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361.90KB ,
资源ID:993211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9321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同步检测.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同步检测.docx

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同步检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同步检测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推恩令;设立刺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中央统一发行五铢钱;盐铁官营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和巩固,学习本课可以和秦始皇对比一下,他们在加强中央集权上的异同点和历史影响。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其它诸子百家思想逐渐衰落,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二

2、、教学重难点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各项措施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材料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茂林烟雨埋弓箭,石马无声蔓草寒。-唐薛逢发陵烟雨埋弓剑,石马无声蔓草寒。 -唐李商隐汉家天马出蒲梢茂陵松柏雨萧萧。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唐李贺英雄从来只数君,荒坟犹自上侵云。 -清徐开熙2.鼓励学生猜猜图中巨大的陵墓是谁的,谈谈这些诗歌给你的感受。3.教师总结:号称“东方金字塔”的汉武帝茂陵,高46米,耗时3年,每年占用整个西汉政府贡赋1/3,征用徭役数百万而完成的巨冢,仅次于秦始皇陵,居汉陵第一。陵墓的主人汉孝武

3、帝刘彻,是历史上堪与秦始皇相提并论的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16岁登基,在位54年,经历了“文景之治”的积累,一改汉初以来“无为而治”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治国方略。他打击和限制外戚与豪强对政权的威胁;采用“推恩令”不断削弱各诸国的力量;将盐铁经营权收归官营,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加强了财政与金融管理;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国家的指导思想,形成了大一统的格局。电视剧汉武大帝中这样评价他: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这就是大一统的汉朝。 设计意图:采用图片创设情境,利用诗歌优美且气势磅礴的语言营造氛围,导

4、入新课,直观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二)、讲授新课问题探究: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教材,结合以下三则材料思考:汉武帝即位之初,面临何种局面?材料一: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汉书主父偃传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擅鄣海泽,邓通专西山。山东奸猾,咸聚吴国,秦、雍、汉、蜀因邓氏。吴、邓钱布天下 -桓宽盐铁论(学生阅读教材及材料,思考回答)学生:材料一反映了政治上王国势力膨胀、违法乱纪,威胁中央统治;材料二反

5、映了思想上不统一;材料三反映了诸侯王经济实力强大,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教师过渡:假如你是汉武帝,你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教师过渡:汉武帝时期是否具备采取措施的条件呢?材料四自:天子不能具钧駟,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至汉武之初,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司马迁史记教师提问:这则材料说明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国力发生了样的变化?学生:经济上比较富庶,便于汉武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教师设疑:如果汉武帝个人唯唯诺诺,可能也不会有什么建树,那么汉武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课件展示材料)材料

6、五:今陛下(汉武帝)好陵阻险,射猛兽。 -汉书司马相如传(汉武帝)入山下驰射鹿豕(音s,猪)孤兔,手格熊罴(pi,棕熊)。 -汉书东方朔传教师: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学生:强壮魁梧的体魄,刚毅有为的性格,这是汉武帝的基本特征,除此之外,汉武帝还具备聪慧睿智的头脑。(汉武帝的三张面孔,强调汉武帝的英明和睿智。)设计意图:全面地了解历史人物,让历史人物的形象鲜活饱满,为后面探究汉武帝釆取的措施提出其“性格依据”。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了结论,那就是汉武帝进行一场伟大的变革的时代,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课件展示主父偃:故事里学知识:主父偃是齐国临淄人,年轻时曾学习纵横术

7、。最初在齐国游历,但是由于受到儒生的排挤,以至于在齐国难以容留。他家境贫困,向人借贷,但是无人肯借。没办法,只好离开齐国,北游燕、赵、中山等国,但也没有得到重用,客居他乡,十分困苦。在元光元年,他西游长安,求见大将军卫青。卫青数次向汉武帝推荐他,但是都没得到召见。无奈之下,自己向汉武帝上书言事。没想到早晨上的奏章,到了傍晚就得到了汉武帝的召见。汉武帝对他说:“你以前在哪儿?为什么我们见面这么晚啊?”并封他为郎中。后又升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之中四次升迁 -摘编自汉书主父偃传后来主父偃又上疏了什么内容得到了汉武帝重用呢?出示材料: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

8、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 -汉书主父偃传教师引领学生解读史料,同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教师提问:“推恩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学生: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把王国封地分给各自的子弟,皇帝又加封这些子弟为诸侯。新封的诸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教师讲解:“推恩令”的实施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学生回答: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使他们无力对抗中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教师设疑:请大家再想想,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除了实行“推恩令”之外,还有什么“杀手铜”?学生回答:建立刺

9、史制度。问题探究:(教师出示下面三个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回答)问题1:什么是刺史制度?问题2:刺史的职能是什么?问题3: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及总结)教师补充: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本为御史的一种,始于汉代,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化,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汉武帝为了强化地方监察制度,在地方设刺史。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派遣刺史人进行监督。刺史虽然官品很低,权力却很大,他们有权监察郡国长官,如果发现官吏有欺瞒中央等行为,可以直接奏报帝,加以制裁。刺史负责

