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22.68KB ,
资源ID:990720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9072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农村职业教育事业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农村职业教育事业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docx

1、农村职业教育事业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五节 农村职业教育以向全国推广职业教育为已任的中华职教社认为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模式。民国9年(1920年)10月,中华职教社成立了农村教育研究会,聘郭秉文为主席,组织人员赴各地调查农村教育的状况。民国14年(1925年)8月,中华职教社受山西省当局之委托,设计晋南北发展农村教育计划。黄炎培亲赴山西经3个星期的调查,提出发展山西省农村职业教育计划(附录第 页),共3个方面:(一)分区立系。所谓系是指学校的系统。省设省农校,为全省农校之中心。各区设区农校分支。区校均设置试验农场,其研究成果,互相推广。区农校以该地区宜植之作物

2、为教学、研究的内容。(二)指定1业。业是指某种手工业或称家庭工艺。设工厂和工校,毕业生回村镇作家庭手工业。以所设之工厂为中心,组织产销经营等事宜。(三)划定1区。或称划区办乡村职业教育,简称划区施教。乡村职业教育职业种类不限,亦不以职业教育为限。“就交通轻便地方,划定1村,或联合数村,其面积以30方里(约合7.5平方公里)为度,其人口以3千至5千为度,地方治安取其可靠者,水旱偏灾,取其较少者,先调查其地方农产及原有工艺种类、教育及职业状况,为之计划:如何使男女学童一律就学,如何可使年长失学者得到补习知能之机会;如何养成人人有就职业之知能,并使之得业;如何使有志深造者得升学之准备与指导,职业余间

3、如何使之快乐;其年老或残废者如何使之得所养,疾病如何使之得所治;如何使人人有卫生之知识;如何使人人有自卫之能力。凡区内有利之天产,则增益而利用之;所需要之物品与人事,则供给之。无旷工,无游民;生产日加,灾害日减;自给自享,相助相成。更如何养成其与他区合作之精神,以完成对省、对国、对群之责任。凡此种种,先设1中心教育机关,就其固有之自治组织,用其当地之人才,量其财力,定设施之次第。在试办时间,或由上级酌予补助,但经常费用必以当地担负为原则。划定办理期间与成绩标准,依次考核,试办有效,再推广于各地。这就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划区施教,施教者不仅顾教育,还兼顾经济、卫生、治安等。事隔数月,民国15年(19

4、26年)初,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亦为农村改进在政治方面、社会方面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民国15年(1926年)5月,中华职教社联合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华民族教育促进会,东南大学农科、教育科,决定试办农村改进,以期改进农村生活。并设立“联合改进农村生活董事会”,黄炎培任董事长。通过“联合改进农村生活董事会简章(见附录)。10月,在江苏省昆山县(今昆山市)徐公桥试办农村改进工作。这是中华职教社第1次所作的农村改进实践。至民国17年(1928年)7月改由中华职教社专任。民国17年(1928年)5月,黄炎培在中华职教社第十届年会农村教育组中发言,主张“改进乡村宜以教育为中心”。6月,中华职教社聘专家

5、过探先等13人组成“改进农村委员会”,以研究、设计、调查、指导改进农村事业为主旨。委员会决议在灌云、如皋、高邮、新丰四处,选1处为农村第2改进试验区(徐公桥为第1试验区)先作调查。民国19年(1930年)12月,聘陆叔昂为徐公桥农村改进会总干事,徐公桥农村改进工作到民国23年(1934年)6月结束,全部移交地方。对徐公桥农村改进工作黄炎培有一个全面的总结,题为从六年半的徐公桥得到改进乡村的小小经验。(附录第 页)该文全面反映了徐公桥改进工作的内容及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继徐公桥之后又在江苏省镇江县(今镇江市)黄墟乡、江苏省吴县(今苏州市)善人桥、江苏省泰县顾高庄、浙江省长兴县渡口镇、浙江省余杭县

6、诸家桥、浙江省小溪口、上海市赵家塘(今属上海市闵行区)等设立了农村改进区。时间跨度从民国15年(1926年)到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止,前后共10余年。在徐公桥改进区试验过程中,1929年初黄炎培对改进工作明察暗访,广泛与群众交谈,得到一个重要结论,农村改进不应从发展教育着手,因为农民眼中经济问题是第一位的。“学堂是有了饭吃的人才得进去。”民国18年(1929年)10月,江恒源撰文正式提出“富教合一主义”(见附录)。明确提出“教育是跟着致富方法走的,是以物质为基本的,不是谈空话,强迫人家不吃饭去做好人的。”要从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经济着手,如通过推广新农具、引进良种、开发副业、

