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1.10MB ,
资源ID:99929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9929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七课 中国古代山水画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 高中美术 高中艺术欣赏上册.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七课 中国古代山水画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 高中美术 高中艺术欣赏上册.docx

1、第七课 中国古代山水画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 高中美术 高中艺术欣赏上册第七课 中国古代山水画教材阅读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以及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的目的。 (二)内容结构 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通过对5件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整个课文分成以下7个自然段落: 第1段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

2、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 第2段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首先在于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同时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在创造意境方面所经历的过程。本课则着重通过对北宋、南宋和元代这三个历史阶段的山水画代表作的赏析,说明它们彼此不同的面貌和意境。 第3段以北宋三位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家范宽、郭熙和王希孟的3幅作品,说明北宋山水画在创造意境方面的主要成就和特色。 第4段以南宋的山水画,特别是以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说明南宋山水画在创造意境方面的主要特色,同时说明中国古代绘画在运用空白、虚实关系时的一些独特的艺术手法。 第5段以元代两位著名山水画家倪瓒和王蒙的山水画代表作,说

3、明元代山水画在创造意境方面的主要特色。 第6段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还表现在对空间的处理上。 第7段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也表现在一些源于生活的程式化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山石的皴法上。 本课图版共5幅,除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一长卷,图版只能选一局部外,其他均系全图。课文中作重点分析的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见课本第9页。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课文中在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后,就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所欣赏的山水画作品也主要是借以说明这一点。这三个方面是: 1. 要

4、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即要求画家把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认识,与被描绘的客观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写景是为了抒情,抒情又离不开具体的景物,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 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即把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如同看盆景。这样,即使是千里江山也可以尽收眼底,不受视觉的局限。画幅虽小,但所表现的范围和境界可以很大。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创造的这种独特的空间处理手法,不仅表现了中国画家观察自然的独特方法,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和中国人民的自然观,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 3. 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程式的本意是法式、规程。立一定之准式以为法,谓之程

5、式。它含有规范化的涵义。这是中国传统艺术,如戏曲、中国画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技术格式。例如,中国戏曲表现手段的四个组成部分唱、念、做、打,都有程式。中国山水画表现自然界的各种树石,也有许多程式。如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就有披麻皴、雨点皴、斧劈皴、卷云皴等十多种皴法。这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不同的质地结构和不同树木的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形成的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当然,在运用这些程式时,还必须从现实生活出发,不能完全照搬。只有这样,这些程式才能不断有所发展。课文中涉及这些程式的名词术语,可参看本课“名词解释”。 本课的难点主要是涉及到艺术理论中的意境。追求意境

6、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概括地说,意境乃是抒情诗及其他文学艺术创作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由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成的意蕴或形象,其特点是描绘生动、意蕴丰富,能启发读者或观赏者的联想和想象,有着超越具体形象的更广的艺术空间。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作品分析 溪山行旅图(绢本墨笔,206.3厘米103.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范宽(北宋) 范宽,生卒年不详,北宋前期著名山水画家。长期生活在陕西终南、太华山林之中,深入观察北方山川景物之真实面貌,主张“与其师人,不如师诸造化”,所以,他画的山水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境

7、界。溪山行旅图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一座巍峨的山峰几乎占满了大半个画面,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山顶杂树丛生,一线飞瀑从山腰间直泻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林木葱茏,山路上有行脚商人赶着驮货的驴群缓缓前进,它既给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又起着点题的作用。从整个画面看,笔墨浓重粗壮,通幅无一败笔,于沉雄之中见精微。徐悲鸿称赞此画为中国的重要国宝,“大气磅礴,沉雄高古”,“章法突兀,使人咋舌”,是他最钦佩的作品之一。 千里江山图(绢本设色,纵51 5厘米,横1191 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希孟(北宋) 王希孟(1095?)北宋末年画家。当他创作这幅千里江山图长卷时,还是宋徽宗时宫廷画院的学生,年仅1

