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135.57KB ,
资源ID:99050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9050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3经济与产业发展专题研究荆州.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3经济与产业发展专题研究荆州.docx

1、专题3经济与产业发展专题研究荆州专题三 经济与产业发展专题研究一、 研究目的与逻辑思路(一) 研究目的本专题研究的直接目的有三:其一,挖掘自身潜力。荆州并不缺乏发展所需的关键资源,留给我们的只是如何去挖掘它,并使之价值化;其二,利用外部机遇。在各种层面的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之际,充分利用外部机遇,“跳出荆州看荆州”,是本规划的重要着眼点之一;其三,锻造核心产业。理清了自身潜力与外部机遇之后,就可以着手荆州核心产业的提炼工作。展示自我发现问题挖潜蓄势综合比选目标定位推进战略本专题的根本目的: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二) 逻辑思路二、 现状解读(一) 初具实力,差距犹存荆州地处中南部江汉平原金三角

2、腹地,东望省会,西接长江三峡,自古以来就是连东西贯南北的交通要通和物资集散地,地理位置重要;其经济发展在省亦占据着重要位置。 “十五”时期,荆州的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提升较快。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3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增速创十年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26.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完成141.8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完成169.6亿元,增长11.0%。人均生产总值为6844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8.9:32.4:38.7。表1 2006年荆州主要经济指标与省城市比较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位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位次外贸进出口值(万美元)

3、位次市2590.0011293.331423463.71市401.036148.27763533.22市694.912262.20315964.43荆州市438.064254.07410266.34襄樊市675.183277.9729183.05市404.155183.5267043.76市168.331371.56136661.57黄冈市391.197184.4752721.38市348.738128.1192465.59市234.151088.01112065.610仙桃市162.511470.32141894.211市338.159144.7281141.912随州市218.331110

4、3.5910709.113天门市122.301676.6912561.314潜江市125.281549.4416239.115州189.501263.131562.516神农架6.19172.251717续表1 2006年荆州主要经济指标与省城市比较GDP增速(%)位次工业增加值(亿元)位次地方财政收入(亿元)位次市14.81870.531178.601市13.92177.45415.335市12.26271.77227.372荆州市9.21597.01712.867襄樊市12.08196.80320.623市11.11298.80612.738市13.1369.3396.4612黄冈市10.

5、01458.101115.354市11.31191.38810.179市12.6555.48128.7111仙桃市10.61347.22132.8015市8.317120.01513.206随州市12.1760.00104.7613天门市12.0928.10161.6716潜江市12.9444.31143.2914州8.81628.181510.0310神农架11.5101.07170.5017从省域围来看,荆州的总体经济实力在省较为领先,2006年GDP位居全省第四,经济总量仅次于、襄樊。外贸进出口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表明荆州对外经济联系较强,市场需求拉动大。荆州处在都

6、市圈与都市区的联结轴线上,在省城镇体系规划中,作为将要发展的5个特大城市之一。因此,荆州在省城镇体系中有着重要的经济地位。通过进一步分析可知,虽然荆州的总体经济实力省领先,但与、襄樊等三大城市仍有较大差距,其他经济指标优势并不明显。2006年GDP的增速低于除市和州的其他所有城市;地方财政收入位居第七,低于、襄樊、黄冈、等市;工业增加值位居第七,低于、襄樊、等市。因此,荆州的工业发展仍相对落后于其他同类城市,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不足,工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荆州要发展成为辐射带动鄂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必然要求抓住中部崛起和长江流域经济带建设的良好契机,加快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7、(二) 速度提升,结构优化从时间序列来看,荆州的经济发展是速度不断加快与结构不断调整并进的过程。从改革开放至今,荆州的经济增长不断加快,经历了由缓慢增长、稳定增长向加速增长过渡的多个阶段。1978-1991年为经济缓慢增长阶段,1992-1997年荆州处于是稳步增长阶段;1998以来,荆州的经济发展进入了加速增长阶段,发展速度不断提升,GDP增长速度由2005年的8.1%提升到2006年的9.2%。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也随着经济总量增长而不断调整。近30年的数据表明,荆州的第一产业一直保持较快增长,直至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开始逐步减缓;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较快增长,其中第

