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8.71KB ,
资源ID:99216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9216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docx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2021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2021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朗诵诗歌并理解诗歌的内容。、品析诗歌语言,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对古诗文语言初步的鉴赏能力。、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怀。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中教学难点:对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理解教学流程:一、导入背古诗春望导入课题,(PPT出示课题)二、诗歌学法指导问:学习古诗我们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1、析诗题2、知作者3、想画面(故事)4、品语言5、悟情感三、分析诗题、简介作者

2、1、简介作者2、解析诗题:(板书课题)(1)“为”的读音,(2)“为-所”被动句式(3)歌行体歌行体,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4)从诗题看,这首诗写了什么事?你觉得作者会抒发什么感情?四、初读,知内容。过渡:带着这些猜测,让我们来读这首诗1、师范读,生画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把握重音和停顿2、学生试读:(正音,纠正朗读中的问题)思考:你读到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秋风破屋的不幸)你能不能用几个词或短句概括诗人都遭遇了那些不幸吗?例秋风破茅屋指导归纳:秋风破茅屋群童抱茅去丧乱长夜苦五、默读,想画面。(配乐)过渡:很好。

3、那么大家能把刚才概括的内容描述出来吗?在前三节中找出你喜欢的一节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然后描述出在你大脑里浮现的画面例:略(PPT)六、自读,品语言。过渡:之所以能在我们的大脑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那是因为诗中那些生动传神的词,然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1、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很精彩的字、词、句进行赏析。并在班内交流2、对比阅读:卷我屋上三重茅吹我屋上三重茅(“三”是虚数,“几”的意思,那你认为在这里究竟表示多还是少,为什么?)布衾多年冷似铁布衾多年冷似冰七、品读,悟情感。(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过渡:这些词语,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所遭遇的不幸,那么,作者写这些不幸遭遇的目的是什么呢?让我们结

4、合背景来体会诗人的情感1、了解背景:(这首诗那个词暗示了时代背景?)(PPT出示背景资料)2、诗人写这首诗仅仅是为了发泄因秋风破屋的不幸而产生的不满吗?3、换位思考:假如你有同样的处境:如512地震,地震家里房屋受损的举手!面对当时情景,你想到些什么?(引导理解“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八、“杜甫很忙”之我见。一度时期,人们很喜欢看穿越剧,也向往穿越。因此就有人想起了“诗圣”杜甫,现在的杜甫在忙什么呢,请看“杜甫很忙”(一分为二看问题:放松,调侃,对传统文化的捍卫。)1、看漫画,说看法2、填诗句:九、小结(记一记)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一年到头,都为老百姓发愁、叹息,

5、想到他们的苦难,心里象火烧似的焦急。)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2021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2课堂教学回顾:一、导入新课1、 欣赏“杜甫草堂”视频2、 走进作者(1)学生介绍杜甫(2)屏幕展示“名人风采”,学生齐诵3、 出示背景链接,学生朗读二、阅读三部曲(一)、听读篇1、 播放范读录音要求:注意字音;把握感情基调;注意节奏、重音、语速2、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3、 指名读,师生评价4、 齐诵(二)、解读篇1、 示范解读第一小节a、这就是一个精彩的画面,请你用最生动的文字

6、来描述,并将其凝炼成四字小标题。b、将诗人的心理活动或思想感情凝炼成一个字。(1)学生小组间交流(2)成果验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怒风洒茅 急用“急”的情感读第一小节2、 自学提示a、请你用最生动的文字来描述每一个小节的内容,并将其凝炼成四字小标题。b、将诗人的心理活动或思想感情凝炼成一个字。C、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困惑或疑问,提出来(1)学生分三大组交流讨论,每组完成一小节(2)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善板书群童盗茅 叹漏雨难眠 悲渴望广厦 忧(3)解答学生疑问(三)、品读篇用“掘词法”品读,即挖掘诗中的关键词,充分展现诗歌的节奏感与韵律美1、大屏幕展示示例:例如“怒号”一词要重读,以表

7、现风的猛烈和无情;“老无力”一词应读得缓慢、低沉,表现作者的无力、年迈、悲痛2、学生用“掘词法”品读,教师评价3、 我是“杜甫”,我来读!学生自读后分小节朗读展示。三、雨夜听心一首诗就是一颗心,它载着一千多年前作者的心声飘到我们的耳畔,让我们听到了一颗( )的心的呐喊。忧国忧民、推己及人(完善板书)四、千古绝“畅”假如你能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你会对杜甫说些什么呢?(此环节由于时间关系留作课下作业)粗浅点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佳作,也是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名篇。本课教学教师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教学思路,课堂教学流程设计清晰流畅。主体部分“阅读三部曲”的设计由听读、解读到品读,步步深入,