8、8岁。可惜,在画完这一作品后不久,他就早逝了。 此画全卷长近12米,用整幅绢画成。在这一作品中,王希孟充分运用了中国山水画“咫尺千里”的表现手法,以精细的笔法、浓烈的色彩、宏大的气势,描绘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和壮美,抒发了画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此画虽然是采用传统的青绿山水画法,但它没有像大多数青绿山水画那样,把重点放在殿堂楼阁、仙山海市、逸民隐士等描写上,而是着重画出千里江山的壮丽。值得注意的是它在表现阳光的感觉上所采用的巧妙手法,这就是一方面通过色调的浓淡虚实,来表现山水的明灭隐现、景物的高低远近,产生一种阳光扑面的感觉;另一方面,又通过河水的波光闪烁,体现出阳光的强烈,而这种强烈的光感,更

9、增强了河山的壮美。这是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少见的巨制。 早春图(绢本设色,158 3厘米108 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郭熙(北宋) 郭熙,生卒年不详,是北宋中期重要的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的山水画,师法李成,又兼采董源、范宽之长,故能自成一格。由他儿子整理成的林泉高致一书,是他绘画实践和理论的高度总结,对山水画的发展有重要贡献。早春图是他传世作品中的代表作。它描绘早春时节清晨的山景,薄雾笼罩山腰,树枝尚未放青,但已吐出新芽,山涧溪水已经解冻,泉水潺潺,形成一潭清浅春水。画中虽无桃红柳绿的景色,但大自然处处萌发着生机,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这种从描写的自然景物中自然流露出的季节特色,与郭熙强调

10、的画山水要表现不同季节的特征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青卞隐居图(纸本墨笔,141厘米42 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王蒙(元) 王蒙(13081385)是元代末年著名的画家,与黄公望、倪瓒、吴镇合称“元四家”。元代灭亡后,长期隐居黄鹤山(今浙江余杭),自号“黄鹤山樵”,擅长山水画。青卞隐居图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它描写浙江吴兴县西北卞山的自然景色。王蒙采用高远法构图,画面上重山复岭,密树深溪。山坳的草堂中,一人抱膝倚床而坐,一隐士则沿山路而行,俨然是王蒙长期在山间隐居生活的写照。在用墨的方法上,先淡后浓,干湿互用,用笔密而不乱,层次井然。点苔方法比较多样,或用浓墨、焦墨混点,或用破竹点、胡椒点。整

11、个画面茂密苍郁,气势雄伟。倪瓒称赞王蒙“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六君子图(纸本墨笔,61 9厘米33 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倪瓒(元) 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是元代山水画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他的绘画,不论是画山水还是竹子,都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意识和笔墨趣味。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的画“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画的一种重要倾向。现存的他的山水画,多表现他长期生活的无锡太湖一带的自然景色,笔墨简练,具有独特的意境。六君子图是倪瓒中年时的作品。画上有黄公望等人的题诗,其中黄公望有“居然相对六

12、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所谓六君子,也就是画中的六棵树。古人指出这六棵树为松、柏、樟、楠、槐、榆。画家为这些树木写照,另有寓意,黄公望的题诗即已点明。令人注目的是倪瓒特有的画风,此画描绘江南秋天景色,但气象萧然,近乎荒凉。全画用笔简洁疏放,但柔中有刚,自有深情在。 雪堂客话图(中国山水画) 夏圭(宋) 该画构图截取自然景观一角,实景偏布于左侧,近景是被一条小路截为两部分的山坡,高坡陡起,其上老树盘根,前边斜坡探入湖中,坡边、水中遍布大小石块和杂树草丛。山坡间开出的小路,将人引向隐于山间的一个院落。院落被山树遮挡大半,露出在水边建起的石砌底基的白墙和水榭屋轩。其支起的大窗露出室内有宾主二人对坐交

13、谈。水榭前水面开阔,湖中有一小舟,渔人在冒雪捕鱼。房屋背后树丛掩映,缓坡堤岸向远处伸延,构成一幅有丰富意趣的宁静画面。 画家以笔墨创造出一个江南难得的雪景和僻野幽深的世外桃园。隐居于此的主人与踏雪来访的好友,面对纷飞洒落着的雪花和开阔的湖面,互吐心声。作品表现的是一种很有诗意的冷寂景境,蕴藉着人的淡淡的伤感情思,令人联想那二人仿佛在谈论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而不思收复江北河山之痛。 画家以秃笔润墨,通过皴擦画出山石、树干和树丛,将白白的积雪衬托出来,很好地表现了自然特征。有力的笔法勾出的远岸平坡,曲折起伏,甚见功力。寂静的画面中,湖中小舟似乎增添了人的活动生气,使画面丰富了意趣。同时在构图中,

