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工程学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及培养方案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工程学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硕士)培养标准及培养方案2011年03月目 录一、 指导思想 3二、 培养目标 3三、 培养模式 4四、 政策措施 6五、 培养标准 12六、 知识能力大纲与实现 12七、 企业培养方案 20八、 工程经历师资落实计划 24一、 指导思想以“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实际工程需求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为驱动,以培养面向领域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型高层次软件人才为主线,校企紧密合作、采用具有特色的“1+0.5+1”培养模式,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
2、程实践能力,立足国家IT和软件产业、航空航天军工领域,面向国民经济其他行业,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优秀软件工程师,促进软件行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二、 培养目标本学科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软件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软件工程领域专业技术或重要项目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硕士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以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级软件工程人才: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甘愿为国家软件产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服务。2、掌握坚实的从事软件工程领域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扎实的软件项目管理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3、具有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备较强的软件工程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能进行软件产品设计、开发和综合应用。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完成的硕士论文有自己的新见解。4、具有从事软件工程学科的研究、系统开发和综合应用工作,独立担负大型项目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组织管理能力。5、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
4、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能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听说及写作能力。三、 培养模式3.1 总体原则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精神,凝练教学特色、发挥本学科优势,根据“面向工程,宽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原则,本学科的硕士工程型研究生主要以“1+0.5+1”为主要的培养模式,第一阶段为在校课程培养阶段,周期为1年;第二阶段为在企业中的工程项目实习,根据实习情况进行论文题目选择论证,周期为0.5年;第二阶段为学位论文的研究和培养阶段,周期为1年;完成培养方案的研究生授予工程硕士学位。3.2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模式1、采用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兴
5、趣讨论相结合,工程需求和技术研发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的良好资源,鼓励和发挥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合力。2、结合专业需要和技术发展情况,采取以下培养措施:(1)有计划地邀请校外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讲学,了解相关学科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2)以工程硕士专业技术为背景,形成技术交流规范,要求工程硕士必须开展2次以上的技术交流与研讨,面向的对象为学院各类硕士研究生,加大此环节的考核力度;(3)以企业大型项目研制的技术需求和校内外导师承担的科研任务为依托,要求学生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研讨,了解和总结软件技术发展和需求情况。3.3 校
6、企联合培养方式1、依据企业实际工程需求设定和调整课程体系本学科卓越工程师(硕士)培养课程体系依据具体工程技术需求,强调学习的针对性,以培养“复合应用型”软件工程领域人才为目标,紧密结合所联合培养企业的软件项目开发和工程实际需求及其在生产、科研中遇到的难题,把着眼点放在服务企业和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上。(1)基础课程体系依据实际工程技术的需求设置。围绕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科前沿和工程实际应用,通过对重大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系统解决方案和攻克的关键技术的提炼、归纳,建设适用于产学研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课程及教材体系,促进先进的知识理念向研究生教学一线的转化,丰富和完善研究生教学内容,
7、提升研究生的知识体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课程体系结合企业重大项目研制和工程技术发展的需求进行调整。随着软件工程学科技术的进步,紧密结合岗位技能的实际需要,扩充和改造软件系统开发技术的课程体系,补充新的知识,优化教学内容,适应技术的发展。2、确保硕士工程型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实行“双导师制”为确保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配备软件工程和相关技术学科的导师,企业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配备专门导师,同时学校与企业签订卓越工程师(硕士)学位论文(设计)指导协议书,明确师生双方的职责和义务,确保培养质量。“双导师制”的实行使学生的专业学习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同时