10、监督地方官员,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汉武帝的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教师过渡:汉武帝利用“推恩令”解决了封国问题,设置刺加强了对全国的监察控制,实现了政治上的一统,那么思想上统一,又是如何做到的呢?课件展示标题:我的百姓谁做主?创设情境:(教师出示图片并指导学生观察)教师设疑:从以上两幅图片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秦朝焚书坑儒,汉朝重视儒家思想。教师过渡:想知道儒家思想在汉朝是如何开始受重视的还得从一个历史人物说起。课件出示材料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帏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教师总结:董仲舒是广川人,好学深思,从少年时代就开始|研习(春秋,

11、在学习时非常专心,达到了“三年目不窥园”的地步,也就是说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正因为如此,他对儒学非常精通,并最终成为一代大儒。教师过渡:那么,这位一代大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呢?愿材料研读:(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他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天人三策教师提问:“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儒家学说,即儒术。教师总结:六艺就是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总体上解释就是儒家学说。教师提问:汉武帝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回答)新学生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

12、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教师设疑:董仲舒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所接受?(学生讨论,回答)师生总结: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论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此时的儒家学说经过了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恩想,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这一思想适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正如黄仁宇所说:“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规思想。”(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因此,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

13、术”。汉武帝以后,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影响深远。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汉武帝在其墓地下马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回答:说明汉武帝对董仲舒的怀念和敬重。设计意图:本部分通过图文资料、故事等展示、分析与解读,旨在提高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教师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和汉武大帝一起解决了两个问题,这位君主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当然不是,他还有问题三:课件出示材料于是大农陈藏钱经耗,赋税既竭,犹不足以奉战士而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史记平准书鼓铸煮盐,其势必深居幽谷,而人民所罕至。奸猾交通山海之际,恐生大奸先帝

14、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 -盐铁论2、汉武帝采取了那些哪些措施?3.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1:统一货币,统一使用五铢钱;实行盐铁专卖;在全国范围内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教师补充介绍五铢钱与半两钱的差别学生2:主要是当时的情况决定的。当时的状况是:许多人弃农经商,影响农业发展,影响经济发展。教师适时补充教材资料,进行说明学生3: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其他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设计意图: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深入思考的能力。(三)、本课小结:

15、汉武帝即位后,在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使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歌诀总结汉武雄图载史篇,大一统固汉江山解决封国推恩令,始作俑者主父偃全国划分十三部,派遣刺史常察监。重用文士董仲舒,统一思想强集权罢黜百家尊儒术,长安太学来兴办。控制经济五铢钱,外加专卖铁和盐政治思想加经济,汉朝鼎盛美名传。(四)、课堂练习1、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你将在这里学习(D )A 天文算术之理 B 法家治过之道 C 纵横之道 D 儒家的经典2、“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D )A 宗法

16、制 B 分封制 C 科举制 D “推恩令”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下列属于汉武的功绩是( B )A、统一文字、,度量衡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创建科举制度D、设立行省制度4、秦皇汉武在处理某一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D ) A 、国家统一问题B、外族入侵问题C、中央集权问题 D、儒家思想问题 (五)、板书设计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推恩令”的实施1、诸侯王和地方豪强问题2、推恩令的具体措施3、刺史制度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思想上需要统一2、设立太学三、盐铁专卖1、中央统一发行五铢钱2、盐铁官营3、平抑物价(六)、教学反思2019-2

17、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单项选择1“推恩令”是汉武帝刘彻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提出“推恩”这一计谋的大臣是()A董仲舒 B卫青C李斯 D主父偃2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借鉴古今中外有益经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国古代也不断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A分封诸侯 B任命郡守C设置刺史 D颁布“推恩令”3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A秦始皇 B汉武帝C汉高祖 D汉文帝4

18、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此建议()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太学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A B C D5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A法家的衰落B中央集权的强化C加强思想控制D注重儒家学说6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证。下图所示文物,反映的基本史实是()A汉代学校的兴办B商鞅舌战群儒C孔子创办私学D西域政权使者到长安7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A实行冶铁官营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19、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8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这里的“他”是指()A蒙恬 B主父偃 C霍去病 D王昭君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的帝王是()A汉高祖 B汉景帝C汉光武帝 D汉武帝二、组合列举10汉武帝针对国家面临的问题,采取了一些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1)西汉初,诸侯王和地方上的_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2)汉武帝在长安兴办_,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20、。(3)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三、材料解析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汉书武帝纪材料三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1)材料一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4分)(2)材料二这段史实记载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深远的影响? (4分)(3)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他在位时西汉王朝进入了怎样的局面?结合毛泽东的评价,用一句话来评价汉武

21、帝。(4分)1D2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负责监督地方官吏和豪强,C项符合题意。周天子分封诸侯以镇守疆土,郡守是郡县制下的地方行政长官,“推恩令”是汉武帝针对诸侯王势力过大采取的措施,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B解析 汉武帝为了推进大一统,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4B 5B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转变的本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独尊儒术”是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体现了政治上的统一需要加强思想上的统一,因此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

