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2.89KB ,
资源ID:99834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9834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特级语文教师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特级语文教师教案.docx

1、特级语文教师教案特级语文教师教案【篇一:特级教师王崧舟教案】 十一月十七日上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王崧舟老师在河南商业学校作了一节语文展示课,现将他的课堂实录传上,供大家学习借鉴。 生:老师好。(弯腰鞠躬) 师:同学们真精神。 师:看老师写课题。(我的战友邱少云) 师:在伟大的抗美援朝的战斗中,有无数的先烈长眠在朝鲜的国土上,在这些烈士中就有这么一位,请同学们深情地来呼唤他一遍。(指黑板) 生:我的战友邱少云。 师:请再自豪地喊一声。 生:我的战友邱少云。 师:文章写邱少云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读不准的音,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书,师巡视。

2、师:看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这么投入,说明同学们有很好的读书习惯,也说明邱少云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大家。下面咱们来交流交流,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生:“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没发出一声呻吟。” 师:你读到这个地方时,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感到邱少云特别伟大。 师:哪位同学有被水或火烫伤过?你当时有什么感觉? 生:马上缩回去。 生:不敢再伸手,感到火辣辣的疼。 师:我们被火或水烫一下,就受不了了,那么我们可以知道邱少云是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呀!谁再来说。 生:“我的心绷得紧紧的?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师:你是怎么想的?读这段话时,你的心情如何? 生:情绪高涨。 师:继续找。

3、生:“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师:你读到这个地方,你感觉到了一种什么气氛? 生:非常激烈。 师:刚才我们才读了一遍,就对邱少云有了这么深的了解,但这样学语文还不行,还要深入到课文中的字里行间,一个词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一个标点,去认真揣摩、体会。你觉得课文中哪个词最能反映邱少云的光辉形象,把这个词圈出来。 生再读书,师巡视。 让圈出词的同学将词写在黑板上。 第一个学生:千斤巨石。 第二个学生:没挪动一寸地方。 第三个学生:没发出一声呻吟。 第四个学生:纹丝不动。 第五个学生:一动也不动。 第六个学生:纹丝不动。 师:同学们抬起头,齐读这个词。(师指着“

4、纹丝不动”) 怎么读才能读出这个词的感觉,(学生读时提醒)再读,轻点,再轻点。 师:“没挪动一寸地方”其实就是纹丝不动,“千斤巨石、没发出一声呻吟、一动也不动”也是生:纹丝不动。 师:请大家再来默读,看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 师巡视。 师:刚才发现有些同学在书上画了一个地方,有些画了两个地方,还有的画了三个、四个、五个地方的,看来我们可以从不同地方,不同的方式来读懂纹丝不动的,下面咱们来交流交流。 生:“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师: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说不出来。 师:这位同学是从原因的方面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板书:原因)请大家再来读读这几

5、句话。 再找一名学生读。 师:读得很流利,但我们学语文光有理解,没有感受不行,没有感情更没有。你能再来读读吗? 生再读。 师:你想通过读告诉大家一种什么感受? 生:隐蔽性高。 师:你能不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你再试一次,好吗?生又高声读了一遍。(已是第三遍了) 师:你觉得读得越高越响,就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找一生读。 师:他读得紧张得都哽咽了。 再找一生读。 师:就是这种感觉。 生齐读。 师:咱们继续交流,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纹丝不动的? 生:“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我几乎找不到他。” 师:王老师发现他是从表现这个角度来说纹丝不动的。(板书:表现) 师:继续。

6、 生:“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没发出一声呻吟。” 师:王老师发现他是从结果这个角度来说纹丝不动的。(板书:结果) 师:自己来读读刚才找的这段话。这段中每个词,每句话,甚至每个标点都在刻划邱少云被烈火烧时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生1:铁的纪律。 生2: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生3:痛苦。 师:读这段话你觉得哪些词应该突出,以表现邱少云的光辉形象,自己试着读一读。 生再读。 指名读,生读得很有感情。 师:你真读懂了。 师:战斗结束了,指战员、其他志愿军战士、战地记者、志愿军首长都来采访你,邱少云的战友,你怎样告诉他们,请你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再读。 师:你们推选一位,通过他的读能打动每

7、一位战士,以及首长和记者。 被推选的学生上台读。 师:你还从什么别的地方读懂了纹丝不动? 生:“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师:他思考的角度不同,他是从后果的角度来体会“纹丝不动”的?(板书:后果)师:如果被敌人发觉,还会夺下“391”高地吗?(生:不能)整个战线还能向南推进吗?(生:不能)抗美援朝还能取得胜利吗?(生:不能) 师:那么假如你是邱少云,你会怎么读这几句话? 生练读。指名读。 生1读。师:这是位年轻的邱少云。 生2读。师:这是位慢性子的邱少云。 生3读。师:这才是位真正认识到严重后果的邱少云。 生齐读这段话。 师:这是惊天动地的“纹丝不动”,这

