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4.18KB ,
资源ID:99895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9895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3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师备选题库.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3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师备选题库.docx

1、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3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师备选题库教师备选题库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云淡风轻说废名韩晗“貌奇古,其额如螳螂,声音苍哑,初见者每不知其云何。”这是一代文宗周作人先生对同时代另一位作家的回忆。毋庸置疑的是,周作人与此人不但没有矛盾,而且是感情甚笃的多年师生。虽然“额如螳螂”或许有点夸大,但“声音苍哑”却是事实。这位“貌奇古”的作家,就是废名。“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短短的两句诗,让一个叫冯文炳的少年,有了“废名”这个听起来比较怪异的笔名。作家似乎很多都是孤独的,废名也不例外。废名的孤独,源于他内心深处的隐忧与暗伤。废名的孤独,一直是文学研究界的课题。毕竟

2、从那个时代走来的作家,应该都具备充满阳光的外相,譬如鲁迅的激情、施蛰存的时尚、郭沫若的奔放与朱自清的浪漫,废名与他们一道,缘何低调若此?废名的内敛、孤独,似乎也应了他的文风,淡定、清爽,如竹林中的一缕甘泉、一片白云,飘然而过,除却轻风,不留半点痕迹。自古英雄不恋家,仗剑独行走天涯,这仿佛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理想生存状态。而废名却对家乡黄梅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谊,每每遇到人生抉择时,就主动回家休养,寻求出路。最有名的一次,废名回到家乡时适逢抗战军兴,当时他在北京穷困潦倒,其师周作人在“伪北大”供职,主动致信邀请他来北大。废名不但不为所动,还只身跑回黄梅老家,在黄梅一所中学执教,借此糊口。家乡对于废名

3、,宛如大地对于巨人安泰一样,可以赋予其超群的智慧、思考的能量与无与伦比的清丽文笔。废名在这份孤独中,自在坦然。纵观废名的一生,不计得失,淡泊名利,构成了他一生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帮助好友冯至编辑创办“不谈国事”“不为无益之事”的骆驼草期刊,还是屡屡发起“聚餐会”或“沙龙”,他都积极买单付账,而不顾自己是否还有买米买菜的余钱。哪怕当年从北京大学被下放到吉林大学,他也无怨无悔,只要能摆下一张书桌,就是废名的逍遥世界。废名笃信禅宗,这让他本身的孤独又增添了一份平淡,从他的师承关系上看,他的精神导师当是笃信佛教的周作人。周作人的苦雨斋也是废名的精神港湾,冬烘烛下参禅悟,扫雪烹茶读佛经,这是周作人

4、最为欣赏的生活方式。深受周作人影响的废名,在生活方式上,也与周作人极其相似。有人说,废名学佛但不信佛,因为废名本身是佛;我说,废名学佛但不信佛,是因为废名知晓,他无法成佛,只好以平淡之心,远远观望。恬淡返璞的废名,也有因佛而怒的时候。发怒,是佛家一大忌讳,废名却易怒,这似乎也印证了废名并非真正的佛教徒。废名最著名的一次发怒,乃是因为另一位学者熊十力。两人对于佛经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一言不合,废名竟然冲上前去,与熊十力扭打起来,周围的学生都无法把他们扯开。但这并未影响到两人的友谊,多年以后,两人依然是学术界的患难之交。废名先生的照片,我基本上都看过。他很少穿西装,经常穿一袭白衫,在瘦削的脸庞下,

5、白得清澈透明。白色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亮丽的一抹颜色,汨罗江畔屈原的头巾、阮籍的玉佩、竹林中郑板桥的长衫、唐伯虎的扇面,还有李玉的一捧雪都是清白如玉、透明如水的白。废名也欣赏这种白,这种白,似乎也合了废名的性格。一个优秀的作家,依靠的是精神的延续以及作品的流传。废名做到了这点。哪怕他的名字已被人遗忘。废名独特的田园诗风以及他洒脱恬淡的性格,像一个潜伏的灵魂一样,游弋在现代人与当代人的思绪之中,构成一个又一个文学的传奇。书评人车前子说,废名是孤独的海岛,所谓寂寥忧伤,全被潮水般的激情包裹。我说,云淡风轻,恬淡自然,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废名。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许多作家

