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 322散文2专题知能演练 新人教版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0311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 322散文2专题知能演练 新人教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语文 322散文2专题知能演练 新人教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语文 322散文2专题知能演练 新人教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语文 322散文2专题知能演练 新人教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语文 322散文2专题知能演练 新人教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 322散文2专题知能演练 新人教版doc.docx

《学年高中语文 322散文2专题知能演练 新人教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 322散文2专题知能演练 新人教版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 322散文2专题知能演练 新人教版doc.docx

学年高中语文322散文2专题知能演练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3.2.2散文2专题知能演练新人教版

【日积月累】

1.(2011·学海大联考)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创伤(chuānɡ)蜷缩(quán)纷至沓来额手称庆

B.青睐(lài)肄业(shì)故伎重演流芳百世

C.忖度(cǔn)晕车(yūn)稂莠不齐毁家纾难

D.寒喧(xuān)岑寂(cén)无耻谰言惹事生非

2.(2012·衡阳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第16届亚运会上,由近千名运动员组成的中国军团夺金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让其他参赛国家望其项背。

B.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参观中美合作的北京太阳宫热电厂时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不能临渴掘井,不希望中国重复美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犯过的错误。

C.对身居官位者写出的散文,一些报刊便门户大开,一些评论家便极力捧场,这种把散文和权势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

D.2月28日,河北赵县某化工厂发生了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全面排查事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专项提能】

一、(2012·常德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暮色中的炊烟

迟子建

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

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缥缈。

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天空最为熟悉了。

但也有的时候气压过低,炊烟徘徊在屋顶,我们就会嗅到它的气息。

那是一种草木灰的气息,有点微微的涩,涩中又有一股苦香,很耐人寻味。

这缕涩中杂糅着苦香的气息,常让

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的老女人的命运。

在北极村的姥姥家居住的时候,我喜欢趴到东窗去望外面的风景。

从东窗,还能看见她家的木刻楞房屋。

这座房屋的主人是个俄罗斯老太太,我们都叫她老毛子。

她是斯大林时代避难过来的,她嫁了一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了个孙子,叫秋生,秋生呆头呆脑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不爱说话,就是偶尔跟人说话也是说不连续。

秋生不像他的父母很少登老毛子的门,他三天两头就来看望他的奶奶。

除了他,老毛子那里再没别人去了。

那时中苏关系比较紧张,苏联的巡逻机常常嗡嗡地叫着在低空盘旋,我方的巡逻艇也常在黑龙江上徘徊。

不过两国的百姓却是友好的,我们到江边洗衣服或捕鱼,如果看见界河那侧的江面上有小船驶过,而那船头又站着人的话,他们就会向我们招手,我们也会向他们招手。

那时村中的人很忌讳和她来往,因为一不留神,就会被戴上一顶“苏修特务”的帽子。

她也不喜欢与村中人交往,从不离开院门,只呆在家里和菜园中。

她个子很高,虽然年纪大了,但一点也不驼背。

她喜欢穿一条黑色的曳地长裙,戴一条古铜色三角巾,她脸上的皮肤非常白皙,眼帘深深凹陷,那双碧蓝的眼睛看人时非常清澈。

我姥姥不喜欢我和她说话,但有两次隔着栅栏她吆喝我去她家玩,我就跃过栅栏,跟着她去了。

我至今记得她的居室非常整洁,北墙上悬挂着一个挂钟,挂钟下面是一张紫檀色长条桌,桌上喜欢摆着两个碟子,一个装着蚕豆,一个装着葵花籽,此外还有一个茶壶,一个茶盅和一副扑克牌。

这桌子上的东西展现了她家居生活的情态,喝茶,吃蚕豆,嗑瓜子,摆扑克牌。

她把我领到家后,喜欢把我抱起,放在一把椅子上。

我端端正正地坐着的时候,她就为我抓吃的去了。

蚕豆、瓜子是最常吃的,有时也会有一块糖。

与她熟了以后,她就教我跳舞,她喜欢站在屋子中央,扬起胳膊,口中哼唱着什么,原地旋转着。

她旋转的时候那条黑色的裙子就鼓胀起来了,犹如一朵盛开的牵牛花。

北极村的很多老太太都缠过足,走路扭扭摆摆的,且都是小碎步;而老毛子却是个大脚片子,她走起路来又稳又快。

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上。

那些不上她家串门的邻居,其实对老毛子也是关心的。

他们从两个途径关心着她:

一个是秋生,一个就是炊烟了。

人们见了秋生会问他:

秋生,你奶奶身体好吗?