8、三产业增长相对较快。就结构特征而言,荆州作为农业大市,1999年以前第一产业一直占据着最高的比重,2000年以后第三产业比重开始超过第一产业,而第二产业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直至2005 年才开始高于第一产业的比重,仍低于第三产业。随着“工业兴市”战略的实施,荆州市的工业发展走出低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断提高。(三) 发展阶段根据学术上各种对工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判断方法,通过考察荆州的人均GDP、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以及轻重工业比例等指标,来判断其所处的发展阶段。表2 钱纳里人均GDP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经济发展阶段人均GDP(1970年/美元)人均GDP(1980年/美元)人均GDP(1998年

9、/美元)初级产品生产阶段140 - 280300 - 600530-1200工业化阶段初级阶段280 - 560600-12001200-2400中级阶段560-11201200-24002400-4800高级阶段1120-21002400-45004800-9000发达阶段初级阶段2100-33604500-72009000-16600高级阶段3360-50407200-1080016600-25000表3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工业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工业经济发展阶段阶段特征值R:工业净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农业经济阶段R 20%工业初兴阶段20 % R 40%表4 霍夫曼系数对工业化阶段的划分

10、霍夫曼系数特征描述第一阶段5 (1)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占据统治地位第二阶段2.5 (1)资本资料工业发展开始加速第三阶段1 (0.5)资本资料工业与消费资料工业规模相当第四阶段1以下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超过消费资料工业荆州各项指标特征如下:(1)人均GDP为 6844元;(2)产业结构经历了从到到的发展阶段,目前三次产业比重为28.9:32.4:38.7;(3)轻重工业比重为1:1.5,重工业比重相对较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表5 2005年荆州与省其他城市轻重工业比城市轻重工业比城市轻重工业比市1:3.6荆州市1:1.5市1:10.0黄冈市1:1.1市1:20.2市1:1.5市1:3.2州1:0

11、.7襄樊市1:3.2随州市1:1.5市1:5.9仙桃市1:0.3市1:4.3潜江市1:2.6市1:1.4天门市1:1.2全省1:3.0图5 荆州主要年份三次产业比重综合以上指标,判断荆州目前工业经济所处发展阶段为工业化初期阶段。(四) 产业分析1. 第一产业荆州是省的农业大市,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为222.2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渔业的产值比上年有所增长,林业、牧业产值有所下降。表6 2006年荆州农业总产值构成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农业120.27.1林业2.3-2.3牧业43.1-2.3渔业53.32.5荆州的农产品特色鲜明,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产品等主要农

12、产品,产量均占到全省较高的比重,尤其是棉花和水产品产量增长快速,2006年棉花产量达到14.9万吨,占全省比重达33.2%,水产品产量达67.9万吨,占全省比重达20.5%。此外,油料、粮食等农产品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6.3%和14.5%。表7 2006年荆州主要农产品产量名称种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占全省比重(%)粮食720.4321.5-0.214.5棉花143.514.920.233.2油料332.445.5-2.616.3蔬菜232.12.67.9水产品67.94.520.52. 工业(1)概况随着“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的实施,荆州的工业突破原来的低迷状态,开始加快发展

13、。2006年实现工业增加值为124.1亿元,增长1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7.0亿元,比上年增长18.4%,但增速仍比全省平均增速低2.0个百分点。图6 2006年荆州工业经济所有制增加值构成工业企业效益有所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实现利税17.3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0.8,比上年提高12.8个百分点。随着工业经济运行环境的改善,全市工业所有制结构不断优化,区域经济活力明显增强。从所有制结构来看,荆州的规模以上工业以股份制经济为主,其所占比重达57.1%,国有经济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分别

14、占比18.6%和 10.3%,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的增长速度最快,比上年增长30.3%。从轻重工业结构来看,荆州轻重工业比由2005年的1:1.5变化为2006年的1:1.7,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表明荆州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2)行业构成荆州现已基本形成化工、机电、纺织、农副产品加工、冶金建材、造纸森工等六大支柱产业,这六大支柱产业集中了荆州95%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企业的95.3%。其中,化工、机电产业作为荆州工业的主力军,2005年分别实现总产值72.86亿元和71.4亿元,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29.3%和28.7%,荆州工业开始呈现出由轻纺为主向重工化发展的趋势。行

15、业门类企业个数(个)总资产(亿元)从业人员(人)总产值(亿元)增加值(亿元)绝对额占比%绝对额占比%绝对额占比%绝对额占比%绝对额占比%全市572100307100126480100248.8810078.7100合计54495.1258.684.211649592.1237.395.372.592.1化工10618.574.924.42377518.872.8629.318.623.6机电13022.771.423.32571520.371.428.716.420.8纺织9716.929.29.53199825.334.413.89.311.8农产加工9115.940.613.2108918

