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2.88KB ,
资源ID:99076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9076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竞争力.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竞争力.docx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竞争力研究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施。这既是确保我市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一、农业生产和农业基础设施基本现状201

2、0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自觉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农业经济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主要是,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坚持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为重点,强化粮食高产创建各项措施;坚持以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为动力,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坚持以产业化经营为抓手,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发展大提高;坚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基本任务,积极推进现代农业进程;坚持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基本要求,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1、农作物生产丰富,耕地复种指数高,农民收入连续七年较快增长。全市耕地主要分

3、布于赣抚、潦河平原及岗丘地区,20010年未,全市耕地面积32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73万亩,旱地48万亩。2010年种植面积772.5万亩。种植主要作物:粮食作物有水稻、大豆、红薯、大小麦,油料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以及蔬菜、苗木花卉、饲草、药材、棉花等其它经济作物、复种指数为241。2010年,全市粮食总播种面积554.06万亩,同比增长1.2%,与“十五”期末相比增长12%,是1949年我市有统计数据以来,仅次1966年的最高年份;粮食总产223.45万吨,同比减少3.5%,与“十五”期末相比增长14.5%。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去年我市受年初低温阴雨和年中特大洪涝灾害影响,粮食产量与2

4、009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仍处于2007-2008年粮食产量历史高位。蔬菜播种面积70.12万亩,同比增长1.9%,与“十五”期末相比增长42.1%;蔬菜总产量153.33万吨,同比增长1.4%,与“十五”期末相比增长73.6%。棉花种植面积2.3万亩,总产值约7000万元,同比增长80%;藠头面积7万亩,总产值3.16亿元,同比增长40%。农民收入连续七年较快增长。在09年增收520元的基础上,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同比增长11.2%,与“十五”期末相比增加3112元,增长近一倍。农民收入连续七年人均增收300元以上,为建国以来第一次。农民收入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家庭经营性收入

5、仍是主要来源,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转移性收入稳定增加。2、水利工程建设成效好,农田生产条件改善。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命脉,中央、省、市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尤其在98年来特大洪涝灾害后,进一步加大圩堤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城市水务完成白水湖双港电排站工程、朝阳I号电排站工程、新洲电排站中控楼工程和滨江宾馆段加固工程等;启动滨江路道路改线工程、城市湖泊水系活化联通工程、国际体育中心二期抽砂造地和赣东大堤风光带景观工程。农村水务年底前完成专项规划内2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基本完成12处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作,启动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前解决“十一五”规划内剩余26.18万农村人口饮水

6、安全问题,继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和圩堤整治。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6.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万亩,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修建各类水利工程7919处,其中:堤防工程81座(千亩以上),水库工程488座,山塘4872座,引水工程155座,机电排灌站2483座,机电井64眼,形成了较完善的防洪、治涝、灌溉、供水、发电等水利工程体系。灌溉耕地面积达到300.59万亩,全市现有防外洪堤防123座,占全市耕地面积90以上,治理低洼易涝耕地面积130.5万亩,堤防工程堤线总长1286KM,保护农田235.14万亩,保护人口380多万人,

7、其中:十万亩以上圩堤11座(富大有堤、赣东大堤、抚西大堤、红旗联圩、长乐联圩、南新联圩、蒋巷联圩、廿四联圩、赣西联圩、军山湖联圩、抚东大堤),堤线总长613.88公里,一至十万亩圩堤22座,圩堤长度332.58公里,一万亩以下圩堤90座,总长度190.67公里,内涝堤211座,堤长564.03公里。3、低中产田改造投入多,耕地地力质量提高。全市耕地面积321万亩,其中:一级地力等级耕地土壤129.4万亩,占40.3;二级地力等级耕地土壤100.8万亩,占31.4;三级地力等级耕地土壤90.8万亩,占28.3。一、二级耕地主要分布在赣抚平原和潦河平原。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统一的土壤分类系统标准,全

8、市耕地水田主要是水稻土,旱地主要是红壤。耕地水稻土90以上是潴育型水稻土亚类,潴育型水稻土熟化成度高,土层较厚,耕性良好,托水保肥的犁底层较为坚实。旱地红壤土层坚实、深厚,剖面发育完整,但质地粘重,土质贫瘠,养分含量低,呈酸性或强酸性反应。全市土壤养分有机质中等,氮素含量偏高,磷、钾元素缺乏,土壤普遍呈酸性或弱酸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加大中低产田农业综合开发,南昌、新建、进贤、安义等县相继承担了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商品油料基地、国家大型油菜生产基地、粮食产业工程和测土配方试点县等大型项目,强化基本农田硬件建设,大力改造农田排灌设施,培肥地力,全市耕地质量明显提高,尤其是滨湖地区的湖田,通过

