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13.02KB ,
资源ID:99282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9282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典型案例三.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典型案例三.docx

1、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典型案例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典型案例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二一四年六月搭建“校企共同体”平台 推进“三三并重”办学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有着30年企业办学的底蕴。面对职业教育空前大发展的机遇,学校在不断深化改革与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中,借鉴德国“双元制”先进的经验,搭建开放融合的“校企共同体”平台,创建并实施了“三三并重”办学模式,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一、实施背景学校创办于1984年;1998年在企业剥离“社会职能”的大抉择下,学校开始面向市场办学,办学经费自筹。为了生存发展,学校一直在探索适合自己特色的办学模式,2004年11月经长春市教育局批准,

2、与德国汉诺威市维亚国际职业教育学校联合办学,成立中德长春高级技术学校;2006年8月开办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德国模式教学班。由于受到职业教育传统体制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在办学模式、与行业企业的融合、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有:1.专业与产业、企业的耦合度不高 ,出现结构性就业矛盾培养的学生与岗位需求不匹配,不能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适合人才。2.招生、培养、就业三部门联系不紧密,影响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学校招生、教学和就业部门对自身职能作用强调的多,缺乏对质量目标的统筹,相互联系不够,相互服务不足,影响办学整体质量提升。3.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出路单一,导致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

3、培养的学生能力单一,发展空间窄,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家长、企业对学生认可度不高。二、主要目标创建并推进“三三并重”办学模式,具体目标如下:1.实现企业、学校、产业紧密结合,学校服务于企业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2.实现学校招生、培养、就业三环联动,提升学校整体的管理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3.实现学生谋职、创业、升学三个发展方向的自由选择和转换,拓展学生职业发展空间,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三、实施过程“三三并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即企业、学校、产业三元一体,明确中等职业教育中三个主体的紧密关系;招生、培养、就业三环一体,突出教育过程中三个环节的纵向联动;谋职、创业、升学三向一体,提供

4、学生可选择、可转换的三个生涯发展方向。三元一体立足“校”,三环一体立足“教”,三向一体立足“学”,形成内外影响、前后衔接、密不可分的办学有机体。(见图1)图1 “三三并重”办学模式(一)依托企业办学,完善“校企共同体”办学体制,搭建“开放融合的办学平台”在多年办学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一种汇集“校总部、集团所属企业、校办企业、地方企业、“职教集团”、高校、行业等各类社会资源,构建了一个汇集、使用各种资源的开放融合的办学平台(见图2),为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持续保障。图2 “校企共同体”办学平台(二)产业、学校、企业三个主体紧密融合,实现中等职业学

5、校办学的协同创新1. 产教产相融学校面向吉林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如汽车工业、服务外包业等调整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营销、汽车客户信息服务等专业,形成了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围绕企业办教育、办好教育兴企业的良性循环局面。2. 企校企一体学校是企业办学,上游是企业;同时依托各专业开办了和晟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等4家经营性下游企业;另外,学校与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第三方企业合作,依托“校企共同体”办学平台,学校与企业采用“订单式”、“双主体”、“共建基地”、“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企校合作方式,企业参与招生、培养、顶岗实习、就业等育人全过程,校企一体共育技能人才。(三)

6、招生、培养、就业三个环节相互联动,实现人才培养理念的全程普及1. 招生融入培养,培养拉动招生,校企贯通,形成招生、培养良性循环学校实施全年(365天)、全员(全校教职工)、全过程(每一位教职工为家长和学生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的“三全”招生策略,将招生工作融入到学校运行体系的各个环节。依托“校企共同体”办学平台,校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配置优良办学资源,校企共同培养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的准员工。通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活动及优质的服务,提升家长和学生的满意度,带动生源数量的增加,实现招生与培养相互生长局面。2. 培养促进就业,就业贯穿培养,学徒贯通,共育实用型技能人才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实施计划和评