16、.631.412.610.212.9冶金801421.771565712.4239.211.414.5造纸森工406.9920.756.884596.720.38.26.68.3表8 2005年荆州规模以上工业支柱产业情况(3)支柱产业化工产业:化学工业是荆州第一大支柱产业。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106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数的18.5%;2005年总资产达到74.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为24.4%;实现工业总产值72.8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29.3%,“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1%;完成工业增加值18.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23.6%。荆州的化工产业主要由精细化工、农用化工、医

17、药化工、日用化工等四大行业构成。石首的楚源集团是荆州精细化工的龙头企业,是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石油化工百强企业和全国化工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博尔德具有年产苯酐8万吨的生产能力,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0%,新生源的胱胺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等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居全省首位,可见,精细化工行业在荆州已初显雏形;农用化工行业中的沙隆达集团,是全国农药行业的第一家A、B股上市公司;医药化工方面有天济药业、滨湖双鹤药业、津奉药业、德东制药等骨干企业;此外,以利洁时、活力28为代表的日用化工,也是荆州的传统优势产业,但由于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逐步丧失了昔日日化产业的品牌效应,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减弱。由此可见,化工产业

18、是荆州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的地位逐步显现,但企业的集聚效应和产业规模仍待提高。机械工业:荆州现有规模以上机械工业企业130家,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1.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28.7%;完成工业增加值16.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20.8%。其中汽车零部件行业和石油设备行业具有一定的优势。荆州现有法雷奥、神电、恒隆、环宇、环球、巨鲸、万向、博盈、飞利浦等大中企业,汽车零部件行业占全省比重大,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基地之一。近年来,荆州市一批机械工业企业抓住汽车工业发展的机遇,大力开发汽车零部件产品。神电公司由生产农用柴油机、电机转为生产汽车电机,成为

19、全国三大汽车电机生产基地之一;仪表公司由生产家用电表转为生产汽车空调,成为全省最大的汽车空调生产厂家;九龙公司由生产工模量刀具转为生产汽车动力转向器,成为全国同行业的龙头企业。这些骨干企业的产业转型、产品升级,带动了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快速发展。石油设备行业现有石油第四机械厂、四机赛瓦公司、江汉建机、四机特车、四机精密铸造、郢龙机械制造等10多家大中企业,形成了以石油机械制造为中心的企业集团,规模优势明显。知名品牌有“四机”、“赛特”、“江汉建机”等。钢等主原料主要为来自宝钢、鞍钢,运输方式以水运为主。目前,企业运行良好,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印度等国。纺织业:纺织业是荆州传统支柱产业,现

20、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97家,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为16.96%。2005年,规模纺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13.8%;完成工业增加值9.3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11.8%。荆州纺织业主要以棉纺织为主,拥有棉纺锭近126万锭,同时有印染、化纤、针织、服装、纺织机械、纺织器材等十多个配套行业,年产棉纱14万吨、棉布1.5亿米、印染布1亿米、毛巾及其它针复织用品3000多吨。其中棉纱、棉布、混纺布在全国有一定的竞争力。纺织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竞争实力,有金安、奥达、乾盛、越美等棉纺锭在10万锭以上的纺织企业,奥达、乾盛等企业主要以生产中高档纱和服装面料为主,产品知名度和

21、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荆州的纺织业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弊端,产业链尚未形成。产品单一,主要以棉纱、坯布等初级产品为主,缺乏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目前全市仅有高新技术纺织企业1家,技术水平较为落后。荆州应当以建设全国纺织生产基地为契机,加强印染及后整理生产线的建设和改造,形成以棉纺织、化纤、印染后整理、产业装饰用纺织品、服装五大产业为支撑的产业链,提高终端产品比重和产品附加值,增强纺织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农产品加工业: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农产品资源极为丰富,是全国重点农产品商品基地之一。近年来荆州的农产品加工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量的扩展到质的提升,成为荆州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荆州的农产品

22、加工主要以粮食、棉花、油料、森工等加工为主,目前全市粮食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油料加工能力达50万吨以上,棉花加工能力达260万担,林木加工能力达100万立方米。250万亩优质稻基地、350万亩优质油菜基地、130万亩优质棉基地、180万亩水产养殖基地、150万亩意基地等六大原料基地,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荆州以农副产品资源优势为依托,以产业化为发展模式,以上市公司为支撑,大力发展环保绿色食品工业。近几年来,先后引进了英国吉象、上海望春花、剑南春、金龙泉、中粮集团五丰行等一批国际国知名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建成了天颐科技、吉象人造林制品、银欣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开发了水产品