6、似乎都是孤独的,废名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的孤独和内敛一如他淡定、清爽的文风。B周作人和废名是感情甚笃的师生,但因为废名在穷困潦倒时拒绝了周作人让他去北大的邀请,周作人对废名产生了不满。C废名笃信禅宗,恬淡返璞,却也易怒,曾因对佛经的不同看法和另一位学者争执扭打,产生罅隙,直到多年后他们才恢复交往。D废名也许已被人遗忘,但他的诗风及性格构成了一个又一个文学的传奇,依靠着作品的流传,他成为优秀的作家。E文章语言自然流利而充满诗意,形象地展示了废名人格、性格等方面的特点,使读者对废名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因为废名在穷困潦倒时拒绝了周作人让他去北大的邀请,

7、周作人对废名产生了不满”的说法无中生有。C项,文中说“这并未影响到两人的友谊,多年以后,两人依然是学术界的患难之交”。D项,依靠的还有精神的延续。【答案】AE2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结尾在文中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结构上,一般有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等作用。内容上,一般会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等。本文结尾“我说,云淡风轻,恬淡自然,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废名”照应题目“云淡风轻说废名”,同时从总体上概括了废名的特点。【答案】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总结全文,概括出废名总的特点:云淡风轻,恬淡自然。3作者在文中突

8、出表现了废名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通读全文,从前往后逐一筛选废名的性格特点即可。第三、四段提到了废名的内敛孤独;第五至七段提到了废名对家乡的依恋;第八、九段写废名不计得失,淡泊名利;第十至十三段写废名笃信禅宗,易怒;第十四至十六段写废名洒脱恬淡。【答案】内敛孤独;对家乡难以割舍;不计得失,淡泊名利;笃信神宗;洒脱恬淡;易怒。4作者对废名的塑造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作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对文章使用的艺术手法有一个大体的把握,然后结合具体的段落进行回答。组织答案时,既要指出运用的艺术手法,又要从文章

9、中找出佐证。【答案】侧面描写,开头用周作人对废名的回忆侧面描写废名的形象。对比手法,“鲁迅的激情、施蛰存的时尚、郭沫若的奔放与朱自清的浪漫,废名与他们一道,缘何低调若此”。将之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突出废名的孤独。类比手法,“家乡对于废名,宛如大地对于巨人安泰一样,可以赋予其超群的智慧、思考的能量与无与伦比的清丽文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废名对故乡的依恋。比喻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废名是孤独的海岛,所谓寂寥忧伤,全被潮水般的激情包裹”,写出了废名的忧伤之多;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成舍我的几种精神成思危父亲离我而去已有七年多了,他的音容笑貌一直活跃在我的记忆里,有时还会悄然进入我的梦中。但

10、是当我真要提笔写这篇纪念他的文章时,却深感思绪纷杂,不知从何处下笔。父亲1898年出生于南京下关,五岁开始跟祖父学读书和写字。由于当时家境贫寒又迁徙不定,他只能靠发奋自学。他特别喜好作文。当他15岁被正式聘为外勤记者时,他只在“旅皖第四公学”读过一年半书,在章兆鸿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作文。此后他在记者、编辑和自由撰稿人的生涯中刻苦学习,努力奋斗,因文笔犀利、才华出众而得到陈独秀、李大钊、王新命等人的赏识。1918年父亲报考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时,因他既无学历又只会中文,无资格参加入学考试,经当时任北大文科学长的陈独秀批准,先当旁听生入学听课。他经半年苦读英文等科目后,就通过考试获准转为正式生。此时他

11、为了解决生活困难,经李大钊介绍进北京益世报当编辑,靠半工半读完成了学业。据父亲说,他于1921年从北京大学文学院毕业后,靠着超常规的工作和节衣缩食,终于在三年后靠着他辛勤积累的200块大洋,办起了一张自己的报纸世界晚报,一年后又办起了世界日报和世界画报,以后又陆续创办了南京的民生报(1927年)、上海的立报(1935年)等,还在1932年创建了北平新闻专科学校,才三十多岁就已取得了他事业上的成功。父亲一生刚强正直,从不屈服于强权恶势。他所以选择新闻记者这个职业,就是因为他少年时亲自看到神州日报的记者方石荪为我的祖父成心白辩白冤屈的作用。他从15岁开始当记者后,就用他的笔抨击军阀的残暴统治,为平

