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戏曲概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0391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代戏曲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元代戏曲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元代戏曲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元代戏曲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元代戏曲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元代戏曲概论.docx

《元代戏曲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代戏曲概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元代戏曲概论.docx

元代戏曲概论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上古期:

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

先秦

   第二段:

秦汉

•中古期:

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

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

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

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

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

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元代的社会与文学

•空间: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300多年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统一。

•时间:

从至元十三年元军占领临安,宋室投降,元王朝统一全国算起,只有92年。

一、民族政策¡ª¡ª融合与压迫并存

1、民族融合——¡°汉法¡±政策

•少数民族对先进汉文化的学习:

少数民族作家人才辈出,如耶律楚材、贯云石、马祖常、萨都剌等。

杂剧作家们更是大量吸取少数民族的乐曲

2、民族压迫政策¡ª¡ª儒生不幸文坛幸

“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元史》)

“务施实德,不尚虚文”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沉抑下僚,志不获展,……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乎声歌之末,以抒其怫郁感慨之怀”。

(《真珠船》)

内容思想上,反映文人危机感和愤懑情绪,揭露社会黑暗现实

•形式上,叙事性文学的繁荣。

抒情性文学退到次要的位置。

二、都市的繁荣

•如杭州,马可·波罗:

“这座城市的庄严和秀丽,堪为世界其他城市之冠。

•关汉卿:

“普天下锦绣乡,寰海内风流地”。

•市民阶层也不断壮大。

杜仁杰

《庄家不识勾栏》

•“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

见层层叠叠团圆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的都是人漩窝。

见几个妇女向台上儿坐,又不是还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三、思想政策——兼收并用

理学的统治地位得到确认,但影响力日益下降

•“三教九流,莫不崇奉”

•金朝新起的道教——全真教:

•散曲中“叹世”、“遁世”之作,杂剧中神仙道化剧大量产生。

•明教

•封建礼教松动,文学作品出现众多违背封建礼教的人物。

•珠帘秀:

“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关于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

的地位的认识:

•明人贬低元代,说元无文学。

•清人对明人偏见有所纠正。

在诗文的宗唐与宗宋之争中,宗宋者不大看得起元人文学,而宗唐者则抬高元代诗文。

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

卷八《总论元文化》

•元代“儒学文学,均盛极一时,而论世者每轻之,则以元享国不及百年,明人蔽于战胜之余威,辄视如无物。

加以种族之见横亘胸中,有时杂以嘲戏。

•“清人去元较远,同以异族入主,间有一二学者,平心静气以求之。

”于是“知元人文化不弱”。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注意戏曲小说的价值,想利用其教化功能,以挽颓风,正人心。

•代表:

王国维,1912年《宋元戏曲考》。

认为元之曲可与楚之骚,唐之诗,宋之词等并称,各为¡°一代之文学¡±,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自然¡±、¡°最有意境¡±之文学。

•从此,元代文学告别了¡°暗淡无光¡±的评价,转而被认为元代创造了一代之辉煌。

• 到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的潮流中,元代戏曲小说进一步受推重。

•胡适《吾国历史上的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至元代而登峰造极。

其时,词也,曲也,剧本也,小说也,皆第一流之文学,而皆以俚语为之。

其时吾国真可谓有一种‘活文学’出世。

•于是元代文学的成就几乎等于元曲的成就。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

• 70年代末80年代初,又一个高潮,元代的诗文、文论,以及元词、元赋等都有人进行研究和重新评价。

•到90年代末,人们对元代文学的总体评价,正在走向全面、客观。

李修生《元代文学研究刍议》

从文学产生到先秦两汉为上古阶段,具有文史哲不分的特点。

•从魏晋南北朝到南宋前期是中古阶段,以诗歌为主,是雅文化占主导位置的时期。

•从宋光宗元年也即金章宗元年到鸦片战争以前为近古阶段。

这一时期,俗文学在文学史上占重要位置。

叙事文学的兴盛

•在元代,叙事性文学成为创作主流。

抒情性文学已退到次要的位置。

一、话本小说的兴盛

唐代:

传奇小说、变文俗讲,呈活跃趋势。

宋代:

话本、说唱进一步繁荣,分为四家:

•“说经”:

讲演佛禅道理;

•“合生”:

可能属即兴性的滑稽伎艺;

•“小说”:

讲述脂粉灵怪、传奇公案故事;

•“讲史”:

讲述前代历史、兴废战争;

元代:

“说话”继续盛行,以讲史居多。

二、戏剧的繁荣

•先秦歌舞、汉魏百戏、隋唐戏弄,宋代院本、金末元初,发展成戏剧。

•元代戏剧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

元曲兴盛的社会原因

•首先,经济的相对繁荣,为元曲的形成和兴盛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其次,政治的相对薄弱。

在经济、文化艺术、道德思想上相对比较放松。

•第三,元代文人社会地位相对降低,大批文人投身于杂剧创作。

• 第四,大批著名演员的出现也与北曲杂剧的形成和兴盛互为因果。

•《马可波罗游记》称,仅大都的教坊演员就有20000多人。

•《青楼集》记载了140多位著名的戏曲演员,大都和江、浙两地的最多,其中大都44人,江、浙30余人

•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素养。

•赵文敬、红字李二、花李郎能创作剧本。

•梁园秀“喜亲文墨,作字楷媚,间吟小诗,亦佳。

所制乐府……世所共唱之”。

•许多演员与杂剧作家有密切的来往,如珠帘秀与关汉卿、天然秀与白朴等

•大都的44位戏剧艺人是:

•大都秀、珠帘秀、天然秀、燕山秀、赛帘秀等

•前期有的戏路很宽

•“珠帘秀,姓朱氏,行第四,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

•“天然秀,姓高氏,行第二,人以“小二姐”呼之。

……才艺度越流辈,闺怨杂剧,为当时第一手,花旦、驾头,亦臻其妙。

•元中后期,戏路大多转精,分工越来越细

正旦如周人爱。

花旦如荆坚坚。

国玉第……长于绿林杂剧,尤善谈谑,得名京师。

大都秀,……善杂剧,其外脚供过亦妙。

南春宴,姿容伟丽,长于驾头剧,亦京师表表者。

•以演唱闻名的顺时秀

•长于科白的刘耍和

•杂剧创作的:

•张国宾的《薛仁贵衣锦还乡》、《合汗衫》红字李二:

《病扬雄》、《黑旋风》、《武松打虎》

•花李郎:

《钉一钉》、《相府院》

•珠帘秀能诗,《朱氏诗卷》。

胡紫山序:

•以一女子,以艺兼并。

危冠而道,圆颅而僧,褒衣而儒,武弁而兵;短袂则骏奔走,鱼笏则贵公卿……为母则慈贤,为妇则孝贞;媒妁则雍容巧辩,闺门则旖旎娉婷……

[双调·寿阳曲]《答卢疏斋》

山无数,烟万缕,

憔悴煞玉堂人物。

倚蓬窗一身儿活受苦,

恨不得随大江东去。

元代戏剧的题材

“既谓之杂,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

”(《紫山先生大全集》)

1、社会剧:

有力地控诉了恶势力的暴行。

“为臣不守法,将官府敢欺压,将妻女敢夺拿,将百姓敢蹅踏。

”(《鲁斋郎》)

“则您那官吏每忒狠毒,将我这百姓每忒凌虐。

”(《灰阑记》)

•还肩负起民间法庭和民间舆论的神圣职责,填现实之不平,补人间之遗恨。

以宋代名臣包拯为主角的“包公戏”。

•“不劣方头,恰便似火上浇油,偏和那有势力的官人每卯酉”(《陈州粜米》)

•“清耿耿水一似,明朗朗镜不如”(《合同文字》)

•2、历史剧:

以历代的军事、政治斗争或文人生活为题材。

“大抵真假相半”、“多虚少实”。

•白朴的《梧桐雨》

•马致远的《汉宫秋》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关汉卿的《单刀会》

•3、爱情婚姻剧,如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杨显之的《潇湘雨》、石君宝的《秋胡戏妻》、李好古的《张生煮海》、尚仲贤的《柳毅传书》

•4、宗教剧:

描写神仙显灵,度脱凡人,如马致远的《黄粱梦》、《岳阳楼》和《任风子》,范康的《竹叶舟》、岳伯川的《铁拐李》、李寿卿的《度柳翠》、郑廷玉的《忍字记》等。

元代的戏剧的体制

•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都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个部分,但体制又有不同。

杂剧

•大江南北,一本四折;

•曲调是由北方民间歌曲、少数民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

•一折只用一个宫调:

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或正宫),双调,楔子则常用仙吕宫。

•宫调都有相应的曲情,如仙吕宫“清新绵邈”,南吕宫“感叹伤悲”,中吕宫“高下闪赚”,正宫“惆怅雄壮”,双调“健捷激袅”等(燕南芝庵《唱论》)。

•脚色可分末、旦、净、杂四类。

•只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称“末本”或“旦本”。

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梧桐雨》白朴

  《汉宫秋》马致远

  《赵氏孤儿》纪君祥

 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南戏

•东南沿海。

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

•宫调没有规定。

•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均可歌唱。

•歌唱形式多样,有独唱、对唱、合唱、轮唱。

•曲调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

•南戏四大名剧:

《荆钗记》、《拜月亭》和《白兔记》、《杀狗记》。

•高明《琵琶记》,标志着南戏发展到高峰,也影响到明代传奇戏曲的繁荣。

元代的戏剧活动的两个戏剧圈 

•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流行杂剧。

•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纪君祥、张国宾、杨显之等。

•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既流行南戏,也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

•曾瑞、施惠、乔吉、秦简夫、萧德祥等。

语言特点:

雅俗共赏

•“大抵元曲妙在不工而工,其精者采之乐府,而粗者杂以方言。

”(《元曲选》)

•“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的艺术境界(《宋元戏曲史》)

•“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

元代的抒情文学

•一、元代散曲

1、散曲的产生背景

•散曲主要是由妓女、艺人酒席宴上所唱和文人学士遣怀释闷所作的。

•称为“新乐府”,其格式和体制成为杂剧的主要源头。

2、散曲的思想内容

•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黑暗现实,寄托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如张养浩的《潼关怀古》。

•慨叹世情险恶,向往脱离现实生活,归隐田园。

如马致远的《秋思》。

•歌唱爱情及描写闺怨。

•写景。

3、元代散曲创作的风格

元代前期是以豪放本色为主流;到了后期,则以清丽为主,豪放为辅。

•豪放派以马致远称首,清丽派则以张可久为魁。

二、元诗

• 元代诗词,总体成就逊于唐、宋和清代,也逊于同时代的散曲。

元诗的成就,则又大于词。

•元代许多诗人,不满意宋代以文为诗、以理入诗的倾向,要求注重诗歌的形象性。

在创作上提倡“宗唐得古”,以唐诗和魏晋古诗为皈依。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

•“宋诗深,却去唐远;元诗浅,去唐却近。

•【清】宋荦《元诗选》初集序:

•“论者谓元诗不如宋,其实不然。

宋诗多沉僿,近少陵;元人多轻扬,近太白。

以晚唐论,则宋人学韩、白为多,元人学温、李为多,要亦娣姒耳。

三、元词

•元代前期

•北方词人大多受元好问影响,直接继承金代词坛的传统,宗奉苏轼和辛弃疾。

•南方词人则承袭南宋后期词风,尊崇周邦彦和姜夔,倡导清丽骚雅的词风。

•延祐年间以后,南北文化沟通,豪放和清雅两种词风相互渗透,词作中还出现了“散曲化”的现象。

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

——自然显畅

元代文艺的自然朴素美,成为元、明、清时期一股重要的审美思潮。

戏曲:

“主慷慨,其变也为朴实”(《曲律》)

“文而不晦,俗而不俚”(《中原音韵》)

诗词文:

“崇本实而去浮华”(《柳待制文集序》)

“伉爽清疏,自成格调”(《蕙风词话》)

绘画:

“至平,至淡,至无意,而实有所不能不尽者”(《宝迂斋书画录》)

•元代文坛自然显畅之美,与传统的“温柔敦厚”、“简古含蓄”审美观大异其趣,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