14、小舟也起到与景物偏左的均衡作用。宋代绘画讲究遮掩虚实关系,讲究创造诗意的景境与意境的统一。该画前山挡竹林,竹林遮院落,小路引人走向深处,进而拐进庭院的联想,体现了中国山水画可游可居,令人神游同往,引发体验画境、感受意境之特点。 夏圭(12世纪13世纪)字禹玉,钱塘(杭州)人,南宋宁宋朝的画院待诏。他善长山水画,师承范宽,善用秃笔作画。笔法苍老,墨汁淋漓,具有雄伟魄力和写实功力,是南宋四大画家之一。由于他在构图风格上与马远相似,都善于不画全景,而有“马一角、夏半边”之誉,并以“马夏”并称。他抒写江南风景,具有清妙秀远和于简淡中蕴含深远意趣的特点。 (二)名词解释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

15、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廓,皴笔少,着色浓重;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二色。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王蒙等喜欢作这种山水画。 没骨山水:“没骨”是中国画技法的名称,指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描绘物象。用这种方法画的山水画,就称“没骨山水”。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张的名言。“造化”是指自然,“心源”指心灵感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意是,山水画创作既要以自然为师,同时又得力于画家内心的感受。它正确地指出了中国古代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原

16、则,对后来中国画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崇信佛教,性喜山水。北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代画家董其昌推王维为山水画“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现存的雪溪图和伏生授经图相传是他的画迹。 李思训(651716),是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字建,唐玄宗时,李思训官至右武卫大将军,故世称“大李将军”。擅画山水树石,他的山水画风为后代画青绿山水者所取法,有相当大的影响。现存江帆楼阁图相传是李思训的作品。 “南北宗”: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借用唐代佛教禅宗分为南、北二宗,来解释自唐至明数百年的绘画发展。他按绘画的创作

17、方法和画家的身份,将唐以后的山水画也分为南北二宗,即将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青绿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他自诩为南宗正派。这种崇南贬北的观点带有浓厚的宗派门户的偏见,对明末清初以来绘画界有颇大影响。 “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这是元代著名山水画家倪瓒有名的绘画观点。它的基本思想是,绘画不是以准确地再现客观对象为目的,而是强调抒发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情感。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高远、平远、深远:这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三种构图方法,简称“三远”。它源出自北宋著名山水画家郭熙的山水画理论著作林泉高致。书中对“三远”的解释是:“自山下而仰山巅,谓

18、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教学建议 (一)本课所选供欣赏的作品少而精,且集中在宋、元两代,教学时应力求讲深讲透,特别是引导学生着重领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以便学生能举一反三,初步学会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能力。 (二)本课的复习思考题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应努力把握这个重点。 (三)为了加深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的理解,可以适当采用中西绘画比较的办法。但是,比较的目的不是评论谁高谁低,而是知其异同,并能理解造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 四、参考书目 中国美术通史(18卷),王伯敏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

19、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书画鉴赏辞典,郎绍君等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古代山水画百图,令狐彪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五、教学设计参考 设计一 北京四中 于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对比展示风光照片、画册图片与中国古代山水画。 提问:中国的自然山水十分美好,与中国的山水画有什么关系?你觉得山水画与自然山水有什么不同?在画中,除了自然的景色还有其他的内涵吗? 同学们观看图片与山水画,思考回答问题。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 对比真实的景色与艺术作品,进一步体会意境

20、的创造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展示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寒江独钓图(见课本第9页)。 提问:画面画的是什么内容?你能联想到一首诗吗?作者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表现情感的?大面积的留白表示什么意思?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分析:作品描绘了诗一般的意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作品描绘了一叶孤舟漂泊在无垠的水际,只有一位老者,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独自垂钓。大面积的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像水天相连,像茫茫白雪,像雾气迷茫,充分表现了寒冷的感觉。 体会意境之美,中国山水画情与景交融的独特审美内涵。 展示: 1.溪山行旅图 2.早春图 3.六君子图 4.潇湘图