8、也进一步密切了校企之间教学、科研、生产的合作关系。(1)企业导师的职责企业导师负责研究生的选题、工作和生活安排、现场学术指导、开题报告和学术论文初审。研究生工作期间,企业导师在不违反企业保密原则的基础上,应根据学校培养计划指导学生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同时经常和学校导师保持必要的沟通。(2)学校导师的职责学校导师负责培养计划的制定、学术指导、组织教师听取学生开题报告并提出修改意见;负责研究生学位论文审阅、主持研究生学术论文答辩。每月至少到企业1次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与企业导师及时研讨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3、课程教学内容与考核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基础课强调专业基础技术,专业课强调案例教学。本专业通过
9、企业以专向技术立项的形式,支持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1)课程教学的明确要求: 1/3的课程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教学; 30%的教师由企业工程一线高级专家担任;全部课程由具备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2)毕业考核的明确要求:课程学习全部合格;必须参与企业一项以上关键工程技术的研讨并提交相关研究报告;必须开展1次以上技术总结研讨会并作报告;必须提交在企业的相关研究参与情况报告。(3)论文的选题必须结合企业实际项目进行,内容可以是任何与IT和软件企业实际应用相关的软件开发、应用和综合服务项目。4、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建立联合培养体系本专业已经与西安高新区软件园、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 icarneg
10、ie公司、微软公司、ORACLE公司、日本东芝公司、NEC公司、中国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兴通讯公司、东方通科技公司、中软国际软件公司、深圳易思博软件公司等多家国际化软件企业、航空航天军工单位开展了多年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与学科研究开发合作,建立了多渠道、多形式的紧密合作关系,并与相关企业签订共同培养人才协议和建立产学研研究生结合培养基地。通过建立完善的产学研运行机制及相应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有效融入更多的企业技术力量作为培养师资,利用企业的设备、环境和先进技术资料作为培养条件,本专业与企业联合制定培养标准,形成实质性的学校-企业人才培养联合体,全面提高本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
11、能力培养水平。5、校企结合,完成“1+0.5+1”模式的所有环节(1)学生在学校的课程学习为1年,在此期间学校负责对课程体系的培养,同时要求学生参与学术研讨等活动。(2)学生完成选题为0.5年。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参加工程项目实习环节,由企业结合工程技术需求和项目研制需求负责指导研究生完成论文的选题,支持研究生全面参与企业的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学校负责提供技术查询环境、技术指导环境,帮助完成论文选题的技术评价。(3)学生完成论文的研究为1年。在此期间学生主要在企业结合工程技术的实际研发过程对所选题目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论文。四、 政策措施4.1学生的遴选与管理1、为明确培养目标和满足工程技
12、术需求,保障培养质量,本专业和依托企业开展定期交流机制,探讨软件项目开发中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交流任务由学科内知名学者和有影响力的专家承担,形成了定期与企业交流的规范,招生规模控制在15人/期。2、学生来源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面向企业招收工程硕士,由企业提供名单,学校组织考试;第二种方式招生录取、校内双向选择、自主招生等多种途径招收。3、学生管理分为两个部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企业对学生的管理。学校负责研究生在基础课程研究阶段的组织管理工作,包括课程学习、学术研讨、素质培养等。企业负责研究生在企业研究费用,提供食宿并给予学生必要的生活补助,为学生顺利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便利,包括软件开发
13、环境、计算机和服务器等相关设备资源,负责督促企业导师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4.2 教学管理的措施与方案1、学科的基本方向软件工程学科的主要方向分为: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电子服务技术与工程、网络与嵌入式系统。2、学制与修读年限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专业实践及选题时间为6个月,学位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修读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3、课程体系的培训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修满总学分40,其中公共课8学分,基础理论课至少3学分,专业基础课5-13学分,专业技术课6学分,专业课至少4学分,工程实践与论文环节6学分。公共课: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1
14、3M001科学技术哲学5421 考试13M00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11 考试14M007英语12041、2考试14M012科技论文写作2011考查基础理论课: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146002应用运筹学5431考试146003组合数学6031考试专业基础课: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146034算法设计与分析5432考试146004软件项目管理与组织5433考试146008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5431考试146033数据库管理系统5431考试146006网络与信息安全4021考试146026分布计算技术4021考试146032嵌入式系统4022
15、考试146030高级网络编程5432考试146005用户为中心的软件设计与评估4022考试146037J2EE架构与程序设计5431考试146038媒体计算5433考试专业技术课: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14G101软件过程改进与质量管理5433考试14G102软件测试5432考试专业课: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14S002软件工程技术实验2011考查145015软件需求工程5433考试145027商业智能5432考试145025面向服务架构SOA)5432考试145004企业信息系统5432考试145007网络协议与组网技术5432考试145008
