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5.71KB ,
资源ID:99034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9034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反思.docx

1、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反思 篇一: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反思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反思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反思2015年11月我有幸参与xx省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评比活动,11月5日上午我作为参赛选手在xx第四中学进行授课,授课课题是认识运动,把握规律通过本课的学习,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包括两部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是有规律的。我所授课的班级是理科班,所以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尤其是哲学。下面是我对本次授课的反思:本节课的可取之处1、教学中能够积极调动学生思考问题。2、利用视频与典型的事例说明问题,将知识化繁为简。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

2、与静止。例如:导入我运用北京雾霾现象让学生感受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的,而且也是有规律的,层层进入。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本课的重难点,我用多媒体打出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的现象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思考出个性问题的共识,在归纳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通过学生的交流与分析,以及我的引导,很快发现它们都是运动的,于是从此得出一个结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之中,近而导出运动的概念。并因势利导继续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运动的事例,并且提问世界上有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同学们思考问题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的积极性,重难点也随即突破。再如:在讲静止的时候,我运动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一个人站在路

3、边,然后有一辆车从他身边经过,她说车上的乘客和司机是运动,可司机和乘客都认为他们没有动。通过对比学生很快理解了相对静止的 二层含义,同时也更好的理解了物质世界是绝对的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因此教学中,恰当的、典型的事例在说明问题时将知识化繁为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课不足之处:1、课件设计不合理。在实际教学中,设计教学时考虑到了内容较多,往往考虑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但由于多媒体教学速度较快,对学生的要求就比较高,很容易疲劳,从而造成注意力下降。2、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完成的不充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有一少部分学生是在自己阅读,没有参与到谈论中去,我也没有及时的去组织

4、让其参与到活动中来。3、对学生已有知识的预期把握不够。比如:在讲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时,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很快理解了此问题,但是,有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4、因为还没有一轮的教学,所以对哲学这一块的内容不是很熟练,且知识系统也没有形成,所以上课过程中过渡不是很好,内容的衔接不流畅。5、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虽然能够积极地调动学生思考问题,但是这种思考还停留在被动的思考问题,特别是对辩证关系理解。总之,通过此次的参赛,使我受益匪浅。篇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一、教学目标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

5、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 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其确立依据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师生合作教学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授课、案例教学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课!上课前老师想问同学们喜不喜欢看西游记呀?那么西 游记里谁最厉害? 想让同学们猜猜:孙猴子的脸,下一句是什么? 学生:略 学生:略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而物质

6、是不依赖于人 的意识,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因此我们是不能决定天气的变化的,天气也不会因为我们的需要而变化。天气的变化属于自然现象,体现了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 【讲授新课】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观察图片以及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图片一:宇宙天体的运动;四季的更替; 问题一:斗转星移,四季更替说明了自然界处于什么样状态? 图片二:人类社会的发展: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 会? 问题二:人类社会的发展说明了人类社会处于什么样状态? 图片三:人类思维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7、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问题三:人类思维的发展说明了人类思维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教师: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的思维都处于运动的状态,因此我们说世界一 【多媒体展示图片】水向地处流、百花盛开、人们的健身运动、动物的生命过程 问题:分别属于什么形式的运动? 教师:从物体位置的转移到物理、化学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 2、什么是运动? 教师:那么什么是运动呢?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变化过程。 学生:略 教师:前者只要指空间位置的变化,如果某一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我 们就说此物体在运动,反之,我们就说这一物体没有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的运动

8、更具有广泛的含义。 教师:从运动的几种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运动的载体是什么? 学生回答:物质 教师:那么物质与运动有关系吗? 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教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听下面的小故事,家喻户晓的刻舟求剑的故事:楚国有 个人坐船渡江,一不小心把剑掉到江里去了,那人忙划出个记号啊,同船的人觉得诧异就问他:刻这记号有什么用处呀?他回答说:啊,用处很大哩,我的剑就是从船边这个地方滑下去的。 问题: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犯了什么错误? 教师:楚国人虽然承认船、水、剑的客观存在,但却否认了运动,这是离开运动 因此我们说物质与运动有关系。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