21、 5.庐山高 6.富春山居图 7.青卞隐居图 请同学们自己分析讨论作品中的意境之美。画面有什么涵义?表现了怎样的情感?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的? 教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解疑答难,启发诱导。 学生分组认领一幅作品进行讨论。 1.溪山行旅图范宽(宋) 范宽,一名中正,字中立,因为性情宽缓,故以“宽”名,生卒年不详,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山水初学荆浩与李成,后有所领悟,于是深入终南、太华一带的崇山峻岭,“览其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难状之景,默然与神遇,一寄于笔端之间”,成为与李成、关仝齐名,“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前古”的大师。 溪山行旅图表现的是山川壮丽之美,雄伟高耸。一改常规构图

22、,迎面耸立、雄壮浑厚的大山头被置于画面的主要位置,顶天立地,极具质量感,造成一种撼人心魄的视觉效果。山巅茂林密树,山谷飞瀑如练,直落千尺。山下空空一片,衬托出怪石嶙峋的岗丘;山上杂树丛生,树隙间楼阁隐现。山脚下流水潺潺,山路上驮队纡行。在画幅右下角草丛间,有“范宽”二字款,还有董其昌“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题字。 2.早春图郭熙(宋) 表现了山中雾霭迷蒙、山水幽深、可游可居的景象。此图为郭熙传世名作,通过山间雾霭浮动及旭日照射的气候描绘,细致而生动地画出严冬刚刚过去、春天悄然降临的微妙变化,从中传达出欢慰喜悦的感情。本图虽仍是全景式结构,但构图中高远、平远、深远兼具,活泼而有变化,笔墨细腻而简

23、括,更富于表现力。 3.六君子图(元)倪瓒 表现了荒疏、冷漠、孤寂、萧条的意境。笔墨意趣突出表现了六株挺拔的树木列植江边的景象。这六株树分别为松、柏、樟、槐、楠、榆,各有其象征意义。土石层叠,连勾带皴,从董源脱出,而参以方折之笔;树木用笔简洁疏放,墨色浓淡变化得宜。江上远峦以干笔皴擦,给人一种空灵之感。倪瓒(约13061374),元末书画家、诗人。初名埏,字元镇,号云林子等,无锡(今属江苏)人。擅画水墨山水,宗法董源,参以荆浩、关仝技法,用笔方折,创“折带皴”写山石,画树木则兼师法李成。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疏林坡岸,浅水遥岑,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用笔轻而松,燥笔多,

24、润笔少,墨色简淡,却厚重清温,无纤细浮薄之感,能以淡墨简笔有神地笼罩住整个画面,识者谓其“天真幽淡,似嫩实苍”。这种“简中寓繁”的风格,对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画影响颇大。后人把他和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为“元四家”。传世作品有杜陵诗意图、狮子林图、渔庄秋霁图和六君子图等。 4.潇湘图(长卷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董源(五代)全卷以横幅形式图写江南山丘、沙岸、江河纵横的秀美景象,表现了南方的山势平缓、烟雨朦胧、淡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山头丛林杂树以水墨点染,平沙坡岸间以披麻皴擦绘成,开卷处有二宫装女子并立,滩头列有五人击鼓奏乐,江面舟中有朱衣贵族端坐,后段近岸处有渔夫十人拉网捕鱼,山水皆以花青运墨

25、点染,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雨空蒙的特色。人物则以细笔重彩涂写,神采历历俱足,是董源的传世名作。 董源,生年不详,约卒于962年,五代南唐画家。源,一作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中主李F(916961)时任后苑副使,后苑即北苑,世称“董北苑”。工画龙、牛、虎、人物,最擅山水。董源的水墨山水,影响很大,后世将其与巨然并称“董巨”,成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与李成、范宽并称为“北宋三大家”;又与荆浩、巨然、关仝并称“五代、北宋间四大山水画家”。 5.青卞隐居图(墨笔,纵140厘米,横4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王蒙(元) 此图绘画家乡吴兴的卞山景色。山势峥嵘,重山复岭,林木

