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80.76KB ,
资源ID:99121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9121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常见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的原因与防治.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常见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的原因与防治.docx

1、浅谈常见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的原因与防治浅谈常见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的原因与防治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一般是由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时的质量问题和人为因素引起的,麻面、蜂窝、孔洞、露筋、裂缝、缝隙及夹层,是经常发生的工程质量问题,如不及时补修,可能加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或给其它有害介质的侵蚀破坏造成条件,从而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减弱结构的承载能力,甚至可能出现工程倒塌等重大事故。本文通过对以上出现的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的剖析,提出了对策供借鉴。1.混凝土表面缺陷及产生原因1.1麻面麻面是指结构构件表面局部缺浆,呈现许多的小凹坑、麻点,而无钢筋暴

2、露现象。这类缺陷一般是由于模板表面粗糙或粘有干硬的水泥浆块等杂物,润湿不够,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过早,拼逢不严密,捣固时发生漏浆或振捣不足,气泡未排出,捣实后没有很好养护,混凝土干硬导致无法振捣密实,混凝土和易性不好,以及混凝土浇筑高度超高发生离析而产生。1.2露筋露筋是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产生原因:灌筑时垫块位移,钢筋紧贴模板,以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所造成;保护层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或模板湿润不够,吸水过多造成粘浆掉皮而露筋;钢筋不均匀,局部密度大,浇筑时粗骨料在模板处集中导致钢筋下部架空而露筋;模板接缝处漏浆而露筋;模板底部有杂物未清理干净,浇筑后有夹层而造

3、成露筋;钢筋位置偏移过大,无法形成保护层。1.3蜂窝蜂窝是指结构构件局部缺浆石子多,形成蜂窝状的小孔洞,骨料间有空隙存在。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混凝土本身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确造成砂浆少、石子多;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振捣时间不够或漏振,以及模板严重漏浆;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塌落度过小,或浇筑根部位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造成水泥浆流失等原因产生。1.4孔洞孔洞是指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

4、或全部裸露。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振捣不到位而产生。其次,严重漏浆、蜂窝过大而形成孔洞;钢筋密度过大使粗骨料集中于钢筋上部造成钢筋下部架空而形成孔洞;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浇筑前未采取任何措施而直接浇筑混凝土,形成空穴;浇筑前未洒水湿润,导致刚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粘接了大量砂浆,底部混凝土砂浆严重缺失而形成严重的蜂窝状。另外,混凝土受冻,泥块杂物掺入等等,都会形成孔洞事故。1.5裂缝裂缝多出现在新浇筑并暴露于空气中的结构构件表面,有塑态收缩、深陷收缩、干燥收缩、碳化收缩、凝结收缩等收缩裂缝,这种裂缝不深也不宽。主要有温度裂缝,干缩裂缝和外力引起的裂缝。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1、设计方面 因设

5、计错误或考虑不周造成的结构裂缝,如结构方案及布置不合理,结构平面布置中出现较大的凹凸处和角部,收缩裂缝和应力集中裂缝往往出现在薄弱截面上和平面变化处,建筑平面不规则,而结构设计时没有采取加强措施,在凹凸角处容易造成楼板开裂;结构计算错误,结构或构件刚度小、抗裂性过低;结构构造不合理、构造钢筋布置不够,主要是配筋不合理,只配受力钢筋,忽略构造钢筋的作用和配置。2、材料方面 材料使用不当,如硅酸盐水泥及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化热较高,大体积现浇混凝土结构易于裂缝;火山灰水泥及快硬水泥干缩性大,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易于裂缝;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及粉煤灰水泥抗冻性较差,干湿交替工程宜出行裂缝。再者,使用的混凝土

6、配合比不当,造成混凝土分层、离析,特别是梁板结构的板,由于混凝土离析,上部出现富水泥浆层,收缩大,引起板面裂缝。还有混凝土强度高、水泥用量过大而增加混凝土收缩变形造成的裂缝等。3、施工方面 施工质量不合格对建筑物的裂缝形成最为直接,分混凝土、钢筋、模板三方面。混凝土方面:如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泵送时改变了配合比,混凝土掺合料搅和不匀,混凝土搅拌时间过长,混凝土浇筑顺序或接打处理不当,混凝土振捣不充分,混凝土硬化前受震动或受力,混凝土浇注速度太快等。对混凝土养护不够重视,混凝土养护不及时或没有按要求进行养护或受冻,如混凝土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快,体积收缩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