7、组织合作社、发放农贷等。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教农民读书识字。黄炎培指出农村搞教育最要紧的两句话:一是万万不可妨害他们农作时间;二是所授与的知识,须完全切合他们生活的应用。从民国14年(1925年)提出“顾教育还兼顾经济”,又民国17年(1928年)提出“宜以教育为中心”,到民国18年(1929年)转变为先经济后教育,发展教育不能影响经济,帮助农民致富是教育的主要内容等主张。这一指导思想的转变使中华职教社农村改进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抓住了当时中国农民普遍存在的、最迫切、最关心的经济不发展,生活穷困的问题。抓住经济推进教育等改进,起到纲举目张之功。在“富教合一主义”的指导下,民国18年(1929

8、年)中华职教社与江苏省著名乡绅冷御秋在京沪线桥头镇合作开办了“三益改良蚕种制种场”,为社办改进区及附近农民提供优良蚕种。同年中华职教社创办了“中华新农具推行所”,其目的“一方为制造厂推行试验有成效之农具,并予以制造改良之助力,一方代农民仿办试验确有成效之农具,并予以经济上、转运上、装配上、使用上、修理上种种助力。”民国19年(1930年),为了培训农村改进工作人员,开办了徐公桥农村改进讲习所,聘教育家黄齐生为讲习所主任。民国22年(1933年),在上海市市郊漕河泾租地130余亩为农场,创办了三年制农村服务专修科,较正规地培养农村改进工作人员。民国23年(1934年),徐公桥试验区结束,徐公桥乡

9、村改进讲习所迁到漕河泾,与农村服务专修科合并,改称漕河泾农学团。民国21年(1932年),中华职教社为了把农村改进工作推向全国、交流经验,发起成立了“全国农村改进机关联合会”。8月,中华职教社召开第12届年会,大会修正通过中华职业教育社农村事业实施办法,提出“办理农村改进事业,应以经济、文化、政治三者连锁合一。”(见附录)民国23年(1934年)1月5日,中华职教社为了全面总结农村改进工作的经验,使农村改进工作规范化,在漕河泾农学团召开农村问题座谈会。社办(包括代办、合办)农村改进工作机关工作人员及社办乡村小学校长,黄炎培、江恒源、杨卫玉、姚惠泉、张雪澄、黄齐生、陆叔昂、李楚材等40余人出席了

10、会议。会后黄炎培拟订了“农村改进工作纲要图”。农村改进工作纲要图该纲要图概括了中华职教社农村改进的目的、内容、方法、注意之点及对工作人员思想和精神的要求。对于农村改进工作人员的要求,同年姚惠泉撰文你真心献身农村改进吗?该文批评了5种在农村改进中的错误态度,提出首先要认识农村的重要性和从事农村改进工作的原则。(该文摘录附录第 页)。陆叔昂亦在同年对沪郊农村改进区前3个月的工作进行了详细描述,题为一个农村改进区的进行记。该文十分具体的记述了农村改进工作者必须以对农民有至诚之心,朝气蓬勃的工作热情,才能取得农民的信任,改进工作才得以开展。(见附录)中华职教社实施农村改进工作除了设立试验区这一形式外,

11、还有以农村小学为中心,使小学功能社会化,兼顾其他改进工作的形式。此与试验区内小学不同,试验区内小学亦社会化,但它是作为试验区的一个部分,配合整个试验的活动而展开活动。以小学为中心的农村改进工作,如浙江省余姚县诸家桥乡村试验小学,江苏省镇江县私立丁卯乡村试验小学,沪郊农村改进区等。正当农村改进工作不断发展、推广之际,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农村改进工作中断。一、机构联合改进农村生活董事会(以下简称董事会) 民国15年(1926年)5月16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开成立会。董事会参与单位有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东南大学农科、教育科。每一参与单位推派两名董事组成董事会(任期由推

