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131.45KB ,
资源ID:98926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8926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指导书10天简单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指导书10天简单版.docx

1、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指导书10天简单版2010地理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 实 习 指 导书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计划书一 目的和要求:根据皖西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完成自然地理各个学科,如地质学、水文学、地貌学、土壤与生物地理学等学科的学习后,应该安排2周的综合野外实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其目的是为了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深和理解各个学科的基本理论,熟悉和掌握自然地理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此,在野外实习期间,应要求达到以下几点:(一)路线调查:

2、 全面了解考察地区的地质概况、沉积特点、地貌成因、类型、发育条件等,以及调查了解各个地区不同土壤、植被类型的分布、特点、成因和水文状况。(二)剖面观察:1对有代表性的地质剖面、土壤剖面进行观察、描述、记录,并绘制综合剖面图。2 对典型的地质构造地区,应该对其岩性特点、结构类型、成因机制等进行观察、分析,并绘制地质剖面图。3对典型的地貌类型,应该对其形成机制、类型特点、发育阶段等进行分析,并绘制素描图。4尽可能的采集植物和化石标本,并按照规定收藏,记录。(三)资料整理以及编写实习报告: 对野外的观察资料、数据应及时进行统计、整理,编制成图件、表格、记录等,在野外实习全部结束后,要求每人上交一份野

3、外实习报告(要求另行通知),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二 实习地点及内容安排:1实习地点安排: 本次实习安排在巢湖北山地区、庐山山北及周边地区。2实习内容安排:巢湖北山地区实习:三天六安驻地王乔洞麒麟山驻地距嶂山金银山北山扁井山驻地凤凰山平顶山巢湖庐山:一天庐山山北及周边地区实习:五天驻地西谷飞来石如琴湖天桥锦绣谷仙人洞花径驻地。驻地园佛寺大天池龙首崖电站大坝乌龙潭黄龙潭三宝树庐山博物馆驻地。驻地东谷大校场谷地含鄱口含鄱岭庐山植物园驻地。驻地五老峰七里冲谷地三叠泉驻地。驻地窑洼剪刀峡小天池王家坡谷地驻地。第二部分 巢县北山地质概述巢县北山系指巢县城北,青苔山以东,汤山以西,白虎尖以南的一段褶皱山

4、地。本区自三十年代以来,先后有不少地质工作者来此进行考察,本文在分析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就北山的地层,岩体,褶皱和断裂,以及地貌发育等方面概述如下,以供了解北山的地质基础参考。一、地层概况本区地层以沉积岩为主,最老的为古生界奥陶系O,依次有志留系S、泥盆系D、石炭系C、二迭系P、三迭系T和侏罗系J等,最新的为第四系Q的现代堆积物。各时代岩层出露较好,且受构造控制,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对于各时代地层的分布和岩性特征,由老而新简述如下:1、奥陶系(0):主要出露在本区东部的汤山和西部的青苔山、草鞋岭一带。下统(01l)仑山组:块层白云岩、灰色白云岩、灰岩和厚层灰岩夹灰色的白云岩,常见黑白相间及条带,有

5、些层次条带面呈小褶皱,易于表面识别。中统(02t)汤山组:瘤状灰岩夹白云岩。上统(03)可分:下部宝塔组:紫红色龟裂纹灰岩 中部汤头组:瘤状灰岩夹页岩。 上部五峰组:黑色硅质页岩、灰质页岩。2、志留系(S):主要分布在距嶂山以东,姚家山以西一带,及朝阳山东坡和马鞍山、麒麟山西坡谷地。下统(S1g)高家边组:下部青灰色泥岩夹页岩,中部黄绿色粉砂岩夹页岩,上部黄绿色泥质页岩。中统(S2f)坟头组:下部黄绿色薄层细砂岩,底部为中厚层砂岩,上部黄绿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夹长石石英岩互层,均含有白云母碎片。上统:缺失。3、泥盆系(D):主要分布在区内的朝阳山、马鞍山、麒麟山、凤凰山和距嶂山以及姚家山等山脊及