9、国家中低产田农业综合开发基本成为高产稳产良田。4、农业先进技术应用大,农业生产科技含量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农业科技在促进全市农业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1999年,全市水稻品种进行了大面积的更新换代,每年引进20-30个水稻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一批优质高产品种进行推广,农民对新品种需求日益高涨,每年水稻良种更换率超过30以上。到2010年,全市早稻主推品种:金优463、先农23号、株两优02、陆两优996、隆平001、容优3号;一晚主推品种: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皖稻153、赣晚籼30号;晚稻主推品种:先农10号、岳优9113、金优207、中九优288、天优998、培杂泰丰;玉米主推

10、品种:掖单13号、白糯3号;大豆主推品种:浙春2号、赣豆4号;马铃薯主推品种:费乌瑞它。粮食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粮食单产2007年411.6公斤比1992年提高了26.6,总产215.45万吨,提高了27。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市水稻先进实用技术推陈出新,为农民增产增收做出重大贡献。在水稻节本增效技术推广跨了三大步:第一步旱床育秧技术推广,94年全市开始引进旱床育秧技术,试验示范面积75亩,到1996年推广面积达到49.2万亩,这项技术改变农民水育秧习惯,对秧苗进行旱育,有效防治早稻烂秧,育秧移栽面积也由1:10扩大到1:60;第二步抛秧技术推广,95年在南昌县泾口乡进行47亩早稻

11、适应试验获得成功,1996年扩大四县二区,到99年全市抛秧面积达到138万亩。该技术是水稻栽培技术一项重大改革,解决拨秧、插秧“两弯腰”的困难,从而结束了几千年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水稻栽培历史,深受全市广大农民欢迊。第三步水稻直播、免耕、机械化等高产集成技术推广,全市机耕面积达85以上,机收面积也达到35以上,滨湖地区和公路沿线达70以上。这既减轻了农民劳作强度,为双季稻生产争得季节,也促进了全市粮食生产走向规模化。5、农产品商品率高,确保市场有效供给。南昌市是省会城市,也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不仅要执行国家政策,确保粮食安全,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也要确保省会城市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此,在确保粮

12、食面积稳定发展,提高总产,提高粮食商品率的同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蔬菜、油料、水果等其它经济作物,保证市场农产品有效供应。2010年全市粮食商品率达70以上,是江西省提供商品粮率最高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常年商品蔬菜面积稳定在18万亩左右,蔬菜复种指数达350。进贤是全国最大的芝麻生产基地,历年生产面积在15万亩以上,出口创汇量占生产总量的60以上;新建县生米荞头驰名国内外,生产面积已发展到10万亩,主要产销到日本、韩国,花生、大豆也是由于它的香、油脂少特点,产销省内外用于食品加工,商品率也达到70以上。6、据统计,2010年 全市“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共完成造林面积46.82万亩(其

13、中城郊完成造林41.33万亩),占省下达“一大四小”工程年度计划任务20.77万亩的225%,占市下达年度计划任务44.65万亩的104%。共栽植各类苗木4638.3万株(其中城郊共栽植4109.86万株)。其中以“三条国道”、“六条高速公路”、“四个连接点”、“四条出城干道”和“九条县级干道”绿化为主要内容的城郊市级重点工程完成绿化里程558公里,完成造林面积2.55万亩,新栽各类高规格苗木304.9万株。为广大农民工提供中短期就业岗位近3万个,带动农民人均增收近百元。我市“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经过检查验收中排名第一,荣获全省造林绿化“一大

14、四小”工程建设先进单位。7、2010年,全市共发放粮食补贴3.66亿元;落实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532.2万元,省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64.9万元,共1.09亿元,同比增长24%,发放资金量位于全省第一;落实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和生猪良种补贴等畜牧业扶持资金3679万元。共组织农业专家及农技人员787人次到农村开展宣讲和咨询,举办培训班110期,培训农民2万人次,发放各类农业技术资料21.23万份;完成阳光培训4900人,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26万人次。加强了农村能源建设,2010年,全市新建沼气池1583户,乡村服务网点18个,大中型沼气工程

15、2处。全市农业部门农资打假共出动执法人员4031人次,检查各类农资市场544个次,检查各类农资生产企业706个次,查处违法违纪案件54起,涉案货值126.069万元,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2.5万元。同时,进一步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换发证工作,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土地承包合同签订率均达到100。8、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突出抓好了农药产品、种植业产品、畜产品、水产品、“三品”、农资打假等六大领域专项整治,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全市农产品质量合格率较上年有大幅度的提升。据农业部去年对我市四次例行监测结果表明:畜(禽)产品平均合格率达到100%,水产品平均合格率达到97.9%,蔬菜、