7、价计划,通过校内一体化实训基地教学、校办企业顶岗轮岗实训、合作企业带薪顶岗实习三个阶段,形成了新型学徒制的培养方式。围绕这条主线,形成育人、培养、教学模式。实施“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共同体”合作平台下,实现“课”(即课程体系、课程、课堂)与“岗”(即职业岗位群、职业工作岗位、实际工作岗位)对接,通过现代学徒制的育人途径,使学生入校即入厂,上课即上岗,就学即就业。实施“小班互动,分段轮换”教学模式。实施24人小班制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达到高级工技能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构建项目化教学内容,创设理实一体教学环境,突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实现“实践理论实践”的理实一体

8、。学生分阶段在学校、校办企业、合作企业之间轮换学习,实践专业理论与单项技能训练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小综合项目实训在校办企业进行、大综合项目实训在合作企业进行实施“四维五铁”德育模式。学校发挥前身是铁道兵教导队的传统和优势,通过对学生一日生活制度的规范管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德育内容的参与体验、专业人员、专职教师和班主任的多角度职业指导及校企共育的德育平台“四个维度”,培养学生“五铁精神”,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优质就业。3. 就业保障招生,招生提振就业,管理贯通,全员协作诚信为本学校恪守诚信负责精神,完善了就业服务体系,通过系统化就业教育、流程化就业安置、制度化就业跟踪服务,使得毕业生

9、就业率连续15年保持100%,“出口”的质量保障了“入口”的数量。学校成立了招生市场部,负责生源市场的开发、区域负责制的运行、专职招生人员队伍建设管理。成立招生就业服务部,为全校招生工作服务,同时负责学生就业教育、安置、跟踪工作。两个职能部门均由校长直接负责,职能既独立又相互衔接。生源多,保障了企业用工选择大;生源好,保障了企业用工质量高。(四)学生谋职、创业、升学三个发展方向自主选择,实现宽能力基础、多毕业出路的生涯发展1. 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让学生谋职有本领学校提出“使全体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超的专业核心技能及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的精品学生”的培养目标,将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融

10、入学生复合型素质培养过程。发挥学校是国家级职业核心能力测评站、职业核心能力教师培训基地的优势,开设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模块课程,设计了“沟通工作进度”、“挖掘合作资源”等32个能力训练项目,制订了教学指导手册和课程标准。在专业课、实习课及德育活动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满足学生谋职需求。2. 注重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让学生创业有平台学校为培养就业与创业复合型人才,各专业将创业精神培养贯穿创业教育的全过程,结合工科学校专业培养的特点,将学生的创业培训与专业培养有机融合,建立起“学技能、稳就业、促创业”三位一体的新模式。一是自建包括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创业项目孵化等功能在内

11、的5000平方米创业园,同时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二是在省人社厅的支持下,创建了“四个层次,五个模块,两种能力”的创业培训孵化体系,形成了创业培训与专业学习、创业见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产学协同的创业教育模式。在学校“创业典型扶持工程”中,毕业生赵学伟创办了鑫宇洋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目前资产已达800万元。3.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让学生深造有通道学校为服务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构建“三段贯通,任务衔接,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探索“小班互动,分段轮换”教学模式,创设实验室即教室、车间即教室、工厂即教室的理实一体教学环境,开发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采

12、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文化基础课服务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技能课服务学生职业发展;早晚课推广国学文化,增强文化素养,培养学习习惯。此外,学校与石家庄铁道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等省内外多所高校合作,开设3+2中高职衔接班 、3+4中职-本科衔接班和成人大专班,为学生深造铺设了通道。四、条件保障1. 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实施“三三并重”办学的必要条件。按照“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率使用”的原则,建设12个校内实训基地、52个实训教室;开办了长春市和晟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等4家校办企业;与45家大型企业签订长期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是实施“三三并重”办学养模式