8、是气壮山河的“纹丝不动”,这是为了胜利甘愿牺牲自己的“纹丝不动”,“纹丝不动”是邱少云的光辉形象,是邱少云的伟大壮举。 下课。 第二课时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再接再厉。 师: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光辉形象已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看看课文称邱少云是一位怎么样的英雄? 生:伟大。(板书:伟大) 生:年轻。(板书:年轻) 师:你知道年轻这个词在课文中意味着什么吗? 生:岁数很小,牺牲太早了。 师:还意味着什么? 生:还意味着意志可能不坚定。 师:那么这个年轻的战士为什么到最后被大家称为伟大的战士呢?请放下课本,听老师读一段课文。 师范读第7、8两段课文。 师:感动了吗?感

9、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像王老师一样读读,把你的这种感动读出来。 生读。 师:此时此刻,你在读这段话时,你感觉到自己的心情像大海的波涛一样不断地翻滚,不断地起伏。请你再读一遍。 生读。师:这段话中你有没有一种特别地感动,有没有想流泪的地方。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感情。 生读。 师:这一段话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在哪儿,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师:为什么这一段特别令你感动? 师:“我的心像刀绞一般”,刀绞什么意思? 生:像用刀割、砍。 师:你们看到过搅拌机没有?就像刀刺进去在绞一样。真的有刀刺进去吗? 生:没有。 师:那是什么让我感受到像在“刀绞”?放开声音再读,是什么像刀在绞“我”的心

10、? 生:邱少云身上的火。 师:烧在邱少云身上的火就像烧在我身上一样,像刀绞一般,找一找刀绞的感觉,再读一读。 指名读。 师:他才二十一岁啊,此时此刻,战友的紧张也就是我们的紧张,战友的担心也就是我们的担心,战友的矛盾也就是我们的矛盾,战友的痛苦也就是我们的痛苦。邱少云的生死抉择,牵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撩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情呀!再来读。 师:我们这样痛苦,烈火中的邱少云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为了整个班,为了?” 师:找一找邱少云与千斤巨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自己读读。 生1:都是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生2:不管怎么烧,他们都一动也不动。 生3:都没发出一声呻吟。 师:对呀!邱少云和千斤巨石一

11、样,他们都不怕烈火焚烧,都不会挪动一寸地方,都不会发出一声呻吟。但是,请同学们注意千斤巨石是没有生命的呀!而我们的邱少云,他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啊!一个人在烈火烧身的时候,怎么能够忍受这样的痛苦啊?再读这句话。 师:此时被烈火烧身是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那么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支持着他呢,看书,读。 生:为了整个班,为了?【篇二:中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教学风格简介】 中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教学风格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方面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特技教师,他们在教育教学革命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们的经验、理论也为许多一线教师学习借鉴。在他们的影响和感召下

12、,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出现一派繁荣景象,众多语文教师在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已成为当地名师。为了帮助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学习和了解一些这方面的信息,我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互联网等方面搜集整理了一些资料,提供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有用的养料,以促进自身专业迅速成长,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我语文名师。 语文教学改革大潮涌现后,就很自然的分成两个流派:一派侧重于教法改革,他们使用通用课本,一轮又一轮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主要代表有于漪、魏书生、钱梦龙、宁鸿斌、张孝纯等。另一派侧重于把教法与教材统一在一起进行改革,他们自编实验教材,把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相联系,主要代表有欧阳代娜、洪宗礼、颜

13、振遥、刘胐朏等。下面就这些代表人物的教育教学改革风格分别简述如下。 (一)于漪的教学风格 【生平简介】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曾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如今已是耄耋之年。 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

14、全国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究、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文集、于漪教育文丛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妙笔生辉等数十盒。于漪的文章往事依依收录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教学风格】 .思想性 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是教学改革的依据,于漪牢牢地把握着这一依据。她的全部教学改革活动,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那就是“教文育人”。于漪所上的语文课,充分地体现着“文道统一”的精神,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结合着思想教育,恰似春风化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15、,真可谓教养与教育的和谐统一。于漪语文教学的思想性是很强、很突出的。 .重学性 重教轻学,是传统教学的积弊。于漪主张,教师应把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出发的立足点上来,重视对学法的研究,使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此,教师必须“目中有人”,要研究当代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情趣性 于漪主张,讲课要有情趣。教学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学生产生一种孜孜石乞石乞、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才能产生实效,而效果又会促使兴趣的巩固和发展。为此,教学就须在“得”字上下功夫,学生学有所得,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情感和趣味。 .智能性 于漪站在培养开拓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高度,十分重视学生的智