16、茶叶等种植业平均合格率达到87.2%,与往年相比均有较大提高。同时,大力推进了“三品”认证工作。2010年,全市已认定无公害基地103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03个。其中去年新增无公害基地34个,无公害农产品113个;共有58家企业394个产品获得绿色(有机)食品标志认证。二、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农田水利实施落后,粮食生产抗灾能力差。南昌市处在赣江、抚河、信江、修河的下游尾闾地区的鄱阳湖的南滨,地势低凹,水情复杂,一到汛期,全市域区处在洪水的包围之中,如果本区域出现暴雨,那么绝大多数农田就面临着排内涝,战山洪,四面防水患、千里抗洪涝局面。十五年间农田受洪水灾害面积100万亩以上的

17、有3次:1993年、1995年、1998年,其中:1998年农田受灾面积412万亩。全市承担国家农田水利项目并不少,由于过去水利项目大多数要地方1:10.5配套,县、乡配套资金基本到不了位,所以水利建设欠帐很多,工程未能按规划全面实施,已建工程又大多低于原有标准,质量差。然而,全市农业田排灌设施老化,有的还是50年代的设备,水渠阻塞、渗漏,排灌成本增加,水资源浪费大。同时,城市建设过快,忽略了整体水系概念,造成周边农田水系紊乱。目前全市农田水利设施落后于农业发展需求。2、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不到位,耕地综合能力呈下降趋势。随着城市发展、道路建设和农民建房,占用一定耕地,这些耕地大部分是优质粮田,基

18、本按占补平衡要求补充相应耕地,但土地质量下降3-5个档次,大部分不适应种水稻,结构调整中少部分粮田被破坏耕作层,难于恢复过去水稻生产耕作条件。加上农民粮食生产效益低,粗放经营土地,化肥农药施用多污染土地,绿肥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等,耕地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呈下降趋势。3、传统农业还占居主导地位,农业生产结构比例不优化。全市目前农作物主要还是水稻、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常规蔬菜、瓜果等作物,名特新优作物和品种少。当前市场30-40植物油、30-40蔬菜,80-90水果等是靠外地调运。作为省会城市农产品多样化、高效化是城郊农业的特点,南昌市农业生产还没有突破传统、粗放、低效的模式,与现代农业发展还有很大

19、距离。4、基层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先进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一是基层农技推广力量削弱。由于乡镇农技五站改革,很多有经验、工作能力强的农技人员提前退休,出现青黄不接现象,加上体制管理归属乡镇,农技人员还要承担乡镇中心工作,并且乡镇农技人员绝大多数是差额拔款,还有开展经营补贴工资不足部分,造成农技推广最重要队伍在精力上、技术水平上、工作热情上都呈下降趋势。二是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经费少。过去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都十分重视良种良法推广,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政府对农业扶持重点转移,对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扶持力度有所减弱,开展试验示范经费支持少,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新技术引进推广步伐。三是农技人员知识结构跟不上现

20、代农业发展需求。作为农技人员不仅在粮油大众作物生产栽培技术上要掌握良种、植保、水肥等相关技术,还要掌握满足农民发展名、特、优、新作物生产技术需求,只有这样农技人员才有所为,才有所位。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1、以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为重点的主要农产品关键领域机械化水平第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农业机械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目前,我市农业基础

21、依然薄弱、生产手段落后、农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迫切需要发展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素质、竞争力和效益。要结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支持农业主产区为重点,加快提高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加快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为此,要重点引导农业主产区提高主要农产品重点环节、关键领域的机械化水平。2、加强节水农业、养殖小区、良种繁育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农产品加工业公共服务平台、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进一步加强对“沃土工程”、“配方施肥”

22、、节水灌溉、旱作农业示范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农民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农民培肥改土、提高土壤肥力,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以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为重点,加强节水农业、养殖小区、良种繁育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农产品加工业公共服务平台、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农产品物流园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四、加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我市农业竞争力的建议与对策南昌市是省会城市,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不仅仅要贯彻国家粮食政策,确保粮食安全,也要确保城市居民生活必须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如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

23、建设,提高我市农业竞争力一直是全市农业发展探讨的主题,也关系到全市农民增收问题和农业持续高效发展问题。1、完善农产品的价格政策和对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健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运行机制;经历了近年来我市农产品成本的快速提高后,在当前乃至“十二五”前半期,我市多数农产品成本的变化可能比较平稳;但从中长期甚至整个“十二五”时期来看,我市农产品成本仍将呈现上升趋势,并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增长形成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对农产品市场的调控,应以尊重市场机制的正常作用、尊重市场供求对价格的决定作用为前提,尽量慎用价格管制和打压市场价格的措施,以防从价格和成本两方面形成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双重挤压。农

24、产品价格有涨就有跌。为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放开农产品价格应同鼓励农产品销售、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结合起来。通过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达到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民增收的效果。建议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制度化的方式,第一,突出加强对农产品营销促销能力建设的支持,重点支持农产品营销促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财政补助、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强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财政支持,重点引导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加强营销促销能力建设、促进营销升级,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借鉴美国农业部建立农产品出口服务中心的经验,面向农产品国际国内贸易,特别