12、派单位决定),中华职教社推派黄炎培、袁观澜。董事会设正副董事长,选举黄炎培为董事长、陶知行为副董事长。选举赵叔愚、顾倬、冯锐、杨卫玉、唐启宁为组织调查设计委员会委员,赵叔愚为主任委员。该委员会的任务为勘定地点,规划进行。经费由各合作单位平均担负,每年每单位以200元为限,如有不足由中华职教社、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平分负担。规定合作期3年,期满去留由各单位自决。民国15年(1926年)6月16日,董事会决定在江苏省昆山县(今昆山市)徐公桥举办乡村改进试验区。民国17年(1928年)7月,除中华职教社外,其他董事会成员单位退出董事会。徐公桥乡村改进试验区由中华职教社单独负责继续进行到

13、试验完成。 二、试验区徐公桥乡村改进试验区(以下简称改进区) 民国15年(1926年)10月,改进区启动至民国16年(1927年),春因时局与经济关系而中止。全区面积40方里,人口3536人(1932年统计)。民国17年(1928年)4月由中华职教社单独负责继续改进区的试验。成立徐公桥乡村改进会,下设教育部、农艺部、宣传部、总务部、娱乐部、卫生部、建设部等7部。确定试验以求达到完全自治为目的。为此提出两条工作原则:1用人以就地取材为原则;2费用以就地筹款为原则。不致试验结束后不能继续维持和发展。民国17年(1928年)7月,中华职教社在徐公桥开办信用合作社,以解农民农本不足之苦。贷款期4个月为

14、限,月息8厘。民国18年(1929年)1月,中心礼堂(“无逸”堂)落成。除礼堂外尚有图书馆、音乐室、种子室、信用合作社、医药室、办公室等。另建农具陈列室、民众茶园。全村新树路灯,添置报时警钟,组织自卫团。民国18年(1929年)3月,计划改良农作以增加农民收入,设公共仓库,使农产品销售不操于市侩之手。民国18年(1929年)5月,新筑乡道完成,并设农产品陈列室。推行改良厕所,修桥两座。7月举行农业展览会。11月试用中华职教社新农具推广所之有成效的各种农具。民国19年(1930年)1月决定:1、设立分布小学,以便农民子弟能全数入学;2、筹设公众花园;3、设村长讲习会,指导村治;4、推广农场,以改

15、良各种农作。4月设测候所1处,分布学校1所,筹备公墓。民国20年(1931年)2月,为纪念已故义务教育家袁观澜,由钱新之负担常年经费,创办观澜义务教育试验学校1所。设于徐公桥周家巷,利用古庙修缮后作校舍,校前租地3亩,1亩为操场,2亩栽桃、李树,取姚李盈门之意,纪念袁先生。经常费六百元由钱新之捐助,修缮费1百元由地方筹集,开办费1百元由江恒源捐助。民国20年(1931年)2月,改选改进委员会委员。改进委员会下设7个地区分会。3月植树110余株。4月举行卫生运动7天,有卫生展览、宣传、灭蝇、大扫除、接种牛痘、检查体格等活动。民国23年(1934年)6月按计划试验期满,7月1日移交地方管理。中华职

16、教社仍负监督指导之责。由内政部、江苏省教育厅、建设厅派员参加交接典礼。中华职教社赠移交纪念碑,碑文如下:“本社主办之徐公桥乡村改进区,原定六年试验计划,业已完成,仅于本日移交地方接管,深信必能继续以往精神,益加奋勉,卑发扬光大,农村事业前途,实有赖之。中华职业教育社办事部主任江恒源。”乡村改进会主席委员蔡望之赠接管纪念碑综合历年所办事业:(一)农事:1、农场,以稻麦为主;2、鱼池,约2万尾鱼;3、苗圃;4、养鸡,试养外国鸡,向农户介绍本国优良鸡种;5、养蜂,与昆山农场合作试养;6、推行新农具;7、介绍优良种子;8、农产展览,有稻、麦、棉作等;9、耕牛比赛,并指导饲养方法;10、合作社,借贷合作

17、社、消费合作社;11、公共仓库,有总库1,分库3。使农产品销售不操于市侩之手;12、测候所,与昆山理科实验室合作办理;13、农学电影,于初春举行;14、合作秧地,凡特约农家之秧苗,由本会供给;15、刺绣训练班、花边传习班;16、推广果园;17、各分会设农事试验场1所。(二)建设:1、修路,原有石路泥路一律加以修理;2、改良、修缮桥梁;3、整理市政,全镇清洁;4、墓旁加种树木;5、建筑青年路,第7分会青年筑泥路2华里。(三)教育:1、小学:公立5所,私立2所,学生540余人;2、民众教育,各小学附设民众学校;3、民众演讲团,每月举行公开演讲1次;4、婚嫁改良会;5、省节会,除清明节外其他各节均废