6、其两侧。下统(D3w)五通组:可分为下、中、上三个不同岩性。下部为一中厚层粗粒含砾石石英砂岩,底部有一层底砾石,厚约10米左右,为石英质砾岩,砾石成份以白色石英质为主,最大砾径为543公分,部分砾石为条带状硅质灰岩和黑色燧石,约占20%,但砾石直径较小,砾岩为细砂岩,硅质胶粒,岩性坚硬,多分布于山脊地带,为区内理想标志层。中部为白色、风化面为紫色中一厚层中粒石英砂、石英岩、白色细粒含少量长石的石英砂岩,长石风化呈黄色小点,中间夹有一层砂砾,砾石大小不一。上部为灰白色薄层细粒石英砂岩,灰白色页岩和黑色炭质页岩夹不规则煤线,在金银洞北上东侧谷地中人工揭露的剖面中,可见到煤线中含有较多的黄铁矿结核。

7、4、石灰系(C):主要分布在金银洞北山、马鞍山、麒麟山和姚家山等山的东坡及朝阳山西坡。下统(C1):包括金陵组,高丽山组及和州组。金陵组:深灰色、中厚层结晶灰岩,层位稳定,新鲜面上有黑色方解石发亮的小粒晶面散布其间,为本层独具特征。高丽山组:下部杂质页岩,含大量豆状赤铁矿结核,中间有510公分厚的赤铁矿层,本层岩性松软易碎,风化后常被表土覆盖,顶部有一层灰白色,或黄色细粒石英砂岩,厚约11.5米。和州组:下部为灰黑色中厚层碎屑灰岩,中部土黄色中厚层泥灰岩和深色厚层灰岩,顶部为炉渣状灰岩。中统(C2h)黄龙组:浅灰色,肉红色厚层致密灰岩,质纯性脆,其中常见的红色缝合线构造为其特征。上统(C3c)

8、船山组:下部为深灰色厚层灰岩,上部为肉红色,灰白色厚层质纯灰岩,常见有球状构造,为本层独具特征。5、二迭P:下统(P1)栖霞组和孤峰组:主要分布在金银洞北山,王乔洞山(即紫微山)和麒麟山,姚家山至龟山等山东坡山麓地带及朝阳山西侧山麓一带;栖霞组:下部含炭质页岩,杂色页岩和沁岩,上为黑色不纯含沥青质臭灰岩,击之有沥青臭味。中部为条带状燧石结核灰岩夹硅质层,硅质岩层节理发育,风化后常呈碎片散布于地表,完整出露者不多。上部为硅质岩,条带状燧石结核灰岩,泥灰岩、燧石结核颜色为黑色或淡灰色,形状及大小不一。孤峰组:下部为紫褐色粉砂质页岩、粘土页岩,含磷结核丰富,结核大小一般在223公分,中部为硅质岩和硅

9、质页岩互层,上部为粉砂质页岩夹薄层砂岩,本组因多页岩,易于风化,区内露头处不多。上统(P2)龙潭组和大隆组:主要分布于俞府村谷地和平顶山两侧谷地,本统岩性多含长石的砂岩及页岩,极易风化,区内露头处不佳。龙潭组:下部为薄层砂岩、页岩互层。中部为灰白色薄一中层中粒含白云母长石石英砂岩,黄绿色页岩和炭质页岩夹煤层,上部为泥岩夹页岩和薄层粉砂岩。大隆组:下部为硅质页岩,炭质页岩夹薄层粉砂层。中部泥岩、页岩互层,夹硅质岩,上部为薄层泥灰岩夹页岩、硅质页岩。6、三迭系(T):主要分布于平顶山、马鞍山一带。下统(T1)包括殷坑组和龙山组及扁担山组。殷坑组:下部为薄层灰黄色瘤状灰岩,泥质页岩和钙质页岩,上部为

10、黄绿色页岩和泥灰岩灰层。龙山组:紫红、灰绿色似瘤状灰岩,条带状灰岩、薄层灰岩和泥灰岩互展。扁担山组:青灰色薄层一中层灰岩和黑色沥青质灰岩夹厚层白云岩。中统(T2)月山组:下部厚层角砾状灰岩,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常见有石膏假晶,中部灰黑色厚层灰岩夹白云质灰岩,灰黑色致密灰岩中常见有角砾。上部为薄层灰岩和黄绿色灰岩为主,顶部紫红色似瘤状灰岩夹中厚层灰岩。7、侏罗系(J):象山群,区内零星分布,仅在距嶂山西南和凤凰山坡脚下见小范围出露,岩性以黄褐色、黄绿色泥质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以及含砾粗砂岩和砾岩、偶见紫红色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8、第四系(Q):区内多为坡积物、河溪冲

