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一 药物的增溶与助溶实验一 药物的增溶与助溶实验一 药物的增溶与助溶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增溶与助溶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操作。 2(了解影响药物增溶与助溶的主要因素。 3(熟悉常见的增溶剂与助溶剂。 二、实验指导 增溶与助溶是药剂学中增加水中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常用方法。 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明溶液的过程(须形成胶团放弃增溶作用)。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对于以水为溶剂的药物,增溶剂的最适宜HLB值为15,18。常用的增溶剂为吐温类。药物的增溶作用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增溶剂的性质、增溶质的性质、增溶温度、
2、增溶质的加入顺序等。 助溶是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的过程。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助溶剂可溶于水,多为低分子化合物,形成的络合物多为大分子。常用的助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某些有机酸及其钠盐,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等;另一类是酰胺类化合物,如:尿素,菸酰胺,乙二胺等,因助溶机理较复杂,许多机理至今尚不清楚,因此,关于助溶剂的选择尚无明确的规1 律可循,一般只能根据药物的性质选用与其形成水溶性的分子间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的物质。 布洛芬为微白色结晶形粉末,在乙醇、丙酮、氯仿或乙醚中易溶,在水中几乎不溶。茶碱为白色结晶行粉
3、末,在乙醇或氯仿中微溶,在水中极微溶解,在乙醚中几乎不溶,在氢氧化钾溶液或氨溶液中易溶。碘为灰黑色或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片状结晶或块状物,在常温中能挥发,在乙醇、乙醚中易溶,在水中几乎不溶,在碘化钾或碘化钠中溶解。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 布洛芬、茶碱、菸酰胺(均药用,80100目)、吐温-80 、吐温-40、吐温-20、二乙胺、碘、碘化钾;烧杯(100 ml)、玻璃棒10根;移液管(10 ml,2 ml)各20个;吸耳球10个;滴管10个;记号笔10个;容量瓶(100 ml)30个,刻度试管(10 ml );涡旋混合器8个;四孔恒温水浴锅4个;普通天平8个;分析天平4个;0.8 um的微孔滤膜1
4、00张;紫外分光光度计4台。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增溶剂对难溶性药物的增溶作用 1(加药顺序不同对增溶作用的影响 【操作】 (1)取蒸馏水10 ml于10 ml试管中,加布洛芬20 mg,反复搅拌,放置约20 min,观察并记录布洛芬的溶解情况。 (2)取蒸馏水9 ml于10 ml试管中,加1 ml吐温-80,搅拌均匀后,加布洛芬20 mg,反复搅拌,放置约20 min,观察并记录2 布洛芬的溶解情况,计算药物的溶解度。 (3)取蒸馏水9 ml于10 ml试管中,加布洛芬20 mg,混匀,加1ml吐温-80,反复搅拌,放置约20 min,观察并记录布洛芬的溶解情况。 (4)加布洛芬20
5、mg,于10 ml试管中,加1 ml吐温-80 ,混匀,加蒸馏水至10 ml,反复搅拌,放置约20 min,观察并记录布洛芬的溶解情况。 【操作注意】 (1)操作中各项条件应尽可能保持一致,如:加药量、搅拌时间等。 (2)增溶操作中,样品搅拌后应放置一段时间,以利于药物充分进入胶团中。 2. 吐温的种类及温度对布洛芬增溶的影响 【操作】 (1)取蒸馏水50 ml于两份,分别置于100 ml烧杯中,分别加吐温20和吐温40 3-4 ml,搅拌均匀后,加布洛芬50 mg,.8 um的微孔滤膜过滤,取滤液0.5 ml,反复搅拌,放置约20 min,01%以蒸馏水稀释并定溶至100 ml,与波长222
