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行业 策略报告新能源汽车行业 2020年策略报告一、需求:全球电动车销量有望触底回升 1.1、上半年景气度较低,全球电动车销量下滑 国内: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二季度销量环比回暖 疫情冲击一季度销量,二季度逐月环比增长。新冠疫情对于我国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中 2 月销量受疫情冲击最大,同比下降 70.68%至 1.3 万辆,此后国内销量呈现出同比降幅逐月收窄、环比逐月增长的趋势。据中汽协数据,3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 5.3 万辆,同比下降 53.20%,环比增长 310.85%,4、5 月的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25.77%和-21.15%,环比增速分别为 35.85
2、%和 13.89%,国内需求呈现出弱复苏的特点。海外:二季度疫情影响显现,销量降幅较大 二季度疫情影响显现,销量降幅较大。海外疫情在 3 月全面爆发,疫情对于销量的影响相比国内有所滞后。据 EVSales 数据,1-2 月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 10.89 和 10.4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60.15%和 67.52%。3 月疫情影响开始显现,海外销量 14.54 万辆,同比增长 4.60%,环比增长 38.87%。随着疫情进一步蔓延,到 4 月初全球停产的整车厂超过 150 家,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受到了较大冲击,4 月海外销量 4.73 万辆,同比下滑 37.76%,环比下滑 67.47%
3、。 欧洲有望成为全球销量支撑。据 Marklines 数据,2020 年 1-4 月,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市场的比重为 47%,同比提升 22 个百分点,占比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1-4 月欧洲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 25.38 万辆,同比大幅增长 62.38%,而中国和美国受到新冠疫情影响,1-4 月累计销量分别同比下降 50.50%和 3.49%。4 月新冠疫情影响显现,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 2.76 万辆,同比下降 23.65%,环比下降 64.95%。随着欧洲国家的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防疫措施也逐渐宽松,以大众、宝马、戴姆勒等为代表的部分汽车工厂在 4 月底到 5 月初陆续恢复生产。据
4、Markines 数据,5 月德英法等欧洲 6 个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合计销量 3.26 万辆,同比增长 19.94%,环比增长 41.66%,欧洲需求快速复苏。下半年利好政策刺激叠加大众等主要车企新车型推出,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录得高增长,成为全球需求的重要支撑。 排产:产业链二季度排产环比回暖 产业链中游排产环比回暖。据鑫椤资讯数据,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 6 月排产同比和环比均呈现出弱复苏的特点,其中磷酸铁锂材料 6 月排产同比、环比增幅分别为 112.06%、24.20%,上游资源企业排产恢复程度差于中游。预计 7 月随着下游需求的回暖,中游排产环比有望明显好转,带动中游材料企业出货量的
5、提升。 1.2、国内补贴政策落地,新车型推出有望刺激需求 明确补贴退坡路径,设置补贴数量上限。2020 年 4 月 23 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0 年补贴政策尘埃落定。政策明确 2020-2022 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 10%、20%、30%。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等公共交通和特定领域用车 2020 年补贴标准不退坡,2021-2022 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 10%、20%。原则上每年补贴规模上限为 200 万辆。 设置 3 个月过渡期,保证产业平稳发展。政策自 2020 年 4 月 23 日起实行,4