7、,出现拉应力,产生干缩裂缝。混凝土强度过低会直接降低结构的抗裂性,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同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降低,从而引起楼板开裂。钢筋方面:钢筋配置不符合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如混凝土在结硬期钢筋被扰动,钢筋保护层过小,钢筋间距偏大,均会导致构件开裂。严重时,由于施工中擅自减小配筋量,则会引起构件的安全问题。施工浇注混凝土时为铺设跳板,施工人员在钢筋上踩踏,致使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偏大,引起板面开裂。模板方面:模板和支撑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模板和支撑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使其能够承受浇注混凝土的重量,并能够承受浇注时的冲击力和振捣压力。如果支撑下沉会使混凝土产

8、生裂缝,如施工过程大量集中堆料,施工荷载过大,特别是某些人为因素产生的冲击荷载对混凝土产生的危害更为严重。例如:塔吊吊放大模板、设备时不能做到慢起吊,轻放下,直接对构件造成冲击,或支撑刚度不够、间距过大等造成支撑下沉;过早拆模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在组织安排流水段作业施工中,所投入的模板支撑体系满足不了生产进度的需要,往往在混凝土龄期还未达到拆模强度要求就提前拆掉部分模板支撑,甚至全部,造成楼板、梁过早受载而产生裂缝。4、使用方面 使用不当造成,如装修过程中集中堆放了大量装修材料,未征得设计同意设置了假山、盆景等,使构件,特别是楼板承受了大量集中荷载,超出构件所能承受的设计强度而产生裂缝。另外

9、,温度变化会导致混凝土体积变形、膨胀或收缩,当这种体积变化受到约束就会产生内应力,这种应力如果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引起开裂,例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水泥释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很大,如果内外温差超过25时,就会产生裂缝。1.6缝隙及夹层缝隙和夹层是将结构分隔成几个不相联结的部分,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产生原因主要是混凝土内部处理不当的施工缝、温度缝和收缩缝;未清除旧混凝土面的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以及混凝土内因外来杂物而造成的夹层。

10、1.7缺棱掉角缺棱掉角是指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产生原因主要是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底;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施工时气温低且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隔离剂涂刷不均。1.8表面不平整表面不平整是指混凝土表面凸凹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产生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模板未支承在坚硬面上,或支承面不足、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模板刚度不够、侧向支撑

11、力不足、加固体密度小导致混凝土浇筑过程发生胀模;,模板安装本身不平整;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溢水干燥后表面呈现凹凸不平;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2.预控措施2.1材料方面1、材料选用选用适合的原材料,对混凝土适用性至关重要,尤其石子粒径的选用要切合工程实际,保证浇筑过程中能够不受钢筋间距的影响。根据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图纸设计和规范要求等,由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进行试验,在原材料合格的基础上配制出合适的混凝土理论配合比。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严把材料比例关,根据理论配比,结合材料含水量换算出施工配合比,并且对每盘材料根据材料比例过称,或有可靠

12、的能够保证材料比例的措施。对于自动给料的搅拌机必须进行计量鉴定,使其能够在称重偏差允许的范围内准确给料。在搅拌过程中如发生用水计量不准确,应查明原因,且不可靠肉眼观察坍落度大小,应切实经试验测得坍落度值,再对配合比进行调整,确保搅拌质量。下面就各种材料的选用作简单介绍:水泥:宜优先选择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批量大的大型水泥生产厂生产的水泥,其品种优先选择的次序是低碱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宜选用低热水泥。无特殊要求时,不宜选用早强水泥、含碱量较大的水泥、细度较细的水泥或超细水泥。细骨料:细骨料的选择应严格按照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控制砂的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泥块含量,

13、当细骨料级配较差时,宜用粒径不同的几种细骨料进行级配,选择其最佳级配。对于抗裂性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宜选取含泥量小于1.5%、泥块含量小于0.5%的中砂。粗骨料:宜选择空隙率较小,级配良好的粗骨料。可用几种粒径不同的粗骨料进行骨料级配的优化,选取紧密密度最大的级配为最佳级配。处于潮湿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应采用非碱活性骨料以抑制碱骨料反应的发生。掺合料(粉煤灰、矿渣粉、硅灰):在混凝土中宜加入一定量的I级或II级粉煤灰,以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当混凝土中掺入矿粉时,矿粉细度宜与水泥的细度接近。对于使用硅灰的混凝土,应有可靠的防治混凝土质量缺陷的技术措施。外加剂(膨胀剂、减水剂):选择外加剂时,应注