13、的必要条件。2. 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实施“三三并重”办学的基础。教师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学校积极实施名师培育计划,形成了1个平台、3类机制、1条主线、5种能力的“1315”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加快“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推动“三三并重”办学。3. 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实施“三三并重”办学的制度保障。学校构建了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招生就业、校园五铁文化、后勤服务等方面的管理机制,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全员聘用制和绩效考核,确保“三三并重”办学的顺利实施。五、成效及推广 1. 学生综合素质明显增强提高了学生职业道德、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受到学生、家长和企业的认可

14、。就业率保持100%,双证书率100%,高级工证书获取率52%,在近两年的省市技能竞赛中,5次获得团体一等奖、2次获得团体二等奖;2009届毕业生姜鹏飞担任长春理工大学实训指导教师已有四年;2009届毕业生田海林与北车集团400多名高级工同台竞技,夺得“技能状元”。一汽集团、北车集团、上海宝冶和中铁十三局集团、中国铁建系统等著名企业优先录用我校毕业生。学校成为吉林省先进制造业的技能人才工厂、中国铁建系统重要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 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丰硕19项科研课题获准立项,其中,2项国家级课题结题并获一等奖,2项省级课题结题,成果得到推广,2项市级课题结题并获奖。出版专著2部、教材18册、教

15、学操作手册9册。土建工程检测专业与天津津桥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有限公司科技部联合建立了科技研发技术实践中心。在2012-2014年间先后参加了“地铁浮置板整体道床快速施工技术研究”等三项施工技术研发课题,其中“寒区浅埋软塑粘土地层地铁隧道综合施工技术”被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鉴定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被推荐申报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严寒地区高层建筑工程墙体外保温材料选择及施工技术研究”荣获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 学校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实施“三三并重”办学模式改革以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吉林日报等媒体上广泛

16、宣传,省内外多家兄弟单位来校学习借鉴。学校成为吉林省技工院校的龙头学校,是吉林省企业办学的典型。学校先后荣获 “全国最佳就业率学校”、“吉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工作“先进单位”、吉林省三满意示范学校、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长春市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群众口碑最佳单位”。六、体会与思考1. 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不能照搬照抄,要从国情、省情和校情从出发,多维度把握德国“双元制”的本质特征,实现了洋模式的本土化的转型与发展。2. “三三并重”办学模式的实施离不开校企的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共同体,是突破校企合作障碍的有效举措。3. 如何妥善解决学生在校办企业轮

17、岗实践时出现的教学计划与企业生产间的矛盾,是需要我们今后进一步探索的课题。探索现代学徒制,推行“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立足企业办学实际,面向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毕业生深受企业青睐,在校期间100%被预订。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一、实施背景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坐落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吉林省长春市,始建于1984年,隶属中国铁建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是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20

18、03年中央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吉林省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打造汽车及零部件、轨道客车、装备制造、建筑业及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这就需要具有大量相应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和高技术人才。学校的上游企业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特大型建筑企业,是集施工、科研于一体的大型工程总承包企业集团。施工地域遍及31个省、市、自治区,并进入了海外市场,机械化施工程度达85%以上。随着集团公司的不断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量急速增加。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是集团公司举办的唯一一所学校,承担着企业人才输送及员工再培训的职能,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面对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凸显出来,

19、最重要的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不够,相应地带来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性不强、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不高、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学校具有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需要。2005年,学校在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开展“模块化”教学的基础上,派人到德国进行考察和培训。从2006年开始,学校以“德国模式教学班”为平台进行了8年的改革探索。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在构建“三三并重”办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二、主要目标1. 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途径和方法在借鉴企业办学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多元形式与校企一体化办学的新途径,形

20、成“校企共同体”制。2.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对接虽然学校是企业举办的,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着人才培养与企业脱节的问题,需要学校主动与企业融合,把学生培养成企业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3. 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对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首先需要研究岗位需求,其次需要研究课程内容,把课程目标定在岗位需求上,使教学过程始终围绕学生毕业后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展开。4. 提升专业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使教师能够发现自身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缺陷,促进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教师在带领学生入企实践、完成教学、管理任务的同时,参加生产服务一线工作,双师能力快速提升,开辟双师型教