6、月 23 日至 7 月 22 日为过渡期,符合 2019 年技术指标要求但不符合 2020 年技术指标要求的上牌车辆按照 2019 年对应补贴标准的 0.5 倍补贴,符合 2020 年技术指标要求的上牌车辆按照 2020 年标准补贴。 补贴政策延续,提振国内需求。我国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延长两年至 2022 年底,并放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短期有望对冲疫情影响、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提振国内市场需求,预计二季度销量环比好转,三四季度销量反弹,全年销量有望重返增长,带动产业链需求增长;长期有望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提升行业长期发展质量,增强国际市场综合竞争。 新车型密集推出,有望带
7、动销量增长。2020 年以来,主流车企密集推出新车型,有望带动销量重返增长。据我们统计,2020 年上半年合计推出新车型 68 款,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部分车企将新车型密集推出的时间推迟到了 2020 年下半年,预计下半年新上市车型将多于上半年。从车企来看,自主品牌仍是新车型推出的主力,但上汽通用、北京现代、华晨宝马、一汽大众等合资品牌也开始发力。从车辆类型来看,纯电动仍为绝对主力,插混占比较低,虽然改款车型占比仍超过一半,但是新车型占比超过了 40%。从续航里程来看,纯电动车型续航里程大部分在 300km 以上,400-500km 的车型占比为 48%,500km 以上续航的车型占比为 31
8、%,续航里程区间明显上移。从价格来看,10-20 万元占比超过一半,达到 53%,20 万元以上的占比为 34%,总体来看,高性价比车型仍占主导。 预计 2020 年销量基本持平,2021 年有望高增长。我们预计 202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 120 万辆,对应动力电池装机量 63.58GWh,同比基本持平。预计 2021 年销量 180 万辆,同比增长 49%,对应动力电池装机量 90GWh,同比增长 42%,带动产业链需求增长。销量高增长的原因,一是 2020 年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二是预计中央和地方政府利好政策有望不断出台,三是自主和合资车企密集推出有竞争力的新车型。1.3、海外利
9、好政策持续加码,销量有望快速复苏 海外政策利好不断,有望刺激需求增长。2019 年底到 2020 年上半年,为了应对欧盟严格的碳排放考核要求以及对冲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欧洲各国密集推出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如德国连续加码新能源汽车补贴、欧盟拟免除零排放汽车增值税以及法国发布 88 亿欧元的汽车援助计划等。欧洲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市场之一,2019 年占全球销量的比重为 27%,欧洲也是全球主流汽车企业大众、宝马、戴姆勒等的所在地,是将来主流车企电动化战略发力的重要市场之一,有望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重要支撑。 1.4、海外主流车企电动化进程持续加速 特斯拉一季度销量逆势增长,Mode
10、l 3 降价有望刺激需求 特斯拉 2020Q1 电动车销量 8.84 万辆,同比增长 40.3%。特斯拉一季度实现电动车产量 10.27 万辆,同比增长 33.1%,环比下滑 2.1%;交付量 8.85 万辆,同比增长 40.4%,环比下滑 21.1%;一季度增加库存量 1.42 万辆。其中,Model 3/Y 的产量 8.73 万辆,同比增长 38.6%,销量 7.63 万辆,同比增长 49.8%; Model S/X 的产量 1.54 万辆,同比增长 8.7%,销量 1.22 万辆,同比增长 1.1%。 全球电动车销量:2020Q1 特斯拉占比达到 19.22%。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电动
