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5.56KB ,
资源ID:99203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9203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直到世界尽头》的影评10篇.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直到世界尽头》的影评10篇.docx

1、直到世界尽头的影评10篇直到世界尽头的影评10篇直到世界尽头是一部由维姆文德斯执导,索尔维格多马尔坦 / 威廉赫特 / Pietro Falcone主演的一部剧情 / 科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直到世界尽头影评(一):镜子里的世界尽头 “镜子里的世界尽头”-主题:认识世界的方式,相机是人的眼睛,感受是心。是不同的媒介,眼见为虚,耳听为虚,感受的也是虚无的。认识自己的方式,佛陀的方式。 看不见反而更好,这世界竟变得如此丑陋。老法柏、山姆和克蕾儿都陷入对梦境的痴迷中。他们把梦境转成视觉,让人可以读梦(老法柏一直想因此获得诺贝尔奖),山姆和父亲的冲突矛

2、盾、克蕾儿对童年之梦的偏执,像一层层的牢笼,将他们紧紧网住。使每一个人都陷入偏执的迷失当中。 直到世界尽头影评(二):德国,法国,公路电影 直到世界终结(世界终)是日本摇滚乐队WANDS的一支单曲,由上杉升作词,织田哲郎作曲,叶山编曲。也是日本朝日电视台动画灌篮高手第二期(25-49集)的片尾曲。该歌曲发行于1994年6月8日,歌曲的MV在东京羽田机场的一个库房中拍摄。 该歌曲后被收入WANDS的第四张专辑PIECE OF MY SOUL(1995年)中。 当初被启用作为灌篮高手的片尾曲时,歌曲名被误写成世界终,其正确的应该为世界终。很多网友也认为该曲是为剧中人物三井寿创作的主题音乐 直到世界

3、尽头影评(三):搜索 “虽然电影是打着“末世”的旗号,但是文德斯绝对不会浪费每一个发表公路宣言的锲机。在影片的280分钟里,文导扯着嗓子,从巴黎一路喊到悉尼,滔滔不绝。在气喘吁吁的绕着地球跑完一圈后,文导又马不停蹄的带人进入到精神的旅程。不过这次心怀大志的文导不仅只在柏林的那片苍穹下溜达,他还要为整个电影工业做一个可怕的末日预言。当那台很 geek,象征着影像技术的释梦机器造出了人类的“终极影像”后,我突然拍桌起身:靠,这不就是盗梦空间的前世转生吗?难道当年还在大学里写论文的克里斯托弗诺兰是看了维姆文德斯的直到世界尽头才有了盗梦空间的构想?” 直到世界尽头影评(四):物超所值的旅游节目 故事太

4、扯了,越到后面越扯,荒诞到已不能用超现实主义来形容。我看的是directors cut,三碟,全长280分钟。到了最后一部分在澳洲的场景,简直溃不成军,跟这个充满诗意的电影题目离题万丈。前面在世界各地追踪的部分还挺有悬念,卫星坠落、后冷战思维、神秘的末世感营造得特别逼真,而纠缠不清的男女角色爱情/背叛的主题挺符合观众期待的,结果不知道为何最后落到了一种离奇的科幻情节里。无可否认,电影配乐非常好听,选取的歌曲都相当契合画面的感觉,当然,最高功劳应属摄影师,把世界各地的风光呈现得如此美妙,当做是物超所值的旅游节目来看也未尝不可。 无奈的是Wim Wenders的野心实在太大,这样的题材拍成电视连续

5、剧可能会更理想,总好过现在呈现出一种不伦不类的烂尾印象。 直到世界尽头影评(五):随便说说 “他们的足迹遍布四大洲:从尼斯、巴黎、柏林、里斯本、莫斯科、北京、东京、追逐到旧金山、雪梨,最后到达澳洲中部荒芜的库柏培地原住民生活区。” 知道的地名还真不少,Sydney,雪梨,天哪,真够浪漫的。台湾人的翻译总不少神来之笔。不过也有那种离谱的把84 Charling cross street居然翻译成*喋血*的。 文德斯,公路电影,这两个名字联系在一起,之前看过他的德州巴黎,好电影;里斯本的故事,没前者那么出色了;柏林苍穹就不是公路电影了。 CD1 中发现一个小问题,女主角至少已经会说英语法语葡萄牙语

