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237.38KB ,
资源ID:99730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9730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联合国大会第四委员会特别政治和非殖民化委员会.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联合国大会第四委员会特别政治和非殖民化委员会.docx

1、联合国大会第四委员会特别政治和非殖民化委员会背景文件联合国第四委员会特别政治和非殖民化委员会议题:腐败现象的根源,后果,与治理委员会介绍特别政治和非殖民化委员会(第四委员会),处理其他委员会特别是裁军与国际安全(第一委员会)或全体会议不处理的各种政治问题,包括非殖民化问题。大会每年召开常会,9月第三个星期二开始,常会一般在12月下旬休会大会召开之际,多数议题会被交付六个主要委员会讨论,以形成决议或决定。这些决议案一旦在委员会中获得通过,即会交付大会审议,以决定是否正式采用为联大决议。2012 年 9 月 21 日大会第六十七届会议第 2 次全体会议分配给特别政治和非殖民化委员会的议题主要涉及如

2、下方面:原子辐射的影响、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方面的国际合作、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的执行情况等。所以可以看出相较其他联大的委员会,第四委员会所面对的议题更加多元和富有挑战。如果大家对委员会的一些议题比较感兴趣,可以通过联合国正式文件系统(ODS)的高级搜索,借助文号前半部分A/C.4/-找到该委员会的工作文件。议题:腐败现象的根源,后果,与治理第一部分:为什么我们要讨论腐败现象的治理?关于腐败现象的探讨鲜少在模拟联合国会场的讨论中出现。它甚至有时会被当成禁忌语来看待。这种现象的缘由不难想象:腐败现象是一个国家政府最软的软肋;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大家自然认为对于腐败现象的讨

3、论很有可能变成道义上的论战,也会变成对于各国内政的干预。然而这种对于腐败问题的避讳的根源在于对腐败现象的错误理解。腐败现象与经济落后和医疗资源贫乏一样,不是独个人或机构能够一手造成一手解决的,而是一个体制问题,从某种角度讲它甚至是时代的产物。作为特殊政治委员会,对于腐败问题的探讨和环境问题的探讨一样是可以进行的,并且是有必要进行的。但是同时也需要注意到,腐败问题在人们观念中的位置会给会议讨论带来一定的难度,稍不小心很容易使得讨论变成无意义的责怪与贬低。本篇背景文件的目的便在于将代表对于腐败现象的认识提高到足够理论化并能理解和探讨腐败现象背后的机制问题的高度。因此,这篇背景文件主题部分更多会像一

4、个教科书一样提供关于腐败问题探讨的理论框架,而不是一个典型的会议准备文件。但是不用担心,背景文件后的附录会提出一些具体的会议准备建议和可以参考的文献和资料。腐败现象的探讨是有其重要性的。虽然后文会更详尽地讨论腐败现象的后果,但是一些重要的信息有必要在导论部分阐述给各位读者。腐败现象的影响包括但绝不仅限于社会对政府公信力的下降。更多的影响体现在对经济市场的巨大冲击:腐败现象会严重阻碍政府公共投资的效率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会阻碍外商投资并影响金融业投资稳定性,直接影响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并且可能打乱社会财富分布。在细致探讨这几个方面的影响之前,各位代表想必已经能总结出一个关键的信息:腐败现象对

5、社会的影响并不像通常人们想象的集中于政治领域,而更多的是在对经济的影响。这并不难理解:如果一个腐败的政府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那它腐败又有何妨呢?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腐败的政府很难让经济市场正常运转。代表们应该认真仔细地思考这两句话的含义:我们要讨论的不是腐败现象有多“坏”,而是它有多“不利”或“低效”。腐败现象的探讨非常有必要在一个国际的平台上,如联合国,进行。在现实世界里,联合国由于第一段提到的种种原因并不能提供关于腐败现象的探讨,但这并不意味腐败现象不应该被放在联合国讨论。联合国,尤其是在高中生模拟联合国的过程中,通过的许多关于经济问题的决议通常包括对于欠发达国家的经济资助和技术共享。然而