9、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如果地球真的不动,四季就不会形成;如果没有新陈代谢,生命就会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离不开运动,那么同学们说世界上会存在 【多媒体展示】禅宗慧能的仁者心动 问题:慧能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上犯了什么错误?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慧能和尚承认运动,但否认是物质的运动,而说是心感觉动就动,这是离 下面我们来看看哪些物质是这些运动的载体?(连线) 宏观物体 生物运动 原子、离子 化学运动 生命有机体 思维或精神运动 生产方式 机械运动 人脑 社会运动 教师:那么我们可以看出,世界上有没有脱离物

10、质的运动啊? 学生:略 的承担者。可见物质和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前面老师讲的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反对两种倾向即反对刻舟求剑的形而上学思想,离开运动谈物质;也要反对慧能大师心动的唯心主义思想,离开物质谈运动。 教师: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事物, 但是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哈师大的大钟楼从建起的那天起就没有动过,也有人说我们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雕像自从安家到哈师大就没用动过,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他们的观点对吗?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 那么我们看看下面这个人的一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多媒体展示

11、】童梦奇缘电影中由刘德华饰演的光仔不同年龄段照片 教师:童梦奇缘电影中由刘德华饰演的光仔是个10岁的孩子,他想长大, 因此说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性质基本不变(相对稳定) 教师:我们坐在教室里,我们身体的位置相对于教室而言处于静止状态;我们坐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教师: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可以看出运功和静止有一 篇三: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四课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 广州一中 政治科 梁燕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运动的含义;(2)静止的含义;(3)规律的含义;(4)运动是有规律

12、的;(5)规律是客观的 理解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规律的客观性 分析 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在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的基础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二、【重点、难点】:

13、 (1)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2)准确把握规律的含义 三、【整体感知】: 四、【教学方法】: (3)使用多媒体(主要是电脑)辅助教学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板书) 导入:展示图片(包括宇宙运动、分子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等图片)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通过图片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板书)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1)哲学上运动是什么含义? (2)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1、运动的概念-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板书) 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

14、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过渡:展示图片:火山喷发和流星雨图片,教师提问:想一想图片中到底什么在运动? 学生回答:火和星体在运动; 3、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板书) 教师小结: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板书) 引用恩格斯的名言: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即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课堂练习: 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

15、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d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 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二)、静止的含义-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板书) 教师根据教材提问:(1)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2)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展示图片) 学生议论回答。 (1)没有。 (2)此

16、观点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展示图片:刘德华主演的星梦奇缘中的10岁、20岁、30岁、40岁、50岁、80岁的化装扮相变化,说明虽然岁月变化,但是刘德华还是刘德华,没有变成梁朝伟或周杰伦,引导学生得出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就是处于相对静止之中。 1、静止的含义(板书)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学生议论回答。教师归纳:欧布里德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板书

17、) (这一问题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则难以理解。如运动就是运动,静止就是静止。 教师提出两句名言让学生判断: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教师归纳:第一句正确。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第二句错误。 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联系 a、 b、 c、 d、 (三)、运动是有规律的(板书) 教师提问:人类根据什么发现并制造出新的元素? 学生议论回答。教师归纳:教材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引导我们深刻体会规律的客观存在,从而激发我们探索规律的兴趣。 教师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规律的各个特征:判断,下列是规律的有:a、万有引力规律 b、遗传

18、规律 c、8与发、4与死 d、阶级斗争规律 e、有好风水、事业就能成功。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c、e不是。因为c、 e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而是主观臆造的、人强加的联系。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于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f不是,g是。因为f是现象,是规律的表现,不是规律本身。 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形式也是无限多样的,有现象之间的联系,也有本质之间的联系。并非一切联系都是规律,作为规律的联系,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联系。 学生判断:判断其中

