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塑模具脱模机构第八章 脱模机构胶件脱模是注射成型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脱模质量好坏将最后决定胶件的质量;当模具打开时,胶件须留在具有脱模机构的半模(常在动模)上,利用脱模机构脱出胶件。脱模设计原则:(1)为使胶件不致因脱模产生变形,推力布置尽量均匀,并尽量靠近胶料收缩包紧的型芯,或者难于脱模的部位,如胶件细长柱位,采用司筒脱模。(2)推力点应作用在胶件刚性和强度最大的部位,避免作用在薄胶位,作用面也应尽可能大一些,如突缘、(筋)骨位、壳体壁缘等位置,筒形胶件多采用推板脱模。(3)避免脱模痕迹影响胶件外观,脱模位置应设在胶件隐蔽面(内部)或非外观表明;对透明胶件尤其须注意脱模顶出位置及脱模形式的
2、选择。(4)避免因真空吸附而使胶件产生顶白、变形,可采用复合脱模或用透气钢排气,如顶杆与推板或顶杆与顶块脱模,顶杆适当加大配合间隙排气,必要时还可设置进气阀。(5)脱模机构应运作可靠、灵活,且具有足够强度和耐磨性,如摆杆、斜顶脱模,应提高滑碰面强度、耐磨性,滑动面开设润滑槽;也可渗氮处理提高表面硬度及耐磨性。(6)模具回针长度应在合模后,与前模板接触或低于0.1mm,如图8.1.1所示。(7)弹簧复位常用于顶针板回位;由于弹簧复位不可靠,不可用作可靠的先复位。8.1 顶针、扁顶针脱模胶件脱模常用方式有顶针、司筒、扁顶针、推板脱模;由于司筒、扁顶价格较高(比顶针贵89倍),推板脱模多用在筒型薄壳
3、胶件,因此,脱模使用最多的是顶针。当胶件周围无法布置顶针,如周围多为深骨位,骨深 15mm时,可采用扁顶针脱模。顶针、扁顶针表面硬度在HRC55以上,表面粗糙度Ra1.6以下。顶针、扁顶针脱模机构如图8.1.1所示,设置要点如下:(1)顶针直径 d 2.5mm时,选用有托顶针,提高顶针强度。(2)扁顶针、有托顶针 K H。(3)顶位面是斜面,顶针固定端须加定位销;为防止顶出滑动,斜面可加工多个R小槽,如图8.1.2所示。(4)扁顶针、顶针与孔配合长度L=1015mm;对小直径顶针L取直径的56倍。 (5)顶针距型腔边至少0.15mm,如图8.1.2所示。 (6)避免顶针与前模产生碰面,如图8.
4、1.3所示,此结果易损伤前模或出披峰。 顶针位的布置原则(另见5.5节)。8.1.1 顶针、扁顶针配合间隙顶针、有托顶针、扁顶针配合部位如图8.1.4图8.1.5图8.1.6所示,配合要求如下: (1)顶针头部直径d及扁顶针配合尺寸t、w与后模配合段按配作间隙 0.04mm配合。 (2)顶针、扁顶针孔在其余非配合段的尺寸为d 0.8mm或d1 0.8mm,台阶固定端与面针板孔间隙为0.5mm。 (3)顶针、扁顶针底部端面与面针板底面必须齐平。 (4)如图8.1.7所示,顶针顶部端面与后模面应齐平,高出后模表面 e 0.1mm。8.1.2 顶针固定(1)固定顶针一般是在面针板加工台阶固定,如图8
5、.1.4所示。为防止顶针转动,常用方式有两种:一种顶针轴向台阶边加定位销定位如图8.1.8所示;另一种横向加定位销定位如图8.1.9所示。(2)无头螺丝固定,如图8.1.10所示,此方式是在顶针端部无垫板时使用,常用在固定司筒针和三板模球形拉料杆上。图8.1.10 8.2 司筒脱模 司筒脱模如图8.2.1所示,司筒常用于长度 20mm的圆柱位脱模。标准司筒表面硬度HRC 60,表面粗糙度 Ra1.6。另外,司筒的壁厚应 1mm;布置司筒时,司筒针固定位不能与顶棍孔发生干涉。 8.2.1 司筒配合要求 司筒脱模配合关系如图8.2.2 图8.2.3所示,配合要求如下: (1)司筒与后模配合段长度为
6、L=1015mm,其直径D配合间隙应 0.04mm。 (2)其余无配合段尺寸为D 0.8mm。 8.2.2 大司筒针固定 司筒针固定于底板上,通常使用无头螺丝如图8.2.1所示。当司筒针直径d 8mm或5/16 时,固定端采用垫块方式固定,如图8.2.4所示。 8.3 推板脱模 推板脱模如图8.3.1所示。此机构适用于深筒形、薄壁和不允许有顶针痕迹的胶件,或一件多腔的小壳体(如按钮胶件)。其特点是推力均匀,脱模平稳,胶件不易变形。不适用于分模面周边形状复杂,推板型孔加工困难的胶件。 8.3.1 机构要点 推板脱模机构要点: (1)推板与型芯的配合结构应呈锥面;这样可减少运动擦伤,并起到辅助导向