6、很多时候这种资助和共享是只治标不治本:许多非洲和中东国家的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的增长,许多国家甚至在部分年份显示负增长,如图一中的中非共和国图片来源:World Bank Databank.这就是典型的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总是乱买奢侈品,单纯地向其借钱是绝不能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问题的。一些国家的政府也是如此,如果诸多体制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国际社会进行多少资金资助和技术共享,这个国家的经济也学不会如何使用这些资金和技术,而腐败现象就是这种体制问题的重点之一。因此如何解决腐败现象,探讨腐败现象的根源,是事关联合国决议能否正确落实,事关国际社会对于经济欠发达国家进行援助的方法应该如何

7、改善的问题。授人以渔的一个典型案例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从五十年代开始施行的结构性调整贷款(Structural Adjustment Loans). 这种贷款的特点在于其强大的约束力:一个国家向IMF借得的贷款通常会以分期借贷的方式资助给该国,而IMF则要求该国需要达到一系列结构性调整要求才会继续资助该国,或者降低贷款的利率。当然,对于结构性调整贷款的具体内容学界也是褒贬不一,但是反对的声音通常集中于结构性调整所要求的指标私有化,市场自由化,和财政紧缩而不是国际经济资助需要有附带条件这个想法。换言之,通过经济资助的渠道向经济欠发达国家施加制度改革的压力是一条相对成熟的改革方案。然而具体

8、用何种条件和指标正确引导欠发达国家可以逐渐脱离外界资助进入稳定的经济发展过程需要对于制度改革的充分认识。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应该提出什么条件使资助给欠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能够得到充分的运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又应该如何与经济发达国家谈判以保证体制改革的同时能够保障国内社会的稳定运行?这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如何通过这样的国际间合作和督促消除腐败现象对于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也是这个议题的重点之一。而背景文件接下来的部分将介绍讨论腐败现象的议题时必需的一些理论基础。其中包括腐败现象的成因,腐败现象的影响,以及腐败现象的部分治理方法。第二部分:腐败现象的成因正如背景文件第一部分所提,腐败现象虽然在媒体曝光中是一

9、个又一个个人和机构的渎职行为,但是社会现象必定会有其宏观层面的原因,腐败现象并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能够一手造成的。正确认识腐败现象一定要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客观理性认识腐败现象的成因。诚然,各位代表参加模联会是为了解决腐败现象,而不是为了进行学术研讨,或许很多人会疑虑为何要分一整块背景文件来解释问题的成因。但是对于任何社会政策的探讨都必须有理论依据作为基础。所谓治本,就是要揪清问题根源去处理。如果不摸清腐败现象的客观根源而只是一味地打倒一个又一个贪官污吏杀一儆百,对于腐败问题的理解永远只能停留在“腐败不好”这种简单粗暴快的层面。此第二部分背景文件即是为了让代表在讨论中能够明白自己的着眼点应该

10、摆在哪里。打击贪污腐败现象即需要背棺材的魄力和勇气,也更需要对理论和机制的理解。对于腐败现象成因的讨论将分为两部分:历史文化因素,以及机制角度。第一部分较为直观易懂,第二部分则较为抽象较为理论化。对于第二部分所提部分内容的完全理解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数学和经济基础,但是会议讨论程度的认识并不需要这些背景知识。在不妨碍对整体内容的理解的情况下对部分内容的不理解为正常现象,无需紧张。2.1 历史与文化因素首先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看政府在社会中职能的转变:从部落社会,到封建君主社会,到现代倡导的民主社会政府的职能由集中散落的个体力量变成分散并管理集中的权利和权力。自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观念的天平逐渐向后者倾斜

11、,社会科学中的最主要观点都根基与个体的力量,无论是自由市场中无形的手,还是民主选举中公民的权益。这种天平的倾斜就是学界通常对于现代化(Modernization)的认识。本篇背景文件并无意论证这种现代化的对于错,好与坏,但是现代化的浪潮是不可否认的。这种现代化的趋势对于腐败问题的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著名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在他的著作“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中提出腐败现象的盛行与快速的社会与经济现代化有着很大程度联系。他认为现代化通过改变社会价值观,建立贫富关系,改变政府职能,加上政府本身的机构欠缺的现状,形成了腐败现象产生的基础。上述