19、是必然联系的有: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价格必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 守株待兔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答案: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的联系是必然要发生的确定的联系,有的联系是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联系,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偶然的不确定的联系。规律就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 月亮绕地球转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乌鸦叫丧,喜鹊报喜 万有引力 一年春夏秋冬的变化 苹果落地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水往低处流 我每天6:00起床 答案: 2规律具有客观性(板书) 教师提问:(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 (2)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0、 学生议论回答。 (1)规律的客观性(板书) 就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二是指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时,规律就必然起作用。 (2)规律具有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板书) (3)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板书) 规律的必然联系,说明它是铁的法则,具有强制性。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同规律背道而驰,否则,就一定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不

21、可违抗性有力地证明了规律是客观的。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3、规律是普遍的(板书)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课堂练习: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表明(b ) a宏观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自然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4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板书) (1) 人能够认识规律(板书) (2) 人能够利用规律(板书)展示图片 历史上有草船借箭庖丁解牛的典故,也有古人修筑都江堰的创举,更有今

22、人飞船上天三峡工程的奇迹。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教师提问:(1)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利用,能否被看作是改变或创造规律? 学生议论回答。 课堂练习: 2003年8月29日凌晨,火星与地球进行了6万年一次的最亲密接触,许多文爱好者有幸目睹了这一天文奇观。 a、火星大冲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 b、火星大冲的出现并无规律可循 c、人类终于完全认识了火星大冲现象 d、人们对火星大冲及其规律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 本课小结: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3、物质又是运动的,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运动又是物质的运动,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和静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篇四: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 义县高中 陈靖 一、 设计理念 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 新课标对第四课教学规定是: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本框题是在明确第一框世界是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物质的固有属性和规律,其逻辑结构是: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时

24、有规律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本框内容知识点较多,且易混淆,课堂教学的设计倾向通过辨析、探究和练习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反对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四、 教学重点、难点 1.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3.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 探究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激趣教学 六、

25、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八、 板书设计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物质 运动 静止 普遍性 规律 客观性 按客观规律办事篇五: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及答案 张家窝中学高一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 课题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编写人杜学芳 审定人唐凤顺 授课时间: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动的含义 静止的含义 规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学习重点: 三、学习难点: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五、特别提醒: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角度来说的;运动是物质的 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换言说是客观实在怎么样的

26、与物质也是不可分的,但只有运动才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如果没有运动,物质就不存在 了,也就无法谈得上其他属性的问题了。 六、知识梳理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 (3)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 中,没有 的物质,因而运动 一面。 说 ;二是 说 。 (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 的同时,也肯定 的存在。 认相对静止则导致 2运动是有规律的 (2)规律是客观的,是 为转移的,它既不能 ,也不能 。规律是普遍的。 、 和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 , , 。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 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七

27、、课堂探究 探究一:以下是古希腊两位著名哲学家的两种不同的观点: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思维点悟:这是一道比较式辨析题。 探究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正确地揭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思维点悟:首先,审材料:正确认识和理解材料中的天。从题意看,这里的天指的是客观规律,而不是天意。 八、同步练习 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 ) 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 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 c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d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

28、鬓毛衰。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a否认了世界是物质的 b否认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a自然界中的有些东西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b新物种的产生依赖科技和人的意识 c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培育出新的物种 d只要有创新精神,就能创造新物质 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可知性 d永恒性 a否认了意识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违背了事物是运动的原理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宋人有闵其苗不长而言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8上述典故的哲学寓意是( ) a事物的运动是永

29、恒的 b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 c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9上述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办事情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b办事情必须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c做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意识的反作用 d看待事物既要看到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10.材料一: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九、板书设计 十、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探究一:答案:(1)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是正确的,符合物质运动绝对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克拉底鲁的观点是错误的,错误地理解了运动的绝对性,因而否定了相对静止,否认事物有质的稳定性,把事物看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 探究二:答案:(1)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认识利用规律往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谋事在人是说人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事在天是说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能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能不能成事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就能办成事。 9.a 10答案:(1)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的,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