8、真正体现了古诗文教学“以读促教”的教学理念。古诗语言精美生动,教学时不能串讲支解。教师有效利用诵读、想象等手段,有导学有自学,让学生通过朗读自悟,入境入境,从而领悟诗意,体验诗情,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读,在古诗文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读是理解感悟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意境,重新焕发了古诗文的生命活力。古诗教学课堂要让学生思绪飞扬,真情涌动,闪现自己的真知灼见,就应该让学生积极思考,在初步的整体感知阶段发挥想象,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说出自己的感受,深入品味诗句,理解诗文的内容,真正实现和诗文对话

9、。这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活动过程,此间教师的评价引导作用不可小觑,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只言片语却可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推波助澜。八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学习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本课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采取让学生自己感受、大胆想象、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另外,“课本无非是个例子”,是教学的例子,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师传授学生品读诗句的方法掘词法,定对学生大

10、有裨益。不过我想,如果这一环节让学生配合圈点批注的方法,效果一定会更好。2021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诵读指导2、把握诗人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要和大家共同学习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唐师曾在历史上大放异彩,并且一直影响到一千年后的今天。杜甫的作用举足轻重,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本人被尊称为“诗圣”。我们曾学过他的春望(请同学们齐声背诵),在这首诗中,我们曾为他的忧国忧民之情而肃然起敬。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杜甫的感情世界:(板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展示课件:杜甫简介写作背景题目)二、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对其中的难辨字进行点拨。2、教师做一般朗读,意

11、在正音。学生边听边为难辨字注音。(投影部分字词注音)3、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把握诗歌节奏。三、品味语言“这首诗你们至少读了两遍了,在语言上有什么感觉呢?里面有哪些字词使你特别留意的?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再让代表发表观点。教师相机点拨。提点完毕后,全体朗读一遍诗歌。(教师可在做示范,对诗中的部分词语进行赏析评价)四师生讨论。提示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思考诗歌的内容意义。在其中贯通对难重点的把握。1把握诗歌的内容。问:由题目看,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形下作的?(单独提问,学生举手回答)点拨:由题目看,可初步了解到这是在八月的时候,诗人因茅屋被秋风刮破之后写的诗。“为”在这里是“被”的意思。问:诗人写这首

12、诗,仅仅是发泄因茅屋被秋风吹破而产生的不满么?联系诗中所描写的情况推测作者的境遇和思想感情。(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观点并提出新问题)点拨:诗人的不幸是接二连三的。秋风、群童、薄衾、夜雨使老杜甫的痛苦逐层加深。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战乱后国家由盛转衰的社会状况。诗人当时非常贫困,这些可以从居所的简陋、茅草的难得、寝具的陈旧等看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的心情无疑是非常的沉重。2思考诗歌的意旨。问:面对这重重的不幸,换了主角是你,你会有什么心理活动?而诗人的表现如何?点拨:诗人的心情无疑十分沉重悲苦,“长夜”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苦难结束的迫切心情。“长夜”明指当时的苦雨长夜,暗喻当时动荡艰苦的时局。诗人由

13、己及人,由个人的悲惨遭遇想到天下的穷苦之人,从而产生甘愿为天下穷苦人牺牲自己的愿望。诗人的大声疾呼,正是他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流露和克己为人的人道主义宽广胸襟的展示。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表达诗人理想的句子是哪一句?抒情的高潮部分是哪一句?(学生集体找出答案,并朗读之)点拨:(略)问:诗人的理想你们看来,在当时可以实现吗?那为何还要如此不切实际?点拨:诗人的理想在当时是不能实现的。即使他甘愿自我牺牲也是一样。他生出这样的愿望,是基于对人民困苦生活情况的深切体会,诗人个人所具有的人文关怀意识迫使他自己为民疾呼,这在于他是自然的,毫无功利色彩。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突出了现实的残酷,一方面也凸显

14、出诗人“兼济天下”的情怀,那一颗热忱于百姓的赤子之心。诗人超人一等的博大胸襟,将个人与社稷命运紧密相连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正是这首诗最大的艺术价值所在。(6)对比一下,那么她是不是范仲淹心目中的故仁人呢?五、小结1、课堂小结。2、录音范读,(注意节奏和重、拖音)3、学生借鉴录音的方法,自由吟读诗篇同时背记诗歌内容。4、学生共同朗读。六、能力拓展。赏析杜甫的其他现实主义风格的诗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七、作业结合自己的理解反复吟诵本诗并背诵。2021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2.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思想情操。3.背诵全诗。教学重点1

15、.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2.朗读、背诵诗歌。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在唐朝有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是李白,一位是杜甫。李白因为他的个性浪漫洒脱,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因此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被人们称为“诗圣”。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为“诗圣”吗?(因为杜甫的大多数诗歌传达了人民的心声,表现了人们的疾苦,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而他本人也就被人们尊称为“诗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杜甫所写的一首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板书:(放课件,出示课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题目。(学生读题目)注意,“为所”