25、是农产品出口,加强公共服务。第二,要把引导农业延伸产业链同开拓农产品市场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农产品加工、储运、流通设施向农产品优势产区(产业带)集中。对于农户、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购建农产品储藏、保鲜设施等,给予财政补贴或以奖代补;对于农民经纪人和农产品运销服务组织给予信贷、税收优惠;对在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或个人,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奖励。第三,通过财政贴息、税费减免等措施,鼓励企业在农产品价格下行期增加农产品临时收储,激励农发行对此优先提供贷款支持。根据不同农产品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价格波动的特点,确定当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下跌超过多大幅度并持续多长时期后,对于企业在多

26、长时期内增加该种农产品的收储给予财政贴息。第四,为鼓励开拓国际农产品市场,要加大对优势农产品出口信贷的财政贴息,对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给予保费补贴,引导进出口银行对农产品出口企业加强信贷支持。支持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固然重要,完善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运行机制更为关键。为此,首先,要努力避免用短期宏观调控代替长期产业政策的倾向,减少由此导致的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环境的波动,把支持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长期坚持的方针。对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应该更多地依据企业所处行业和规模的不同,更多地实行同类企业的“普惠制”而不是“特惠制”,更多地采取

27、规范化、制度化和可持续的方式,努力增强企业发展环境的公平性,引导企业或投资者形成对农业结构调整的稳定预期。借此,可以规避由于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和环境的波动,放大农民农业增收的风险。其次,要注意通过加强企业家培训、引导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等方式,健全农产品加工业的创新机制,强化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对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通过促进农业结构升级带动农民增收。其三,也是更重要的,要顺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按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方向,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拓展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就业的空间。2、积极引导多

28、元化农业产业组织的创新,增强农业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增强农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也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过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抗灾减灾能力,不仅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成本和农业经营风险,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和农民的农业收入;还可以通过增强粮食和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平稳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大力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道路、市场、信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统筹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要以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和加

29、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十二五”期间,推进农业发展,必须把培育企业家精神、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作为根本,积极引导农业的组织创新。为此,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注意引导龙头企业增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市场拓展、品牌提升和产业链、产业体系的发育。二是积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的财税、金融支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销大户和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批发市场等形成龙头带动功能,促进农业组织创新的多元化和网络化。三是注意调整对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政策(见下文)。借此强化我国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对跨国公司垄断农业产业链的制衡机制,

30、增强我国农业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调整对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政策,首先要科学处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关系。当今世界,企业的大型化和小型化是两种并行不悖的趋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各有优劣,要注意引导二者优势互补、各展其长,实现分层发展和网络化发展。大型龙头企业的优势,往往在于带动品牌提升和产业升级、提升市场显示度、增强产业竞争力等方面,中小企业的长处则在于带动农户、创新创业和培育产业根植性。因此,今后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支持龙头企业的政策调整,要克服“贪大求洋”的倾向,拓宽引龙、育龙、强龙的视野,注意引导不同类型的龙头企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借此,也有利

31、于通过龙头企业之间的竞争,抑制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企业控制产业”现象的形成,增强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谈判能力。调整对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政策,还要以提升产业素质为基础,以提升品牌形象作引导,科学处理借势发展与本土根植的关系,推进有中国特色、区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为此,第一,要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和企业家的引进,实现借势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式提升。通过大企业引进、大项目带动,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大集群发展,是实现借势发展的有效途径。但这种大企业引进和大项目带动,应该服从和服务于增强农业产业化的自我发展能力,有利于增强产业链的本土根植性、有利于营造区域特色和提升

32、区域品牌。否则,一有风吹草动,这些大企业、大项目就会重新“择木而栖”,导致区域范围内农业产业化的迅速滑坡,形成对农民就业增收乃至社会和谐的严重负面影响。第二,在引进外来企业和企业家的过程中,应优先考察其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灵敏度、对围绕本地农业产业化进行创新创业的专注度和对本土产业链开发、本土企业家成长的带动力。通过鼓励本土企业家的成长,丰富农业产业化的底蕴,增强农业产业化的本地根植性。第三,要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和农民经纪人对增强农业产业化本土根植性的作用,应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四要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加强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种资源

33、开发,带动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增强农业产业化的本土根植性。增强农业产业化的本土根植性,也可以从根本上强化对外来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控制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制衡效应。3、做好“三个保护”。一是保护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效益低显得更加突出,青壮年劳力不安于在家务农,出外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南昌市2009年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33.6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23,比2007和2008年分别增加16.3和8.4。为此,使全市农村劳力十分紧张,2009年农村雇工费用60-80元/日工,比上年同期上涨60以上。为了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2004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粮食直接补贴、粮食良种补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