12、民百姓打抱不平。父亲在南京办民生报时,曾有记者了解到汪精卫的亲信彭学沛贪污渎职的劣迹。彭学沛是我母亲的姑父,有些亲友劝父亲不要刊登。但他认为主持公道是报纸的职责所在,还是义无反顾地在报上公开揭露。汪精卫见后大怒,就让彭学沛向法院控告成舍我和民生报妨碍名誉。开庭之日父亲亲自出庭答辩,慷慨陈词,终于迫使对方撤诉。但汪精卫怀恨在心,终于借故将父亲逮捕并关押了40天,还责令民生报永远停刊。父亲被释后汪精卫又派人对他说,只要他向汪写一封道歉信,汪就可以收回成命。父亲当场严词拒绝,并说:“我可以当一辈子新闻记者,汪先生不可能做一辈子行政院长。”1959年,国民党的宣传部长陶希圣曾找他谈:“上面有意要让一些

13、过去在大陆上有声望的报纸在台湾出版,你不是一直想恢复出版世界日报吗?你最好直接给蒋公写封信。”但父亲回答说:“这封信我不能写,因为世界日报一向是民营报纸,我一旦写信给蒋公,他必然会对我有所要求,我也必然要对他有所承诺,这就束缚了我办报的手脚。因此我只能正式向政府申请出版世界日报,而不能给蒋公写信。”据说陶向蒋汇报后,蒋大发雷霆,亲笔批示道:“此人不宜让他在台湾办报。”父亲曾对我说,他到台湾后仍不改初衷,仍然很“大胆”,主张新闻自由、民主政治。1955年他就曾以“立法委员”的身份对“国大代表”龚德柏及“立法委员”马乘风(两人均因批评台湾当局而被秘密逮捕)的“失踪”案,向“行政院长”俞鸿钧提出质询

14、,要求保障人权及言论自由。他所创办的“世新大学”在70年代大胆容纳了王晓波等一批被台湾当局列入“政治观察名单”的学者,成了台湾的“政治思想犯大本营”。更有甚者,我的继母韩镜良女士的前夫是因“匪谍罪”而被台湾当局处决的,而父亲却不避嫌疑,于1969年与她结婚,也使一些人感到惊奇和不解。父亲从小就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不苟言笑。他时常鼓励我们要独立自强,不要依赖父母。1979年我与他见面时,他说对子女实行“三不干涉”政策,即一不干涉子女的政治倾向,二不干涉子女的职业选择,三不干涉子女的婚姻家庭。我想,正因为他对子女志向的尊重,才使得我们五个子女各有发展和成就,从而也体现了他对我们最深沉的爱。这样开明

15、的父亲恐怕在当今世上也是少有的。(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成舍我五岁开始随父亲读书和写字,特别喜好作文,后在章兆鸿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作文,刻苦努力,以文笔犀利得到陈独秀等人的赏识。B成舍我北京大学毕业后,节衣缩食,奋发图强,以一己之力用200大洋先后办起了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可谓事业有成。C成舍我选择新闻职业主要是受神州日报记者方石荪的影响。成舍我大义灭亲,公开揭露彭学沛,并拒绝道歉,造成民生报永远停刊。D成舍我坚持不给蒋介石写信是为了捍卫新闻自由;“世新大学”容纳了一批被台湾当局列入“政治观察名单”的学者,说明成舍我主张民主政治。E本文

16、通过作者对父亲成舍我先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的描述,展现了一位新闻先驱者的独立精神,以及他刚正不阿和开明包容的品性。【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原文为成舍我在他的早期生涯中“刻苦学习,努力奋斗,因文笔犀利、才华出众而得到陈独秀、李大钊、王新命等人的赏识”。选项中缺漏“才华出众”,信息不完整。B项,“用200块大洋先后”错误,200块大洋只是世界晚报的启动资金。C项,“拒绝道歉”不是停刊原因。【答案】DE6本文是从哪些角度介绍成舍我的?_【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的第二段写了成舍我的求学经历,第三段写成舍我的办报经历,第四、五、六段介绍成舍我当记者时的表现,第七段

17、写成舍我对孩子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回答问题时,可以从成舍我在求学时的经历,在办报、当记者时的表现以及对孩子的要求四个方面进行概括。【答案】求学。发奋自学,刻苦攻读,五岁开始读书写字,15岁学写文章,半年学会英语,由北大旁听生转为正式生并半工半读完成学业。创业。超常规的工作,节衣缩食,艰苦创业,三十多岁就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为人。刚强正直,不屈从于强权恶势,敢不与汪精卫、蒋介石这样的当权者合作。对子女。鼓励子女自立自强,既严格要求,又充分尊重子女的自由。7成舍我一生刚强正直,不屈从于强权恶势,具体表现在哪些事情上?_【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回答问题时注意筛选文中