11、车市场一季度相对低迷,根据 EV Sales 数据,全球 2020 年 1-3 月电动车销量为 46.05 万辆,同比下滑 6%,特斯拉电动车销量占全球市场份额 19.22%。其中,特斯拉 3 月电动车总销量 6.01 万辆,全球市场份额 31.26%,领先优势进一步提升。从车型销量结构来看,一季度特斯拉 Model 3 全球销量为 7.15 万辆,占全球电动车总销量的份额为 15.52%,远高于销量排名第二的雷诺 Zoe。 产能:2020Q1 特斯拉上海工厂 Model 3 产能进一步提升。根据特斯拉 2020 年一季报电话会议资料,目前特斯拉的产能情况如下:1)美国 Fremont 工厂目
12、前 Model 3/Y 产能仍将保持 40 万辆/年,预计 2020年产能有望提升到 50 万辆/年,其中 Model Y 在 2020 年一季度实现交付,Model X/S 仍维持 9 万辆/年的产能保持不变;2)上海 Giga 超级工厂将 Model 3 产能由 15 万辆/年提升到 20 万辆/年,目前周产量突破 4,000 辆,同时二期 Model Y 产能正在建设中,预计投产后产能不低于 Model 3;3)柏林工厂即将动工,预计将于 2021 年开始交付 Model Y;4)近期内将会宣布在美国成立新的超级工厂,规模将大于现有超级工厂。国产特斯拉 Model 3 如期降价,享受补贴
13、新政有望进一步刺激销量。特斯拉中国官网信息显示,特斯拉 Model 3 标准续航升级版基础售价在 2020 年 5 月 1 日调整为 29.18 万元;根据最新补贴标准测算,补贴后售价为 27.155 万元。此外,特斯拉在一二线城市中还有地补与牌照优势,随着二季度后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购车需求有望逐步恢复,降价后的国产 Model 3 销量有望显著提升。 特斯拉供应链持续国产化。根据我们的测算,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高达 30%,特斯拉引入 LG 化学和宁德时代作为新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其电池材料供应商有望成为国产供应链中最大的分支,主要材料供应商包括璞泰来、杉杉股份、当升科技、新宙邦、恩捷股份、
14、星源材质等。大众电动化战略加速,新平台车型带动销量增长 大众电动化战略不断加速。从 2025 战略到 Roadmap E 再到新 5 年计划,大众集团在新能源车型规划、销量规划以及投资计划等方面不断发力,其中投资金额由最初的 2030 年前投资 300 亿欧元变为 2024年前投资 600 亿欧元;依托多品牌产品线丰富的优势,大众集团新能源车型规划激进,产品储备丰富,并提出到 2030 年旗下 300 款车型至少具备一个电动版本,多样化的有竞争力的产品矩阵将奠定大众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的基础;大众集团制定了近期和远期的产销量目标,提出 2019 年电动车销量占比 1%,2020 年占比 4%,2
15、025 年销售 300 万辆,占比超过 20%,2029 年前累计生产 2,600 万辆电动车,销量有望率先爆发,带动全球电动化进程。 全新纯电动平台投产,有望降本提效。大众是最先使用平台化战略的车企之一,通过横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MQB)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众也是新能源汽车平台化战略的先锋,2018 年投资 70 亿美元建设电动车模块化平台(MEB),定位于经济型新能源汽车的生产,PPE 和 SPE 平台预计用于旗下奥迪、保时捷等品牌高端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预计 MEB 平台将于 2020 年投入生产,其首款车型为 I.D.系列车型,集团规划 2029 年前生产
16、2600 万辆电动车,其中MEB 平台 2,000 万辆,PPE 平台 600 万辆。 产品储备丰富,销量有望爆发。2020 年 1-4 月,大众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 6.83 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15%,Golf、Audi e-tron 是销量增长的主力,占比分别为 21%、17%。2020 年 3 月 3 日,大众发布途锐Touareg R(插电混动)、第八代 Golf 插电混动版和 ID.4,其中 ID.4 是大众继 ID.3 之后第二款基于 MEB平台的量产车型,将在欧洲、中国和美国生产和销售,并于年内正式发布。和除已发布车型之外,大众集团凭借旗下品牌、研发优势,储备了丰富的新能源车型,