6、三种语言了,男友会说日语。这是国际电影就不用说了。有些搞不明白的是,德国导演,居然把在柏林的台词也安排了英语,除了一句“Guten Tag”和侦探在里斯本骂德国人的scheisse。 直到世界尽头影评(六):我指向大海的方向 对于文德斯来说,旅行就是阐释他生命意义的一部分,公路与过程纠缠于他的作品之中,充满了先验性的诗意。 直到世界尽头或许是文德斯野心最大的一部作品,270分钟没有一分钟是冗余的,女性的自觉意识,纠缠的欲望个体的追逐,到最后纯粹的探讨,对“记忆”的迷恋,此三个篇章完整构成了宏伟的一部“诗人科幻”的史诗剧,但却抛弃了上帝视角的而单纯表述过程,看不到转喻的存在,缺乏一种“存在”,这

7、着实有点thingism的意味。 简单来说,你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什么是生活?什么是过程?最关键的是,什么是支持我们作为万物之灵所依靠的东西?母体的自觉,追逐的是什么,记忆抑或是本能。文德斯用过程完美阐释了过程。 公路的秘密就在于此,不需要从开端到结束,一个从过程到过程的旅程,一次关于自己的自己,欲望已然被超我所屏蔽,那么这便是一场在“超我”的高速公路上的一次旅行,为什么?因为地球可能要毁灭了,在这样的前提下,一类导演会去下降到“本我”的阴暗泥沼中去期待一种受众共鸣的解脱,而另一种则会保持一种所谓的“出神”即主动探寻影响“超我”走向的神秘介质,直到世界尽头显然属于后者,但能够确定的是,“自我”都

8、在过程中被完全的抽离,表面意义的目的性变得无关紧要,这也需要由衷感谢摄影师对“过程”的塑造,在这种明显的对“经验”的感知中,人物被完全次级化,透过“记忆记录仪”这一“大他者”的媒介完整的投射于环境中;环境是否是一种对人物的一级转喻?显然不是,我们可以明显发现人物与环境的排斥和不融洽(包括环境的异化和人物的伤害),于是“记忆记录仪”便成了最关键的调解媒介,到最后,看似是一次纠缠的多视角人物旅行,其实,过程的主体只有一个,那就是记忆。这就是公路片的灵魂。 不由想起了英剧黑镜第一季第三个故事中对记忆的探讨,与文德斯的哲思相比真是相形见绌。人们是如此迷恋自己的记忆显然在本片中记忆被美化成一颗颗彩色的像

9、素点是有明显的经验情结的,当然对别人的记忆也不例外由衷的感谢遗忘这项上帝赐予的礼物吧,那这部电影就不是一首前进的行进曲,回到开头的地方,它是能让你认识自己旅途的说明书,一首关于“过程”的史诗,它可以是记忆的过程,也能是人类的过程,或者是宇宙的吧。 又想起一首老歌,崔健的,“你问我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于是我便由衷有种想拍公路片的冲动,如此强烈以至于我觉得应该不需要剧本。(完) 直到世界尽头影评(七):孤独的时候我们看电影wim wenders直到世界尽头 昨晚我一个人在家。外面一直在下雨。我就找出Wim Wenders的Bis ans Ende der Welt,中译名为直到世界尽头。

10、 无法形容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惊喜。如果说the million dollar hotel让我爱上wenders的话,那么对于这部影片,我只有用欣喜若狂来形容。 评论上说这部拍摄于1991年的电影体现了wenders对电影的更大的野心。长达280分钟的导演版展现给观众更为辽阔的灵魂描述。那是一部关于寻找、关于孤独、关于真正的自我解读的影片。 Claire有着独特的发型和装束,有着梦境呓语一般的声音,在那样的声音里,你必须时刻问自己这一切是否发生在梦境中。Claire带你走进一个恍惚而又孤独的旅程。我把第一张碟片放在dvd机中,看了两遍,舍不得去看下一张,每一句对白和每一个镜头都值得珍藏和反复咀嚼。

11、其中Claire在酒店等待她爱的人的一幕非常有表现力,Claire靠在酒店大厅的廊柱上,另一面是一个大提琴手在演奏一只空灵的曲子,整个画面呈淡蓝色,那支乐曲也是蓝色的,这个镜头着重描述的就是,等待。 音乐又一次在你的感官中留下极深的印象。在the million dollar hotel中,U2的配乐成为影片不可分割的组成,成为那部电影的构成灵魂的部分。在本片中,音乐总是在某些时刻将情绪和表现突然升起,成为一个又一个符号,如同我们在阅读文字的时候用笔划出的令人心醉神迷的段落或者语句。在这部电影中,音乐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色彩,是脱离了色彩原有含义的因素,就像光芒,使得色彩变得更加鲜艳和逼真。中间