22、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B项符合题意。A项法家的衰落,不符合题意,法家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个。C项加强思想控制和D项注重儒家学说,只是表象,不是实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6A解析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题中所示文物为汉代讲经图,与之相关的是汉代学校的兴办。7A解析 根据题干中“设置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等信息,结合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可知材料反映了汉朝实行冶铁官营。故答案为A。8C9D解析 秦朝灭亡以后,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23、,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故答案为D。10(1)豪强地主(2)太学(3)五铢钱11(1)材料一反映出在西汉初期,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胁到西汉王朝。汉武帝颁布“推恩令”。(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3)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是我国封建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课标要求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认识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

24、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通过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认识统一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实,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 过程与方法初一学生处于童年向少年过渡的阶段,从心理上喜欢表现自己,敢于表达内心的想法。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历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

25、历史想象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初步掌握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应建立在一定的史实基础之上,因此,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学习的重点。如何评价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学习的难点。教学准备 1、介绍学生阅读中华五千年、中国古代史常识等有关通俗历史读物,了解有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实,为课堂学习做必要的知识储备。 2、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编历史短剧:(1)“推恩令”

26、;(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方法表演法,讨论法,比较法,讲授法。板书设计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用投影仪打出汉武帝的人物图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指人物图像说)图中的这个人物就是汉武帝。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在位54年。他的一生见证了西汉王朝的鼎盛,可又有谁知道,就是这位功勋卓著的大汉天子,内心里总有着无穷无尽的烦恼!今天这节课,老师会带着同学们走进汉武帝的内心世界,知晓他的烦恼,感受他的忧愁,并期待大家能为他老人家排忧解难,用我们的智慧开创出别具一格的大一统格局!课件推出课题“汉武帝的烦恼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让学生就课件的

27、背景展开讨论,领会老师选择此图片作为背景的用意。讲授新课一、“推恩令”的实施(一)削弱王国势力多媒体播放剪辑好的音像资料。(讲述西汉的建立。时间约1分钟。)PPT课件展示:公元前202年,在“四面楚歌”声中,西楚霸王项羽痛别虞姬,走上了不归路。引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诗句,让学生去体味项羽的情绪。然后老师点评。PPT课件展示:而项羽的对手汉王刘邦却踩着庆祝胜利的鼓点,登上权力的最高峰,建立了汉朝,史称西汉。引用“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诗句,让学生去体味刘邦的情绪。问题落在最后一句上,刘邦的忧虑是什么?(学生思考作答。

28、)教师提问: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采取了什么动作?学生作答略。(引导学生答出:分封诸侯王,尤其是分封刘姓子弟为诸侯王。)多媒体播放剪辑好的音像资料。(讲述刘邦分封同姓王。时间约30秒钟。)刘邦自己后来也认识到,这些诸侯王的存在对他是一种严重的威胁,在他去世之前,就已经着手剪除异姓诸侯王,以确保刘姓江山的稳定。可他哪里料到,被他寄予厚望的刘姓子弟在他死后的岁月里骄奢淫逸,渐成隐患。PPT课件展示:“西汉金缕玉衣”插图。教师:此乃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葬衣金缕玉衣,这件金缕玉衣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展开讨论作答:(用金缕玉衣作葬品,说明诸侯很富有,生活上奢侈腐化。)事实是,汉朝自建国以来直至汉武帝

29、时期,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刘姓诸侯王势力过大,不易控制的问题。多媒体播放剪辑好的音像资料。(讲述七国之乱。时间约1分钟。)汉景帝时期的晁错曾经试图用武力和法令直接削藩,结果是吴、楚七国联合叛乱,叛乱各国打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使得晁错被诛,但叛乱的诸侯国并没有因此收兵,汉景帝这才明白诸侯叛乱并不是因为晁错削藩,而是要夺取汉朝的政权。最后,汉景帝倾尽全国之力,才勉强把叛乱镇压下去。汉武帝继位以后,因乃祖乃父的“文景之治”,使得天下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但这只是表面的祥和,时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汉武帝深知自己是坐在火山口上,内心里总在盘算着如何彻底清除自高祖刘邦遗留下来的心腹大患。请同学们一起来观看小品。某天。武帝后花园。汉武帝(以下简称“帝”)为掩人耳目,密诏主父偃后花园议事。主父偃(以下简称“偃”):陛下十万火急召臣来,有何要事?帝:爱卿可知晁错为何而死?偃:为先帝削藩而死。帝:先帝为何要冒险削藩?偃:古代诸侯的土地不超过百里,国君对他们是很容易控制的。但自高祖以来,有的诸侯竟然拥有接连不断的几十座城池,土地方圆上千里。天下形势平稳时,他们就容易奢侈骄慢,做出淫乱的事来,形势急迫时,则依仗他们的强大,联合起来反叛朝廷。帝:依爱卿之见,先帝削藩乃英明之举,但为何失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