23、、食用油等一批名牌产品,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目前全市各有级、省级、市级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16家和92家。同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布局逐步向园区集聚,初步形成了洪湖新堤水产品加工出口区、洪湖蓝田食品加工专业区、监利新沟大米和食品加工园、公安夹竹园农特产品加工园等园区。荆州的农产品加工业仍存在规模不大、辐射带动作用不够、经济效益不高、加工生产手段落后等问题。例如1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年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只有3家,由于产品附加值低,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有30%左右亏损。冶金建材:荆州现有规模以上冶金建材企业80家,主要以生产塑钢门窗、高分子防水材料、金属制品、水泥制品、玻璃及金属冶炼

24、和压延加工为主。2005年,规模以上冶金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9.2%,完成工业增加值11.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14.5%。主要企业有中国目前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现代化焊管生产厂之一沙市钢管厂、我国领先的高科技塑料新材生产企业凯乐公司以及澳柏新材、金箭等等一批冶金建材企业。这些企业是荆州发展新型建材产业的重要支撑。3. 第三产业近年来,荆州的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占GDP的比重上升到38.7%。第三产业中旅游业和房地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并带动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的增长,成为荆州市“十五”期间经

25、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消费品市场活跃是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1亿元,增长14.7%,达到十年来最高水平。尤其是农村市场,已连续12个月达到两位数增长。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5.4%,增幅比上年加快2.4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增长17.5%,增幅比上年加快3.3个百分点。消费热点产品主要集中在家居装潢、文化消费类、石油及制品类、通信、汽车消费和休闲装饰类商品。房地产业平稳发展。2006年房地产投资18.1亿元,增长12.1%。商品房销售稳步增长。全市销售商品房78.5万平方米,增长48.6%,其中销售住宅面积73.1万平方米,增长52.4%。住

26、房消费的快速增加带动了城市消费品市场的活跃。旅游业: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荆州城(江陵城)是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2005年国旅游人数达38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6亿元,入境旅游者人数21954人次,旅游外汇收入868.16万美元。虽然游客仍以国旅游者为主,但境外旅游的人数和收益增长迅猛。(五) 产业发展问题1. 工业规模较小荆州的工业经济虽然增长较快,但工业规模仍较小,企业的规模效应还尚未凸现。2005年全市57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的总产值仅占全部规模企业总产值的20.6%,而中小型企业总产值占到79.4

27、%。缺乏规模企业的带动,荆州的工业经济就难以形成区域竞争力。2. 产业特色不够鲜明目前荆州经济发展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都具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具有明显优势的产业群并未显现。其它城市,如的冶金与服装、的冶金与机械加工、黄冈的特色农业与中药制造、的汽车配件与粮食生产、的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仙桃的轻纺与精细化工、潜江的化工与精品农业、天门的棉纺与商品蔬菜等,基本形成了规模,因此,荆州应该创造条件迅速发展优势产业,以实现整个地区的经济联动,形成地方特色。3. 传统产业

28、比重过高荆州的产业结构中以传统产业为主,工业支柱产业的技术含量偏低,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在荆州市还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第三产业也主要以传统商贸业为主,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滞后。荆州未来的发展应当以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突破,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能级。三、 深层剖析荆州市的产业与经济的发展要关注两股重要力量,其一是园区发展的外部策动力,这种力量来自荆州之外;另一种力量来自荆州自身的核心能力。两股力量的合集促成了本地区的产业发展模式,下文分述之。(一) 外部策动力1. 国际产业转移 转移趋势:转出地与承接地国际区域产业向我国大陆转移有二条线索,一条是以转出地为线索,目前我们已经和正在接受的四次产业转移:第一次是香港地区制造业的转移,第二次是地区制造业的转移,第三次是日、韩、新等国制造业的转移,第四次是欧、美地区制造业的转移。另一条是以转移时间及转入地区为线索,第一次为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产业转移中国(大陆)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二次为20世纪整个90年代,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三次为21世纪初的若干年,将主要集中在两个“三角洲”地区之间的中部省区。目前我国正在接受第三次转移。 转移承接地:将转向东北、中西部“十一五”时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