6、 nm(E,449)处1cm测吸收度(对照液为同量吐温,加水50 ml,取0.5 ml稀释并定溶至100 ml),分别计算药物的溶解度。 (2)取蒸馏水50 ml于两份,分别滴加吐温80 3-4 ml,搅拌均匀后,各加布洛芬50 mg,分别于室温、4045?恒温搅拌约15 min,微孔滤膜滤过,取滤液0.5 ml,以蒸馏水稀释并定溶至1%100 ml,与波长222 nm(E,449)处测吸收度(对照液为同1cm3 量吐温,加水50 ml,取0.5 ml稀释并定溶至100 ml),计算药物的溶解度并与(1)结果相比较。 【操作注意】 (同前) 3. 助溶剂对难溶性药物的助溶作用 【操作】 (1)
7、称取茶碱三份(每份约0.2g)。?取茶碱一份放入10 ml中试管,加水5 ml,搅拌,观察现象。 ?取茶碱一份放入10 ml试管中,加水4 ml,搅拌,然后滴加二乙胺约1 ml,观察现象。?取茶碱一份放入10 ml试管中,加同量菸酰胺后,加水约1 ml,搅拌,再补加水至5 ml,观察现象。 (2)取碘1.5g,分成三份。?取碘一份放入10 ml试管中,加蒸馏水5 ml ,搅拌 ,观察现象。?取碘一份放入10 ml试管中,加蒸馏水5 ml,然后加碘化钾1g,搅拌,观察现象。?取碘化钾1g,加蒸馏水1 ml溶解后,加碘,搅拌溶解,再补加水至5 ml,观察现象。 【操作注意】 注意加药的顺序对增溶、
8、助溶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 1. 药物加入顺序对增溶的影响。 2. 吐温80对布洛芬的增溶结果填入表11,12。 4 表11 吐温对布洛芬的增溶 药物 增溶剂 体系的外观状态 溶解度(药物g /100 ml) 无 0.008 布洛芬 吐温80 吐温40 吐温20 表12 不同温度下吐温80对布洛芬的增溶 溶解度(g/100 ml) 药 物 表面活性 室 温 4045? 剂 布洛芬 吐温80 3. 茶碱的助溶结果填入表13。 表13 不同助溶剂对茶碱的助溶 药物 助溶剂 现 象 无 茶碱 二乙胺 菸酰胺 4. 碘化钾对碘的助溶结果填入表14。 表14 助溶剂加入顺序对碘的助溶 药物 助溶剂
9、及其用 现 象 法 无碘化钾 碘 后加碘化钾 先加碘化钾 六、思考题 1. 由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影响水中难溶性药物增溶的主要因素。 2(根据实验分析讨论二乙胺、菸酰胺对茶碱,碘化钾对碘的5 助溶机理。 实验二 粉体流动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测定休止角的方法以评价粉体或颗粒的流动性。 2. 熟悉润滑剂或助流剂及其用量对粉体或颗粒流动性的影响。 二、实验指导 粉体是由无数个固体粒子组成的集合体。在制药行业中常用的粉体的粒子大小范围为1 um,10 mm。由于组成粉体的每个粒子的形状与大小、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和粘聚力不同等复杂原因,表现出的粉体性质也大不相同。粉体性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组成粉
10、体的单一粒子的性质,如粒子的形状、大小、粒度分布、粒密度等;另一类是粉体集合体的性质,如粉体的流动性、填充性、堆密度、压缩成型性等。 粉体或颗粒的流动性是固体制剂制备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性质,流动性不仅影响正常的生产过程(混匀、制粒、分装、压片等),而且影响制剂质量,如重量差异和含量均匀度等。本实验重点考察粉体或颗粒的流动性及其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根据粉体流动的推动力不同,将粉体的流动现象分类为重力流动、振动流动、压缩流动、流态化流动。休止角与流出速度表示粉体重力流动时的流动性,可评价粉体物料从料斗中流出的能力、旋转混合器内物料的运行行为、充填物料的难易程度等。 6 休止角是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