18、除;6、民众体育,每年举行民众运动会1 次;7、民众公园、民众茶园、改良茶园;8、民众识字处、儿童幸福会、同乐会、青年服务团、小青年服务团、常识展览等。(四)保安:1、公医诊所;2、保卫团;3、消防队;4、代葬局,贫苦死亡者施送棺木;5、济贫,老弱残病者酌予给养;6、公渡,设渡船1只于徐公口;7、警钟,平时报时,有事时报警;8、训练警察,6个月毕业,青年12人;9、试行警管区,划7区,每区派警主持一切。(五)总务:1、改进会会员480余人;2、分会,全区共设7处,会内干事全由农民担任;3、委员会、委员13人,每1分会至少有1名委员;4、民事调解委员会,委员7人;5、仓库管理委员会,委员7人;6

19、、赞助委员会,本县各界领袖为委员;7、公款公产保管委员会,委员5人;8、经济稽核委员会,委员5人;9、联合办公室,本区内各机关互助合作;10、成立自治实验区,昆山县第3区为自治实验区,徐公桥设分办事处。江苏省镇江市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 民国18年(1929年)春,江苏省农矿厅厅长何梦麟参观昆山县徐公桥改进区。认为改进农村为今之要政,有兴办改进试验区之打算。同年8月,约请黄炎培等往黄墟一带选择地区。黄墟镇距京沪铁路新来站约10里,地址适中,民风勤朴,极为相宜。遂委托中华职教社设计举办改进试验区,并聘江恒源、杨卫玉、冷御秋等九人为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委员会委员。冷御秋任主席,聘姚惠泉为指导员。同年11

20、月正式成立并开幕。次年2月聘宋紫云为主任干事。民国20年(1931年)农矿厅改为实业厅,继而实业厅又撤销,试验区改隶建设厅。民国22年(1933年)宋紫云辞职,改聘李丙涛为主任干事。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由省政府负担经费,建设厅(前为农矿厅、实业厅)监察,中华职教社负责设计、指导,地方人士担任执行。试验区系统图 指导员 建设试验区委员会 设计部 农矿 执行部 办事处 村政 各种委员会 监察部 教育 村代表会 保安黄墟一带山峦起伏,江河不通,故水利、交通乃当务之急。原有水塘尚有二千余亩缺水灌溉,需挖深水塘有55个,新开水塘69个,水渠筑坝17座。修筑干路1条约14里,支路9条,约25里。购田84亩建

21、农场,供农民试验观摩用。区内荒山、荒地颇多,宜植桑、杨。共植桑71,659株,植树1,514,138株。区内山地、高地颇多,先由农场试验相宜作物,然后推广。指导农事改良,推广新式农具和优良种籽等一并进行。增设小学7所、民众夜校3所,家庭职业教育处10处,成年妇女职业补习班1所,民众教育馆1所,体育场2所,小公园1所。此外保安、卫生、村政都有所建树。浙江省绍兴县善庆小学。 由浙江省绍兴县柯桥州山村吴善庆出资,于民国8年(1919年)建校。民国19年(1930年)委托中华职教社办理,聘朱迪人为校长,仿徐公桥乡村改进区办法,以学校为出发点,办理社教事业。善人桥农村改进试验区 民国20年(1931年)

22、2月,中华职教社在苏州召开专家会议,会议决议在善人桥办理农村改进试验区。推定张仲仁、李印泉、胡春藻、江恒源、廖南才为筹备委员。即与苏州县当局及本地热心人士组成善人桥农村改进委员会,3月正式成立。张仲仁任主席委员。7月成立办事部开始工作。善人桥农村改进会组织为求区内各机关切实联络,分工合作,成立联席会议。参加联席会议的机关有:农民教育馆、各小学校、公安分局、改进会办事部、区公所、保卫团、各乡镇公所、保卫经济管理委员会、调解委员会及其他有关机关。改进区成立以后,在村政、教育、农务、建设、保安等各方面颇有建树,计划5年内完成改进试验,交地方接办。江苏省泰县顾高庄农村改进区 民国20年(1931年)春