12、几个因素应当放在一起理解。现代化的过程不是瞬间产生的,也不是全球同步的。在一个社会某些方面,例如经济或文化,已经进入现代化浪潮的同时,有一些其它方面可能依然由于更大的阻力没有进行现代化;当一个社会已经基本完成现代化的时候,另外一个社会可能还没有进行现代化。换言之,现代化的特点可分为其领域特殊性和地域特殊性。领域上,社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较容易在短期进行现代化改变。这是因为这些领域中现代化的受众更大程度上是个人,因此阻力较小,操作也较简单。然而对于政治体制的现代化却有很大的阻力。其一,不同于个人层面的现代化,政治体制等宏观性质的改变由于其巨大影响力通常需要以更谨慎和缓慢的形式改变。其二,政治

13、体制改革由于实际运行的复杂程度和困难程度阻力非凡。地域上,各个国家开始现代化脚步的时间不同,开始现代化之前的社会状况也不同,自然会造成一些国家进入现代化而另外一些没有进入现代化的结果。这种领域性和地域性现代化程度的差异极易产生腐败现象和“腐败现象”。(当然,下文将阐述带引号和不带引号的腐败现象的不同。)首先是带引号的“腐败现象”。这种腐败现象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它的产生并非是由于腐败现象本身的增加,而是像荷兰社会学家威尔瑟姆所说的来源于社会价值观与现实的反差。在一个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走在最前面的往往是社会价值观。尤其是在网络发展愈发快速的现代,社交网络可以让个人主义,和崇尚自由的价值观快速地得

14、到全世界所有人的关注甚至追随。人们对于政府的要求提高的速度也就会自然地超过政府调整职能机制的速度。这种“速度差”虽然不会直接造成更多的腐败现象,但是会让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增加,在舆论和直感上也就相当于一种腐败现象的增加了。然而现代化也确确实实会造成腐败现象的增加。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需要管理的领域以爆炸性的速度增长。除了发起现代市场经济的少数欧美国家,很多国家都需要在短时间内设立专门负责税收,外汇外贸,金融投资等各种与现代经济运行息息相关但是在该国历史中从未出现过的政府职能部门。一个成熟的政府职能部门绝不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像一条铁路和一个工厂一样建立起来的。人力的培养和规则的修改需要长时间的

15、磨合来形成。短时间形成的政府职能部门自然会存在许多漏洞与欠缺,加上多数新增职能部门与经济领域相关,政府的官僚也就自然有许多机会与动因进行权钱交易。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到,腐败现象并不仅仅是官僚的道德败坏所造成,而更多的是以快速发展时代难以避免的制度漏洞为前提所产生的。到这里,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探讨腐败现象的缘起并且与现代的腐败现象产生了交汇。我们看到现代化与政府职能转变会通过社会预期提高和政府职能漏洞增加两方面增加社会的腐败现象。如亨廷顿所提,治理腐败现象要在提高政府行动里的同时适度降低社会对政府的预期。后者非常直接,但是前者确是治理腐败现象的关键。至于如何提高政府行动里,在哪些方面提高政府行动里等

16、问题,就要求代表不仅对于腐败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更要对腐败现象产生的机制原理有所认识。2.2 腐败现象产生的机制如第二部分的导入所介绍,对于腐败现象产生机制的探讨相比历史沿革的探讨可能更为枯燥,更为抽象,但是我们会尽量以平实的语言和词汇向读者阐述产生机制的重点理论和观点。希望各位代表能耐心阅读。腐败现象机制的探讨将分为三个主要内容和一个附加内容进行探讨。三个主要内容分别为官僚竞争,市场竞争,与政治竞争。附加内容中将介绍一些相关于主要内容但是着眼点稍有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在进入三个主要内容的阐述前,笔者想首先对于竞争一词的含义进行介绍。竞争一词想必各位代表从小就听说就使用,但是从我们的经验