16、力开发与能力培养。只要全面地阅读于漪的教学论文,不难发现于漪全部语文教学活动中,贯穿着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于漪曾写过不少专论,诸如“谈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谈观察训练”“谈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谈把握记忆的支撑点”等等。这些论述启示我们:语文教学要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主动、活泼的学习中,逐渐成长为聪明有为的人才。 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于漪主张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她深感“重读写轻听说”教学的滞后性,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角度考虑,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是十分重视听力与说话训练的。 纵观于漪的读、写、听、说实践,可

17、以从中寻找出另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在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地培养起自学能力。 .文学性 人的生活离不开文学。文学修养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具有的文化素质。于漪的语文教学,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这只要听听她的学生在发言时能熟练地运用古诗词,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在课堂上一首又一首地背诵古代诗词,也就可以知道于漪平时是怎样成功地向学生进行文学教育了。听于漪讲课,读于漪文章,文学味浓是一个突出的感受。平时她的教学语言也充满了优美的文学词语,感染力很强,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之中,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语文教学的效率也就必然

18、随之提高。 .整体性 于漪认为,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然后才能有序有效地传授知识、进行训练。教师对每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安排,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明确每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她引导学生遵循文道统一的规律,从整体上去理解、把握课文,使学生不仅理解、把握课文写什么、怎样写,而且理会为什么这样写。学生从课堂教学中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受到思想教育。 于漪精通于教学艺术,对于一堂课怎么开头,选择什么作突破口以带起全局,怎样展开教学进程,怎样收尾,都有独创的整体设计。听她的课,所感受到的是:教学环环紧扣,节奏鲜明,抑扬顿挫,起承转合,有张有弛,

19、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且由于她的整个教学能“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所以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怎样上好一堂课,于漪的主要经验是: 第一,“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寓含的深意”;第二,“重锤敲打关键词句,使它们溅出耀眼的火花”; 第三,“变换提问的角度,选择最佳入口处,激发学生的感情”; 第四,“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第五,“联系、扩展,增添感情浓度,形成余音缭绕”。 (二)魏书生的教学风格 【生平简介】 魏书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男,1950年生,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1956年随父母迁居沈阳。1969年受上级指派在新建农场的红旗小学教书。 19

20、71年被招工到盘锦电机厂工作,任政工干事。1978年2月到当地的盘锦盘山县三中做语文教师,半年后被任命为教导处主任。 1979年3月开始第一轮教改实验,成果显著;12月在营口地区语文教研会上宣读论文作文教学改革反映强烈。 1980年撰写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开发智力资源发表于辽宁教育杂志。 1981年 2月,被辽宁省政府授予“优秀班主任”称号。1982年5月,写作论文初中“推普”五题;6月,被中共辽宁省委和省政府授予,中共盘山县委和县政府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向魏书生同志学习的决定。1983年12月赴京参加全国中语年会其教改报告受到与会专家学者一致好评,其影响开始波及整个中国教育界。这一年,

21、还陆续写作了教给差生自学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研究学生心理,提高教学效率、既教作文,又教做人、育人先知人、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初探等一系列文章。198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7月,在大连召开的全国中语会上,重点推广了魏书生的教书育人经验;8月,中共辽宁省委和省政府联合作出关于开展向魏书生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并授予他“特级教师”称号。这一年写作的文章有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我的指导思想等。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年轻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 1985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写作再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等文章。1986年3月,被任命为盘锦市实验中学

22、的校长兼书记。1997年10月被任命盘锦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兼党委书记,同时继续兼上一个班的语文课。 30多年中,先后荣获省功勋教师、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身兼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等38项社会兼职,讲学足迹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及马来西亚。他撰写的教学体会文章和教育改革及方法的专著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教学风格】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改革,是从转变差生的学习开始的

23、。他认为,差生的先天并不差,之所以差于一般,是由于差生缺乏定向、规则、紧张的智力活动造成的。他做差生的工作,从思想教育入手,培养他们高尚的学习动机、无畏的胆略与坚强的意志,以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心灵之火。针对学生的弱点,魏书生加强了对差生的定向活动、规则活动与习惯性活动的训练,以提高差生的智力水平。 与此同时,魏书生把科学的思想方法与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例如结合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事物、分析综合问题以及如何进行记忆、想象等方法。又如,在定向训练中,魏书生每学期都引导差生画语文知识树,使学生理清本学期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再如,为改变差生智力活动的不规则,就引导他们把训

