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唯物辩证法的若干问题上唯物辩证法的若干问题(上)主讲人:何建华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唯物辩证法的若干问题。一、唯物辩证法的定位围绕这个问题,想从四个角度来展开,第一个角度是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定位。谈定位,主要想搞清楚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唯物辩证法是什么。(一)唯物辩证法的概念关于第一个问题,唯物辩证法是什么?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当中曾经说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话。他说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根据恩格斯的认识,唯物辩证法至少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它涉及的面非常的广泛,可以说是全世界各领域无所不在;第二个特点是它探讨的问题非常深刻,是最一般、最
2、本质的有关发展的规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一个经典表述。(二)唯物辩证法的用途关于唯物辩证法用来干什么的问题,主席他老人家在1945年的2月15号曾经做过一个报告,题目叫时局问题及其他。在这个报告当中,他讲了一段话,说如果事情没有搞好,原因在什么地方?原因就是没有照辩证法办事。邓小平同志讲事情怎样办?照辩证法办事,我赞成他的话。主席说事情没有搞好,为什么?我们党的历史上为什么会经常的犯左的和右的错误?按照主席的看法,根本的原因是没有照辩证法办事。可以这样说,照辩证法办事,是无数先例的鲜血换来的宝贵经验,是主席和小平他们这些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之道。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共
3、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强。不是一开始就能的,不是一生下来就强的。为什么能?为什么强?我们党最大的对手,蒋介石先生有一个总结,有一个反省。老蒋这个人,是一个既想当豪杰,又想当圣贤的人,可以说他在哲学方面很感兴趣,而且造诣是比较高的。他总结反省国民党的失败,喜欢从哲学的高度展开。1948年1月8号,蒋介石曾经有一个讲话,在讲话当中,他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中共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各级干部多富于研究精神,懂得科学方法,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总能够做彻底的研究,求彻底的解决,特别是能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一切。虽然是我们的对手,但是应该说他的分析、他的总结还是比较到位的。既然辩证法对我们党如此重要,那么究
4、竟什么叫照辩证法办事呢?我想我们还是再次引用我们两代领袖的话来阐述这个问题。主席在1936年12月份写了一篇文章,叫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在这篇文章当中,主席提出他说我们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个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战争的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什么叫照辩证法办事?在主席看来,就是两个着眼,一个叫着眼其特点,一个叫着眼其发展。到了1989年5月31号,小平同志在跟常委的两个同志谈话的时候,也语重心长的讲了一段话,他说我们的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书记处的同志,多是管大事的人,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全局。什么叫照辩证法办事?在小平同志看来,也是两个着眼,一个
5、叫着眼于长远,一个叫着眼于全局。所以概括两位领袖的话,我们可以这样说,照辩证法办事,就是要做到三个坚持和三个着眼。一个坚持叫坚持联系的观点,着眼其全局;第二个叫坚持发展的观点,着眼其长远;第三个叫坚持矛盾的观点,着眼其特点。这是我们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定位这个问题应该了解的几个基本的观点。二、马克思主义的联系观及其方法论意义接下来我们就应该进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他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先来看第二个大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联系观及其方法论意义。(一)马克思主义的联系观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观,可以说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最基本的、总的观点。对于这个观点,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当中,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
6、当我们深思熟虑的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时,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的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可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联系观精辟的一个阐述。什么叫联系呢?联系又具有什么特点?从哲学这个角度来说,联系讲的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他们的相互影响、相同作用、相互制约的这样一种关系,就是联系。一般来说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的特点。谈世界的普遍联系,环节、平台、中介这样一些东西就非常重要。联系的普遍与否,联系的层次高低,本质上可以说取决于联系的工具或者说交往的工具。在小农经济时代,人
7、和人之间交往的手段主要靠步行和马车,所以人类的交往半径大概也就10到50公里;到了工业经济时段,交往手段上升为自行车和汽车,人们的交往半径就扩大为100公里以上;后来又有了飞机,于是交往半径就跨越了1000多公里;今天地球村的概念开始流行,互联网开始普及,有了互联网,可以说交往半径在瞬间可以变的无限的扩大。正像习总书记讲的,他说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这五个字,可以说概括了当今世界普遍联系的这样一个实质,这样一个我们人类生活的真实面目。谈联系,就必须要说系统