14、意外加剂之间的匹配以及与水泥的适应性。外加剂选择宜与水泥选择同时进行,首先检验外加剂对胶结材料的适应性,然后按圆环法规定的试验和评价方法选择外加剂。对于抗裂性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宜选用具有碱缩抗裂性能的外加剂。配合比(水灰比、水泥用量、砂率):在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宜尽量降低水泥用量,混凝土的水胶比过小或过大,都会劣化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混凝土的水胶比宜为0.40.55。在满足混凝土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宜降低砂率,特别是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应适当控制砂率,以防止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劣化。当须掺入磨细矿渣时,宜与粉煤灰双掺。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宜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以防止混凝土的离析

15、和沁水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纤维: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纤维和(或)有机聚合物,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有机纤维如聚丙烯、尼龙类纤维,能提高混凝土塑性抗裂性能,钢纤维能提高塑性抗裂性能和硬化后混凝土抗裂性能。在纤维分散良好的情况下,混凝土抗裂性能随着纤维掺量的提高而提高。纤维和有机聚合物同时加入,对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的改善优于单掺纤维和聚合物。2、材料管理原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其质量的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各级石子含量的变化,直接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

16、土的原材料进行检查,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骨料中含有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则会妨碍水泥水化,削弱骨料与水泥的粘结,如粘土、淤泥在砂中含量超过3%,碎石、卵石中超过2%,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了与水泥的粘结,它们或者以颗粒出现,大大增加了需水量。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进一步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内容主要是严格检查验收,正确地使用,建立治理台账,进行収、发、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治理,避免混料和将分歧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必须根据进料计划、供料凭证、产品合格证,进行材料数量和质量的验收,并且严格按照验收规范和计量检测。验收完成后要对材料作好详细的记录,并

17、办理验收手续。进场的材料需要验收入库,现场堆放的材料应做好防火、防潮、防变质等措施。材料的安全保管具体落实到个人,做到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施工用料应根据定额用料计划领取材料,凡超额用料领取需办理相应手续,在填制领料单时注明超耗原因,这样作的目的在于避免施工过程出现与定额用料的严重偏离,直接造成混凝土的不合格。所以,供应人员还需对定额或超定额领料单进行保护、核算。现场管理负责者对施工过程材料是否合理使用,是否按规定进行用料交底和工程变接手续,是否按现场规划图堆料等进行监督。2.2设计方面要想完全阻止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发生是不可能的,特别是裂缝,只能从设计、施工及材料等方面加以改进。设计人员应在设计

18、构造上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构件抵抗收缩应力的能力。1、适当的加大板的厚度。2、采用双层双向配筋或在板面无负筋处配置双向钢筋网。3、在板角部位配置与对角线平行的角部加强筋。4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板,是防止楼板开裂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5、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如配置构造钢筋网片)。6、地下室纵向墙体中,宜考虑适当增加水平方向的构造钢筋。7、剪力墙中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部位,水平分部钢筋的配筋率宜适当提高。2.3模板质量控制浇筑前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和施工措施严格检查模板安装质量要求,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拼缝要严密,纵向支

19、撑应支在坚实的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并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侧向支撑、加固体能够满足不发生胀模、不位移,支撑牢固、可靠。有接缝漏光的,用双面粘条或其它方法补缝。对于有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构件接缝处模板,应与旧混凝土结合严密,有较大缝隙处,可用同标号砂浆进行堵缝,不得填塞塑料袋等影响外观的物质,塑料袋移除后还有可能漏筋、孔洞、接缝不好等严重后果。模板表面要光滑,脱模剂涂刷要均匀。检查模内有无杂物、积土,有条件的,用高压水枪冲洗。检查钢筋有无油污等污染,及时清除,钢筋保护层垫块厚度、放置间距、位置等要适当。2.4现场环境控制影响混凝土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透风、污

