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附答案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道,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的剧烈变动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2.孔子在论及刑与政的关系时道:“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化之弗变
2、,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这表明孔子主张A.省刑慎刑 B.先礼后刑 C.废除刑罚 D.刑罚得当3.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4.隋书 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始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一段史料说明A.汉高祖认识到了秦亡之根本原因 B.秦朝推行郡县制违背了历史传统C.郡国并行制是严重的历史倒退 D.汉初“封建”并未撼动郡县制的地位5.钱穆在评
3、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A.维护了社会公平 B.有利于专制统治C.促进了文化融合 D.加强了民族团结6.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该材料说明唐朝A.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 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 D.发达的交通有
4、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7.唐都长安位于关中地区,该地区号称”沃野”,但是出产不足以供给京师需求,于是唐王朝”常转漕东南之粟”,这反映了唐代A.关中地区社会经济衰落B.东南地区有效支撑中央C.东南地区封建剥削沉重D.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8.舌尖上的中国中曾有这样的描述:“(明中期)扬州是中国食盐的集散中心,大批的商人来到这里,靠着食盐贸易发家,他们同时带来的还有来自家乡的厨师、食材、口味富有盐商,没有政治地位,只能攀比花园和家厨的手艺”这反映出明朝扬州地区A.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鼓励对外贸易 D.私商成为商人主体9.(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
5、织毕交官取酬。但粮钱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对材料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A.明政府的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明朝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机户没有生产自主权 D.明政府组织机户进行有序地生产10.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C.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11.某校学生在进行题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论证最为严谨的是话题人物看法史料结论专制统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A
6、.先秦诸子具有民主思想董仲舒天子受命于天B.天人感应思想强化君主专制黄宗羲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C.该思想已成为当时正统思想谭嗣同君,皆大盗也D.维新派都反对君主立宪12.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 A.社会上层未能警醒 B.中国社会和平繁荣 C.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D.士大夫醉生梦死13.张之洞曾说:“今日五洲各国之交际,小国与大国交不同,西国与中国交又不同。即如进口税,主人为政,中国不然也。寓商受本国约束,中国不然也。各国通商,只及海口,不入内河,中国不然也。华洋商
7、民相杀,一重一轻,交涉之案,西人会审,各国所无也。”由此,他主张 A.取缔列强特权,实行闭关锁国 B.清除外国势力,推翻清廷统治 C.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全面改革 D.抵御列强干涉,维护国家主权14.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15.“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
8、、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的这句话表明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6.右图是1937年10月刊发在战时画刊杂志上张乐平的漫画杀鸡儆猴图,画中的“鸡”代表“上海日军”;“猴”代表“日军部”。该漫画反映了抗战相持阶段上海军民的斗志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消极抗战的失望肯定了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的贡献有利于鼓舞中国人民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
9、略A. B. C. D.17.从1895年5月底台北阻击战开始至台南陷落,前后五个月,日军共伤亡三万二千三百多名,比在整个甲午战争中损失的人数还要多。作为侵台主力的近卫师团,死在台湾的官兵就将近半数。敌中将师团长能久、少将旅团长山根等将领和大批官佐,亦在侵台战争中丧命。材料表明A.日本侵略者遭到沉重打击 B.清王朝统治的腐朽无能C.台湾反割台斗争得到支持 D.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18.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这个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这个运动”是指A.维
10、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9.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一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在此梁启超强调了A.新文化的民族性 B.新文化的排外性 C.新文化的创新性 D.新文化的差异性20.1925年1月,中共四大的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A.中共明确提出了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B.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出现了裂痕C.中共已经纠正了右倾主义错误 D.中共认为国民革命不是民主革命21.在国民经济恢
11、复时期,中国发展经济首先强调的是农业和轻工业,而在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却转变为突出强调“中心环节是重工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国情的实际需要 B.苏联模式的影响C.世界冷战局面的制约 D.过渡时期的结束22.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 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23.雅典戏剧家阿里斯托芬在其名著阿卡奈人中描述的公民大会的场
12、景是:“那些主席官迟迟到来之后,挤成一团,争前排座位城邦呀城邦,可我总是第一个到来,独自个儿,叹叹气,放放屁,打哈欠,伸懒腰,烦躁不发”材料反映当时雅典A.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B.公民整体素养较差 C.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D.公民行政随意无序24.罗马法体现了程序法优先于实体法的特点,在程序法方面作了很多规定。如: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如被告托辞不去或企图逃避,原告有权拘捕之;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但除自愿外,不必用有篷盖的车辆。这些规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A.更好地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C.防止司法部门以权谋私 D.
