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43.89KB ,
资源ID:99764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9764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古代文学笔记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整理.docx

1、中国古代文学笔记整理先秦文学第一章 上古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的内容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始祖神话:女娲补天洪水神话:大禹治水战争神话:蚩尤之战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神话的特点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神话的影响古代神话对后世作家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如庄子逍遥游之鲲鹏变化,应帝王之“凿破混沌”,这两则神话为全文抹上了变幻奇诡的浪漫色彩。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表现手法、欣赏效果等。:屈原离骚纯洁高大抒情主人公的

2、出现,大胆地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形象地糅合,发展了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使之成为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第二章 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外6篇笙诗,有目无词。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西汉初年始尊为诗经。2、 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来源和编定的一些消息。3、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十五国风160篇。二南:周南、召南。雅即正,指朝廷正乐。105雅分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作

3、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74篇除少数为东周作品,其余都是西周作品;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商颂5篇,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4、三家诗用今文(隶书)写的,鲁(申培)、齐(袁固)、韩(韩婴)。四家诗鲁(申培)、齐(袁固)、韩(韩婴)、毛(鲁人毛亨、赵人毛苌)。毛 诗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小篆)“毛诗”。5、诗经的内容: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主要指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等反映周部族祖先形象和周部族迁徙、发展、壮大等内容的诗歌 农事诗:反映了周代的农业生产活动,有较高的认识

4、价值。如七月 燕(宴)飨:又称燕饮诗或宴饮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是周人重礼乐、尚亲情、笃友谊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礼乐文明的产物。如小雅鹿鸣 怨刺:其中民歌里的怨刺诗,以辛辣的笔调嘲讽了统治阶级的行径,如魏风硕鼠战争徭役:即大量反映徭役和兵役问题的诗歌采薇 婚姻爱情:诗经中的爱情诗,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地反映了恋爱关系中的各种情景和具体矛盾,揭示了人们在爱情生活中的各种微妙复杂的心理。静女6、诗经的艺术成就:(1)赋、比、兴的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

5、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2)句式和章法: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诗带有很强的节奏感,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3)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雅、颂多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并用了很多语气词。小雅和国风运用重章叠句

6、比较多,大雅和颂则比较少。(4)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不仅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态,而且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可以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而面向现实的传统。7、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影响诗经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从此之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地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诗经比兴则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世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

7、散文1、我国散文的最大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2、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3、商书盘庚是可靠的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4、周书主要是诰与誓两种文体,记周公言论最多。5、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编定的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6、春秋是“礼义之大宗”,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在行文中不是表现于议论性文辞。7、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微言大义。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8、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专、谷梁传。9、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作者左丘明。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

8、,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大约成书于战国早期,最后编定者是一位儒家学者。10、左传的内容:左传不只是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罗列,而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左传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规范评判人物;作者以敏锐的历史眼光,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兼并,表现了新旧政治势力的消长,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书中还揭露了暴虐昏庸、贪婪荒淫之辈,肯定赞扬了忠良正直之士,尤其是重民、以民为本的思。11、左传的艺术特色:(1)叙事: 以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

9、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确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但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作者有时像一个讲述故事者,把事件叙述得颇具戏剧性。大量生动的戏剧性情节,使这部作品充满故事性。(2)记人:人物是叙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左传写人不像纪传体历史著作在一个专章中叙述一个人物的生

10、平事迹。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很少对某一个人物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左传许多人物写得个性鲜明,有些描写还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人物性格得以展现,形象得以完成。(3)语言: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这类记言文字无不“文典而美”,“语博而奥”,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左传叙述语言简练含蕴,

11、词约义丰。12、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在战国初年。传说是左丘明所著。13、左传春秋内传,国语春秋外传。14、战国策: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15、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张扬。16、国语与左传的区别:国语以记言为主,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应对之辞;左传记事为主。国语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

12、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左传记言文字以“文典而美”,“语博而奥”。国语记言多于记事,但国语没有单纯的议论文或语录,有一系列大小故事穿插其中,因此表现出叙事技巧和情节构思上的特点,有时也能写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总的来说,国语也有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但不及左传普遍、完整。国语中许多事件的前因后果及经过都是一笔带过。 由于国别史的特点,国语有时在记叙某一国事件时,集中在一定篇幅写某个人的言行。这种集中篇幅写一人的方式,有向纪传体过渡的趋势。但尚未把一个人的事迹有机结合为一篇完整的传记,而仅仅是材料的汇集,是一组各自独立的小故事的组合,而不是独立的人物传记。17、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首先表现在人物

