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docx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
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
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
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
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
“游处交友,尔宜精择。
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注】①吕元膺:
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
②处士:
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物。
④俾(bǐ):
使;⑤灭裂:
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因私易一子________
②乃以束帛________
③如是十年许________
④言毕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
(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3)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
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解析】【分析】
(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是”:
这,这样。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私自”之意,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易”:
换。
“足”:
值得。
“但”:
只是。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游处交友,尔宜精择”说明他交友慎重。
“内外人莫测”从侧面写出他的处事周全。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是说他重视教育后代。
故答案为:
⑴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
⑵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⑶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
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
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
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要从人物的举动、言语等来进行分析,文中吕元膺“吕辄已窥之”“乃以束帛赆之”,明明看出来却不说出来,还送东西给处士,可看出能为别人着想,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并以此来教育后人的品质。
【附参考译文】
吕元膺做东都留守的时候,曾经与个隐士下棋。
正下着棋,便有一些文件堆积起来,吕元膺就停棋拿笔批阅。
棋友以为吕元膺一定顾不上棋局,就偷偷换了个棋子来取胜。
吕元膺已经把一切看在眼里。
第二天,吕元膺请他到别处去。
所有的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
棋友却感到很内疚,就留给吕元膺一份很厚的告别礼物。
就这样过了约十年,吕元膺卧病在床将要死去,儿子侄子们都站在床前。
吕元膺说:
“结交朋友,一定要仔细地选择。
当初我为东都留守,有一个和我下棋的人,乘我去办别的事时,偷偷换了一着棋。
其实也不值得介意,但反映出此人的心迹可怕。
几次想说这件事,又怕那个人因此而忧愁悲戚;始终不说,又怕你们毁于这一类的事上,就告诉了你们。
”说完,吕元膺怀着惆怅死去了。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邴原泣学
邴原①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
“童子何泣?
”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②然曰:
“欲书可耳!
”原曰:
“无钱资。
”师曰:
“童子苟③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①邴(bǐng):
姓。
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
②恻(cè):
心中悲伤。
③苟:
如果。
(1)选出下列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邴原少孤 孤:
失去父亲
B. 一则羡其不孤 羡:
羡慕
C. 二则羡其得学 其:
代词,自己
D. 师恻然曰 然:
……的样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从邴原泣学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
(1)C
(2)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3)示例一:
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示例二:
书塾的老师不向邴原收取学费,那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解析】【分析】⑴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C项有误,其:
代词,他们,那些有父母的孩子。
⑵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苟:
如果。
徒:
白白地。
资:
学费。
句意是:
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⑶根据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归纳道理启发。
要点:
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书塾的老师不向邴原收取学费,那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故答案为:
⑴C
⑵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⑶示例一:
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示例二:
书塾的老师不向邴原收取学费,那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
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⑶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
答题时应注意,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从中明白道理或得到启发。
【附参考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
“小孩子为啥哭泣?
”邴原答道:
“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地说:
“你想读书就来吧!
”邴原说:
“(我)没有钱交学费。
”老师说:
“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于是邴原就开始学习。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
祖华,受业双峰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
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
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
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
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
(选自《明史·列传》)
(1)用“/”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解释相同的两项是( )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B. 公亦以此自矜
C. 徐以杓酌油沥之
D. 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
(4)吕蒙和汪克宽各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
(1)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2)A,C
(3)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于是(他)拿来《四书》,自己断句,日夜吟诵学习,其专心勤奋(的程度)不同于别的儿童。
(4)吕蒙的学习方法是粗略地阅读,是略读。
汪克宽的学习方法是认真研读,是精读。
,示例一:
我的启示是:
汪克宽精读的方法对我们学习会很有效。
当前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果一味选择“粗略阅读”,诚然知识面广了,但缺少了有选择的深入钻研。
只会停留在浅层的认识上,而抓不住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这对我们的学习是不利的。
所以,我们只有勤奋研读,才能牢固掌握知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示例二:
我的启示是:
如果在学习或者工作忙碌的时候,我们在读书的方式上可以选择吕蒙的“粗略阅读”:
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生活和工作
示例三:
我的启示是:
学习中略读和精读这两种方法可以灵活地结合运用。
对一般文章采用广泛阅读,就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而在研究经典作品时,则需要我们认真深入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所以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译为:
汪克宽十岁时,父亲教他学习双峰饶鲁的著作,能即刻有所领悟。
(2)句子中“以”字的解释相同的两项是AC,都是“用”之意。
B“因”。
D“因”。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但”“往事”“句读”“凡”等字词的翻译。
(4)比较阅读,也是文言文要点的概括。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一问,吕蒙的学习方法:
略读。
汪克宽的学习方法:
精读。
二问,可分别从吕蒙或汪克宽的学习方法的角度写启示。
故答案为:
(1)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2)AC
(3)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于是(他)拿来《四书》,自己断句,日夜吟诵学习,其专心勤奋(的程度)不同于别的儿童。
(4)吕蒙的学习方法是粗略地阅读,是略读。
汪克宽的学习方法是认真研读,是精读。
,示例一:
我的启示是:
汪克宽精读的方法对我们学习会很有效。
当前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果一味选择“粗略阅读”,诚然知识面广了,但缺少了有选择的深入钻研。
只会停留在浅层的认识上,而抓不住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这对我们的学习是不利的。
所以,我们只有勤奋研读,才能牢固掌握知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示例二:
我的启示是:
如果在学习或者工作忙碌的时候,我们在读书的方式上可以选择吕蒙的“粗略阅读”:
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生活和工作
示例三:
我的启示是:
学习中略读和精读这两种方法可以灵活地结合运用。
对一般文章采用广泛阅读,就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而在研究经典作品时,则需要我们认真深入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所以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熟记课文注释。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字字落实。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
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
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
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附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
“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
“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译文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
十岁时,父亲教他学习双峰饶鲁的著作,能即刻有所领悟。
读《四书》能自己断句,日夜学习,其刻苦专心的程度是别的儿童所难以比拟的。
后随父亲到浮梁,向吴仲迂求教,求学之心更切。
元泰定中(1326),乡试中举,而会试落第。
他愤愤不平地抛弃科举而致力于经学。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万里赴戎机________ ②朔气传金柝________
③策勋十二转________ ④赏赐百千强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木兰辞官不就,可见其具有怎样的高尚品德?