8、,为什么呢?因为系统是联系的一种,而且可以说是主要的一种存在形态。世界首先是作为系统来存在的,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一般来说,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等等一些特点。在系统思想当中,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是他其中的一个思想,叫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加1大于2,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为什么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为系统它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后,就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新的一种样派,这种样派,它的姓名、它的功能可以说不是由各个部分的机械相加就能够得出来的。所以我们说,认识系统当然
9、首先要了解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因为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系统的整体性能,是大于部分之和还是小于部分之和。关于这个问题,马克思他老人家,实际上很早之前已经谈到这个问题。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篇文献中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他说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之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比如说法国广大的群众,就是由一些同民数简单相加形成的。他说他们就像一袋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一个马铃薯汇集而成的那样。后来有一些学者经常把马克思有关一袋马铃薯的思想用来描述近代以来我们国家很多民众的一种生活精神状态,认为近代以来,我们民族的很多人没有形成
10、整体的一种结构力量,而是一盘散沙,各自分裂,相互之间没有发生一种有机的联系。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那么多的人组不成一个整体,勉强组成一个整体也缺乏强大的、有效的战斗力。这是我说谈联系,为什么必须谈系统,谈系统我们必须要了解整体大于部分。(二)坚持联系的观点,着眼其全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观点具有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所以从这就进入到方法论层面的分析。马克思主义联系的观点,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就要求我们着眼其全局。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叫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联系观的方法论意义,或者说马克思主义联系观所要求的基本的思维方法,就是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什么叫系统思维,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
11、一个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的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这是系统思维。什么叫战略思维呢?习总书记有一个概括,他说战略思维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思维方法,就是全局思维。所以不论是系统思维也好、战略思维也好,他们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全局思维。这是马克思主义联系观,所要求我们掌握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一种方法全局思维。那么又有人说了,我们就是一个管局部的一个干部,不管全局,我们为什么需要全局思维呢?全局思维有什么样的作用?关于这个问题,尼克松曾经有一个概括。尼克松在领袖们这本书里面比较了毛泽东和蒋介石,他说毛泽东是一个战略家,
12、蒋介石是一个战术家,这是第一个区别。第二,他说毛泽东又是哲学家,实际上毛泽东正是用他的战略哲学打败了蒋介石。所以从尼克松的这个概括,我们就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政治家,他首先必须是一个战略家,是一个能够掌握全局,着眼全局的战略家。作为一个分管局部工作,从事具体工作的党员干部来说,我们又有什么必要去掌握全局思维,着眼于全局思维呢?我想有两个理由要求我们必须着眼全局。第一个理由,全局和局部的区别是相对的,究竟什么叫全局?主席有一个说法,他说凡是带有要照顾各方面、各阶段性质的问题,都是全局问题。所以我们说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是全局,同样一个镇、一个村、一个具体的部门也是全局。为什么?因为它也有需要从各
13、方面、各阶段这样一个角度来考虑的很多很多问题,这是第一个理由。第二个理由,要做好我们的局部工作,也离不开全局。要做好局部工作,必须要服从全局,必须要服务全局,你只有懂得了全局,才能够做好局部的工作。邓小平在50年代曾经讲,如何做好地方财政工作呢?他在做这个讲话的时候,首先上来不是讲具体的财政问题,他首先上来讲战略问题,讲全局问题。他说地方财政工作面临三大关系,第一个关系全局和局部,第二个关系中央和地方,第三个关系集中统一和因地制宜的关系。怎么处理这个关系?两句话:第一句话双方都重要,谁也离不开谁;第二句话全局是主导,中央是主导,应集中统一是主导。到了60年代,小平讲妇女工作,这也是一个局部。他
14、怎么讲妇女工作?他说妇女工作要做好,既要管本行,同时又要议大事,不能只讲小家,还要讲国家,大事要搞明白。所以从这两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理解,虽然很多的同志都是分管的是局部的工作,但是要做好局部的工作,你首先必须要着眼全局、掌握全局。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才能够着眼全局,如何才能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我想无非是八个字,要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首先是要着眼全局。要着眼全局,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三个善于。第一,善于把具体问题上升到原则上思考。大千世界,我们说现象无穷无尽,问题层出不穷,面对这样无穷无尽的现象,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关键是要上升到规律层面加以论述,要上升到本质层面加以认识。当代世界多少事情,