21、师培养的新途径。三、实施过程1.“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是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是以与多家相关企业长期合作为基础的,具有着特殊的内涵。该模式中的“校企一体”是指企业办校和校办企业,即学校是由企业举办的,同时学校又创办了一些企业,学校与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具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是主体意义上一体。在“校企一体”的合作形式下,实现“课”(即课程体系、课程、课堂)与“岗”(即职业岗位群、职业工作岗位、实际工作岗位)对接,通过现代学徒制的育人途径,使学生入校即入厂,上课即上岗,就学即就业的一种一体化的人才培

22、养模式。图1 “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2. 构建“校企一体”合作平台学校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同时创办与各专业对口的校办企业,如长春市和旭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旭公司)、长春市和晟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长春市和讯客户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下游企业,同时和长春春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原公司)、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下属的一汽大众、一汽轿车、一汽铸造有限公司等第三方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了“校企一体”平台,形成“校企共同体”的校企合作新模式。(1)开辟专业调研新途径,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就业部、专业教学部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形成联动的对话机

23、制,及时把握企业用人的需求变化,形成专业调研新途径,根据产业、行业发展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2)协调多方需求,融合校企全程育人学校与依托的上游企业和创办的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学生,形成了校企一体化的培养主体。(3)提供实习岗位,开展现代学徒校企一体化的培养主体强化了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充足实习岗位,创造了良好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和环境,为学校在资金、师资培养、最新科学技术引进等方面提供了有效保障。3. 构建基于岗位群工作任务结构的课程体系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确定“核心技能培养、行业通用技能培养与职

24、业特定技能培养”三个技能型人才培养阶段,每个阶段分别对应“社会实践活动任务”、“岗位(群)通用工作任务”、“岗位(群)工作任务”,课程的内容就是任务,工作任务贯通三个培养阶段,工作任务难度层层递进,核心技能与职业能力相互生长,形成以工作任务结构为框架的课程体系。4. 实施课岗对接学校在课程中引进真实岗位任务,以项目和任务驱动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岗位技能,提升职业能力,实现学生与岗位零距离接轨。以土建工程检测专业为例,专业建设项目组以学校附近的长春中山公园实际地形为依据,设计了一条3公里长的二级公路,绘制图纸300余张,出版五个分册模拟施工图集,课程设计围绕着真实的生产任务

25、展开,一个完整的施工项目贯穿于教学中,涵盖了公路工程、隧道工程、涵洞工程、桥梁工程、房建工程等五项学生就业后常见工程。实习场中布置有永久坐标、高程点,施工图中各结构物或构造物坐标、高程根据现场数据去设置,使得学生采集数据真实、有效,地形与实际地形吻合,实现课岗对接。5. 开发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课程的内容对接岗位工作任务,成立以课程资源建设为重点的教学资源开发小组,整合来自具体工作岗位的案例、项目、服务等企业真实任务,参照职业资格要求、行业标准,共建课程、共编教材、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形成校本教材、教学指导书、学生任务书、企业项目库、案例库、企业实用技巧、技能训练视频、企业实操视频等

26、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数字平台进入课堂、车间。6. 采用“小班互动,分段轮换”教学方式设置班额不超过26人的小班,在班级与班级、学校与企业之间轮流教学、轮岗实践,根据课程体系要求,把整学期分为学校实训室学习、校办企业轮岗实践、合作企业顶岗的三个培养阶段,每个学期又为分校内理论与单项技能学习、企业综合项目实践两个学习阶段,一体化课堂分为先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三个教学阶段。7. 推行“考教分离,考工合一”的考核模式学校质量科统一管理,组织教师与企业师傅制定考核标准、组建题库,所有骨干课实施教考分离,除了常规考核外,综合技能性强的课程采用“考场与工位”合一的考核模式。四、条件保障