11、面在静止的平衡状态下,与水平面所形成的最大角。休止角的测定方法有:固定漏斗法、固定圆锥法、排除法、倾斜箱法、转动圆筒法等,常用的方法是固定圆锥法(也称残留圆锥法),固定圆锥法是指将粉体注入到某一有限直径的圆盘中心上,直到粉体堆积层斜边的物料沿圆盘边缘自动流出为止,停止注入,测定休止角的方法。测定装置见图21 流出速度是将一定量的 粉末或颗粒装入漏斗中,然 后测定其全部流出所需要的 时间来计算。如果粉体的流 动性很差而不能流出时,可 加入100 um的玻璃球助流, 测定自由流动所需玻璃球的 最小加入量(Wt%), 加入 图21 固定漏斗法测定休止角 量越多物料的流动性越差。测定装置如图22。 压
12、缩度表示震动流动时粉体的流动性,可评价震动加料、振动筛、振动填充与震 动流动等。压缩度的表示方法如下: , 0 C, 100% 震动最紧密度, 式中最松密度。实践证明, 0压缩度在20%以下时流动性 较好,当压缩度达到40%, 50%时粉体很难从容器中流 7 出。 图22流出速度测定装置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 微晶纤维素粉末、微晶纤维素球形颗粒、滑石粉、硬脂酸镁、乳糖、淀粉、糊 精、乙醇等;玻璃漏斗(下口?约0.7 cm)、培养皿、量角尺、100 ml烧杯(干燥 )、100 ml量筒、称量纸、牛角勺、16目药筛、60目药筛、天平、分析天平、轻敲测定仪、显微镜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休止角
13、的测定 1(测定内容 (1) 分别称取微晶纤维素 粉末和微晶纤维素球形颗粒30, 50 g共3份,测定休止角,比较 不同形状与大小对休止角的影响。 (2) 称取微晶纤维素粉末 20,50 g共3份,分别向其中加入 1%的滑石粉、硬脂酸镁,均匀混 合后测定休止角,比较不同润滑 剂的助流作用。 图23 轻敲测定仪 (3)称取微晶纤维素粉末30,50 g ,依次向其中加入1%,2%,5%,10%的滑石粉,均匀混合后测定休止角,比较助流剂的量对流动性的影响。以休止角为纵坐标,以加入量为横坐标,绘出曲线。 (4)分别以不同量的硬脂酸镁(0.10 g、0.30 g、0.50 g、0.70 g、0.90 g
14、)、滑石粉(1.00 g、2.00 g、3.0 g、4.00 g、5.00 g)与每8 50 g空白颗粒(将淀粉与糊精1:1混匀后,用适量的50%乙醇制成适宜的软材,过16目筛,80?烘干,用16目筛整粒,用60,80筛筛去细粉即得约500g干颗粒)或浸提物颗粒混匀后,测定休止角,作图,找出滑石粉和硬脂酸镁起最好作用的临界用量。在分别称取50 g空白颗粒以及制备空白颗粒的混合粉末,不加润滑剂,测定休止角。最后,将以上结果填于表1,并进行比较。 【操作】 将预测物料轻轻地、均匀地落入圆盘的中心部,使粉体或颗粒形成圆锥体,当物料从粉体斜边沿圆盘边缘中自由落下时停止加料,用量角器测定休止角(或测定圆
15、盘的半径和粉体的高度,计算休止角,tg=高/半径)。 【操作注意】 根据粉末或空白颗粒的实际流动性,调节润滑剂的不同用量, 使图形呈正态分布,以便找出润滑剂的最佳用量(峰值)即临界用量。 (二)流出速度的测定 1. 物料 微晶纤维素的粉末及颗粒,微分硅胶,淀粉,空白颗粒,滑石粉,硬脂酸镁等。 2. 测定内容 分别称取30 ,50g微晶纤维素的粉末、球形颗粒和淀粉,空白颗粒及制空白颗粒的混合粉末,测定流出速度,比较不同形状与大小或不同物料的流出速度。 【实验操作】 9 将预测物料轻轻装入漏斗中,打开下部流出口,测定全部物料流出所需要的时间。 (三)压缩度的测定 1(物料 微晶纤维素粉末,微晶纤维
16、素球形颗粒,淀粉。 2. 测定内容 测定微晶纤维素粉末、微晶纤维素球形颗粒和淀粉的压缩度,比较不同形状与大小或不同物料的震动流动性。 3.测定方法 将预测定物料分别精密称定,轻轻加入量筒种,测量体积,记 录最松密度;安装于轻敲测定仪中进行多次轻敲,直至体积不变为止,测定体积,记录最紧密度。根据公式计算压缩度。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1. 将测得锥体高、底半径并计算得休止角,填入下表。 表21 休止角测定结果 润滑剂 重量(g) r h 润滑剂 重量(g) r h 滑 1.00 滑 0.50 石 2.00 石 1.00 粉 3.00 粉 2.00 4.00 5.00 5.00 浸提物 微晶纤维素粉