15、但是小平同志把它上升到原则层面,上升到规律层面,无非就是两大问题,就是和平与发展。和平是东西问题,发展是南北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东西南北问题。和平与发展两个概念,四个字,紧紧抓住了当时的世界大局,从此以后我们的内政外交就有了大政方针。着眼全局,首先要学会复杂问题简单化,现象问题本质化。从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来看,可以说面临的问题更复杂、更艰巨,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两极分化问题、腐败问题、民生问题等等等等,问题丛生,但是这样一些问题,经过中央一提炼,就是八个字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这就叫善于把具体问题上升到原则上面来思考。第二,要着眼全局,还要善于把局部问题放在整体中思考。现实的世界问题往往
16、是错综复杂,犬牙交错,所以我们就不能单兵突击,而必须要有整体的视野、全局的眼光。习总书记讲国土治理讲了这样一段话,他说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这段话就告诉我们,国土治理不能够各管一段,要有全局意识,整体意识。再比如说分配问题,现在大家都在讲两极分化,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说自己分多
17、了,谁说自己分多了?包括垄断行业同样如此,都觉得自己分得不够,分少了。同美国比、同那些发达国家比,确实是我们分的很少,差远了。那这个问题怎么认识?说到底还是要在比较中去考虑,在整体中去思考,要有全局的眼光,不能部门利益化、利益部门化。这是着眼全局,我们应该做到的第二个善于。第三,着眼全局,还应该善于把当前的问题放在过程当中来思考。具体来说就是不要急功近利,不要鼠目寸光。任何时候,都是过程当中的一个阶段,所以我们不仅要了解眼前怎么样,更重要的还要把握发展趋势,发展的规律是怎么样,这个是更重要的一件事。做到了这三个善于,我们也就做到了着眼全局。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除了要着眼全局以外,还需要统筹兼顾
18、。统筹兼顾关键是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平衡方方面面的利益。统筹兼顾是一个关系概念,它要处理的是关系。关系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东部看得见摸得着,西部看得见摸得着,但是东西部的关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小平同志的思路是,东部先发展起来,然后到一定时候,回过头来再帮助西部发展,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这叫什么?这就叫统筹兼顾。具体来说统筹兼顾要处理的关系有很多,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比例关系,比例关系就是结构关系。统筹兼顾的目标是结构优化,要处理好哪个更多,哪个少一点,哪个重一点,哪个轻一点的关系。处理好谁多谁少、谁轻谁重的关系。在系统当中,结构是很重要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系统功能。我们党的
19、一个很大的一个特长,是什么?就是做结构,优化结构,革命如此,建设同样如此。改革开放前跟改革开放后的比较,我们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的就问了,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人员、同样的劳动资料,为什么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呢?关键是结构变化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其实谈的也是结构优化的问题。在经济上面要调结构、转方式,在政策领域、社会领域等同样也是一个调结构、转方式的问题。所以统筹兼顾,我们首先要处理好比例关系。除了比例关系,还有一个顺序关系,也就是解决好谁先谁后的问题,过去我们提又快又好,现在我们提议又好又快,这是一个重大的变革,是一个战略调整。改革有顺序,先农村后城市,为什么?首先是农
20、村人多,改好了得益的人也多;第二是我们说共产党比较懂农村,所以从明白的地方做起;第三,农村相对比较简单,见效快,这是改革,开放也有先后的顺序,先沿海、后内地,因为沿海有区位优势、人才优势等等,这叫梯度推进。我们精神生活同样有顺序,我们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是不要乐,而是不要先乐,这样的话才有凝聚力。这次总书记谈全面深化改革,同样非常有顺序的统筹兼顾。他说能够改的、迫切有需求的、条件成熟的,要马上改,马上启动,对于那些涉及各方面、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协调的改革,不能着急,要加快研究,对于那些迫切需要但是一时又看不清楚的那些问题,看不准的问题,要启动改革的试点。我们的改革
21、不是齐头并进,也不是当下突进,而是有序而为、统筹兼顾。用总书记的话来说,这就叫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他说大家来自不同部门和单位,都要从大局看问题,首先要看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要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布局,这是总书记的全局眼光、全局视野,这也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所应该具备的一种全局的眼光、全国的视野。三、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及其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及其他的方法论意义。我们首先来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当中讲了一段很精彩的话。他说这种辩证哲学
22、,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此相应的人类的绝对状态的观念。在他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他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他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的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段话可以说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一个经典表述,概括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这样一个观点。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有这样几个基本的观点:第一个观点事物是永恒发展的,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就涉及到一个概念发展,什么叫发展?哲学上讲的发展是什么?哲学上讲的发展指的是事物上升的运动,是事物从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的一种变化,也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是唯