24、练内容与时间联系起来,并为差生规定了经过半年训练所要达到的一般效率标准。同时,为使差生的智力活动形成习惯,就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而且制定了严格的自检、互检、教师检查的制度,以及严格的补救、帮教制度。通过上述一系列工作,逐步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教学民主化 教学民主化,是魏书生教学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魏书生教学轻松,而且外出的时间不少,而他所教的班依然秩序井然地进行自学,丝毫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是为什么?魏书生本人道出了个中真谛:“我觉得,民主化、科学化像语文教学的两翼,它能载着我们从必然王国逐渐飞向自由王国。”魏书生的民主化教学所以能见成效,得力于他的语文教学建立了一套科学管

25、理的机制。这个机制包含了三个系统,即计划系统、监督系统与总结反馈系统。这三个系统,显示着教学民主化与科学化的统一。 就以“计划系统”中的“每学期做一次的九件事”为例:“确立座右铭;出考试卷;重视知识结构图;写教材分析;再复习一遍同一类文章的读法;再复习一遍一篇文章的读法;写作文;批改作文;作业检查”。这九件事,过去基本上由教师完成,现在要求学生自己去完成。当然,学生在完成这九件事时,并不排斥得到教师的指导。但只要教师肯放手让学生去做,就终究能从实践中把握工作规律。学生掌握了工作规律,意味着从中获得了某种自学的能力。从教师的教学工作角度看,这显示着:第一,把某些教学工作下放给学生,体现着教师教学

26、思想的民主化;第二,让学生参与部分教学工作,意在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以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性;第三,教与学是对立的统一。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助于培养与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3.实行“六步课堂教学法” 课堂教学六步,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这六步课堂教学法,是魏书生与弟子共同商定的,是教学民主化的产物。而教学步骤的实施过程,也是实行民主教学的过程。比如,“定向”“出自测题”“课堂总结”,均由学生轮流或共同完成。 六步课堂教学法的特点是:第一,每堂课通过定向,师生都明确教学目标,从而可以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提高效率。第二,突出自学,显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自学遇到疑难,可以

27、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集体讨论解决。把个体的学习与集体的切磋统一起来,就能产生相互学习、相得益彰的效应。第三,自测、自结,使学生当堂能获得自学的反馈信息,并在总结中提高认识、把握规律,有利于以后的学习与实践。 (三)钱梦龙的教学风格 【生平简介】 钱梦龙,1931年2月生,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195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刚初中毕业的钱梦龙阴差阳错地成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他一开始就不甘心当个混饭吃的教书匠,他设计出了一种既适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又有个性的教法:鼓励学生自己学。1956年,只有四年教龄、初中文化的钱梦龙成了高中语文教师,写出了生平第一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常规。同年,27岁的他

28、被评为嘉定县首届优秀教师,因教学成绩比较突出,被评为优秀教师,并被指定在全县优秀教师大会上宣读了题为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常规的论文。这篇论文,标志着钱梦龙的语文教学改革意识的觉醒。1980年以后陆续提出了“自读”、“教读”等概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语文导读法”。1979年被授予上海市首批“特技教师”称号。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钱梦龙形成了自己一套相当完整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这奠定了他在中学语文教育界独树一帜的地位。 他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成绩显著。历任嘉定第二中学语文教师、嘉定县实验中学校长、上海市民办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获得特级教师、全

29、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兼任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会长;曾兼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特约编审。著有语文导读法探索、导读的艺术、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等。 【教学风格】 1教学富有创新意识为冲破讲读教学模式的藩篱,钱梦龙创造性地提问教学模式。 2“三主”是导读教学的指导思想“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即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休,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需发挥主体作用,获得“发现真理”的主动权,而且在个性的全面发展以至世界观的形成上,同样必须由主体来实现。 “

30、教师为主导”,即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位,而教师的领导、支配作用,只有通过“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导之有方,学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 “训练为主线”,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进入“训过程,二者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而这种以师生双向活动为特征的训练,贯彻于教学的过程,成为“主线”,其他的教学措施都是服从于训练并为之服务的。 主体、主导、主线,是诸教学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平衡、和谐统一。钱梦龙指出:“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前提,着眼于使学生“善学”;教师为主导,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着眼于“善导”;而学生的“善学”与学生的“善导”都必须通过“善练”

31、的科学序列才能实现,所以说“训练为主线”是“主体”与“主导”相互作用的必然归宿。【篇三: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设计典范】 盛新凤教学设计去年的树 浙江省湖州师范附属小学 盛新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 流程设计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2揭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 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