20、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混凝土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应拟定季节性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以免混凝土质量受到冻害、干裂、冲洗等的危害。同时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工作场所清洁整洁,施工程序井井有条,为确保混凝土质量创造良好条件。2.5施工方案控制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括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查手段、施

21、工组织设计等,混凝土施工前建立一套完整的施工方案尤为重要,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混凝土工程质量。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造成混凝土施工现场一片混乱,人员组织凌乱,给混凝土质量造成隐患。为此,施工方案的建立主要应切合实际,能解决施工困难、技术上可行、经济公道、有利于保证混凝土质量。另外,作为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指导等交底工作,并结合现场实际,及时调整有关施工技术措施。2.6机械的控制混凝土施工前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选择机械的类型,正确使用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树立质量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2、,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确保混凝土施工过程不因机械问题影响施工质量。2.7混凝土运输过程控制运输过程应避免长距离运输,尤其自拌混凝土,应根据施工现场,选择运输距离较短、交通通畅、路况较好的场地设置搅拌站,运输应能保证混凝土浇筑连续不断。商品混凝土在订料时应详细交底运输距离、现场条件等,并保证运输过程中罐车料桶不停转动。2.8混凝土浇注过程控制混凝土浇注时严格按施工要求操作,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及施工措施选择适当的浇注方式,如全面分层法、分段分层法和斜面分层法,大体积混凝土应安排专人控制入模温度,根据相关规定,内外温差不得大于25,如超过规定值,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降温。浇注混凝土前,模内应洒

23、水湿润,但模板底部不得有积水。有新旧混凝土结合层浇筑时,要事先在旧的混凝土面用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浇注3050mm厚,且应在浇注混凝土前10分钟左右完成。浇注过程中随时监督模板稳定情况,发现有扣件、支撑等松动,及时采取加固处理。振捣要充分,派专人监督,严禁漏振,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每层振捣要深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振捣平移间距应控制在40cm左右,要禁止施工人员拖着振捣棒在混凝土里来回振捣,亦不得将振捣棒开振留置在混凝土内部不断振实,易造成过振而离析。混凝土浇注过程应连续不断,迫不得已中间中断浇注,施工缝应留置在构件受力较小位置,接缝要处理好。发生因钢筋密度大阻塞混凝土下灌时,要及时采取

24、撬动等方法临时增大钢筋间距,以保证混凝土顺利下灌到浇注面上。浇注面与出料口距离过大时(自落高度不超过2m),要设置串筒,确保混凝土不因浇注落高而发生离析。有高低差浇注面且贯通的构件时,通常浇注方法是等待底面混凝土失去流态达到初凝状态时浇注上层,这样的方法极易使混凝土发生质量缺陷,例如:我在山西怀仁柴沟矿办公楼基础大放脚的施工过程中,每层基础台阶结合部位采取了设置金属网片的方法进行堵浆,采用了网孔为10mm的金属网片,将贯通部位纵向用单层网片完全封堵,并在浇注过程中未等待底层混凝土初凝,连续浇注,未发生翻浆现象,效果不错。2.9养护控制混凝土灌注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对于

25、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当刚浇注完的混凝土表面出现收缩裂缝时,如仍有塑性,可及时采取重新压抹的办法。养护要及时,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后12h加以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养护采用蓄热、保湿养护,采用导热系数小的塑料膜,表面覆盖草袋,相互错开压严,同时减少混凝土表面热扩散,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潜力和松弛作用,使应力小于抗拉强度,另一方面能保持适度的保湿养护,有利水泥的水化作用顺利进行和弹性模量的增长,一定要控制好砼内外温度差在25以内,派专人做好测温工作,做好记录,方便技术人员了解情况,防止因温差较大,形成收缩应

26、力,使砼产生裂缝,对温度变化大的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加大覆盖力度。对于长期堆放的预制构件宜覆盖,避免暴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对于板类薄型构件,及时覆盖塑料薄膜,防风、防快速干燥,洒水以保持湿润。另外,避免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受到扰动,比如震动影响,提前与周围有震动施工的施工段协调好。2.10拆模控制混凝土拆模不宜过早,除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拆模混凝土强度要求外,基础、柱、部分构件侧模拆除前,定要确保混凝土达到终凝且有足够保证混凝土不因自重而产生变形的措施。梁、板底模拆除后上部不宜集中堆载,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施工人员将钢管和其它设备等集中堆放于梁板某处,极易发生因过载而产