17、末 2(最佳用量的确定:以休止角()为纵坐标,润滑剂的用量10 为横坐标作图,找出峰值。 3(分析润滑剂或助流剂种类及用量对粉体或颗粒流动性的影响(即改善流动性的情况)。 4(分析不同物料(粉末及颗粒)流动性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五、思考题 1. 为什么粉体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影响粉体的流动性, 2. 助流剂的用量过多会影响粉体流动性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实验结果显示,你认为哪种助流剂较好,为什么, 11 实验三 混悬液的制备及稳定剂的选择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混悬液的一般制备方法。 2. 掌握沉降容积比的概念并熟悉测定方法。 3. 熟悉根据药物的性质选用适宜的稳定剂,用以制备稳定混
18、悬剂的方法。 二、实验指导 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0.5 um)形式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分散体系。一个优良的混悬剂应具有下列特征:其药物微粒细小,粒径分布范围窄,在液体分散介质中能均匀分散,微粒沉降速度慢,沉降微粒不结块,沉降物再分散性好。 混悬剂的沉降速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可用Stoke定律表示: 22 r( , ) g 12V = 9 沉降速度; g ,重力加速度; r 微粒的半径;, 混悬 V 剂的粘度; 粒子密度; ,介质密度。 12 混悬剂微粒的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混悬剂粘度关系最大。通常用减小微粒半径,并加入助悬剂如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半合成纤维素衍生物等,以增加介质粘度来降低
19、微粒的沉降速度。 混悬剂中微粒分散度高,具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故体系属12 于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微粒有聚集的趋势,可加入表面活性剂等用以降低固液之间界面张力,使体系稳定。表面活性剂液可作润湿剂,改善疏水性药物的润湿性。从而克服疏水性药物微利(质轻)因吸附空气而造成上浮现象。 向混悬液中加入絮凝剂,使微粒的电位降低至一定值,微粒间发生絮凝,形成网状疏松的聚集体。其特点是沉降速度快,沉降物体积大,沉降物易再分散,其物理稳定性好,此种混悬剂称絮凝混悬剂。向混悬剂中加入反絮凝剂,使微粒的电位增大,减少微粒键的聚集,沉降速度慢,沉降物体积小,沉降物结块,不易再分散,其物理稳定性差,此种混悬剂称反絮凝混悬
20、剂。但这种混悬剂由于微粒小,混悬液流动性好,易于倾倒,是适于在短期内应用的混悬剂。 混悬剂的配制方法有分散法与凝聚法。分散法:将固体药物粉碎成微粒,再根据主药性质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加入适宜的稳定剂。亲水性药物先干研至一定细度,再加液研磨(通常一份固体药物,加0.40.6份液体为宜);疏水性药物则先用润湿剂或高分子溶液研磨,使药物颗粒润湿,最后加分散介质稀释至总量。凝聚法:将离子或分子状态的药物借助物理或化学方法凝聚成微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形成混悬剂。 混悬剂成品的标签上应注明“用时摇匀”。为安全起见,剧、毒药不应制成混悬剂。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 氧化锌(120目)、甘油、吐温80、乙醇、软皂