13、使原告的利益不受侵犯25.15世纪,意大利的剧作家阿尔贝蒂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此观点A.反映了禁欲主义思想 B.表明了反神学的态度C.蕴含了人文主义思想 D.批评了拜金主义思想26.美国独立宣言称:“政府的正当权力,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然而,当一个政府恶贯满盈、倒行逆施人民就有这种权利,人民就有这种义务,来推翻那样的政府,而为他们未来的安全设立新的保障。”材料主要体现了哪一思想家的观点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斯宾诺莎27.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
14、,这一演变趋势主要取决于A.工业文明进程的持续发展 B.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C.世界经济体系化与制度化的推动 D.全球普遍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28.下列各项中,导致现代科学在整个20世纪里空前大发展,使一向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基本原理受到怀疑和重新审查的是A.自由落体定律 B.进化论 C.经典力学体系 D.相对论29.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学者提出此观点的依据不包括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世贸组织的建立 D.两极格局的解体30.巴尔扎克一生创作了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
15、。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把自己的写作比作是“吃黑面包的收帐员的诚实”,主要以此说明A.他的作品展示了19世纪前期法国的社会生活B.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人们的失望C.体现了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D.用作品描绘了法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 第卷(40分)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张文木制海权与大国兴衰材料二 长江深入中国
16、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地理上,长江介于中国南北之间,从而对商品的分配和战争的进行都颇具影响。所以,一旦在长江流域建立起了势力,就在中国内地拥有了优势,并且能自由稳定地通过长江沟通海洋;而在长江地区的商业优势又会加强其他方面的有利地位。这些合在一起,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而中国由此得到的益处也会被广泛地、均衡地扩散到全国。长江流域丢下一颗种子,它会结出一百倍的果实,在其他地区也有三十倍的收获。 【美】马汉海权论
17、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并以15 -19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论证这一观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马汉对“外部海上国家”的建议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6分) (3)如何看待“外部海上国家施加影响”给中国带来的“益处”?(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指出当代中国如何看待海权问题。(2分)32.(10分)清朝和“光荣革命”后的英国,都逐渐出现了体制完备的“内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沿袭明制,继续设立内阁,设内阁大学士和学士多名,大学士称中堂。从制度上讲,清内阁与明朝相似,但清的内阁权力削弱,加之入关之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的设立等,均分割了内阁的
18、权力。内阁名义是“赞理机务,表率百僚”的最高行政机关,但清朝皇帝极端专权,使“内外臣工纤悉不敢自专,必以上请也。”内阁与军机处分担政务,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日常庶务;皇帝则借助军机处重点专断国家机要。 摘编自张妍清史十五讲 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内阁慢慢疏离国王,逐步依附于议会。后国王退出了内阁,首相产生。此后,内阁日益独立于国王控制之外。到18世纪末,随着两党政治结构的逐步形成,内阁制度的各种基本原则通过一个又一个先例的开创而确立起来,形成了一系列原则:内阁大臣由议会中多数党组成;内阁必须对议会负责在法律上,国王有选择和任命其他内阁大臣的权力,实际上,国王只能接受议会选举的结果,委任在选举中
19、获胜的党的领袖为首相,授权其组阁。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首相,首相手中握有行政权和立法创意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以议会为后盾的内阁成为国家权力的轴心,国王变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臻于完善。 摘编自王玮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英“内阁”进行比较。(10分) 33.(10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代匠籍制度下的工匠必须定期到官府作坊服役,在政治上社会地位低下。明代民户为三等,“曰民、曰军、曰匠”,匠户最为卑贱。其中“匠”世代不能转业脱籍,不得做官。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发布了班匠以银代役的法令,根
20、据法令,凡愿出银者可以出银代役,不愿者仍旧当班,这是双轨并行的办法。清王朝建立后,于顺治二年就下令废除匠籍。班匠制度废除后,官营手工业缺乏必要的技术工匠和一般工匠,致使官营手工业逐渐趋于衰落。转引自中国古代经济简史材料二 1591年,丰臣秀吉颁布身份统制令,严禁士、农、工、商横向流动,农民不得弃农从商,武士不可获取町人与农民身份。 明治政府成立不久就着手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四种身份,并宣布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转引自日本的政治进程:从明治维新到“55年体制”请回答:(1)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和日本古代身份制度的共同特点。(3分)(2)分别分析中国废除班匠制度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身份制度改革的影响。(7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