17、实现了中、高、低端多车型产品全覆盖,并实现了研发、储备和销售的良好衔接,有望开启新一轮产品周期,带动销量增长。 大众动力电池供应链国产化率有望提升。大众动力电池供应商包括 LG 化学和三星 SDI 等,其中 LG化学供货份额最大。此后大众 MEB 平台选定供应商包括 LG 化学、宁德时代、SKI、三星 SDI 等。海外三大电池供应商中,LG 化学材料的国产化程度最高,在大众供应链体系中所占份额也最大,国内供应商有望显著受益;三星 SDI 和 SKI 目前仍然以日韩材料供应商为主,国产化程度较低,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国产材料供应商存在进入供应链并不断提升供货份额的机会。 1.5、预计 2020
18、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220 万辆,欧洲成需求重要支撑 国内补贴退坡节奏放缓,下半年支持政策有望出台,欧洲利好政策不断,主要车企电动化进程不断加速,有产品力的新车型密集推出有望带动销量增长。我们预计 2020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合计220 万辆,其中中国、欧洲、美国销量分别为 108、76、29 万辆。预计 2021 年全球实现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336 万辆,同比增长 52%,实现高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 2020 年基数较低,二是全球主流车企密集推出新车型。 二、中游:竞争格局持续优化,全球供应链加速导入2.1、 电池与材料: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有望享受高增长红利 动力电池:国内一超多强,
19、全球寡头垄断 动力电池国内一超多强格局形成。宁德时代在国内市场领先优势明显,2019 年、2020 年 1-5 月市占率分别为 51%、48%。由于国产特斯拉 Model 3 的热销,2020 年 1-5 月 LG 化学国内市场份额大幅提升至14%,仅次于第二名比亚迪 1 个百分点,其他第二梯队企业市场份额均在 10%以下,分布较为均衡。 动力电池全球寡头垄断格局基本形成。全球市场有望形成以 LG 化学、宁德时代、松下电器、三星SDI、SKI、比亚迪等为首的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2020 年第一季度以上六家企业合计市占率 85.60%,同比提升 8.33 个百分点,集中度大幅提升,竞争优势明显。
20、 宁德时代具备全球竞争力,国内部分二线电池企业有望实现突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加速导入全球供应链,其中宁德时代已经进入了海外几乎所有主流车企供应链,供货份额有望逐步提升,客户结构不断优化,有望比肩 LG 化学等海外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国内二线电池企业如孚能科技、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在开拓国内客户的同时积极进入海外客户供应链,并取得一定进展,其中孚能科技获得戴姆勒 2021-2027 年 140GWh 订单,亿纬锂能进入了戴姆勒、福特和现代起亚供应链,欣旺达也获得了雷诺-日产 7 年 115.7 万台电动车的项目定点。此外,大众拟对国轩高科进行战略投资,投资完成后将成为国轩高科第一大股东,双方将开展电
21、池业务战略合作。当前是海外主流整车厂培育和引入新的动力电池供应商的战略机遇期,具备产能、技术、客户优势的二线电池企业有望实现突围,提升全球供货量及市场份额。 电池材料:集中度不断提升,加速导入全球供应链 正极材料集中度较低,行业开始洗牌。由于进入壁垒较低、技术路线多以及上下游一体化延伸等原因,正极材料集中度相对较低,2020 年第一季度 CR5 为 38.33%,与 2019 年基本持平。2020 年第一季度实现供货的正极材料厂商 17 家,相比 2019 年减少了 7 家,表明行业洗牌已经开始,产能、技术、客户结构较差的小企业开始退出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负极材料格局稳定,集中度有所下降。2