12、Claire在酒店的吧台,一个忧伤的男人突然出现,“等到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请记住此刻我的脸”,“我愿意在下一个时刻就爱上你”“世界即将毁灭,但是无知的人们还在这里狂欢痛饮,他们不知道世界就要毁灭了”。在这些对白出现的同时,背景音乐突然变得空灵,但是却一下下震动着你的心,来自天外的女声在唱着什么,我猜想这一定是来自4AD或者projekt旗下的某个乐队的作品,他们在歌唱一种情绪。 威尼斯、巴黎、柏林、莫斯科、北京、东京Claire沿着这样的路途追随着那个陌生的男人,并且在这种毫无目的的追随中爱上他,哪怕他欺骗她、偷窃她、掠夺她,她一心只想着爱与跟随,在他需要的时候陪伴他。旅途,更多的时候是属于

13、Claire自己的,哪怕侦探或者是她的前男友在她的左右,她始终是一个人在追随,沿着另一个人的足迹走向下一个未知的地方。 直到世界尽头影评(八):幻想华丽,但旅途总是枯燥 用三个晚上看完这三部曲,渐入佳境的正是最后一部。在片末字幕歌曲清单结束的时候,我关上了电视,想:当局者迷这种事情终归是难以避免的吧。 拍电影和写小说的共通处是:“删”与“写”一样重要。有时候是要狠心的,墨镜王的春光乍泻被删掉了多少美丽的镜头,但如果不这样,也不会有最后完美的成型。其实,被删去的部分并不就此消失,而是以某种透明的形式,以气味、直觉残留在影片当中,成为流动的、只给那些敏锐的触觉捕捉的韵律。 也许是刚刚结束的八十年代

14、发生了太多事,也许是维姆文德斯到了想要迫切总结自己的年龄,目光宏大,野心勃勃,在脑海中开始打造一部史无前例、包罗万象的超级公路电影。其中包含了一切他流连的场所、成长的回顾;包含了一切人世的纷争、文化的解读、哲学的思辩、未来的道路。这个主意是多么诱惑人啊。 从场所来看,整个三部曲被一分为二,前半部是犹如环游地球八十天般的逃避与追寻,后半部集中在与世隔绝的澳大利亚荒原,结尾则以太空视角作为升华。 从三部曲的结构来看,每一部都有明确的主题,第一部是世界,第二部是净土,第三部是梦境,在结构上彻底实现了公路电影探索的主题,由真实世界到梦境世界的过渡,正是那些流浪者们通过到处寻找陌生感、放逐感来完成对自我

15、世界的探索的体现,是一种内心旅程的自我认知过程。 然而,这种五光十色的追寻过程缺乏链接的动力,更像是一种华丽的堆砌。特别是影片前半部分,犹如一部文德斯电影精选剪辑,是他之前电影中那些场地、镜头的重复罗列。浮躁地从一个地方穿梭到另一个地方,却缺少了一条贯穿其中的纽带,剧情是为了铺陈出这些地点而硬扭出来的,显得生硬。所以我觉得到影片最后一段,当导演沉静下来,抛开了外物,专注于内心旅程的探索时,正是影片开始丰润的时候。 又或者,这种枯燥才是旅途的本质,导演大概一度也和每年在全世界盲目环游的几十万背包客一样,永远期待下一个目的地,却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哪里。正是这种浮躁让导演变得可亲起来,摆脱了所谓电影

16、大师严肃的架子,而像隔壁宿舍的文学青年。(看看在寻找小津里他彻夜流连日本弹子店和高尔夫球场的样子,会让人忍不住觉得他真的可爱。)不过,对他本人的喜爱是一回事,对电影的批评又是另一回事,当将这种枯燥完整地表现在银幕上时,我觉得是有违电影的欣赏性的。比如安迪沃霍把镜头对准帝国大厦拍了八个小时,一动不动,你说它有有意义吗?当然有。有意思吗?完全没有。当你重复地或持续地做一件事情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产生某种意义,但如果把这种意义以原本的面貌呈现在现代电影当中,就违背了电影的实用性。 因此,删也是一门艺术。 (随记:笠智众的出现是一个惊喜,老人家一直硬朗地活到快九十岁。Jeanne Moreau的出现是另