26、茂密,悬瀑深溪,背山临流处结屋数间,堂内一人抱膝倚床而坐,表现了文人适性悠闲的隐居生活。此图深邃幽雅,纵逸多姿,技法融合董源、巨然、郭熙、赵孟等名家之长,干湿互用,披麻皴、解索皴、牛毛皴、卷云皴、浑点、圆点、破竹点、破墨点等灵活变化,形成和谐统一。图中繁密充盈,气势雄伟,表现了江南山岭浑厚苍润的特点。这是作者风格成熟期的精心之作。董其昌诗题为“天下第一王叔明”。 6.富春山居图(长卷,纸本,水墨,纵33厘米,横636.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黄公望(元) 此画为一极长手卷,全卷从起笔到完工,前后连续七年。图绘富春山一带秀美景色。画中峰峦起伏,云山烟树,怪石苍松,平溪村舍,野渡茅亭,渔舟出没。

27、此画笔墨洗练,意境简远,“气清质实,骨苍神腴”,用草篆笔法挥写,中锋、侧锋、尖笔、秃笔夹用,将长短干笔皴擦与湿笔披麻浑成一体,笔趣新颖,堪称创格。画家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景色概括笔底。此图在黄公望山水画中,可谓是“以萧散之笔,发苍浑之气,得自然之趣”的代表性作品。7 庐山高(立轴,纸本,淡设色,纵193.8厘米,横98.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沈周(明) 全景式构图,以山为象征,寓意深刻。图中山峦层叠,草木丰茂,飞瀑高悬,云雾浮动。此画构图布局颇具匠心,墨色浓淡层次逐渐变化。作者取于王蒙技法,善于组合稠密高叠的石岩,进而形成转折交搭的层峦,再布置大小林木,复合为整一的自然美,疏密、松紧,有条不

28、紊。 进一步对作品的意境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多方采集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相互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笔头、口头行文表述的能力。 教师总结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优秀传统:强调情景交融。山水画不仅仅是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表达了画家对理想的追求和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 巩固本课所学内容,概括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点。设计二 北京四中 于明 1.展示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与西方风景画作品,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中国山水画 西方风景画 研究问题 千里江山图 林阴道 透视 溪山行旅图 埃克河边的磨坊 创作的方式 早春图 冬猎 表现特点 六君子图 阵风 造型方式 寒江独钓图 睡莲 色彩的表现 2.学生分

29、组讨论研究,教师巡回参与引导与讨论。 (1)千里江山图与林阴道 观察这两幅作品,画家从什么样的视角进行描绘的?画面的构图有什么差别?由此而产生的视觉效果有什么差别? (2)溪山行旅图与埃克河边的磨坊 观察这两幅作品,画家是怎么画出来的?他们是在户外进行写生吗?还是饱览山川之色,然后进行创作? (3)早春图与冬猎 观察这两幅作品,都是描绘特定季节的景色,一个是早春,一个是寒冬,画家怎样把握景色的特点加以表现的?在表现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4)六君子图与阵风 观察这两幅作品,都表现了树木这一自然景色,在造型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六君子图中的六棵树和生活中看到的树一样吗?为什么叫“六君子”,这说明中国古

30、代山水画造型有什么独特之处? (5)寒江独钓图与睡莲 观察这两幅作品,都表现了水,一个是寒江,一个是池塘。画面的色彩有什么不同?你能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吗? 教师: 通过以上几幅作品的对比,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从中国的山水画上能够感受到中国人有着怎样的自然观和山水观?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体会出中国古代山水画家追求的境界是什么吗? 3 学生总结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引导提高。 名称 造型 方式 透视 角度 构成 方式 视域 感受 表现 特点 创作 方式 观念 差异 色彩 中国 山水画 意象 似与不 似之间 散点 透视 复合式 多视域 自由 创作 天人 合一 水墨 晕染 西方 风景画 具象 生动 逼真 焦点 透视 单元式 单视域 严谨 写生 天人 相对 油彩 斑斓 你的 感受 (由学生填写对一幅作品或几幅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认识与看法。) 4.总结本课所学,加深理性认识。 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着很大的区别,我们通过比较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和全面的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历史悠久、名家辈出,是中国历史上最大也是最有生命力的艺术门类。它有着独特的艺术传统,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国古代山水画多和书法艺术密不可分,自古有“书画同源”之说。诗书画印合一更是增添了山水画的内涵和形式的美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