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2pptConvertor.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0126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9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2pptConvertor.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教育学2pptConvertor.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教育学2pptConvertor.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教育学2pptConvertor.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教育学2pptConvertor.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2pptConvertor.docx

《教育学2pptConvertor.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2pptConvertor.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2pptConvertor.docx

教育学2pptConvertor

教育学

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涵义

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个体社会化

A.掌握个人获得社会成员资格和追求目标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谋生)

B.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场合下自己所处的角色与社会规范(社会性);

C.接受一定社会的文化价值,使个体追求的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伦理价值观)

个体个性化

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独特性、创造性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天资、能力方面存在差异,但并不表现为高低优劣的等级之分,而是多样性的表现。

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这七种智力,智力成分的独特组合表现出独特的智力优势以及同一种智力在不同的人身上的不同表现形式,使每个人的智力各有特点。

智力类型的差异可以决定学生发展的方向,但不可预设智力发展的整体水平,某种智力的缺失肯定预示着某方面的失败,但这决不意味着学生全方位的失败,学生在智力水平上的差异可以由类型上的多样加以弥补。

[真题]试述“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

(2007年1中、46中)

(二)教育的形式

1.学校教育

2.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

教育的内容生活化;教育方式情感化,家庭教育方式多样化。

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理解与尊重孩子,善于将教育与娱乐结合起来。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1)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

(2)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

(3)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4)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3.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主要指学校家庭以外的社区、文化团体和组织、大众传媒等给儿童的影响。

4.学校对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指导

学校对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应进行指导,使家庭、社会、学校目标一致,相互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通过举办家访、建立通讯联系、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等方式,与家庭建立联系。

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

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社会专门性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联系,与社会教育联合起来。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1. 教育的起源

A.神话起源说

体现神或人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B.生物起源说

动物的本能,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代表人物:

法国勒图尔诺与英国沛西·能

C.心理起源说

儿童对成人的模仿。

(美)孟禄。

D.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社会起源说

2.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1)农业社会的教育

A.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最早的学校:

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

夏朝我国就出现了名称为“痒”、“序”、“校”等的学校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七艺:

文法、修辞、辨证术、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

雅典的“七艺”和谐教育;斯巴达军体教育

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文化知识教育、艺术教育、读写算教育、军事体操教育)

B.教育的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樊迟请问稼,子曰:

“吾不如老农。

”请问圃,曰:

“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

“小人哉,樊迟也!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2)工业社会的教育

A.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B.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突出

C.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3)信息社会的教育

A.学校将发生一系列改革

B.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政治、经济、文化)

C.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D.教育终身化和全民化

考题: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我国也培养出一批杰出的人才,为什么现在要进行教育改革?

选课制的理论依据和背景.

四、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又称:

前学科时期奴隶社会——17世纪)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包括学科雏形时期17世纪——18世纪;

学科形成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教育学理论深化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1.教育学的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柏拉图的《理想国》:

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培养哲学家。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孔子的《论语》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

《论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

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

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启:

开其意。

发:

达其辞。

),“道(引导)而弗牵,强(尽力)而弗抑(强迫),开(打开学生思想)而弗达。

孔子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2)教育学的创立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

班级授课制。

倡导泛智教育: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洛克的《教育漫话》

“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一个绅士应该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学问。

卢梭的《爱弥儿》

自然教育: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可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

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他将气候、风雨、季节搞得混乱不清;……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像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人像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欢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

把孩子看作孩子: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该把人看作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要爱护孩子,帮他们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天性。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西方教育家称为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

在西方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主要观点:

(1)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教学的教育性);

(2)以心理学为依据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学过程理论。

(3)在西方,通常把他的教育思想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教师、知识、课堂三中心)。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3)教育学发展的多元化时期

斯宾塞:

《教育论》,提出了“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这一著名论断,重视实科教育,可以说是近代科学教育的先锋。

(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无目的”,“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从做中学”。

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儿童、经验、活动三中心)

凯洛夫:

《教育学》,人们一般认为这是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作指导而写成的教育学著作.