17、一个惊喜,老太太还健在,八十岁了还活跃在大银幕上。听到猫王版的多少柔情多少泪觉得很好笑,虽然是原装的,但我从小听惯了国语的,猫王版的感觉十分山寨。女主角演得好差,做作的成分太多,对感情的表达时而不够时而过火,而且木楞楞的。她也已经去世了,零七年的时候死于心脏病,享年四十六岁。其实,文德斯在这部电影里费了这么大劲要讲的道理,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都已经知道了,启蒙教育就是动画片花仙子,再回顾一下,这两个片其实讲的是一个人生道理,不是吗?最后,最让我气愤的,是谁说里面中国那一部分那个卡车司机是王家卫?!) 直到世界尽头影评(九):直到世界尽头 无所事事的一周,总算是看完了文德斯无比漫长的直到世界尽头三

18、部曲。其间数次睡着,并夹杂着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桥上的女孩、Balthazar以及无数大小港台综艺节目。然而这部电影必须如此漫长,甚至必须情节缓慢不紧张不刺激使人目光游移,因为它关于迷失和追随,因为它遍布于四海然而仅在我们内心。 女主角克莱尔的长相完全不符合我的审美观,然而她的声音和神情一贯地如泣如诉,与其在柏林苍穹下中的形象相差不大。故事发生在众人恐慌的世纪末,印度核卫星失控,漫游在臭氧层中,没有人知道它会降落在哪里。克莱尔离开作家男友尤金,一路追踪途中偶遇的男人山姆,最终在东京找到已经失明的山姆,一同坐上驶往不知名地方的火车,至此第一部结束。克莱尔很满足,她找到了他的男人,并且他需要她,不再

19、抗拒她的关心,尽管他们对彼此一无所知。第二部的开始克莱尔和山姆在日本箱根遇到了恬淡生活的老夫妻,他们治好了山姆的眼睛,山姆也说出他漫游世界是为了完成父亲的实验。在这一部中尤金追踪着克莱尔,最后所有人到达了山姆的父亲位于澳大利亚荒原中的实验室,这是一处桃园般与世隔绝的胜地,然而实验陷入瓶颈,第二部结束。第三部中克莱尔协助完成了实验,世纪之交众人用各种不同的乐器演奏出旋律。山姆的父亲转而研究对人的梦境的纪录,山姆与克莱尔都溺于对自己梦境的迷恋,最后尤金唤醒克莱尔,带走了她,山姆与克莱尔再没见过彼此。 事实上对影片情节的描述毫无意义,如果电影能够由文字替代也就不复为电影了。所以尽管影片的结尾尤金祈祷

20、“文字中的真理能平伏天空中野鸟的惊叫”,并且他确实籍由文字的力量唤醒了克莱尔,然而图像仍不可避免地侵入了我们的生活,并且在与感知、记忆、潜意识的交织中导致浮躁和骚动。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简直是惊人地先知,在1991年影像传媒远不如今天这么铺天盖地无所不在的时候,文德斯就表达了即将到来的影像生存时代所产生的惶恐与迷失。山姆遍行全球为失明的母亲拍摄亲友的现状,而母亲却在终于看到这些影像时发觉真实的世界远没有想象中的世界来得明媚,“在黑暗的时候总是会有美好的东西”,再具体生动的图像都无法代替思想的丰富性和自由度. 我不能再写下去了,叙述得越多只会离影片本身越远,在观看时不断与我的想法相碰撞的那些对白、情

21、景、神态、音乐以及光线和色彩,一旦在我的脑海中投射出意象,就完全背离了它们的本质,而这部电影承载了太多思辩,也根本不是单纯的评说可以讲得清楚的。我必须承认无法完全理解文德斯,甚至是完全无法理解。如果把观看影片这一过程还原到仅仅是单纯的感受,那么我的感受也仅是关于我个人,以上所有的叙述可以完全地delete。“语言是一切误会的根源”,既不可能指望叙述可以完全地表达内心,也不可能指望看客们能完全理解,但也许可以通过观察、感受和表达来传达一些东西,影响一些东西。在这一点上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相通的,作家、导演、建筑师、歌手、舞者、雕塑师、画家、摄影师.不同的只是传达的方式,和影响的范围和强度而已。 我

