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2 ,大小:233.88KB ,
资源ID:99350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9350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

1、四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学期总要求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写字15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分钟不少于300字)。4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读懂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6略读文章,粗

2、知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7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比较具体,感情真实。练写书信,表扬稿及简单的研究报告,注意格式。能根据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标点。40分钟完成约400字的习作。8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规范。9听,能抓住要点;说,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乐于交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稍作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10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发挥作用。学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课 题1古诗词三首课 时3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

3、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亭。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生字词卡片 课文插图或课件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描写山水的古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导语: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个最有名的诗人,能“斗酒诗百篇”,他是谁?(被称为“诗仙”的李白)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揭

4、示课题。简介敬亭山。亭,读tng ,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4.交流:(1)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2)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1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2再读古诗,自问互问。师:通过介绍,大家再读古诗,看有什么新

5、的体会或疑问。3全班再读,教师追问。(1)“独”坐是“谁”独坐?(2)读诗,仔细体会,诗人独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诗人听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3)本来,还有众多鸟相伴;本来,还有一朵孤云为伍,但是现在它们都离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么呢?这两句话与题目的哪个字呼应呢?(4)“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觉得应该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只有)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

6、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2试读后,用铅笔在重读的字词下划“”,在长音后划“/”,再读给同桌听。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第二课时一、简介洞庭,引入课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上节课大家游览了敬亭山,感受颇深。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揭示课题并板书望洞庭)2、介绍洞庭湖。(出示挂图)二、初读正音,多读明义1学生初读古诗。“螺”,常见有田螺、海螺等;“庭”“潭”“螺”都是形声字。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3互读古诗,相互交流。同桌互说对诗句的理解,不明白的互相问询。三、再读古诗,启发想象,释疑解难,深化理解师:读古诗要会悟

7、,而悟来源于多读多问多想象。1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头脑中有哪些美丽的图画?边读古诗,边想象,再说说头脑中的画面。2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3、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诗人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四、诵读古诗,画出意境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诵读古诗,想象画面,画出意境。各组合作画一幅简笔画,一幅图配一句诗,看哪组画得更符合诗意。第三课时一、简介词牌知识,引入本首词的学习师:前两首都是诗,今天要学习的一首

8、词。“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师:现在我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词(板书课题“忆江南”)。二、自读正音,初知大意,反复练读,背诵古词1自读正音:注意“曾”是多音字,这里读cng,是“曾经”的意思。谙,n,熟悉。“能不忆江南”是反问句,要注意读出反问语气。2反复练读,背诵古词。自主练读,试背古词,然后同桌互考。3说说词的大意。三、借助前两首诗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诵读古词,探究其义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2互相提问,释疑解困。3教师提问,讨论解答。(1)江南好,好在哪里呢?朗读

9、相关词句来回答。(2)“风景旧曾谙”,既然作者对江南再熟悉不过了,为啥只说江南的“江花”“江水”的景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最典型景物来表现江南春色的写法。)(3)“红胜火”,你想到了什么?“绿如蓝”又写出了什么景致?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 “红”“绿”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体会诗人对江南风景由衷喜爱之情。)四、以问引读,深化情感师引问:你现在知道“能不忆江南”的原因吗?师引:能不忆江南?因为_。(学生用词来回答)师引(语气变化,情感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学生仍用词来回答,语气要有变化。)师再引(语气变化,情感进一步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学生还用词来回

10、答,学生情感要有进一步的变化)教师引读语气的一次次加强,目的是要唤起学生对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一次比一次强烈的情感体会。五、综合比较(异同),总结全课1师:学完了这三首古诗词,你能将三首诗词连着背一遍吗?2比较异同。(老师板书)同: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异: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拓展练习: 1、交流背诵李白不同风格的诗歌 2、搜集摘抄关于描写山水、描写春天的

11、古诗 3、试一试,创作一首赞美春天的小诗板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同:作者朝代同 景物地点同 诗词内容同 异:体裁形式不同 诗人情感不同 表现手法不同 个性调整补充课 题2桂林山水课 时2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2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5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教学重难点1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2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

12、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反复诵读课文,勾画欣赏精彩片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美丽的家乡仅是我们祖国秀丽河山的一角,在祖国的大地上有许多名山大川。(板书:名山大川) 你们去过哪些名山大川?没去过听说过的也行。 你们听说过桂林吗?(指地图)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你们中有人去过吗?桂林山水比你们刚才说的这些名山大川更有一番独特的美。所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板书:甲)是第一位的,超过其他的。桂林山水天下第一。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水册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一

13、同去桂林游览一番,相信你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二、初步感知,进入情境现在开始我们的桂林之旅吧,请先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三、潜心品读,体会情感 (1)

14、了解桂林的水1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2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3学生找出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4指导朗读:谁来读读描写“静”的语句?(指名读)找到静的感觉了吗?指名学生说后,那你能读得更“静”吗?(课件)你们瞧,这就是漓江的水,你们感觉得到它在流动吗?听得见水流的声音吗?多静啊!我们一起来感受那水平如镜的漓

15、江水吧。5指名生读“清”的语句。刚才我听你读“清”这个字时,读得特别轻,为什么呀?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朗读指导:齐读,让我们由衷地发出赞叹:漓江的水真清啊 6(生读“绿”的句子)怎么样?读出绿的感觉了吗?(1)“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2)演示图片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7连读描写三特点句子。第二课时(2)了解桂林的山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