13、形象的塑造上。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甚至不惜脱离史实,以虚构和想象进行文学性描写。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战国策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显示了由左传编年体向史记纪传体的过渡。战国策的“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战国策还用大量的寓言故事、轶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战国策的铺张扬厉,气势充沛,还与行文的夸张铺陈,大量运用对偶排比有关。战国策

14、的叙述语言,也长于铺张渲染。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司马谈六家儒、道、法、墨、阴阳家、名家2、班固九流十家儒、道、法、墨、阴阳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3、诸子散文三个发展阶段: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语录体论语。论语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的两个字,各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没有共同的主题。战国中期:孟子、庄子:对话论辩体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成熟的议论文4、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5、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文的另一形态。老子主要是老子自撰,集中反映了老

15、子的哲学思想,探讨的是玄妙的形而上学问题。6、先秦说理散文,在语录体的发展变化中逐步成熟。战国中期的孟子散文也是语录体,篇题仍是撷取首章首句的二三字,每篇也不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来论述。更有一些章节就一个中心论点反复议论,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7、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著作的。是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8、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荀、韩之文,往往是长篇大论,有一个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结构浑然一体,表明我国说理文体制已经成熟。9、孟子的主要内容: 游说诸侯,进行政治活动,宣传自己行王道、施仁政

16、的政治主张,是孟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内容。 书中还记录了孟子和其他学派的代表人物的论辩。10、孟子的艺术成就 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特征。孟子中的论辩文,也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孟子长于譬喻”,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富于形象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在精神上首先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

17、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练准确。11、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庄子33篇,分为内、外、杂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出于庄子后学。12、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庄子人生就是体认“道”的人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精神上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融入宇宙万物之间,翱翔于“无何有之乡”,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生死,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13、庄子的文学成就: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

18、为广”。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的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庄子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14、荀子和孟子的区别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义学说,荀子则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 孟子专就内在之仁,主张性善,荀子就外在之礼,主张性恶; 孟子

19、重义轻利,荀子重义不轻利; 孟子专法先王,荀子兼法后王; 孟子专尚王道,荀子兼尚霸道。15、荀子现存32篇,是其学说的集中体现,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16、荀子文章的特色: 荀子的说理文擅长论辩。但荀文以其说理的清晰,论辩的透辟,逻辑的周密,在先秦诸子说理文中别具一格。荀子大量运用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譬喻,深入浅出,生动巧妙地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理论浅显易懂。 喜欢用大量的排比句法,或以韵语描写、抒情,增强了气势,调协了音节,更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17、韩非,不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是战国末期集诸子学说之大成的思想家。他师承荀子,继承了荀子的哲学和政治

20、学说,进一步发展成为刑名法术之学。他推崇老子,借鉴老子的哲学思想,舍弃了老子的柔弱无为,对“道”赋予法术的内涵,主张刚强有为。他还继承了前期法家的法(法律条文)、术(权利手段)、势(权势),并将三者冶为一炉。18、韩非子的说理散文,最具文学意味的还是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的寓言故事。19、韩非有意识地系统收集、整理、创作寓言,分门别类,辑为各种形式的寓言故事集。像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都是寓言专集。20、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1、屈原名平,楚国人,曾任楚怀王左徒,还担任三闾大夫,对内主张举贤任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两次飘荡在外的经历,一次是汉北,一

21、次是在江南。2、“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这时“楚辞”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楚辞”是指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比较明显的区别。3、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汉书艺文志记载屈原赋25篇,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认为屈原所作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4、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离骚:司马迁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 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 游国恩认为是牢骚的意思。5、离骚的内容: 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

22、平待遇的哀怨。 全诗缠绵悱恻,感情十分强烈,他的苦闷、哀伤不可遏止地反复迸发,从而形成了诗歌形式上回旋复沓的特点。离骚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从开头到“岂余之心可惩”;后一部分极其幻漫诡奇。6、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7、屈原的艺术成就(1)屈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那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以及在逆境之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2)屈原的艺术成就深为后人所推崇,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及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首先,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这种诗歌形式无论是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

