

本区按中常区的要求,将地层界线填绘到组、段,点距100m—150m,含矿层位、褶曲轴线、断裂构造线,点距100—200m,详细圈定含矿层位和地表铝土矿体,点距80—120m。

每平方公里布观察点数不得少于20点。

各种地质点线应在实地落图,双点交汇定位、连线。

并应将野外用图的各种地质现象及时转绘到室内的正规图上。

(三)1∶5000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

大致了解普查区的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现状,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预测,调查面积均为2.30km2。

按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

(四)槽、井探工程

主要用于揭露矿(化)体和断裂构造带,进行基本分析取样,个别用于其它地质体的长距离掩盖的揭露。

对矿(化)体和断裂破碎带,先按200m的间距进行揭露,见矿(化)后加密成100m间距。

槽探揭露达不到目的时,可根据需要在探槽中施工浅井揭露。

探槽布设方位以垂直矿(化)体和断裂破碎带走向为依据,探槽竣工后应及时编录取样。

已设计探槽9条,预计土石方1000m3,浅井5个,共50m。

其技术要求按有关规范及规定执行。

(五)坑探工程

用以详细观察矿(化)体沿倾向上的厚度、品位变化,连续和稳定性及特征、类型等,对有详查价值的地段圈定出详查区范围,为今后矿山的设计建设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布设短坑2口,各条长0—80m,共160m。

应布设在工作程度高,矿(化)体较好的矿段,方位应垂直矿体走向,坑道断面为1.8m×1.6m,以便于今后矿山利用。

(六)工程测量

对2条实测剖面,2个短坑及旧坑和全部探槽及浅井进行经纬仪(或全仗仪)实测,应采用国家坐标系统,起点与国家Ⅳ等点连测。

应严格按照有关的测量规范、规定执行,其精度符合同比例尺测量要求,完工后编写测量报告。

预计工作量为25个工程点的连测工作量。

(七)采、加、化工作

1、采样

(1)化学样,用于确定矿体厚度与品位,圈定矿体,在探槽、浅井、浅坑(旧坑)中统一沿铅垂方向采取。

探槽、浅井、浅坑用刻槽法刻取,断面规格10×5cm,样长一般1—2m,要采穿矿体,并要有矿体边界控制样品,浅坑(旧坑)中按10m间距采样,样长同前。

分样要考虑矿石类型,化学样采集后要当天称原始重量,计算与理论重量的误差值不超过±10%。

要严格保证采样质量。

预计刻槽取样:

120m。

(2)岩矿鉴定样:

主要用于确定矿石的矿物组分及结构构造,要分别不同矿石类型采取,对于主要断裂构造产物采少量典型标本样品。

样品规格3×6×9cm,预计采岩矿样10件。

(3)小体重测定样:

用于测定矿石的体重,应按矿石类型,贫富分别采取,每块样的体积为60—120cm3,样品采取后要立即封腊,送验测定体重,湿度。

现场称重。

预计采小体重样10件。

(4)光谱全分析样:

可采自同一矿体的不同空间部位和不同矿石类型,也可用有代表性地段的基本分析副样组合而成。

(5)化学全分析样:

可利用组合分析的副样或单独采集。

(6)组合分析样:

目的是用来确定矿床(体)有益或有害组分含量,分析结果可用于伴生有益组分的储量估算,分析项目根据光谱全分析和化学全分析确定。

样品应来自基本分析副样,一般按矿体的探矿工程,由二至十件样品合并组成一个组合样,质量约500g。

2、样品加工

样品加工缩分按切乔特公式Q=Kd2进行,K值取0.2。

全过程损失率不得>5%,缩分误差不得>3%,副样粒度达到1mm,正样粒度达到-160目,按规定留足正副样,妥善保存副样。

分出正样后余下部分全作副样。

样品加工,缩分的全过程应按行业规范,规定进行操作,并有详细的质量监控记录。

预计样品加工120件。

3、样品化验分析

应严格按照行业规范要求确定分析方法与误差要求,并对分析质量进行监控,样品内检达到分析样品的10%,外检达到5%。

为地质报告编制提供加工、化验的有关文字资料。

基本分析样:

目的是确定主要有用、有害组分的含量、用于圈定矿(化)体,一般分析项目为:

Al2O3、SiO2、Fe。

全分析样:

目的是了解各种矿石类型或品级的矿(化)体中各种元素或组分的含量,全分析包括全光谱分析和化学全分析,而化学全分析项目可根据光谱全分析结果确定。

各种矿石类型全分析样一般1—2件。

设计预计10件。

组合分析样、目的是确定在已圈出的矿体中,某一地段内的伴生有用组分及有害组分的含量及其分布。

矿(化)体的组合分析样,分析项目根据全分析结果确定。

设计预计10件。

预计分析元素总数:

400个。

(八)地质编录与综合整理

1.地质编录

地质记录、采样记录,槽(井)探、坑道编录等要及时,图式、图例要统一,内容要齐全。

特别是涉及到矿体特征,控矿因素的资料应充分反映到各种记录和素描图上,所有原始图件均应在野外现场完成。

比例尺为1∶100—200,槽探作一壁一底或一壁、浅井编四壁展开图,坑道编两壁一顶展开图,原始地质编录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定要求执行。

2、综合整理

及时综合整理各种原始地质资料,检查和核对各种资料的可靠性,确保全面和准确;要求野外做好槽(井)探、坑探登记表,样品采样分析成果登记表,见矿工程矿体厚度,品位计算表,内、外检成果登记表及误差计算表,矿石体重测定登记计算表;质量自检、互检表等各种必备的表格;编制好实际材料图,地形地质图,工程平面图,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及其它综合图、表、为报告编制提供全面、准确的地质资料。

四、技术标准

1、GB/T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2、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3、DZ/T0202-2002《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

4、GB/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

5.DZ/T0141—94《地质勘查坑探规程》

6、《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地质矿产部1995年12月颁发;

7、DZ/T007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8、DZ/T0079: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9、《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原始地质编录规范及附表格式》地质矿产部(1979)1128号文1979年12月发布

10、DZ/T0131—94《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11、DZ/T0091—1999《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12、GB/T0033—2002: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第四章设计实物工作量及经费预算

一、设计主要实物工作量

设计主要实物工作量见下表2:

 

设计主要实物工作量表表2

项目名称

工作项目

技术条件

单位

设计工作量

地质测量

1∶5000地质填图

中常区

km2

2.30

1∶2000实测地质剖面

中常区

km

1.00

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调查

1∶5000调查

中常区

km2

2.30

山地

工程

槽探

0-3m(土石方)

m3

1000

浅井

0-10m(风化岩层)

m

500

坑探

0-80m(Ⅵ)

m

160

其它地

质工作

刻槽取样

10×5cm

m

120

工程点测量

(GPS)

25

岩矿测

试化验

样品加工

120

化验元素

400

全分析

10

组合分析

10

岩矿石鉴定

10

小体重样测定

10

二、经费预算

(一)经费预算依据

根据2006年9月执行的《国土资源调查局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本区地质复杂程度按中常区标准、地形等级按Ⅵ级进行经费预算的。

本区属云贵高原东部,地区调整系数按1.2执行。

(二)经费预算结果

预算结果总计为40.25万元,分两年投入,第一勘查年为20万元,第二勘查年为20.25万元,各勘查项目费用详细预算项目费用如下表3:

 

设计项目预算费用明细表表3

项目名称

工作项目

技术条件

计量单位

单位预算标准(元)

工作量

预算金额(万元)

地质测量

1∶5000地质填图

中常区

km2

4900

2.3

1.13

1∶2000实测地质剖面

中常区

km

2200

1.0

0.22

水文、工程

、环境地质条件调查

1∶5000水文地质测量

中常区

km2

3500

2.3

0.81

山地

工程

槽探

0-3m(土石方)

m3

60

1000

6.00

浅井

0-10m(风化岩层)

m

440

50

2.20

坑探

0-100m(Ⅵ)

m

550

160

8.80

其它地

质工作

刻槽取样

10×5cm

m

40

120

0.48

工程点测量

中常区

660

25

1.65

岩矿测

试化验

样品加工

30

120

0.36

化验元素

50

400

2.00

全分析样

240

10

0.24

组合样

Al2O3、SiO2、Fe、S、P

330

10

0.33

岩矿鉴定

150

10

0.15

小体重样测定

60

10

0.06

报告编制

设计论证编制

包括水工环

35000

1

3.50

普查报告编制

包括评审

60000

1

7.00

工地临时建筑

按野外工作费用的10%

2.13

其它费用

按野外总费用的15%(包括运输费土地使用费、青苗赔偿费、回填费、公务费及不可预见性费用)

3.19

合计

40.25

第五章组织管理及质量保证措施

一、组织管理

设一个项目组,由6人组成,其中一名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地质技术人员担任组长,4名地质工程技术人员(其中1名任副组长),技术工人1人。

项目质量管理由总队总工程师—地勘分院技术负责人—项目组长—作业组长的四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

项目行政后勤由总队—勘查分院—项目组的三级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二、质量保证措施

(一)严格按照局地勘院已获中国地质调查局认证的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项目质量实行100%自检、合格后报院专检、专检率不得小于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