16、在文言文中是一种比较固定的被动句式,表示被动的意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意思就是“茅屋被秋风吹破了”。“歌”,是古代乐府诗的一种,写法上比较自由灵活,形式上以五言、七言、杂言居多。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二、讲解写作背景弄清了题目的意思,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杜甫的一生可以说是很不得志的,也可以说,穷愁潦倒伴随了诗人的一生。公元747年,杜甫来到长安,想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实现他伟大的政治抱负,但唐肃宗昏庸、专横,使他的政治抱负破产。公元755年,也就是杜甫43岁那年,爆发了一场战乱。你们知道是什么战乱吗?(安史之乱)(我觉得学习唐诗,了解唐朝历史,安史之乱是应该要知道的。安史之乱

17、:这是发生在唐朝中叶的一场叛乱。公元755年,叛将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兵变,攻入长安,唐朝开始由盛转衰,直到公元763年,这场战乱才被平息。时间长达8年)安史之乱,使杜甫看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那个时候社会的真实写照。公元759年岁末,杜甫弃官西行,带着一家老小,来到了四川成都。一年后,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在成都郊区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暂时安定了下来,结束了他那颠沛流离的生活。不料到了第二年的八月的一天,大风怒号,卷走了茅屋顶上的茅草,接着又下起了大雨,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交加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因此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

18、篇。下面我们先听录音,请注意艺术家是怎样朗读这首诗的,等会儿我们也要学着朗读。(放课件,录音朗读)现在同学们也学着读一读。(读书,检查范读)三、文本分析这首诗一共分为四节,我们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诗歌的第一节。问:我们刚才读了第一节,你们看看第一节写了哪两个事物?(比如说,第一个是秋风,那么第二个是什么?)(茅草)问:我们再来看看,诗人是怎样描写茅草的?(注意诗中的动词啊,看看诗人用了哪些动词?)(学生分析,讨论)师:对的,诗人就是这样写秋风,写茅草的。“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词,组成了一幅幅清晰的图画,紧紧地牵动着诗人的视线,拨动着诗人的心弦。诗人通过

19、描写把这一幕幕惨境,真实地“拍摄”了下来。风戏人,风弄草,何等无情;人看屋,人看草,何等无奈!问:讲解了这一节,我想请同学们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下本节诗的内容。允许同学先讨论一下。(秋风破屋、风卷茅草等)(出示课件:风卷茅草)问:这一节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概括一下。我提供几个词,你们选一选。(提示选择:急、惜、悲、惨、忧。)请说出理由。(担忧、焦急、痛惜等)(出示课件:痛惜)师:将第一节诗大声齐读一遍。学习第二节。(过渡语:茅屋被秋风吹破了,茅草有的被吹过了浣花溪,有的被挂在了高高的树梢,有的沉入了塘坳,难道就没有飘在地上可以捡回来的吗?我们来一起看看诗歌的第二节。我也想

20、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老师提醒:这一节中,老无力、忍能、公然、呼不得等字要重读。叹息这个词,要读出诗人的那种无奈叹息的感情。请再读一读这一节)问:下面也请同学们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下本节诗的内容。大家讨论一下。(点人回答,教师注意点评,也可以请学生进行点评)(群童抱茅、倚杖叹息等)(出示课件:群童抱茅)问:茅草被卷走了,如果将掉在地上的茅草捡起来,多少还可以修理一下茅屋。可是,这时却跑来一群孩子把草抱走了,无论诗人怎样的喊叫也没有用。文中诗人用了一句话描写了自己当时的心态。“归来倚杖自叹息”,我们来分析一下诗中的这个“叹息”,他“叹息”什么呢?师:诗人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秋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

21、办呢?二叹自己年老力衰,没法将茅草拣回来。三叹自己的周围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贫苦的人,虽然是一些不值钱的茅草,但是落地之后还是有人在风雨之中抱走了它。四叹这些孩童也是生活所迫,迫不得已而为之。这一个“叹”字真是写尽了诗人内心的凄苦、凄凉。问:在这一节中,诗人称这些抱走茅草的孩童为“盗贼”,你认为妥当吗?(学生讨论、发言,注意点拨;出示课件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总结: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吧,看看是不是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杜甫曾经离开过草堂,他把草堂暂时交给一个姓吴的亲戚住。原先,杜甫住在草堂,他家西边的邻居是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妇人,