22、020 年第一季度,负极材料 CR5 为 75.28%,相比 2019 年下降了 4.09 个百分点,但是仍处于较高水平,行业参与者也保持稳定。从企业来看,东莞凯金虽然仍位列行业第四,但是市占率相比 2019 年大幅下降 8.06 个百分点,我们预计主要原因是 2020 年第一季度受到疫情影响,公司最大的客户宁德时代装机量大幅下降;中科电气超越翔丰华跻身行业前五,市占率 6%,相比 2019 年小幅提升 1 个百分点。隔膜行业洗牌加速,恩捷股份龙头地位稳固。2020 年第一季度,隔膜行业 CR5 77.56%,相比 2019 年提升了 10.06 个百分点,集中度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一是湿法隔
23、膜龙头恩捷股份完成收购苏州捷力,市占率大幅提升 12 个百分点,二是星源材质市占率大幅提升 7 个百分点至 20%。隔膜行业洗牌加速,湿法隔膜形成一超多强格局,恩捷股份龙头地位进一步增强,第二梯队企业尚未明确;干法隔膜基本形成以星源材质为首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电解液洗牌结束,龙头强者恒强。2020 年第一季度,电解液行业 CR5 77.5%,相比 2019 年提升 5.59个百分点,集中度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天赐材料和江苏国泰市占率分别提升 9 和 5 个百分点,而杉杉股份和其他企业市占率分别下降了 8 和 7 个百分点,行业强者恒强效应明显。中游材料企业加速导入全球供应链。当前全球市场正在形成
24、整车-电池-材料-上游资源的供应体系,龙头配龙头大势所趋,我国中游材料企业具备全球竞争力,正在加速导入全球电池龙头企业供应链。从细分领域来看,电解液、负极、湿法隔膜导入全球供应链的速度较快,正极材料相对较慢;从具体企业来看,新宙邦、恩捷股份、贝特瑞等都进入了 LG 化学、松下电器、三星 SDI 和宁德时代四家电池龙头供应链,客户结构最为优质;璞泰来、格林美等也进入了全球三家主流电池企业供应链。结构件行业一超格局稳定,龙头科达利国内和全球市占率高,在主要客户宁德时代中的供货份额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同时也进入了 LG 化学、松下电器等海外电池企业供应链,有望逐步放量。为了稳定供应和降低成本,预计海外
25、电池龙头企业 LG 化学等将加速引入国内材料供应商,中游材料企业迎来全球供应的历史机遇。 2.2、锂电设备:全球电池龙头积极扩产,锂电设备迎历史机遇 动力电池市场份额集中,龙头为扩产主力。动力电池国内市场一超多强,全球市场寡头垄断,2019年国内和全球市场 CR5 分别为 79%和 75%,行业集中度高,龙头企业几乎满足了行业内所有需求,也具备扩产的技术、资金和客户基础,预计此后以宁德时代、LG 化学等为首的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以及比亚迪、孚能科技等国内准一线电池龙头企业将成为扩产的主力。全球电池龙头迎来扩产潮,锂电设备空间广阔。动力电池进入成长期,长期需求空间广阔,全球电池龙头积极扩产以满足行业
26、需求,提升出货量和市场份额。2020-2025 年为全球电池龙头新增产能建设和集中投放期,根据我们的统计,宁德时代、LG 化学、三星 SDI、松下电器、SKI 等全球一线电池企业拟合计投资规划新建产能 560GWh,比亚迪、孚能科技、国轩高科等国内电池企业拟规划新建150GWh 产能。按照单 GWh 设备投资 2-2.5 亿元来测算,预计新增设备市场空间超过 1400 亿元,绑定动力电池龙头的设备企业有望显著受益。 锂电设备国产替代加速进行。随着我国锂电设备企业的技术、资金等实力不断提升,设备国产替代加速进行,带动锂电设备投资额的显著下降。目前国内电池龙头企业前中后段核心设备大多实现了国产供应
27、,海外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也在加速引入国内设备供应商。未来海外电池龙头为扩产主力,绑定龙头企业的锂电设备企业有望显著受益。当前先导智能已经进入了海外和国内几乎所有电池企业供应链,客户结构最优,杭可科技、赢合科技等海外客户也有所斩获。此外软包电池具备安全性好、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渗透率有望提升,在软包叠片设备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有望享受渗透率提升的结构性机会。 2.3、零部件:特斯拉/大众 MEB 供应链国产零部件迎来重大机遇 特斯拉国产 Model 3 供应链国产零部件 多家企业进入国产 Model 3 供应链。和 Model S/X 类似,目前美国生产 Model 3 供应商