22、希望可以如片中的作家尤金,他的旁观、投身其中以及拯救,正是我所期望的“风日洒然”。 写于2005.11.07 直到世界尽头影评(十):跟文德斯走长征是个走时很颓过后还很颓的事儿 2008年2月12日下午5点50分,伦敦BFI Southbank NFT1厅。5分钟前,一对情侣坐在了我本想独自享受的位置旁。迫于强大的爱情力量,我把我跟文德斯要出征的起点前移了一排。未谋面的XM坐在前排某处,MZ发短信说“Just arrive!Shit!”。NFT1的红幕慢慢合上,打开那道起初是黑色的通道,我就这样跟着维姆文德斯开始了世纪般的长征。这个世纪长达280分钟 文德斯说出征前我们得开个动员会,可大屏幕上

23、一水儿的德文,我一点儿都看不懂。在我,中心思想完全没有得到贯彻。好在我也是见过场面的人才,连猜带蒙直到看到银幕上显示出来的英文字幕才知道这次长征分为三段完成。文德斯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个宣传队长,出征之前先着重强调了一下此次征途的艰巨性和危险性1999年,一颗印度核卫星将坠落地球,那将会是世界的末日。于是,此次长征代号为:直到世界尽头。我就那一个纳闷,99不都早过了嘛,澳门还顺利回归了呢。看看BFI给的传单,才发现:文德斯带我从1991年启程的。还有8年呢,这不科幻嘛。不过你买了票,上了他的船,坐在影院那个巨难受的座位上,就是再怎么不舒服也得继续走。为啥?只因为你跟文德斯走。本身这次长征跟“文导”

24、其他“长征片”都一氛围,可稀奇的就在于“文导”这次打算绕着地球跑,且要去追寻的又是“真实自我”与“生命意义”这样的大题目,使得此次征途处处透着史诗性之狂野,真实性之荒诞。 我们队伍里有个“女愤青”,平时不是太认真学习上进思想,且又机缘巧合的跟俩劫匪混熟,还帮他们运赃款。“文导”这个人就是心善,不但没批评教育她,还决定把我们的征途按她的行踪做了改变。其实我觉得“文导”很偏心。这“女愤青”以前有个相好的,自己找了姘头,于是这俩就散了。可藕断丝连,“前相好”居然时不时的就到我们队伍里流窜一下。“女愤青”后来又遇到了一个“在逃犯”,并擦出了之前抢我座位的那种强大力量。瞧瞧,这就是我们队伍里的这点儿烂事

25、儿。“文导”一次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我朋友冯小刚导演的一部电影里有句台词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可后来我才了解到,“文导”不愧是“公路之王”,再难走的征途,再难带的队伍,他还真是一路走下去了。文导带我去了法国,俄国,中国(陈凯歌导演还帮我们订了住处),最后到了澳洲的一个研究基地落了脚。这里是“在逃犯”他老爹的实验基地。其实我们都还想继续征途,可美国政府把印度那个核卫星给干掉了,所有一切都回到了原始社会。这段日子里,“在逃犯”的老爹真的用他发明的那部“梦录仪”治好了他老伴儿的眼疾,可这世界的丑陋让老人不忍承认,心寒,郁郁而终。“在逃犯”的老爹也在疲惫和悲伤中过世。目睹这一切,徒劳的行走已不是我

26、们追寻目标的必经之路了。于是,“文导”决定把征途从地理上战略转移到精神上。这次转移不是说谁都能贯彻的,很多人就因为此次战略转移走上了热衷自己小梦境的资产阶级邪路上。幸好我们宣传队里有个特牛的作家,他就用写的,就治好了队伍里那对开小差的情侣。这个作家就是“女愤青”的“前相好”。实际上这次长征里,宣传队长只出来说了三次同样的话,就是一个劲儿的强调99年核卫坠地那事儿。“前相好”才是从头至尾尽职的主儿。我其实跟“文导”建议过让“前相好”当领队,可“文导”说在我们队伍里都是主角儿,都贡献着力量。所以,我真的认为“文导”偏心。 走了这么久,真的很颓,如果没有“文导”带我看世界各地的从地貌到心理上的荒原式的风光,如果没有“文导”给我们队伍里召来U2,REM,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Lou Reed,Depeche Mode这些音乐好手,如果“文导”没有把David Byrne和Tom Waits悄悄安排在录影带和小酒吧里唱歌,如果“文导”没给队员和我漂亮的精致的衣服穿,如果没有“文导”找来的那部俄罗斯造的“棕熊搜索仪”,我可能会觉得更颓。可是走完这长征之后,我发现更颓:因为“文导”说“生命即在且无需寻找,自寻烦恼不如随遇而安”。 :此胡言乱语文仅供已看过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导演剪辑版的朋友一起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