秋生嘿嘿地笑,人们就知道老毛子是硬朗的。

而我姥姥更喜欢从老毛子家的烟囱观察她的生活状况,那炊烟总是按时按晌地从屋顶升起,说明她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很有规律。

大家也就很放心。

老毛子在冬季时静悄悄地死了,她是孤独地离开这个冰雪世界的。

那几天秋生没过来,人们是通过她家的烟囱感觉她出了事的。

住在她家后面的人家,每天早晚抱柴生火时,总是习惯性地看一眼老毛子的烟囱,结果她连续几天都没有发现那烟囱冒出的一缕炊烟,知道老毛子大事不好了。

于是喊来她的家人,进屋一看,老毛子果然已经僵直在炕上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暮色苍茫的时分看到过那幢房屋飘出炊烟,尽管村子里其他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

(选自《迟子建散文精品赏析》,有删改)

1.文章以“暮色中的炊烟”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上”,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北极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说“尽管村子里其他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作者这样表达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2·长沙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难忘那一缕生命的馨香

①2010年12月31日凌晨,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

消息传来时,新一轮的冷空气正席卷神州大地,瑟瑟寒风中,大片的雪花正在漫天飘飞,路旁的松树、冬青的枝叶也低垂着

②史先生是我最敬重的作家之一。

读他的第一篇文章是《我与地坛》,这篇散文我读得很慢很认真,前后读过三遍,这篇文章里,史先生用平实的文字平静而低调地叙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他从自身出发,对存在的信念与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思考,文中的母子情深令人动容。

在文章里,他坦承当初的颓废与迷茫,“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他平静地回顾当初的心理挣扎,“

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便决定活下去试试。

为什么要活下去试试呢?

好像仅仅是因为不甘心,机会难得,不试白不试,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试一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

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呢,是不是?

”他这样阐述自己最初的写作动机,“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哪怕那时再去死,也就多少说得过去了。

”他的写作状态近乎痴迷,“中了魔了,整天都在想哪一件事可以写,哪一个人可以让你写成小说……中了魔了,那时我完全是为了写作活着。

”像一位邻家大哥把真实的心迹娓娓道来,把真切的心灵感悟与千万读者分享。

《我与地坛》带给我们对生命的思考与生命价值的触动,是亲切而深刻真实的。

③史先生说:

“左右苍茫时,总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蹚,便用笔去找。

”于是他过上了“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生活,我对他的全部了解来源于他的文章。

读《我的轮椅》后,我知道他身边有一位不离不弃的守

候天使希米小姐,后来,略知他的生平,1951年出生于北京,16岁初中毕业,18岁响应号召去延安地区的清平湾下乡插队。

21岁住进医院,从此双腿瘫痪再也没有站起来。

28岁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30岁患上严重的肾病,这样一位深受病痛折磨的人,却在病榻上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

由于多年来病痛缠身,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从自身经历出发,直面死亡,逐渐升华出对心灵的真正探索和诘问。

《活着的事》《写作的事》《病隙碎笔》和《我的丁一之旅》无不深具哲

思。

④“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于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著,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这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对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的授奖词,也是对他本人及其作品最真实最恰当的评价。

⑤史铁生的一生,似辛勤的蜜蜂,默默地把生活的苦难酿成生命的馨香。

那些充满睿智哲思的作品,影响了无数的读者,他不屈不挠迎接命运挑战的豁达态度,深深感染了数不清的人。

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高尚灵魂的绝美舞姿,倾听到崇高心灵的歌唱。

“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

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

有一天,我

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

那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2010年的最后一天,他走了,带着无数读者的眷恋与景仰。