16、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板书:(奇、秀、险) 2你对哪个特别印象最深刻?(生读“险”的语句,并谈感受。)这么险的山峰高高的矗立着,课文中用了哪一个词来形容?能把这个词读好吗?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或山顶是什么感觉?(生答:好象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能把这句读好吗?3(生读“奇”的语句,并谈感受)演示“桂林的山”:“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这就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能读好它吗?课文中好象就写了三种形状啊?(请大家联系我们看过的图片,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形态说得具体些!“像老人,像巨象,示意学生说下去。)语言补充:朝

17、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等等。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齐读)“桂林的山真奇啊!” 4(生说“秀”)在你们的眼里,那些山都活了,能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吗?5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四、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1教师接读:(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围绕、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 2理解“连绵的画卷”。 板书:连绵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演示:地图。 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

18、间。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 3齐读全段。五、总结升华。1本文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2积累和运用: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仿照课文,写句子。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_。_真_啊,_得_。拓展练习1、练习有感情读文,背诵全文2、搜集描写山水的成语3、为桂林山水设计广告语4、片段仿写:公园里的花真板书设计: 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 甲天下 山:奇秀险 总-分-总 个性调整补充课 题3记金华的双龙洞课 时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9、3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5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3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课件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溶洞的资料,勾画作者的路线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就随着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板课题) 齐读课题“记”是什么意思?(记载,记录) “金华”是一个地方。本文记的是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的经过,因而是一篇游记。请打开课本,让我们随同作者一起去游览吧!(学生自由

20、朗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同桌两人轮流读文,议自然段意。 3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阅读,体会路上景色1作者一路上非常高兴,欣赏了沿途的优美景色,作者都见到了些什么?感悟句子: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的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

21、地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2教师:沿途不仅有有特色的山、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A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的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B引导学生用“时而时而时而”介绍一处景物。第二课时一、复习 1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2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22、?二、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过渡:路上景色如画,但我们目的不在这里,我们目的在双龙洞。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突兀森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可看出洞口什么特点?“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说明外洞什么特征?(教师点学生回答,师生概括)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三、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

23、隙”过渡:参观完了外洞,顺着泉源,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请两位同学前去探探路。这两位同学合适吗?这两位同学不合适可看出孔隙什么特点?(教师点两位较胖的学生上讲台)船怎样进出孔隙呢?(师生齐读“船两头系着绳子船就出来”)请看录象,船是怎样进出孔隙的。从录像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进孔隙,你的心情怎样?(教师放录像,配录音介绍)请一同学上讲台,把黑板当小船,模拟作者是怎样进孔隙的?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学生以黑板为小船做动作,师生评价)分组朗读,读出好奇、紧张心情,看哪一组读得最好。(教师点评朗读)四、驰想象,析特点学习“内洞”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

24、洞中双龙的句子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3请一名学生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 4谁知道石钟乳、石笋?能不能想象一下石钟乳、石笋的形状,愿想什么就想什么。(教师出示千奇百怪、颜色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的图片,学生畅所欲言) 五、着眼泉水,总结全文 1一路游玩过来,哪几处见到泉水? 2我们就是沿着溪流参观双龙洞的。 小结:作者乘船出

25、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六、畅谈感想,编写导游词。1双龙洞游完了,你有什么话好说,有何感想?(学生踊跃发言)2谁来当一回小导游?(编导游词)拓展练习: 1、背诵精彩片段 2、搜集描写景色的成语 3、编写导游词板书设计: 个性调整补充课 题4*七月的天山课 时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语句并积累。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体会课文精

26、当、华丽的语言特色。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自学感悟文中精彩景色描写教学过程: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一说到新疆,你们会联想到什么?想不想走进新疆的天山,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著名作家碧野描写的阅读课文七月的天山,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明确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是什么?(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把七月的天山最吸引你的段落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主要告诉我们什么?2学生充分读课文,并交流初读所得。3自主学习生字。4自主了解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三、理清顺序,理解

27、内容1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天山,你能看出导游线路吗?用波浪线勾出相关的句子,也就是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2有同学骑过马吗?你什么时候骑过马?骑马时有什么感受?假如你一边骑马,一边欣赏美丽的风光,你的心情会怎样?(开心、愉快)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愉快的心情,骑着马,和老师一起进入天山欣赏美丽的风景。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边游边想想 “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1)读了第二自然段,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什么景物? 作者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把它写得如此令人陶醉? 它有什么特点?(2)看到这高耸巨大的雪峰、飞泻而下的雪水、清澈见底、五彩斑斓的溪水,

28、你想做些什么?(拍照留念、写诗赞美)马上要离开这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依依不舍)3让我们再往里走,看看下一处风景是什么?(出示课件 )(抽生读)第三自然段写了天山的什么?(天山的原始森林)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原始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1) 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 (2)以“密密的塔松”、“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4皑皑白雪、密密丛林、斑斑日影、哗哗水声是这样如诗如画,让我们一起扬鞭策马,以朗读代替漫行天山。5游完了原始森林,我们将走进天山深处,去看看那里又有什么样的风景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这写得最美的是什么景物?(板书:野花

29、) (1)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野花的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书本上做出标记。(2)“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绵缎像彩霞那么耀眼像彩虹那么绚烂”绘其色艳。(板书:色艳)作者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把它写得如此令人陶醉?(采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么美好的溪流两岸,想策马观赏的跟老师一起去欣赏吗?齐读片段。(3)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写了野花的美?“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4)一方山水养一方人马,这么美的天山你想骑马到花海中去走一走吗?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6游玩了天山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板书:美)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赞美天山的。请同学们齐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赞美天山? 四、小结:天山美如画卷,大家从文字上就可以欣赏到天山的美,犹如漫步天山,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请同学们再次自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拓展练习:1、摘抄文中优美词句2、选一处景物模仿课文写下来。板书设计:4、七月的天山 雪峰、雪水、雪水溪流(水)移步换景 密林(树)天山深处(花) 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