【答案】
(1)战事;北方;记录;有余
(2)①(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②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3)不图功名利禄,眷恋家园。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3)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文中的抒情议论的语句等来整体感知。
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体现了木兰不慕名利、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品质。
故答案为:
(1)战事 北方 记录 有余
(2)①(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②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3)不图功名利禄,眷恋家园。
【点评】文言文翻译句子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还要注意有无特殊句式。
如第2句就是互文句,翻译时要依据该句式特点进行理解。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蒜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
“叟能如是乎?
”叟曰:
“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骂曰:
“老奴能受我打乎?
打死勿怨!
”叟笑曰:
“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
“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旁睨而揶揄之________
②卒不肯告人姓氏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3)选文塑造了两个人物:
杨二相公和卖蒜叟,这两个人物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你读了以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答案】
(1)斜着眼睛看
;最终
(2)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
(3)杨二相公:
骄傲自大,仗着自己精于拳术,哗众取宠,炫耀于世。
卖蒜叟:
武艺超群,深藏不露。
(4)强中自有强中手,不要骄傲自大,否则就会吃亏。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注意“睥”解释为“斜着眼睛看”,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或翻译能力。
做此类题时,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本题中要注意“纵”“外”等词语的解释。
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疏通语句。
所学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3)分析人物形象,结合“二人”做了哪些事?
为什么做这些事?
揣摩“二人”的心理、态度和情感。
结合原文分析,杨二相公是一个骄傲自大,仗着自己精于拳术,哗众取宠,炫耀于世的人;卖蒜叟是一个武艺超群,深藏不露的人。
(4)第一问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写作背景等去把握文章的主题。
这则故事说明了强中自有强中手,不要骄傲自大,否则就会吃亏的道理;第二问属于个性化阅读,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
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
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语句合理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附参考译文】
南阳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功夫时,来围观的人非常多,就好像一堵墙一样。
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
杨二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轻视地对老人说:
“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
”老人说:
“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
”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
“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
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
”老人笑着说:
“我一个都快要死了的老头,如果我死了能够成全你的名声,死了也没什么可怨恨的!
”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因此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他)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
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
“晚辈知道错了。
”原来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
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
老人慢慢背着他的蒜走了,始终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6.阅读文言文,阅读问题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
俄③有老父④至曰:
“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
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鲁:
鲁国,在现在的山东。
②计:
计谋,策略。
③俄:
不久,一会儿。
④老父(fǔ):
老人。
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⑤圣人:
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
⑥中截:
从中间截断。
(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划一处)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执竿入城________
②不可入________
③但见事多矣________
④遂依而截之________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竖执之。
②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4)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给你的启迪。
(不超过40字)
【答案】
(1)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2)握,持;进入;只,只是;于是,就
(3)①开始是竖着拿长竿。
②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4)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我们不能做好为人师的“智者”,更不能如执竿人那样盲目轻信,虚心求教不等于自己不动脑筋。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能力,理解句子的意思可有助于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
(2)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要注意“但”解释为“只是”。
(3)注意第②句是反问句。
(4)阅读文本可知,执长竿者是一个遇事不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人。
这则故事给我的启示是:
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或做事不能固执己见,因循守旧,不知变通,要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
故答案为:
(1)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2)①握,持②进入③只是④于是,就
(3)①开始是竖着拿长竿。
②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4)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我们不能做好为人师的“智者”,更不能如执竿人那样盲目轻信,虚心求教不等于自己不动脑筋。
【点评】
(1)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