他永远在我们身边,那一缕生命的馨香,将继续温暖我们的心灵。

1.试分析第①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照文本,请分条概括出第⑤自然段中“那一缕生命的馨香”的具体内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本,联系现实中的具体事例,谈谈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与创作实践给你的人生启发。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2·岳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厝①边小记

唐捐

①夜晚坐在桌前看书,一只蜜蜂从门缝里钻进来,绕着台灯盘旋三匝之后,终于撞向灯泡,弹落在摊开的书本上。

它并不气馁,又反复冲撞,直到丧尽气力。

当它一进室内,我的阅读就被打断了,生怕它把怒气发泄到我身上,现在它昏昏沉沉地陷入书页,在文字的草丛中微微晃动仰起的脚,显得十分温驯。

我捧起书本,拉开纱门,用力把它倒出去,只见它轻轻扬起,沉沉跌落,看来连挥翅的力气都没有了。

也许稍作休息,它就能从暗黑的地上爬起,回到蜂巢。

②它的巢穴就悬在对面人家的檐下,是用一截树干制成,脱去树皮,挖空树心,并用木板将两头密封起来,再从侧面开洞,就可以横悬为巢。

养蜂者把抓到的蜂王,关入这全新的公寓,像磁石吸铁那样,把蜂兵蜂将吸引过来。

养在檐下的蜜蜂不比野地,有采不完的花粉。

不过细数我们家附近,倒也有不少花:

金匙一样的丝瓜花,舀起淡淡的晨光;流浪的牵牛花,吹奏淡紫色的声响;天堂鸟投向山脚的云;圣诞红摊开没有掌纹的手心……这些花生长在厝边头尾,日夜浸润于人烟之中,蜜蜂从她们身上取材,大概会酿出比较充满“人情味”的蜜汁来吧。

③才在桌前恢复阅读,一只蜜蜂又飞进来,重复它的同伴刚刚做过的那些傻事。

不过它显然更斯文一些,慢慢靠近、降落,因此竟能短暂歇在灯泡上,像果蝇吮着水果一样。

当然,手脚烫得不能忍受时,照样跌下来。

④仲夏之夜,许多不速之客慕光而来,或是短命的蝼蚁,或是扑火的蛾类,都算是正常。

只有迷路的蜜蜂最令我困惑,它们像采花一样,飞向灯泡,拼命想沾点光。

也许灯的粉屑在它们神秘的工厂里也能化作奇特的蜜汁吧。

⑤蜂窝筑于檐下,出于人的设计;燕巢筑于檐下,却是不招自来的。

⑥每年一到秋天,巷子里的燕子就像夏日的蚊蚋那样繁多。

它们衔泥,沾水,飞到每户人家的门楣上筑巢,在筑好的巢穴里交配、生卵、孵化,然后忙着觅食抚育幼雏,直到来年春天。

它们一旦选定位置,就会年年来访,若是旧穴完好,就稍加修葺;若已崩毁,就在原地重起炉灶。

期间非但未付房租,还把泥沙、粪便、枯草根散落到巢下,因此并非人人都欢迎它们。

⑦斜对面一户,多年招租未果,人迹罕至,燕巢最多。

屋主嫌打扫燕粪麻烦,乃用一面大约五尺见方的细孔铁丝网,围住二楼以上的屋檐、窗户、阳台,以求杜绝后患。

黄昏时,觅食的燕子纷纷归来,想要靠近自己的巢,却被那坚韧的网隔绝在外面。

这时巢中还有许多幼雏及尚未孵化的卵,燕子们急切地冲撞,终归徒然。

只能在巷子内外盘旋、嚎叫,整个巷子变得嘈杂不安。

⑧我站在阳台上,看数十只失巢的燕子在逐渐乌暗的空中仓皇起落。

它们尖锐刺耳的啼声,一声一声散布下来,像风沙那样,淹没周遭的虫鸣与人声。

但尘埃终于会落定,那啼声由密到疏,由浓而淡。

它们似乎深深疲惫、绝望了,终于渐次停歇在电线、树枝,或屋顶、阁楼上。

这时天色是更暗更暗了,燕子的形迹如同一滴滴墨汁,洒入黑色的画布中,越来越难分辨。

它们的愤懑与哀伤,好像也这样暂时被夜空吸收了。

【注】厝(cuò):