18、体现成舍我刚强正直、不屈从于强权恶势的内容,从文中看,这些品格都集中体现在成舍我担任记者时。比如第四段,成舍我揭露自己的亲戚、汪精卫的亲信彭学沛的贪污渎职约劣迹,不考虑强权、不怕坐牢等;第五段,不同意给蒋介石写信使恢复出版世界日报;第六段,在台湾主张新闻自由、民主政治,敢于向当局提出质询等。【答案】义无反顾地在报上公开揭露汪精卫的亲信彭学沛贪污渎职的劣迹。面对汪精卫派人让他写一封道歉信,汪就可以收回民生报永远停刊成命的要求,他当场严词拒绝。面对国民党的宣传部长陶希圣希望他直接给蒋公写封信的建议,他拒绝了,认为这会束缚自己办报的手脚。到台湾后仍不改初衷,仍然很“大胆”。质询“失踪”案,要求保障人

19、权及言论自由;让“世新大学”成了台湾的“政治思想犯大本营”;毅然与韩镜良女士结婚,不避嫌疑。8成舍我三十多岁就已取得了他事业上的成功,既有主观努力,也有他人帮助。请结合文章,任选一点,谈谈你的理解。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回答问题时注意分析主观努力和他人帮助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比如,从别人帮助的角度看,文章第二段写了成舍我读书时受到老师章兆鸿的帮助,做记者时得到李大钊等人的赏识,报考北京大学得到陈独秀的批准,经李大钊的介绍进入北京益世报当编辑等;从个人努力的角度看,写了成舍我五岁开始学习,在家境贫寒中奋发努力,刻苦学习、努力奋斗等。答题时,可就其中一个观点进

20、行分析,比如认为他人帮助重要,就写出有关他人的帮助的内容即可。【答案】(示例一)事业成功离不开个人努力。成舍我家境贫寒,奋发自学。入北大旁听,半工半读完成学业。节衣缩食,独立办报。(示例二)他人的帮助在成就事业中起着重要作用。成舍我五岁开始跟祖父学读书和写字,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旅皖第四公学”读书时,在章兆鸿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作文。报考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经当时任北大文科学长的陈独秀批准,先当旁听生入学听课。李大钊介绍他进北京益世报当编辑,解决了生活困难,靠半工半读完成了学业。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臧克家曾忆梁实秋:面白而丰,风度翩翩张洪刚1930年,“国立山东大学”的前身“国立青

21、岛大学”成立,校长是五四时期老作家杨振声先生。杨振声办学民主,风度翩翩,请来的大批教师都是学术、文化界一时才彦。1930年,臧克家以臧瑗望的名字考入国立青岛大学外文系。1930年4月,闻一多和梁实秋应杨振声的邀请,一同到国立青岛大学执教。梁实秋在外文系开设了英文、欧洲文学史、戏剧入门、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文艺批判等课程,还担任了其他系的公共英语课老师。据臧克家回忆:“记得,1930年我考入国立青岛大学(后二年改为山东大学),入的是您做主任的英文系。您面白而丰,夏天绸衫飘飘,风度翩翩。”臧克家对梁实秋先生的莎士比亚研究印象也颇深。入校后,臧克家学中文的兴趣比学英文的兴趣更大,申请转中文系。当时

22、,想转到中文系的人太多,全被拒绝了,当臧克家忐忑不安地站在闻一多先生身旁自报姓名时,闻先生十分高兴地接纳了他,并告诉他记得他的杂感。据臧克家的同学蔡文显的儿子蔡宗周在梁实秋书赠的条幅记梁先生与蔡文显的一段师生情谊中写道:“记得父亲生前说过臧克家原先入学是英文系,同父亲同系,后根据臧克家的要求,经闻一多同意调到了中文系就读。”从此,臧克家成为闻一多先生的学生,一名诗的学徒。臧克家转到中文系后,除了学好功课外,就是向闻一多先生和他的诗学习。闻一多和梁实秋是同学,又是最要好的朋友,往来甚密。再加上梁实秋又是臧克家的英文老师,这样一来,臧克家与梁实秋也建立了很深的师生情谊。上世纪20年代末,梁实秋和鲁