17、来看,高中生认识中的竞争与学界中认识的竞争有一些微妙的差异。或许接下来的一段的内容会让部分代表觉得是废话。但是考虑到对竞争一词的认识在像本议题一样与经济相关议题的讨论中的重要性,请允许我们对竞争进行一小段剖析。通常理解中的竞争是为了某一个目标与身边的人竞争获取有限的资源。在学术讨论中的竞争也是定义为个体间为获得有限资源所进行的行为。然而其微妙的差异在于,人们通常认为竞争的结局是好的留下,坏的被淘汰,是一种类似生物进化论的竞争意识。然而在社会科学中,竞争也会有另外一种有些许区别的含义。这层含义便是竞争可以使每一个个体达到其最高的效率。例如在市场经济中,竞争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减少个体的数量。而是通过

18、竞争使每一个个体为了获得有限的资源降低成本降低价格直到价格与最低成本相同。当然,这种情况只会出现在理想的自由市场中,但是竞争在现实经济中的作用也更多的是促进个体的效率最大化,而不是减少个体的数量。而这种认识对于腐败现象的理解与解决的作用在于,我们应该意识到竞争,在一个有合理动因或者奖励的设定中,可以成为提高政府职能机构或者市场效率,使社会各机构抛弃低效的腐败手段的方法。当然,这只是泛泛的观点以阐述竞争在本议题讨论中的重要性,具体的讨论将在接下来的三个主要部分和后文其它部分讨论。2.2.1 市场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关键特性之一。它是推动包括价格和产量等基本市场指标达到动态平衡的主要动力。因此,对

19、于市场竞争与腐败现象的关系的理解能够帮助认识市场经济在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解决中起到的作用。许多研究探讨了市场竞争对于腐败现象的影响。包括Ades and Di Tella的一篇剂量经济论文在内的诸多研究提出缺乏竞争的市场以及主要由资源报酬(Natural Rent)构成的市场通常容易产生腐败现象。首先我们来解释什么叫做由资源报酬构成的市场。一个经济体是由不同的市场构成的。这些市场中可以包括金融市场,能源市场,当然还有更加贴近生活的房地产市场,或者消费品市场。而这些不同的市场根据其所售商品的特性不同通过不同特性产生利润。就如消费品市场通常通过生产技术的提升获得利润一样,能源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则更多

20、通过对于有限资源的占有获得利润。像能源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这样通过包括石油,天然气,土地等的自然资源获得利润的市场结构,我们称之为以资源报酬为主的市场。这些市场容易产生腐败的原因在于它们极易产生垄断企业。这并不难理解:如果一个消费品市场中的商家想要抢走另外一个商家的市场份额,只要通过提高生产水平即可,而生产水平是没有上限的。而反观以资源报酬为主的市场,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当市场处于饱和状态,企业的数量是有限的,且单个企业的实力和势力都较大,因此较容易产生垄断企业。那么为何拥有垄断企业的市场就容易产生腐败现象呢?原因在于,垄断企业的利润来源更多情况下不来源于通过竞争提高其生产质量和市场份额,而是通

21、过政策支持与其它商业策略维持垄断地位。举例讲,一个石油垄断企业,或者房地产企业,并不需要提高其生产水平就可以保证有买家向其购买石油或房产。那么这个企业需要作的就是保证没有别的企业与其争夺市场份额。 这样一来就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来缩进这些市场的进入门槛以防止企业数量上升。这一发现的价值在于它提示了我们提高市场的竞争程度有益于打破垄断企业并以此减少腐败现象的动机。然而仅仅是减少市场垄断现象这样的政策建议太过简单;有不少经济学家也对这些观点提出了批判。这些批判的核心观点在于:如果事物的因果关系是腐败现象产生垄断企业而不是垄断企业产生腐败现象,那么Ades and Di Tella等的政策建议就不可能