28、主要以外资为主,国内旭升股份、拓普集团、三花智控、均胜电子、宏发股份等部分企业实现配套。特斯拉上海工厂国产化后,多家企业进入国产 Model 3 供应链,且部分单车价值量有较大提升。目前国内供应商包括华域汽车、拓普集团、三花智控、旭升股份等,主要集中在车身底盘及内饰等领域。随着国产化率的逐步推进,动力系统、电子控制(摄像头等基础元器件)等有望逐步实现配套,相关企业有望受益。 随着特斯拉在华建厂稳步推进,以及特斯拉战略性车型 Model 3 的国产化,对于已进入特斯拉供应体系的零部件厂商,将显著受益于国产化后销量提升带来的订单增长。除已经确定的 Model 3 定点零部件外,目前国产 Model
29、 Y 招标尚在进行中,部分潜在供应商也有望进入,一旦突破也将大为受益。 国内特斯拉零部件方面主要关注三条主线:1)配套价值量高:从现有配套企业来看,国产特斯拉配套价值量较高的是华域汽车、拓普集团、旭升股份、均胜电子、三花智控、奥特佳等。2)收入弹性大:根据我们测算,旭升股份、拓普集团、奥特佳、文灿股份、三花智控等配套特斯拉的收入占比相对较高。3)潜在突破:随着国产 Model 3/Y 定点的持续进行,银轮股份、常熟汽饰、广东鸿图等有望实现从 0 到 1 的突破,而宁波华翔等有望新增配套零件,单车价值量有望大幅提升。 大众 MEB 供应链国产零部件 大众国内 MEB 车型销量有望高增长。根据大众
30、集团规划,预计大众 2020 年在国内的新能源销量约12 万辆,2025 年有望达到 150 万辆。MEB 平台车型将于 2020 年下半年在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陆续投产,未来将扮演重要角色。我们预计国内 MEB 车型 2020 年约 1 万辆,2025 年有望达到约 95 万辆。上汽大众 MEB 工厂已经建成,预计 2020 年 10 月投产。上汽大众安亭新能源工厂总投资约 170 亿元,规划年产能 30 万辆,已于 2019 年 11 月 8 日落成,预计将于 2020 年 10 月正式投产。新能源工厂落成同时,上汽大众首款 ID.车型下线。该车型为一款 MEB 平台纯电动中型 SUV,基于
31、大众 ID.CROZZ 概念车打造。此外大众 ID.家族的首款量产车型 ID.3 未来也将于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生产。 一汽大众佛山工厂预计将于 2020 年下半年投产。一汽大众佛山 MEB 工厂主要由原有部分产能逐步改造成 MEB 平台车辆生产工厂,预计将于 2020 年下半年投产,一期规划产能 15 万辆。佛山工厂首款量产 MEB 车型预计为 ID.初见,已于 2019 年 10 月在广州发布,未来佛山工厂也将量产更多 MEB 车型。 国产 MEB 销量有望高增长。根据大众规划,预计到 2020 年底,大众国内 MEB 产能将达到 45 万辆,并开启 ID.3/4 系列车型的量产。后续随
32、着车型导入的逐步增加,产能有望继续提升,保障国产 MEB销量高速增长。为有效推进 Roadmap E 战略,确保能够拥有足够的产能满足巨大的行业需求,大众集团招标项目订单总额将超过 500 亿欧元,是汽车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采购项目之一,资金均用于 MEB 电动车模块化平台量产车。 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零部件的差异主要在于动力总成、热管理系统。动力总成方面,传统汽车由发动机和变速箱驱动,而电动汽车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减速器、充电机等。热管理方面,传统燃油车可以使用发动机取暖并驱动压缩机,而电动车需要使用电动压缩机,部分车型使用热泵空调等。我们梳理了大众 MEB 在国内的部分产品定点情况,重点关注与传统燃油车不同的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控、热管理等),以及单车价值量较高的零部件(座椅等)。 大众 MEB 供应链国产零部件主要关注三条主线:1)配套价值量高:尤其是与传统燃油车不同的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控、热管理等),从现有配套企业来看,国产大众 MEB 配套价值量较高的是华域汽车、富奥股份、均胜电子、奥特佳等。2)收入弹性大:根据我们测算,富奥股份、精锻科技、奥特佳等配套大众 MEB 的收入占比相对较高。3)潜在突破:随着国产 MEB 车型的持续推进,宁波华翔等大众原有重点供应商的配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