23、迅在上海滩发生了激烈的论战,震撼了整个中国文坛。有一次在课堂上,有的同学问梁实秋他与鲁迅笔战一事,他笑而不答,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上四个大字:“鲁迅与牛”。同学们莞尔而笑,梁实秋神情自若。这情景,给臧克家的印象很深。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还有人就梁实秋在国立青岛大学兼任图书馆长时撤除鲁迅著作一事问臧克家,他回答说:“我想不会的,也是不可能的。”就这事臧克家为梁实秋做了最好的证言。1933年臧克家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梁实秋很快就以“烙印”为题写了评价文章,并对臧克家“不曾因同情心的热炽而抛弃艺术的立场”表示了赞赏。上世纪80年代初,梁实秋从香港给臧克家寄来两本书,这两本书是梁实秋的偏见集和游美杂记

24、。臧克家在致梁实秋先生一文中回忆道:“忽然收到从香港寄来的一个大卷,很费劲地把它拆开,原来是您的大著!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真有点又惊又喜。可惜下面寄出的地址写得不清楚,而且被我拆成碎片,想回信也无处投寄了。从插页上看,您和师母登山涉水,游兴甚浓,心宽体壮,只是头白了。”1987年,当臧克家得知了台湾同胞到大陆探亲的消息后,于11月3日写下致梁实秋先生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实秋先生,我特别想念您。自从1934年,我毕业离开青岛之后,隔山隔水,暌违已有五十三年之久了。人不见面,思念却难断。您的行踪,偶尔从新闻报道中得到星星点点,这也聊慰我情我虽步履蹒跚,但愿意奉陪您,游览颐和园,荡舟北海上,参观

25、规模宏伟的新落成的北京图书馆,互相扶持登上八达岭,纵目长城,如果精力充沛,可以看看这几年出土的珍贵文物,特别是秦始皇的兵马俑。我可以陪您吃吃东来顺的涮羊肉,全聚德的烤鸭来吧,来吧。”梁实秋先生于1987年11月3日在台北逝世,生前没有看到这封信,巧合的是臧克家写完信的时间与梁实秋逝世的时间为同一天,这可以说,是臧克家送给梁实秋最后最真挚的礼物。(选自齐鲁晚报,有删改)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成立,臧克家以臧瑗望的名字考入了这所学校的外文系,但他对外文不感兴趣,最终转入了中文系。B杨振声是五四时期老作家。他任校长时,请来的大批教师都是学术、

26、文化界一时才彦,其中包括闻一多和梁实秋。C在国立青岛(山东)大学的梁实秋在外文系做教授,开设了多门与英文有密切关系的课程,并且还担任了其他系的公共英语课老师。D上世纪80年代末,有人就梁实秋在国立青岛大学兼任图书馆长时撤除鲁迅著作一事问臧克家,臧克家的回答中的“我想”也体现了他对老师的怀疑。E文章以充满深情的语言,记叙了臧克家与梁实秋交往的一些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段真挚的师生情谊。【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他对外文不感兴趣”错,文中说“臧克家学中文的兴趣比学英文的兴趣更大”。C项,“开设了多门与英文有密切关系的课程”于文无据,比如“戏剧入门”“文艺批判”等未必就是与英文联系密

27、切的课程。D项,没有“怀疑”,“我想”是臧克家对自己观点的肯定。【答案】BE10文中写臧克家转系这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内容简要分析。_【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臧克家转系,是文中的一个过渡。正是因为转系,才使臧克家与梁实秋建立起很深的师生情谊。解答此题,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对这一段文字进行分析,全面概括其在文中的作用。【答案】臧克家转系这一段文字在文中起了承上启下、揭示原因的作用。臧克家因为对中文的兴趣大而转系,闻一多最终同意他转系。这样,臧克家才有幸成为闻一多的学生,而闻一多与梁实秋又是好友,所以他才能够与梁实秋建立很深的师生情谊。11文章最后两段引用的臧克家的文章和信件表达了臧克家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_【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人物情感的能力。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分析臧克家文章、书信的具体内容,从相关内容中概括情感。比如在文章中,臧克家回忆了收到老师寄来的两本书时他的情感是“又惊又喜”;再如在书信中,臧克家热情地邀请老师回大陆探亲等,表现了臧克家对老师的关心、想念;等等。【答案】对梁实秋寄来他的大作的惊喜和感谢之情。因为邮寄地址不清,不能给老师回信的遗憾之情和对老师的关爱之情。对老师梁实秋的想念之情和希望梁实秋到大陆来探望的急切心情。12梁实秋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_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