27、1. 获得典型企业支持。先进企业可以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准确典型的工作任务和行业最新先进技术,可以为课岗对接中师带徒环节提供师资力量,可以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对口岗位,是实施“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前提。以土建工程检测为例。上游企业是集施工、科研于一体的大型工程总承包企业集团,拥有26个类别的67项施工资质,其中公路、房建、桥梁、隧道、城市轨道、水工隧洞等一级以上资质55项。每年能提供顶岗实习岗位500个以上,实训项目齐全。2. 创办校中企业。依靠专业办自己的企业,是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延伸,是更深意义上的校企一体。校办企业可以把握市场脉搏,将企业文化融入课堂,解决课岗对接中教学组织与

28、生产安排时间冲突的问题,是实施“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保障。在学校下游企业中,学校就是企业,教师和学生就是企业员工,教师就是师傅,学生就是学徒。3. 密切第三方企业合作关系。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扩大校企合作范围,是实施“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力补充。第三方企业春原公司为学校提供全面支持,包括提供检测项目(生产任务),提供技术支持(最新科技),提供特殊检测任务实训基地(实训设备补充)等。4.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设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具有仿真职业环境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是实施“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条件。以土建工程检测为例,学

29、校在校内建设了教学实验区,区内建有公路、铁路、隧道、基坑、合格桩、各种不合格桩等构造物,隧道、桥墩、桥梁等构造物均为钢筋等外露的半成品供学生参观学习,学生在校内可以学到可能工作多年也无法学到的知识。五、成效及推广1. 学生职业技能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取的职业技能证书标准是中级工,我校毕业生不但保持了双证书获得率达100%,其中高级工证书获得率达到70%以上。2. 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社会反映好,一汽大众、一汽轿车、一汽富维、长客股份等著名企业都优先录用我校毕业生,学校成为了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的汽车维修高级工培训基地、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长春轨道客车股

30、份有限公司的焊接培训基地。学校被评为“市民满意学校”、“吉林省群众口碑最佳单位”和“全国最佳就业率学校”。3. 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学校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90%以上。土建工程检测专业与天津津桥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有限公司科技部联合建立了科技研发技术实践中心。在2012-2014年间先后参加了“地铁浮置板整体道床快速施工技术研究”等三项施工技术研发课题,其中“寒区浅埋软塑粘土地层地铁隧道综合施工技术”被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鉴定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被推荐申报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严寒地区高层建筑工程墙体外保温材料选择及施工技术研究”荣获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31、2013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六、体会与思考1. 社会评价实施“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吉林日报等媒体上广泛宣传,学校也成为吉林省校企合作的一面旗帜。2. 校企一体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的深水区在“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中,最难实现的就是校企合作的深度上能否达到一体。学校是企业举办的唯一一所职业学校,承担着为企业培养一线技能人才的重任,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促使了企业和学校不仅达到形式上的校企一体,也达到了思想和行为上的一体。“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对办学主体有着特殊要求。学校不仅隶属

32、于上游企业,而且围绕专业兴办企业实体,购买或协商引进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线,实现了学校的管理部门与企业工程部门合一,专业教师与工程师合一,专业教研室和工程项目部合一,生产与教学的合一。运用校内工厂开展教学、培训、实习、生产等一系列活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学校开创了一定的资金来源。这类模式由于前期投入较大,专业技术性强的特点,所以适合在办学基础较好、办学实力强的学校开展。在课岗对接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出现了教学组织和企业生产间的矛盾,这也是伴随改革进入深水区出现的自然现象,只要我们坚定走下去,灿烂的明天就在眼前。立足创业能力培养 构建“产学协同”教育模式一、实施背景为解决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比较重视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强调人才对现实社会的被动适应,较少考虑如何充分发挥中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的问题,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开展创业培训和建立创业服务体系的精神, 2005年,中铁十三局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