16、网络管理原理与技术5433考试145028嵌入式操作系统及软件开发5433考试4、论文的要求(1)论文选题要求本学科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 一个较为完整的软件工程技术或项目管理的规划或研究; 工程设计与实施。(2) 论文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综合运
17、用软件工程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论文工作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一般应至少有一学年的论文工作时间; 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4.3 毕业的标准与学籍管理1、工程硕士毕业的标准本学科工程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提出学位申请,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定达到培养目标,可授予本学科工程硕士专业学位。(1)课程合格性要求完成所
18、有的教学环节;课程考核合格;参与一定的科研项目;参加的学术研讨并报告;提交一份企业技术研究报告。(2)完成时间和经历要求完成1年的学校课程学习,0.5年的企业工程项目实习和1年的企业撰写论文。(3)论文的总体要求 技术先进,有一定难度; 内容充实,有一定工作量; 综合运用软件工程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方法,解决了工程实际问题; 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新思想、新方法或新进展,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论文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数据可靠,图表清晰,实事求是地提出结论; 社会评价较好(已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申请专利、项目获奖、通过鉴定或应用于工程实际等)。(4)论文的质量要求 对于新技术、
19、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项目,一般要求给出技术对比、产品性能等综合评价,并给出技术方案的清晰描述; 对于软硬件设备的技术改造项目,一般要求给出原技术方案评述、技术改造的难点和关键技术、新技术方案的特点和改造后的技术水平、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对于以软件开发或应用服务软件为主要内容的论文,要求需求分析合理,总体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并通过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 侧重于工程项目管理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对于国外引进技术的吸收和消化,一般要求给予引进技术及设备的特点分析、设备和技术功能的充分开发和
20、利用、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进程或设想,给出国产化关键技术所在和应采取的技术方案等。 2、学籍管理学籍管理由学校负责,根据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籍管理规定,加入学生在企业联合培养的工作要求,适当修订后执行。4.4 教师工程经历的要求对进行卓越工程师(硕士)指导的教师,建立严格考评机制,具体要求如下:1、部分专业课(不少于30%)由所联合企业该学科的技术专家主讲;2、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主讲教师必须由5年以上的工程经验或经历;3、主讲教师或硕士导师必须有5年以上的工程经验,必须具有高级职称,且对相关技术学科的研究状况较为清晰;4、主讲教师或硕士导师可通过联合博士后培养、企业挂职锻炼及企业横向合作
21、项目(在企业中实践的时间)来进行累计;5、没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新教师,在上讲台前必须到校外实习基地学习锻炼至少一年。4.5 校企联合培养的相关措施1、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下的企业导师制度参与产学研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实施双导师制。除学校的指导教师外,选择企业或研究所中专业技术专家作为研究生的工程导师,指导研究生从事产学研合作研究过程中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加强工程导师对研究生指导工作和学校培养目标的了解程度,强化研究生指导过程中的责任感,对于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职称的企业技术专家可聘为学校的兼职教授、兼职副教授等。通过讲座、技术讨论、联合攻关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工程导师的作用,实现学校与企业在人
22、员方面的优势互补。2、研究生驻企业工作制度驻企业工作是实现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的一个必要条件。目前,研究生普遍工程实践训练比较薄弱,对IT企业实际运行和科研需求了解不够,必须采取驻企业工作的方式深入软件开发企业第一线,从工程实际的角度开展工作。以产学研项目驱动的方式,根据项目需求制定驻企业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配备必要的研究条件和生活条件,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研究生驻企业工作制度。3、面向研究生联合培养的产学研课题管理制度结合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工厂的实际需求,设立合理的科研课题,充分发挥研究生在产学研课题研究中的主观能动性。建立面向研究生联合培养的产学研课题管理制度,从科研项目的规划、实施、协调等
23、各方面综合考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制度管理。建立相对完善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实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全程可控,调动研究生参与产学研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主要研究成果的工程验证机制围绕学科前沿,构建科研成果工程验证平台,实现学科前沿与工程实践的贯通,建立高校研究成果与国防建设、企业需求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以工程项目促进科研工作贴近实用,以科研成果加速企业的快速发展,为科研成果转化成实际生产力建立基础。5、面向企业的工程硕士培养机制将培养复合应用型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软件工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以软件工程学科技术前沿与行业发展相结合为基础,依托基地开展面向企业的