23、物辩证法讲的发展。从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理解到,事物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一个过程,就是发生、发展、灭亡的这样一个过程,表现为从一个事物向另一个新事物转化的过程。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恩格斯说,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世界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我们今天正处在总体小康向全面建成小康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显然是一个过程。我们还得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的奋发努力,什么叫几十代人?有人说从孔子到现在,无非才70多代,那已经是几千年了,这实际上是表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艰巨的、漫长的一个历史过程。所以还是恩格斯讲的对,世界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
24、第一个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第二个基本观点,讲的是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或者说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这主要是从发展的形式上面来理解。发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叫渐变,也就是量变,一种是飞跃,也就是质变。发展是从旧质向新质的一种飞跃,也就是渐进过程的中断,从而体现为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这样就涉及到两个概念,一个叫量,一个叫质。什么叫量?量指的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这样一些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它包括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等,这都是量的规定性。谈任何事物离不开量的概念。我们古人经常说心中有数,这个数就是量,量的规定性。除了量之外,任何事物也有质的规定性,什么叫质呢?质就是一事物区
25、别于他事物的本质规定性。质这个东西是本质性、根本性,一个事物质在事物就在,质不在了事物就不在了,我们说一个共产党员,腐化堕落了,他的本质变化了、性质变了,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了。除了量和质之外,唯物辩证法在谈发展的时候,还要讲一个概念叫度。什么叫度呢?度就是量和质的统一,这个统一就叫度。我们古话说的注意分寸、掌握火候,这个分寸这个火候就是杜,俗话说民族不能大,自由不能化,老公老婆吵架不能过夜。这就是讲的度,讲的分寸的问题。本来是好药,但是你吃过了头,吃多了,造成的伤害叫什么?过犹不及。习总书记最近常说一种思维方法,叫底线思维。底线思维的哲学基础,就是度的思想。所谓底线思维,就是凡是要从坏处
26、准备,朝好的方面去努力,要争取最好的结果,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底线思维说到底就是一种适度的原则,体现了度两个关键点的统一,是底和顶的统一,只有守底才能够盯顶,这是度两个关键点的统一。事物的发展,可以说就是这样量变,然后经过一定的量变发生质变,然后在质变的基础上开始产生新的量变,这样不断的相互转化、相互交替构成了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国的改革走得就是一条渐进性改革的道路,首先从农村开始,再逐步扩展到城市,总体来看走的比较平稳,没有发生大的社会动荡。当然综合的改革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通过渐进性的改革,我们国家实现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大跨越,这
27、是一个质变的过程。所以分析中国的改革,需要从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当中去把握,具体来说,中国的改革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先立后破,以新化旧。这可以说鲜明的体现了中国改革的特点,量变和质变、渐进和飞跃的统一。我们首先是建立一些新的东西,然后用这些新东西去挤压、去抗衡、去打破原来那些传统的旧东西。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做大了蛋糕,增加了社会总产出,从而实现了有人受益,而无人受损的双赢和多赢格局。这可以说是中国改革的第一个特点,先立后破,以新化旧。中国改革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比如中国的农村改革,就是农民先干出来。70年代末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开始按照法律,那
28、是违法,一直到1992年,才在宪法当中明确规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的,才给予他一种合法的地位。我们的农村改革,可以说是先从底层干出来,是自下而上的一个过程。同样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等,也不是我们事先设计出来,而是由一大批草根企业家干出来的。邓小平和我们党充分尊重和推广民间这样一种自发的创造,才有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民营企业、乡镇企业这样一种蓬勃的发展,才会有中国改革开放光辉的今天。这是中国改革一个显著的特点,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这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第二个观点。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第三个观点,讲的是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进性指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这是主席说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指的是事物发展道路是迂回的,甚至有时会倒退,这就是主席讲的道路是曲折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