马卡连柯:

集体教育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布鲁纳:

“学科基本结构”、“发现学习”。

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一书,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大原则,既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教学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1972年以来,苏联连续出版了巴班斯基的几本系列著作《教学过程最优化》,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儿童》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

2.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一)历史法

历史法:

就是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考察,以弄清它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研究过程大体经历三个基本步骤:

1.史料的收集。

包括文字的和非文字的两种。

2.史料的鉴别。

历史的资料由于某个人的认识和历史的局限,常有不可靠的成分,在研究问题时,应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鉴别,去伪存真。

3.史料的分类。

或按时间、问题的性质、地域、民族的不同进行分类,以便于问题的研究。

(2)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运用观察、问卷、访谈、成品分析、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以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发现问题验证假设,从而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问卷调查、访谈调查

问卷具有简便易行,省时省力,调查面广,信息量大,结果真实等特点。

访谈法可以使问题深入,获得更为完整的信息,尤其是个人方面的信息。

调查法的研究方案主要包括:

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确定调查对象;设计项目内容与调查问题;设计调查工具;确定实际调查的步骤、日程安排及组织分工;设计调查结果的整理;筹划调查经费。

(3)实验法

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的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单组实验法:

是向一个或一组研究对象,施加某一个或数个实验因子,然后测验其所发生的一种或数种变化,借以确定实验因子的效果如何。

等组实验法:

以不同的实验因子分别施行于两个或几个情况基本相同或相等的组,然后比较其所发生的变化。

这种方法叫做等组实验法。

第二讲教育的功能

(一)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与教育内容。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社会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考题: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教育家幻想通过农村教育改革来救国,这一改革初衷违背了____教育原理。

1.教育的经济功能:

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1)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2)教育成为发展经济的人力基础

(3)教育自身成为社会的基础产业

(4)教育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工人增进熟练的程度,可和便利劳动、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具同样看作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

”《国富论》

[真题]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2.教育的政治功能

关系:

政治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政治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通过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来实现其政治功能

(2)通过政治思想的“教化”来实现其政治功能

(3)通过培养政治领导人才来实现其政治功能

英国历史上50多位首相中毕业生牛津、剑桥两校的就达30位以上。

从1979年6月的资料来看,英国当年399位保守党议员中就有94人毕业于牛津大学,75位毕业于剑桥大学。

在美国,高级政治人才大多毕业于诸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少数名牌大学。

在日本,70%的高级文职人员毕业于东京大学。

3.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承递功能(时间)

(2)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空间)

(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三)教育的个体功能

人的发展概念

人的发展是指人一生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前者指有机体的自然形态和组织器官及其机能的发展、完善,后者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和各种高级社会性的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因素

遗传素质是指在遗传机制的作用下,子代在母体内已经形成,并从母体降生时就已具有了的包含着发展可能性的新生个体的解剖生理特点。

A.遗传从生物可能性上决定着人的身心发展。

B.遗传不能最终决定个体发展方向、内容和水平。

C.遗传素质的成熟水平制约着个体身心的发展水平;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个体的身心发展差异。

D.遗传素质本身虽不能改变,但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高尔顿,他用家谱调查方法,先选出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和艺术家在内的977个著名人物,调查他们的亲属,调查他们的亲属,发现在他们的父、子、兄弟中,有332人具有名声。

再选出977个所谓一般的普通人,发现只有1人具有名声。

具此,高尔顿下结论一个人的能力乃是有遗传素质决定的,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之受遗传的决定一样。

[真题]根据一项调查资料显示:

美国康乃狄克州有个嘉纳塞·爱德华家族,这个家族八代子孙共600多人。

爱德华一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神学家、哲学家、道德家。

他的八代子孙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人作了教授,14人创建了大学和专科学校,60多人当了医生,100多人当牧师,75人是军官,80多人成了文学家,等等。

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庭。

于是,有人认为:

这是遗传决定的,这种观点对吗?

请运用教育学原理分析这一现象。

遗传因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但不是决定力量。

既不否认遗传的作用,也不夸大遗传的作用。

过分夸大遗传作用的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

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认为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被决定了,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能延迟或加速这些先天遗传能力的实现,而不能改变它。

如“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附案例:

我国孩子家长十分重视儿童的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小孩从刚刚开始牙牙学语时,就教他们学数数,刚上小班就教孩子学拼音,学写字。

上小学、中学对孩子的文化课的学习成绩备加关注。

请您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1.工业社会早期,教育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

2.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3.遗传素质的成熟水平制约着个体身心的发展水平

1929年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选择同卵双生子T与C作为实验对象,他让T从出生48周起每日进行10分钟的爬梯训练,连续训练6周,。

在这期间,C则不进行这种训练。

C从第52周起开始进行与T同样的训练,只训练了两个星期,C就赶上了T的水平。

(2)环境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

环境决定论片面地夸大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和教育机械决定的,否认遗传的作用,否认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作用,否认儿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洛克认为,“我敢说我所见过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儿童“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任何式样的。