住宅,房屋。

1.这篇散文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结合文中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概括散文中蜜蜂、燕子与它们的传统形象之间的不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对蜜蜂、燕子的描写角度主要有什么不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也许稍作休息,它就能从暗黑的地上爬起,回到蜂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的愤懑与哀伤,好像也这样暂时被夜空吸收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1)这篇散文是作者在深夜孤灯前与生命进行的一次对话,请概括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这篇散文描写了几种人看待自然界生命的不同态度?

你又如何看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1·株洲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学的安静

周国平

波兰女诗人维斯瓦娃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该奖的另一位得主爱尔兰女诗人希尼写信给她,同情地叹道:

“可怜的、可怜的维斯瓦娃。

”而维斯瓦娃也真的觉得自己可怜,因为她从此不得安宁了,必须应付大量来信、采访和演讲。

她甚至希望有个替身代她抛头露面,使她可以回到隐姓埋名的正常生活中去。

维斯瓦娃的烦恼属于一切真正热爱文学的成名作家。

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成为新闻人物是一种灾难。

文学需要安静,新闻则追求热闹,两者在本性上是互相敌对的。

福克纳称文学是“世界上最孤寂的职业”,写作如同一个遇难者在大海上挣扎,永远是孤军奋战,谁也无法帮助一个人写他要写的东西。

这是一个真正有自己的东西要写的人的心境,这时候他渴望避开一切人,全神贯注于他的写作。

他遇难的海域仅仅属于他自己,他必须自己救自己,任何外界的喧哗只会导致他的沉没。

最好的作家懂得孕育的神圣,在作品写出之前,忌讳向人谈论酝酿中的作品。

凡是可以写进作品的东西,他们不愿把它们变成言谈而白白流失。

海明威在诺贝尔授奖仪式上的书面发言,仅一千字,其结尾是:

“作为一个作家,我已经讲得太多了。

作家应当把自己要说的话写下来,而不是讲出来。

”福克纳拒绝与人讨论自己的作品,因为:

“毫无必要。

我写出来的东西要自己中意才行,既然自己中意了,就无须再讨论,自己不中意,讨论也无济于事。

”相反,那些喜欢滔滔不绝地谈论文学、谈论自己的写作打算的人,多半是文学上的低能儿和失败者。

好的作家是作品至上主义者,就像福楼拜所说,他们是一些想要消失在自己作品后面的人。

他们最不愿看到的情景就是自己成为公众关注的人物,作品却遭到遗忘。

因此,他们大多都反感别人给自己写传。

福克纳告诉他的传记作者:

“作为一个不愿抛头露面的人,我的雄心是要退出历史舞台,从历史上销声匿迹,死后除了发表的作品外,不留下一点废物。

”昆德拉认为,卡夫卡在临死前之所以要求毁掉信件,是耻于死后成为客体。

可惜的是,卡夫卡的研究者们纷纷把注意力放在他的生平细节上,而不是他的小说艺术上。

在研究作家的作品时,历来有作家生平本位和作品本位之争。

十九世纪法国批评家圣伯夫认为作家生平是作品形成的内在依据,因此不可将作品同人分开,必须收集有关作家的一切可能的资料,包括家族史、早期教育、书信、知情人的回忆等。

普鲁斯特则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这种观点作了精彩的反驳。

他指出,作品是作家的“另一个自我”的产物,这个“自我”不仅有别于作家表现在社会上的外在自我,而且唯有排除了那个外在自我,才能显身并进入写作状态。

不管后来的文艺理论家们如何分析这两种观点的得失,一个显著的事实是,几乎所有第一流的作家都本能地站在普鲁斯特一边。

然而,在今天,作家中还有几人仍能保持着这种迂腐的严肃?

将近两个世纪前,歌德已经抱怨新闻对文学的侵犯:

“报纸把每个人正在做的或者正在思考的都公诸于众,甚至连他的打算也置于众目睽睽之下。

”歌德倘若知道今天的情况,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