23、感情。 其次,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这种浪漫精神主要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想象的奇幻等。 再次,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8、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香草作

24、为一种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指人才、希望培养志同道合的人,但这样的人才变节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坚贞、高洁。对理想的追求,体现美政的理想,没有放弃,以身殉国。坚贞:把自己的追求、坚持不懈、美政的理想。高洁:香草人格的高洁。秦汉文学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1、秦代唯一可以称为作家的人物是李斯,代表作谏逐客书。2、谏逐客书内容:文章先叙述秦自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3、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 角度巧妙。不从众国客卿角度来说客卿的重要

25、,而是从秦国的利益出发,从而达到令秦王改变已经确定下来的意见。 典型事实。历代君王都是重视客卿秦国才能得到强大的事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客卿很重要。 正反对比手法。详写致使秦国强大的是客卿在其中的作用,略写客卿的实际问题,点到即止。 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4、过秦论的艺术特点: 以叙代议,叙议结合。 夸张的对比。 辞采华丽,用排比对偶句。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1、汉赋有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2、汉初以骚体赋为主,而贾谊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他也是现今有作品传世的第一位汉代赋作家。其中以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最为著名。3、司马相如不仅是大

26、赋名家,也是骚体赋的高手。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天子游猎赋)4、枚乘代表作七发标志汉大赋的形成,劝百讽一。七发鸿篇巨制,韵散结合;采用设为问答的形式结繤全篇;笔墨铺夸,描绘精细;以叙事状物为主,辞藻繁富,多用比喻和叠字。这些都是成熟的汉大赋的显著标志。5、天子游猎赋内容: 帝国形象的塑造。 一统观念的弘扬。 时代精神的体现。5、骚体赋批判社会现实的作品,篇幅短小,仿效屈原,抒发自己的忧怨情调。6、杨雄四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史称“四大赋”。7、京都大赋:班固代表作:两都赋,张衡代表作:二京赋,左思代表作:三都赋8、王藵代表作:洞箫赋,也是汉代咏物赋的代表作品。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

27、记1、司马迁下史记的动机 父亲遗命。 李陵之祸。个人的寄托2、司马迁写史记的宗旨:“就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创立了纪传体的通史。全书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史记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它主要以人物传记的体例再现了广阔的历史生活画面1史记追求历史真实的“实录”精神。正如班固所评价的:“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2史记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思想倾向性。史记歌颂了那些对历史有贡献的英雄人物和具有某种值得肯定的品行的历史人物。史记还批判和暴露了丑恶腐朽的社会势力。具有善恶分明的价值

28、尺度和强烈的历史批判精神。3对于经济问题的卓绝认识:史记一方面强调了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指出了经济繁荣是人民生活安定、国家强盛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这里又提出了工、农、商、虞并行发展,四者缺一不可的主张,从而与传统片面的“重本抑末”形成对立。史记的平准书与货殖列传都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杰出作品,是我们今天研究汉代社会经济的宝贵资料4. 主张民族平等,反对侵掠的进步民族观:司马迁提出了各少数民族都是黄帝的子孙,都是一家人的看法。既然大家都是黄帝的子孙,那就不该有孰贵孰贱之分。这种思想对我国这个多民族大家庭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汉武帝一生发动的战争除其前期对匈奴进行的战争属于正义的自卫反击外,其

29、他大都属于非正义的扩张掠夺。史记记载这些战争时同情显然是在被侵略、被掠夺一方的。4、史记的艺术成就:(1)叙事艺术 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 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 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 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2)人物刻画 闾巷之人的入传 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 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笔法(3)风格特征 宏廓画面的深邃意蕴 浓郁的悲剧气氛 强烈的传奇色彩5、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6、史记对后世的影响答:史记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动力。 在史记一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为后代作家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它的的写作技巧、文章风格、语言特点,无不令后代散文家翕然宗之。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史记的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1、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乐府在西汉哀帝之前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行政长官是乐府令。2、六朝有些总集专门收录乐府古辞,其中主要是两汉乐府诗。至梁沈约编纂宋书,其乐志收录两汉乐府诗尤为众多。3、汉乐府诗的艺术特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