21、液、精制硫磺、甲基纤维素、西黄蓍胶;10 ml具塞刻度试管、试管架、玻璃乳钵(?8,10 cm)、洗瓶、5 ml 移液管、10 ml移液管、玻璃棒、13 滴管、天平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亲水性药物混悬剂的制备及沉降容积比的测定 【处方】 1 氧化锌混悬液的处方 表3处方号 1 2 3 4 氧化锌(g) 0.5 0.5 0.5 0.5 甘油(ml) 0.3 甲基纤维素(g) 0.1 西黄蓍胶(g) 0.1 蒸馏水加至(ml) 10.0 10.0 10.0 10.0 【操作】 1)处方1、2的配制:按处方称取氧化锌,置乳钵中,分别(加入0.3 ml蒸馏水或甘油研成糊状,再各加少量蒸馏水或
22、余下的甘油研磨均匀,小心移入10 ml试管中,乳钵用蒸馏水分次洗涤并移入10 ml试管至刻度。 (2)处方3的配制:称取甲基纤维素0.1g,置乳钵中,加入1 ml蒸馏水研成溶液后,加入炉甘石和氧化锌细粉研成糊状,再加少量蒸馏水研匀,移入10 ml试管中,乳钵用蒸馏水分次洗涤并移入10 ml试管至刻度。 (3)处方4的配制:称取西黄蓍胶0.1g,置乳钵中,加乙醇几滴润湿均匀,加少量蒸馏水研成胶浆,加入氧化锌细粉,以下操作同处方(3)配制。 14 (4)沉降容积比的测定:将上述4种混悬液的试管,塞住管口,同时振摇相同次数后放置,分别记录0、5、10、30、60、90、120 min沉降物的高度(m
23、l),计算沉降容积比Hi/Ho(Ho为初高度即总体积高度,Hi为沉降物高度即观察时固体占有的高度),结果填入表3,并以Hi/Ho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各处方的沉降曲线。1周后(结合下次实验进行)将带塞试管倒置翻转,记录试管底部沉降物分散完全的翻转次数,5次以下表示易重新分散,6,15次表示能分散,16,30次难分散,始终未分散,表示结块也应记录。 【操作注意】 (1)各处方配制时,加液量、研磨时间及研磨用力应尽可能一致。 (2)用于测定沉降容积比的试管,直径应一致。 (二)疏水性药物混悬剂的制备,比较几种润湿剂的作用 【处方】 表32 硫磺洗剂的处方 处方号 1 2 3 4 精制硫磺(
24、g) 0.2 0.2 0.2 0.2 乙醇(ml) 2.0 甘油(ml) 1.0 软皂液(ml) 1.0 吐温80(g) 0.03 蒸馏水加至(ml) 10 10.0 10.0 10.0 15 【操作】 称取精制硫磺置乳钵中,各处方分别加入少量(0.2,0.5 ml)蒸馏水、乙醇、甘油、软皂液或吐温80(加少量蒸馏水)研成糊状,再各加少量蒸馏水或余下的润湿剂研磨均匀,小心移入10 ml试管中,乳钵用蒸馏水分次洗涤并移入10 ml试管至刻度,振摇,观察硫磺微粒的混悬状态,记录。 (三)凝聚法制备硫磺洗剂 取4%盐酸(W/V)于20%硫代硫酸钠(W/V)溶液各2.5 ml,置10ml具塞试管中,振
25、摇,硫磺存在的状态,记录。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 1.将沉降容积比测定结果及观察1周后混悬剂重新分散的情况填入表33。 表33 沉降容积与时间的关系 时间 处 方 号 (min) 1 2 3 4 Hi Hi/Ho Hi Hi/Ho Hi Hi/Ho Hi Hi/Ho 5 10 30 60 90 120 * 1周 2. 以Hi/Ho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各处方的沉降16 曲线,比较几种助悬剂的助悬能力。 3(记录硫磺洗剂各处方的混悬情况,讨论不同润湿剂的稳定作用。 4(记录分散法与凝聚法制备硫磺洗剂的混悬情况,讨论不同制备方法对制剂稳定性剂分散状态的影响。 六、思考题 1. 简述氧化锌混悬
26、剂中各稳定剂的作用。 2. 简单解释氧化锌混悬剂与硫磺洗剂在处方及工艺上的差异。 3. 分散法与凝聚法制备的混悬剂,在质量上和稳定性上有何差异, 17 实验四 乳剂的制备与评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及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 2(比较不同方法制备的乳剂的液滴粒度大小、均匀度及其稳定性。 3(掌握测定油乳化所需HLB值的方法。 二、实验指导 乳剂是两种互不混溶的液体(通常为水和油)组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因乳剂是一种动力学不稳定的分散体系,故除油水两相(分散相和分散介质)外,需加乳化剂以稳定乳剂,制备时通过外力作功,使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水包油(O/W)型