7、作用;锥面斜度应为310 ,如图8.3.2所示。 (2)推板内孔应比型芯成形部分(单边)大0.20.3mm,如图8.3.2所示。 (3)型芯锥面采用线切割加工时,注意线切割与型芯顶部应有 0.1mm的间隙,如图8.3.3所示;避免线切割加工使型芯产生过切,如图8.3.4所示。 (4)推板与回针通过螺钉连接,如图8.3.1所示。 (5)模坯订购时,注意推板与边钉配合孔须安装直司(直导套),推板材料选择应相同于M202。 (6)推板脱模后,须保证胶件不滞留在推板上。 8.3.2 推板机构示例 (1)如图8.3.4所示,此模一件多腔,线切割加工型芯、推板、固定板。推板模通常采用球形拉料杆,浇道只在前
8、模开设,如图8.3.5所示。此推板模线切割线将米仔位留在型芯内,防止胶件滞留在推板上,如图8.3.6所示。 (2)如图8.3.7所示,此推板模固定板在推板内。特点:使后模板B变小,减少线切割加工量。模具上固定板用螺钉、圆柱销与托板连接,结构如图8.3.8所示。线切割加工线将圆柱位留在型芯内,使胶件能顺利脱模,如图8.3.9所示。 8.4 推块脱模 对胶件表面不允许有顶针痕迹(如透明胶件),且表面有较高要求的胶件,可利用胶件整个表面采用推块顶出,如图8.4.1所示。 8.4.1 机构要点 推块脱模要点: (1)推块应有较高的硬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选用材料应与呵镶件有一定的硬度差(一般在HRC5
9、度以上);推块需渗氮处理(除不锈钢不宜渗氮外)。 (2)推块与呵镶件的配合间隙以不溢料为准,并要求滑动灵活;推块滑动侧面开设润滑槽。 (3)推块与呵镶件配合侧面应成锥面,不宜采用直身面配合。 (4)推块锥面结构应满足如图8.4.2 所示;顶出距离(H1)大于胶件顶出高度,同时小于推块高度的一半以上。 (5)推块推出应保证稳定,对较大推块须设置两个以上的推杆。 8.4.2 推块机构示例 (1)胶件如图8.4.3所示,推块机构如图8.4.4所示。此机构考虑推块脱模面积大,顶力均匀特点,采用内、外推块顶出,使脱模平衡。 (2)胶件如图8.4.5所示,胶件要求不能有顶针痕迹;推块机构如图8.4.6所示
10、。此机构应用镶件推块脱模,推块痕迹均匀的特点。 (3)透明胶件不能有顶针痕迹,采用推块机构脱模,如图8.4.7所示。8.5 二次脱模 为获得可靠的脱模效果,分解胶件脱模阻力,经二次脱模动作,来完成胶件出模的机构称二次脱模机构,如图8.5.1所示。 二次脱模机构示例: (1)胶件如图8.5.2 所示,两骨间有半圆凹陷,被后模型腔包紧。脱模机构如图8.5.3 所示,第一次脱模使胶件脱出后模型腔,为强脱变形提供空间;第二次脱模,由顶针脱模,胶件半圆凹陷位强脱出型芯推块。该机构运动过程:第一次脱模四块顶针板都运动,带着顶针、型芯推块同时运动,脱模距离 h,使胶件脱出后模型腔,一次脱模完成。当继续运动至
11、摆块碰上限位面后,摆块摆动使上面两块针板快速运动,带动顶针脱出胶件,完成二次脱模。此机构须注意: h1 h,H 10mm h1 (二次脱模运动距离)。 (2)胶件上入浇口、行位分模线如图8.5.5 所示。由于潜浇道须设在斜顶行位块上,穿过斜顶块入胶,模具需实现浇道先脱出斜顶块,模具采用二次顶出机构如图8.5.6 所示。该机构第一次脱模时,拉料杆使浇道不动,顶针、斜顶脱出胶件 M 距离,使胶件与潜浇道断开,潜浇道从斜顶行位块中变形后脱出,第一次脱模结束。第二次脱模四块顶针板都动,顶出胶件、浇道脱出后模型腔。需注意,为保证潜浇道脱出斜顶块,须M S (潜浇道长度)。8.6 先复位机构 当行位型芯与
12、顶针位在开模方向上投影相重合,是发生干涉的必要条件。先复位机构是保证行位(型芯)复位时,避免与顶针发生干涉,如图8.6.1所示。 如图8.6.2所示,为避免行位型芯与顶针发生干涉,须满足的条件是: 当行位型芯顶端与顶针投影重合时,行位型芯与顶针垂直方向应有间隙,即 F f ;行位继续行入距离C,同时顶针退回距离f;此时 f C ctg 可避免干涉,不需先复位机构;当 f C ctg 会发生干涉,必须增设先复位机构。 摆块先复位机构: 如图8.6.3所示,为防止行位型芯与顶针合模时发生干涉,常用摆块先复位机构。该机构在合模过程中,复位杆先推动摆块,摆块迫使压块回动,从而带动顶针板完成先复位。机构复位杆长度须保证 Z A + 15mm。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