22、老妇人因为穷困就经常来草堂打枣充饥。杜甫走后,姓吴的亲戚为了防止老妇人过来打枣,却筑起了一道篱笆。这一下,老妇人生活没着落了,就托人带口信给杜甫。杜甫听说后,就写了一首诗给姓吴的亲戚,其中有这样几句,“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意思是说,老妇人也是穷得没有办法才来打枣吃,如果不是因为“困穷”又怎么可能到这个样子呢?所以我原先是任她来打枣的。希望你也这样做。那么,在本节诗中,诗人称孩童为“盗贼”,也不过是一时气急的话,并不是真的说这些孩童是盗贼,也就应了诗中的一句话“不为困穷宁有此”。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当时因为战祸连连,人民已经是穷困不堪了,“路有冻

23、死骨”是经常能看到的现象。正因为看到了这一点,也才有后面杜甫推己及人的高尚的政治理想。全班同学齐读第二节。学习第三节。(过渡语:茅草没了,屋破了,诗人这个时候最担心什么呢?(下雨)看看第三节,诗人杜甫正碰上了这样的遭遇。“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真是祸不单行啊!老师范读第三节。注意,“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朗读的重音应该落在“云墨色”和“向昏黑”上)师:对的,这一夜诗人是彻夜未眠。为什么?睡不好。为什么睡不好?“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盖着旧被子,孩子又把旧被子踏破了,又怎么睡得好呢?我们现在生活都很幸福了,估计同学们可能没有这样的体会,我是有这样的体会的

24、。被子如果时间盖长了,就会变得又硬又冰,睡觉就会睡不好,正因为这样,所以小孩子才把旧被子踏破了。由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诗人当时已经困穷到什么地步了。问:接下来我想提一个小问题:联系到我上面讲的安史之乱,你们想一想,这一节诗中所讲的“丧乱”是指什么?“长夜”这个词有没有双关的意思?(学生讨论,教师注意点评)师:“丧”在这里指的是家庭的不幸,“乱”在这里就是指的“安史之乱”,一个“安史之乱”不仅使唐朝由强盛走向了衰亡,而且给人民带了多大的痛苦,多大的不幸啊!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流离失所,这样的长夜何时是一个尽头!所以这里的“长夜”不妨理解为既指眼前难眠的长夜,也指战乱的生活没有一个尽头。问

25、:如果说,在第一节诗中,因为风吹破了茅草屋,诗人的心情是“忧”,是“着急”,是“痛惜”,在第二节诗中,诗人是“叹”,是“无奈”。那么,这节诗中诗人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也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说说。(教师也说几个词,供学生选择。选择:惨、愁、苦、怜、悲,学生讨论,出示课件:忧伤)(忧伤、悲苦、凄苦等)全班齐读第三节。学习第四节。(过渡语: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这就是伟大的杜甫,这就是杜甫草堂流芳千古的原因。诗人又是怎样表达这份感情的

26、呢?我们来欣赏最后一部分,请先读一读这一节)问:请仍然用四个字概括本节内容。(大庇天下、广厦万间、企盼广厦等)(出示课件:企盼广厦)师:“企盼广厦”是诗人的一个美好愿望。“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铮铮壮语,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这让我想到了曾经在陕西流传的一首民歌,其中有这样两句:“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这正如当代诗人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所说:(出示课件)“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请齐读这一节。四、结束讲授(过渡语:这首诗,我们已经一小节一小节地讲解完了,我们最后全班齐读一遍,整体感知

27、一下诗人当时的情景和思想感情。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老师提醒的一些该重读的字词)总结:诗为事作,屋因人传,如今成都杜甫草堂花海灿烂,草堂的浣花溪边也是一排排平房鳞次栉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诗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已得以实现。如果诗人在天有灵,我想他定会感到欣慰了。出示课件: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是朱德参观杜甫草堂后题的一副对联。我们来一起读一读。最后给同学们布置一个练习。请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并完成课后练习一。2021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创作背景,识记实词,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背诵默写该诗。2、过程与方法:多读自赏自解,感悟诗意诗人心

28、。体会本诗叙事和抒情结合法。(重难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情怀。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一、创作背景: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来到了成都,在西郊浣花溪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栖身。诗创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二、杜甫:唐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其代表作有“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三、原文译文:1、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

29、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译文: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卷走我屋上多层茅草。茅草飞渡过江水洒落江边,飞得高的挂在高高的树梢,飞得低的飘转沉到池塘水中。南村一群顽童欺负我人老无力,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偷窃的事。公然抱着茅草跑入竹林去。我喊得唇焦口干也喝止不住,回来后倚着手杖独自叹息。一会儿风停了,黑云墨色一般,秋季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已用)多年冰冷如铁板,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屋顶漏水,床上没有干的地方,雨淋茅屋好似麻线不断。自从战乱(多年)很少得到安眠,又湿又冷的长夜如何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宽敞的大屋千万间,庇护天下贫寒的士人都喜欢!风雨中不动安稳如大山。唉!什么时候人间才能耸现这么多的房屋,(到那时)即使唯我屋破受冻而死也心甘!注释:秋高:秋深。怒号(ho):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