”这就是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白板说”。

华生也认为,“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3)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的

教育对环境和遗传影响能给以调节,加以选择、协调与优化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简约化的活动。

首先,应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其次激发儿童的发展的内部动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教育必须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1)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和阶段性

稳定性与可变性

不均衡性

个别差异性

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施教

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因材施教

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为受教育者提供良好的环境

[真题]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4)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部动力

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要素,无论是遗传素质、环境的作用,还是教育的熏陶,都需要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B.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C.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作为主体通过他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受客观影响,从而获得主体自身发展的。

②人们是按照自己的认识、经验以及需要、兴趣等来对客观事物作出反映,并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向,自觉地、有目的地开展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活动。

③正确处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实现的途径与方法。

(1)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感受。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留下选择的余地,因材施教。

(3)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附案例:

王明是一个口齿伶俐,成绩优良的学生。

下面是李刚老师与王明的谈话,假如你与这个孩子谈话,怎样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采用哪些具体的方法?

李:

星期天上哪玩了?

王:

在家看电视。

看了柯受良飞跃黄河。

李:

当时有什么感觉?

王:

很紧张。

不过……我更希望他掉下来。

李(大吃一惊):

为什么

王:

叔叔,你不觉得那更刺激吗?

许多人急得团团转,飞机紧急营救……当然他最后成功了也不错。

李:

你崇拜柯受良这样的勇士吗?

王;(眨眨眼,坚决地)不,不崇拜,我有自己的理想。

李:

你的理想是什么?

王:

(笑起来,很干脆)挣大钱。

李:

我是问你将来想当什么样的人,比如工程师、科学家、商人……

王:

叔叔,你想想,这个世界没有钱怎么行?

有很多钱才能享受,我将来要买汽车、买房子、还要周游世界。

李:

如果老师让你谈理想,你也这么说吗?

王:

不,那可不行。

跟他随便谈一个他希望听的就行了。

反正将来他也不会跟着我调查。

李:

你说你将来要买汽车,你会不会象柯受良一样去冒险?

王;(轻蔑地一撇嘴)我才不会像那么傻呢,那多危险呀,一不小心,命就没啦。

钱挣的再多,也得活着花呀。

(《教育学——情境与原理》211页。

1.环境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外部因素,教师应协调社区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保持一致,互相配合。

互相访问、通讯联系、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

2.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德育教育的针对性、有条件性

说服教育

如:

辩论会《金钱万能》

榜样示范

实际锻炼

陶冶

如:

访谈成功人士的金钱价值观

行为评价

第三讲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涵义

人们预期的教育结果,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就已在头脑中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结果,它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预设性、观念性、超前性、可能性

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

(一国的教育目的又称为教育宗旨)

(二)教育目标的结构层次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指的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三)  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

1.个人本位论:

卢梭、爱伦·凯

以个体价值为中心,应根据人的本性、本能的完善和发展的需要

2.社会本位论:

涂尔干、凯兴斯泰纳

以社会的价值为中心,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

3.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四)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的教育方针的历史回顾

教育方针包括:

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根本原则。

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规定:

“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新时期我国教育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

1957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及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赋予教育目的以新的内容: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教育必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精神实质)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要求全面发展。

具有独立个性。

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1)德育

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和形成规律,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能动的认识、体验、践行从而形成他们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发展一定的品德能力。

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2)智育

智育是有目的地授予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能力的教育,其主要功能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

智育不等于教学,教学是实现智育的基本途径,它既要完成智育的任务,也要完成体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因此,它是学校工作的核心。

智育的任务

1.传授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的智力

智力是能力的一部分。

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多数学者按其适应性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类,也有学者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创造力三类。

智力多指适合多种活动要求、为人所共有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智育的实施的基本原则: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

2.智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结合

3.发展认知因素和发展非认知因素结合

4.记忆与思考结合

5.教会学生学习

(3)体育

概念:

体育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有关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教育。

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体育是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为全面素质发展提供生理前提。

任务:

(1)促进学生身体正常生长和发育,增强他们体质。

(2)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并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及良好的卫生习惯。

(3)通过体育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

体育的内容

体育的内容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游戏、武术、游泳、军事体育七项。

中学体育主要通过体育课、两操(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运动、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等形式。

体育的实施原则:

(1)体育锻炼的全面性。

(2)体育锻炼的适量性。

(3)体育锻炼的差异性。

(4)体育锻炼的经常性。

(4)美育

概念: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任务

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学校美育的根本任务是要使学生具有发现和创造美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