24、工程硕士、工程博士的培养,完善工程项目牵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实现高校与软件企业紧密合作的产学研工程化培养体系。6、创新科研实践项目以服务于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防军工领域科研项目,立足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软件开发和综合应用关键技术并结合本学科研究开发及应用前沿,合理设置一批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研究生创新科研实践项目,积极引导支持研究生参与软件开发技术创新,以提高研究生自主持续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五、 培养标准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从事软件开发和设计所需要的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工程职业
25、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以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并对学科有系统性的独到见解。2、掌握英语,具有熟练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应用英语进行国际化的专业交流,以及专业英语文献的查阅与翻译。3、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领域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的原理和工程技术,了解新的软件工程方法和新技术,了解软件产业的方展动向。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从事软件设计和开发的基本技能,以及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5、熟悉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熟悉本专业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开拓创
26、新意识和进行新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7、具有技术创新和开发的基本能力,以及处理工程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的基本能力。8、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具备较好的综合工程实践经验。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能力。六、 知识能力大纲与实现6.1 知识能力大纲卓越工程师(硕士)要求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软件分析、设计、开发、项目组织管理的实践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承担对职业、社会和环境的责任。6.1.1 具备与本专业相关的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发
27、展现状和趋势(1)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基础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科学计算与数学建模、仿真、物理、测试与试验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相关的沟通和交流;工程基础知识:掌握软件工程所需的工程科学基础,包括物理学、电学、计算机、自动化、通讯、网络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注重原理性知识的掌握与探究,并侧重发现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2) 掌握坚实的软件工程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熟悉先进的软件系统开发技术、软件项目组织管理技术、电子服务技术、计算
28、机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与软件技术。并且掌握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方向:掌握大型软件架构设计方法、软件设计模式、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技术、软件需求分析技术、软件测试方法、软件过程改进与质量管理技术、软件项目组织与管理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方法;电子服务与工程方向: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商业智能、企业信息管理系统、J2EE架构设计、面向服务软件架构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网络嵌入式软件方向:掌握网络协议与组网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网络编程技术、网络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开发等知识;(3)熟悉软件工程专业领域的相关技术标准;(4)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动态,具
29、备收集、分析、判断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6.1.2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1)能够快速学习和熟悉业务领域,准确分析和建模用户业务需求,归纳整理用户业务流程。(2) 能够在综合考虑技术成熟性、业务需求发展趋势、软件开发成本、项目团队技术能力等基础上,给出项目开发技术路线,设计软件系统架构。(3)能在考虑项目成本、质量、开发周期、安全性、可靠性、扩展性等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制定软件项目实施计划,实施软件项目开发;(4)对软件开发项目风险敏感,能够预先识别和防范项目风险。(5)能主动汲取软件设计、开发、项目管理等经验,并进行整理
30、总结,不断提升和改进软件项目开发能力。(6)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具备进行软件技术创新、软件产品开发设计的初步创新能力。6.1.3 具有良好的软件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1) 了解本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了解国家信息安全保密要求,能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按确定的质量标准和程序开展工作;(2) 确定由新技术或潜在的需求所带来的机会,具有与企业重要联盟和合作伙伴协商与约定的能力;(3)具有组建形成技术团队能力,能够清晰定义项目组织内各种角色和相应的责任,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组织协调能力;(4)掌握时间和资源的管理方法,具有项目的成本、绩效和进度的控制能力,能进行对危机与突发事件处理,具有良好的项目风险预防控制能力;(5)掌握交流的结构与方式,熟练使用各种交流手段,具有使用外语的交流能力;(6)熟悉软件项目开发流程、掌握软件质量控制管理技术,具备不断改进软件开发过程能力;(7) 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自信地和灵活地处理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6.1.4 具备良好的职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