22、有所收效。著名宏观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提出,腐败现象由于腐败官僚对部分市场中的企业提出的巨额寻租要求,往往会将大部分企业赶出这些市场,同时产生垄断企业和相对应的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在这里有两个背景知识需要介绍。首先是寻租。企业对政府官僚的寻租行为指的是政府通过对某个市场的政策束缚诱使企业通过寻租行为获得市场份额从而保证垄断地位。寻租这个术语描述的是与寻求利润相反的一种企业行为。企业在寻求利润的时候通常要产生财富,产生生产从而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正面作用。然而企业在寻租的过程中进行的则是运用金钱等资源向政府寻求已产生利润和财富的份额。举例讲,在天然气市场中,天然气作为自然资源不是人类所产生的财富,而

23、是已产生的财富,通常情况下属于国有。一些企业为了保证在天然气市场的垄断地位则有可能通过行贿等寻租行为向政府寻求有限资源的占有权。第二个背景知识是这种寻租行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寻租往往需要消耗巨大的经济资源,这些经济资源有时是通过税收等正规政策渠道流通到市场中并不影响经济的发展,然而有时这些经济资源则流向了官僚个人的手中并为进入市场进行流通从而产生财富。因此寻租行为极有可能使巨大的社会经济财富被浪费在并不产生附加财富的寻租行为中,因此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负面作用。虽然我们在这段阐述中一直在使用“寻租”一词,但是不难理解的是,企业寻租行为和政府官僚的腐败现象是息息相关的。因此罗默的观点也就不难理解了

24、:如果政府官僚可以通过政策漏洞诱使企业进行寻租行为从而产生垄断企业和社会财富流失,那么单纯地提高这些市场的竞争程度就并不能完全解决腐败现象。而相对应于罗默的观点的政策建议自然就是要减少寻租的机会。我们从上述讨论中可以看到,寻租行为的根源在于政府对于自然资源分配的政策决定权。那么就自然有以下两种可供选择的对于腐败现象的解决方式:其一,将对于自然资源的控制权下放并建立市场机制以减少政府政策在资源报酬类市场的影响;其二,建立完善的政策决定过程,减少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非法寻租现象。思考题:1上述两个政策建议,以及Ades and Di Tella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你认为哪一个或哪几个较

25、为可取?为什么?2你是否同意以下一段话?你对这段话有什么理解?“但是罗默的观点并不代表提高市场竞争程度不是一个解决腐败现象的方法。Ades and Di Tella的观点并不是没有价值的:如果企业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不能通过单纯的寻租行为获得利润,那么腐败现象也就会得到有效缓解。罗默的观点只是提出提高市场竞争压力并不一定能从根源解决腐败问题。”2.2.2 政府官僚竞争和政治竞争政府官僚的竞争对于腐败现象的影响是学界对于腐败问题研究的热点。这并不出乎意料。从上一段市场竞争的讨论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政府官僚在寻租和腐败现象的作用至关重要。同时,官僚也往往是腐败现象的主角。因此,对于官僚机构设置的理解是

26、讨论此议题必要的知识储备。在进入官僚竞争部分的讨论之前,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官僚”一词进行简单的澄清。官僚这个词汇在中文中通常会带有一种负面的色彩。它通常带有“与人民相对”的概念。但是在议题的讨论和学术问题的探讨中官僚一词不应带有这层色彩。官僚(Bureaucrats)代表的是政府的工作人员,与公务员基本是同义的。官僚机构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以税收,制度规则等合法条件或以受贿,内幕交易等非法条件作为“价格”向社会公众个体“销售”和分配公共财产。请各位代表在阅读,思考,和讨论中不要对官僚一词有负面的理解。在学术界对于官僚竞争的讨论中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Andrei Shleifer和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

27、Robert Vishny的论文“Corruption”(腐败问题)是圣经一样的存在。他们将官僚机构的结构模型化并分成三种类型:联合垄断,单独垄断,与竞争。在一个联合垄断的官僚机制里,一个官僚机构提供所有公共财产,且只有该官僚机构提供公共财产。在一个单独垄断的官僚机制里,多个官僚机构分别提供一种公共财产,且各官僚机构是唯一提供该种公共财产的机构。在一个竞争官僚机制里,每一种公共财产都由多个官僚机构提供,于是形成竞争。同时,官僚机构向公众分配的公共财产将作为上级考虑该机构工作质量的标准。在一个竞争官僚机制里,如果一个官僚机构要求需求某一种公共财产的个体行贿,那么这个个体可以向另一个官僚机构要求该