23、,地方乡绅顾君义商得县长及地方父老同意,设立改进区。聘蔡元培、韩紫若、张仲仁、张维明、黄炎培、江恒源、姚惠泉、冷御秋、王志莘及地方代表10余人组成委员会,委托中华职教社主持设计。同年10月筹备就绪,由中华职教社派余应江为主任干事,下设总务、教育、农事、建设、保安五股。诸家桥乡村试验小学校 民国20年(1931年)春,浙江省余姚县诸家桥夏杏芳商请中华职教社拟以小学校为中心,改进整个诸家桥乡村社会。经费由夏杏芳筹措,中华职教社负责指导(有聘用校长之权),将原有小学和民众学校合成一个学校,借用唐姓祠堂作教室,后又增建若干教室。中华职教社曾先后派茅志岳、阶尚介为校长。学校分日部、夜部、妇女部3部。日部

24、为普通小学,夜部为民众学校,以扫盲识字为主,妇女部亦如是。在社会事业方面,有代笔、问字、图书借阅、娱乐、运动、施药、培植苗木等。沪郊农村改进区 民国23年(1934年)7月成立。预定3年完成。其步骤分倡导、协作、自主3期。用最经济的人力、财力作广义的教育试验。以学校为中心逐步推动农村改进,使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教政富连锁合一,辅助完成地方自治,藉以树立区单位、村单位农村改进之轨道。改进区会员153人,委员会委员11人。总办事处设赵家塘,下设4处办事处,赵家塘、余家塘、毛家湾、张家塘。分会有7处。组织儿童团4个团,共192名。课余为公众服务。组织青年服务团4个团共89名,为农村之中坚、分会的灵魂

25、,对事业的推进颇得助力。组织壮丁队132人,负责守望。组织救护队4队,共93人,授以战地救护技术。保甲组织完全,设保甲长训练所。此外尚有户长会、妇女家政会、俭德励志会、婚嫁改良会。全区设小学10所、民众教育场10处,分青年班、妇女班、成人班。还有流动教育团,识字指导团、话剧团、音乐会、读书会等。在经济方面:组织合作社1个、合作农场8个、贷本处1个、生产互助社1个、鱼池1个、菱池1个、植树2,000株。举行农产品展览会,提倡改良土布,介绍优良种子,养猪养鸡,试养乳牛。公益事业方面:设诊疗所1个、简易诊所3个、简易药库7个、改良公用水桥5个、改良厕所18个、垃圾箱14个。开办卫生训练班1期、种痘8

26、00余人,注射防疫针、施送卫生药品、检查体格、救济老弱。公园2处,作息钟4座、桥梁5座、泥路半里、开河5处、简易测候所1处。陆叔昂著文详细记录了改进区进行情况,题为一个农村改进区的进行记(附录第 页)。荻山自治实验乡 荻山自治实验乡位于上海县第四区。民国23年(1934年)2月由乔甜林等创办,延请中华职教社合作办理。其任务为:普及义教,完善保甲制度,实行人口登记,成立壮丁队,施以军训,冬季出防。设诊所1个,推进公共卫生、种痘、防疫。改良棉种,组织信用、消费两合作社。鱼池5处。强迫实施成人识字教育,设识字学校3处。成立女子自动识字团,计划1年扫除文盲。破除迷信,拘捕女巫。筑路2里,修桥3座。江苏

27、省镇江县(今镇江市)丁卯乡村试验学校 该校由许秋帆创办于丁卯年,故名为镇江县私立丁卯小学。设有校董会,主持校务。10余年后因校董散居他地,学校几成无人负责,逐决定将学校管理权委托中华职教社代为执行。民国23年(1934年)更改校名为镇江县私立丁卯乡村试验学校。除添设1所分校,增设民众教育外,并将学校作为农村改进的中心,办理各种农村改进事宜。长安小溪口改进区 长安小溪口改进区位于浙江省长兴、安吉两县交界处。为当地人雷儆寰委托中华职教社计划,并合作办理。民国24年(1935年)2月开始,建小学、仓库,成立保卫团、青年服务团等。三、服务实体武村农村信用合作社 民国14年(1925年)12月,上海市嘉