27、生的裂纹,后果十分严重。2.11使用方面的控制建筑物的使用荷载,短期不得超过荷载的标准值;长期不得超过荷载准永久值,使用方面不得擅自改变建筑物的用途。建筑增层和增加荷载的装修、改造,应坚持先检测鉴定,对已有建筑物的现状进行调查,对建筑构造的质量和性能进行检测鉴定,然后再设计施工的原则。建筑装修和改造应尽量不减少对原有结构的损坏,否则应由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进行核算并提出装修、改造方案。2.12人为因素控制施工人员素质是预防混凝土缺陷的关键因素。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生理缺陷、粗心大意、违纪违章等。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由于人是施工过

28、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指挥者、操作人员、服务人员的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要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针对施工现场人员复杂及素质偏低,交叉作业、高空作业等危险源多的情况,运用系统的施工管理是控制施工质量的必经之路。为此,要加强对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要健全岗位责任等方面控制人的使用。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落实好各项管理制度。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都要重视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控制,建

29、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设立质量监督机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施工浪费和后期因质量缺陷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甚至影响到工程验收。首先,应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施工人员应当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和为用户服务的观念。领导层、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治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治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操作人员应有精深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概念。每一位负责质量的人员必须注意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或尽早地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缺陷,使混凝土质量缺陷控

30、制在萌芽状态,以不误时机地采取补救措施,所有的施工人员、监理人员都应当随时监控混凝土的配制、搅拌、浇筑和养护等过程。监理人员、承包商质检人员按时检查配制的混凝土材料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检查施工中混凝土的成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配合比,运输、浇筑和养护是否符合施工工艺规定,浇筑过程是否按时做混凝土坍落度试验,拆模时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相应规定值。 3.缺陷处理措施3.1表面抹浆修补1、对数量不多的小蜂窝、麻面、露筋、露石的混凝土表面和缝隙夹层不深时,主要是保护钢筋和混凝土不受锓蚀,可用1:21:2.5水泥砂浆抹面修正。在抹砂浆前,须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清洗润湿,抹浆初凝后要加强养护工作;2、当表面裂缝较细

31、,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处加水冲洗,用水泥浆抹补;如混凝土已硬化,可向裂缝内散入水泥粉,然后加水湿润,或在表面抹薄层水泥砂浆。对于宽度小于0.1mm的温度裂缝,一般会自行愈合,可不做处理或只进行表面处理。3.2细石混凝土填补1、当蜂窝比较严重或露筋较深或缝隙夹层较深时,应取掉附近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以及内部夹杂物,并充分润湿后,再用比原标号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强力填补并仔细捣实;2、孔洞处理需要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然后按批准后的方案进行处理。通常将孔洞处的不密实的混凝土凿掉,要凿成斜形(外口向上),以便浇筑混凝土。用清水冲刷干净并保持湿润72h,先刷一层水泥浆或界面剂,然后用

32、高一等级的微膨胀豆石混凝土浇筑、捣实后,认真养护,有时因孔洞大需支模后才浇筑混凝土。在处理梁中孔洞时,应在梁底先用支撑支牢后,再处理;对孔洞事故的补强,也可在旧混凝土表面采用施工缝一样的方法处理,保持湿润72小时后,捣以比原标号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为了减少新旧混凝土间之孔隙,水灰比可控制在0.5以内,并掺万分之一水泥用量的铝粉;分层捣实,以免新旧混凝土接触面上出现裂缝。3.3环氧树脂修补当裂缝宽度在0.1毫米以上时,可用环氧树脂灌浆修补。材料配比:环氧灌浆材料是以环氧树脂为主要成分,加入增塑剂、稀释剂和固化剂等组成的一种高分子材料。环氧树脂补强材料配比参考表材料名称规 格重量比(克)备 注环氧树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甲苯乙二胺6101工业工业试剂100103060810主 剂增塑剂稀释剂、用量看缝宽大小固化剂、用量以操作时间、环境温度而定3.4压浆法补强对于不易清理的较深蜂窝,由于清理敲打会加大蜂窝的尺寸,使结构遭到更大的削弱,应采用压浆法补强。4. 工程案例2011年8月,我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