28、种公共财产,直到找到要求最少贿赂的官僚机构。由于竞争关系,各个官僚机构都将下调其要求的贿赂。长此以往,所有官僚机构都将下调要求的贿赂至零。换言之,在官僚机构之间形成竞争关系的时候,腐败现象可以被有效地消除。对于单独垄断与联合垄断的对比讨论更加抽象且并不完全必要,如果感兴趣可以与主席单独联系。Shleifer和Vishny的核心论点在于,竞争型的官僚机制能够有效地扼制腐败现象的产生。政治竞争对腐败现象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却并不明朗。很多学者提出过多的政治竞争可能会对腐败现象产生不利影响。在这里有必要强调,腐败现象并不一定是权钱交易,也不一定要有金钱的参与。宏观层面的腐败现象指的是运用公共职位

29、的权力进行以私人利益为目的的行为。尤其是在高层政治竞争中,腐败现象通常不以贪污受贿作为表现形式。举例讲,一个官僚为了升职的需求运用其职位的权力批准看似宏大但实际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投资项目以丰富自身业绩便是一种腐败行为,虽然这其中并不涉及受贿。再举一个例子,一个官僚为了获得工会,或者群众,或者上级的支持批准雇佣并不需要的公务员或者政策优惠本应倒闭的企业也是腐败行为。虽然这个例子中的官僚同样没有受贿,但是他/她利用滥用职权以社会财富为代价寻求个人政治利益,即是一种腐败行为。以此不难看出,政治竞争的压力越大,高层官僚人员进行这样的宏观腐败行为的动机越强烈,也就容易产生这种非金钱腐败现象。我们称这种腐败

30、现象为高层腐败,或者大型腐败(Grand Corruption)。然而也有人认为机制成熟的政治竞争可以减少腐败现象的产生。这种观点的持有者通常是对于民主体制有所倡导的人。该观点认为民主体制可以允许人民通过投票剥夺腐败官僚的权力,以此制衡官僚的腐败现象。而且,政治竞争越激烈,官僚通过廉政来获得支持的动机越强,因此也就会有更少的腐败现象。这也是学界中经常讨论的有关腐败现象与政治体制关系中被讨论的核心观点。思考题:1对比以下案例思考Shleifer and Vishny的政策建议。你是否同意我们应该倡导官僚机制中有足够的竞争关系?案例:中国大部制改革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即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

31、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2013年3月10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表明,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即将启动,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推行大部制同时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从而使得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如果大部制改革达不到转变政府职能的效果,那么,它就会像之前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一样,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大部制一个直

32、接的目的就是要打破现有的部门利益,但正如人们所担心的,如果几个部合并成为一个超级部,权力很大,对它进行监督恐怕更加困难,因此,若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在大部制下,原来的“部”降格为“司”,“阎王”变成了“小鬼”,可手中的权没有变,仍然行使过去“部”的职权,那么,大部制改革就可能把过去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要解决这一难题,惟有真正转变政府职能。2对于政治竞争与腐败现象的关系,你持何种观点?你是否同意增加政治竞争会增加腐败现象?你是否同意民主政治体制能有效控制腐败现象的产生?2.3 有关腐败现象机制的其它因素其它因素这个章节中将介绍与官僚合法工资对于腐败现象的影响。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并不难理解:如果一个官僚通过合法工资可以得到足够多的工资,那么他/她对于冒险通过腐败手段获得非法工资的动机将减少。事实上,很多学术研究都将着眼点放在了这个问题的讨论中。例如著名瑞典经济学家阿萨尔林德贝克就曾提出瑞典之所以腐败现象较少是因为其政府高层人员的工资为瑞典平均工资的12-15倍。Rijckeghem and Weder在一篇剂量经济论文中也证实了这一假想。他们认为政府人员的工资与腐败现象的普遍性成反比关系。然而,工资对于腐败现象的影响并非如此简单。Vito Tanzi在有关腐败现象的一篇著作中提到更高的官僚工资虽然能减少腐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