28、定县吴巷乡武村村民自愿组织合作社,集资105元作为养渔之本金,以养渔获利举办公益事项,为改良乡村生活设施、民众教育、办理公共、卫生、建造平民住宅、举办公共娱乐、实施通俗演讲,再拟办中心茶园,举办小工艺等,以培养村民互助精神。民国17年(1928年)7月,商请中华职教社借款举办信用合作社成立,以解农民农本不足之苦。规定借期4个月,月息8厘。三益改良蚕种制造场 三益改良蚕种制造场由中华职教社、中华职校、镇江女子职业中学及个人合资创办于民国18年(1929年)秋。资本8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性质,目的是提倡女子职业教育,改进农村妇女生活。有地320亩,屋基28亩。栽桑91,000余株,蚕室等房110间。

29、场址京沪线桥头镇板凳山。场内除工作人员外,有镇江女子职业中学及全国蚕丝改良会派学生在蚕期(春秋两期)来场实习。蚕种由中国合众蚕丝改良会代销。鸿英乡村小学师资训练所 叶鸿英鉴于国难日深,大局日危,而我国教育之幼稚,文化落后,虽有爱国心,未能充分表现,因欲提本救国。捐资100余万元,组织鸿英教育基金会董事会。以1/5为办理乡村小学之用,另组乡村小学筹备委员会。委员会认为乡村小学教师为乡村人民及儿童之导师,预期收效宏远,非先培植优良师资不可。委员会托中华职教社代办鸿英乡村小学师资训练所。招师范优秀毕业生,或曾在乡村小学服务而著有成效之教职员,施以一年之训练,增进其服务乡村之必要的智识与技能,使举办鸿

30、英乡村小学时能运用新的方法,树立新的小学之楷模。聘杨卫玉、李楚材为师资训练所正副主任。招收学生15人,于民国22年(1933年)10月开学。师资训练所设在漕河泾,与中华职教社创办之农村服务专修科同处。两校合称漕河泾农学团。学生半年为讲习期、半年为去小学实习期。漕河泾农学团 漕河泾农学团是中华职教社为训练培养农村改进服务人员而设。中华职教社认为农村改进服务人员既要有农事知识和教育知识,更非具有刻苦耐劳习惯,舍已为群的精神,又能了解农民心理、善于调度对应,立定服务志愿,淡于利禄、浮名者不可。于上海市漕河泾筹设农村服务专修科一所,民国23年(1934年)10月开学。同时并入徐公桥乡村改进讲习所,与鸿

31、英乡村小学师资训练所合称“漕河泾农学团”。聘宋紫云为主任,后宋紫云请辞,由江恒源兼任主任。聘黄齐生为总干事。农学团的教学为试验性质,采取一面做,一面学,从做中求学,从做学中求得系统的知能。教育的目的是自治治群、自养养人、自卫卫国。具体做法为:全体团员分前方、后方两部。前方团员或赴改进区从事改进工作,或去农场推广农事以增加农民生产效益,或去小学以增进农民知能。每处除由主任干事领导外,每周三、六两日集中团部或作学理上之讲解,或作困惑问题之研究与讨论。后方团员即指留于团部之团员,有各种研究会及讨论会之组织,将研究及讨论之所得或供前方施行,或出刊物以供借鉴。前后方团员,定时互换。农学团于民国24年(1

32、935年)10月结束。中华职教社设农学团辅导处,负责指导团友服务,解决团友困难。中华新农具推行所 民国18年(1929年),中华职教社组建中华新农具推行所,为农村改进的辅助事业。民国18年(1929年)8月,中华职教社农村服务部发起成立改良农具委员会,有大隆机器厂、中华铁工厂、大有制造厂、卜内门公司等参加。委员会旨在商榷推行改良农具的方法。民国19年(1930年)春,自造船只,装载新式农具抽水机、碾米机、打稻机等去县(11个县)、镇(72个乡镇)实地宣传,颇见成效,尤其是抽水机有助于解决北方没有河渠地方的灌溉问题。此后,各地农场、农民教育馆及各种农村机关,委托采购各种农具几遍全国。民国21年(1932年)春,该所在上海市嘉定县(今嘉定区)、江苏省南通市、昆山县(今昆山市)组织灌溉合作社,在徐公桥改进试验区举办农具使用训练班。中华新农具推广所又联合中华铁工厂、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