27、和油包水(W/O)型等类型液体制剂。乳剂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乳化剂的种类、性质及两相体积比。乳剂类型的鉴别常用稀释法和染色镜检法。 乳化剂通常为界面活性剂,其分子中的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所起作用的强弱可以用HLB值来表示。HLB值越高,亲水性越强,反之则亲油性越强。另外,各种油被乳化生成某种类型乳剂所要求的HLB值并不相同,只有当乳化剂的HLB值适应被乳化油的要求,生成的乳剂才稳定。然而,单一乳化剂的HLB值不一定恰18 好与被乳化油的要求相适应,所以通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乳化剂混合使用,已获得最适宜的HLB值。混合乳化剂的HLB值为各个乳化剂HLB值的加权平均值,其两种乳化剂混合使用所得HLB值的
28、计算公式如下: HLB?W,HLB?W,HLB?W 1122nnHLB, 混合 W , W , ,W12n 式中,HLB 、HLB 为混合乳化剂的HLB值; HLB混合12为各个乳化剂的HLB值;W 、WW为各个乳化剂的重量。 12n测定油乳化所需HLB值的方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已知HLB值的乳化剂,按上述计算公式以不同重量比例配成一系列具有不同HLB值的混合乳化剂,然后与油制备成一系列乳剂,在室温或加速实验(如离心法等)条件下,观察所制乳剂分散液滴的分散度、均匀度或乳析速度。稳定性最佳的乳剂所用混合乳化剂的HLB值定为该油乳化所需的HLB值。在药物制剂制备中,常用乳化剂的HLB值一般在3,
29、16范围,其中HLB值在3,8的为W/O型乳化剂,8,16的为O/W乳化剂。 小量制备乳剂多在研钵中进行或在瓶中振摇制得,大量制备可用搅拌器、乳匀机、胶体磨等器械。以阿拉伯胶作乳化剂的乳剂制备时,常采用干胶法或湿胶法。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 液状石蜡、阿拉伯胶、吐温80、司盘80、氢氧化钙、植物油;乳钵、10 ml量筒、滴管、玻璃棒、50 ml量筒 、10 ml刻度试管、100 ml 烧杯、10 ml试管、10 ml移液管、5 ml移液管、试剂瓶、19 滤纸、天平、显微镜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液状石蜡乳的制备(胶法) 【处方】 液状石蜡 12 ml 阿拉伯胶 4g 蒸馏水 加至 30
30、ml 【制备方法】 (1)湿胶法:取蒸馏水8 ml置烧杯中,加4g胶粉配成胶浆(事先准备)。将胶浆移入乳钵中,再分次加入12 ml液状石蜡,边加边研至初乳形成,再加入蒸馏水研匀,移入50 ml量筒中,乳钵用蒸馏水分次洗涤并移入量筒至30 ml。 (2)干胶法:将阿拉伯胶粉分次加入液状石蜡中研匀,加蒸馏水8 ml研至发出劈裂声即得初乳。以下同(1)至“并移入量筒至30 ml”。 【操作注意】 (1)干胶法简称干法,适用于乳化剂为细粉者;湿胶法简称湿法,所用的乳化剂可以不是细粉,凡预先能制成胶浆(胶?水为1?2,提前制备)者即可。 (2)初乳的形成是胶法制备乳剂(尤其是O/W)的关键,研磨时宜朝同
31、一方向,稍加用力,且用力均匀。 (二)石灰搽剂的制备(振摇法) 【处方】 氢氧化钙溶液(石灰水) 5 ml 植物油 5 ml 20 【操作】 按处方分别量取氢氧化钙溶液与花生油,置同一10 ml试管中,用力振摇至乳剂生成。 【操作注意】 因本方用于烧烫伤的治疗,方中花生油应干热灭菌后使用,容器也应灭菌、干燥。 (三)乳剂类型的鉴别 【操作】 1. 染色法: 将上述两种乳剂分别涂在载玻片上,加油溶性苏丹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另用水溶性亚甲蓝染色,同样镜检,判断乳剂的类型并比较分散相液滴的大小、均匀度。 2. 稀释法: 取试管2支,分别加入上述两种乳剂各1,2滴,加蒸馏水约5ml,振摇或翻转数次,观察是否能混匀,并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该两种乳剂的类型。 【操作注意】 镜检所用检品(乳剂)及试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