11、积物、巢湖淤积物及含铁锰结核的粘土、严粘土、还有石灰岩洞穴红土堆积等。二、岩浆岩体:区内岩浆岩分布较少,仅在炭井村南面稻田间、金银洞北山西南山坡上新开公路边和扁井山南坡脚下,见有中酸性石英闪长玢岩零星分布,但规模很小,出露面积较大的也只有100多平方米,呈小岩枝(或岩脉)产出,岩体侵入在炭井村倾伏向斜核部,在栖霞组和龙潭组地层之中,推测系中生代燕山期岩浆侵入之产物,岩石呈灰白色,风化面呈浅黄色,细粒结构,主要矿物成份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等。三、褶皱构造本区在构造体不上属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孤东翼组成部分,具体位于下杨子凹陷的北缘,全区为一复式褶皱构造,两则较老岩层奥陶系分别出露于东侧和砀

12、山和西侧的青苔山,区内褶皱发育,且呈线形分布。褶皱轴线的总体走向大致以北东3540方向展布延伸,枢纽均向西南倾伏,并没入巢湖之滨,本区自西而东明显的包括有平顶山倾伏向斜,狮子口倾伏背斜和炭井村倾伏向斜等褶曲构造。1、平顶山倾伏向斜:轴部在平顶山、马家山一线,轴线走向沿北东NE35延伸,核部最新地层为三迭系,两翼由二迭系、石炭系和泥盆系所组成,枢纽向西南倾伏,向斜构造向西南开阔,向东北收敛,两翼地层平顶山山顶及其以北汇合形成内倾转折端,南东翼翼角较缓,西北翼翼角较陡,常见岩层倾角直立或倒转现象。2、狮子口倾伏背斜,与平顶山倾伏向斜东翼相连,核部高家边组广泛出露,两翼由坟头组,五通组组成,轴线走向

13、呈北东NE30方向展布,枢纽倾伏南西,倾伏角约20左右,两翼岩层在凤凰山汇合,构成向西南倾伏的外倾转折端,背斜向北东方向延伸,没入姚家山以北,在地表构成背斜谷地。3、炭井村倾伏向斜,与狮子口倾伏背斜的东翼相连,轴部经过炭井村呈北东NE30方向延伸,核部由二迭系上统龙潭组,石炭系、泥盆系地层构成,两翼产状亦表现出西陡东缓的现象,整个向斜向西南倾伏开口,向东北收敛,在地表构成向斜谷地。综上所述,本区褶皱形态连续完整,整体向巢湖倾伏,岩层出露较好,分布受褶皱构造控制,多呈M字形延伸展布,越靠西部褶皱的西北翼岩层产状变化越复杂,翼角越陡直,说明愈靠近西部挤压愈明显愈强烈,它反映了本区褶皱构造的形成,系

14、受区域性的南北扭动所产生的北西-南东向压力挤压的结果,且说明来自北西方向应力作用较大,造成北西侧变形一般较强于南东侧的现象。四、断裂构造本区断裂构造规模较小,纵向逆、冲断层不多,横向正断层,平移断层相对较为发育,横割褶曲,造成褶曲两翼地层发生错移,加宽变窄,缺失重复,角砾破碎带以及小型岩体侵入等与断层有关的标志。1、碾盘山一刀尖子一距嶂山正断层。2、扁井山南部马鞍山和金银洞北山距嶂山正断层:3、平顶山、姚家山及保举奄西北诸平移断层:4、马鞍山东坡和金银洞北山断层:五、地貌发育史本区根据上述资料研究分析,它经历过多次的海陆变迁,最后一次海洋环境是在距今两亿多年前的中生代三迭纪晚期,这时本区是一片

15、辽阔的海洋,海水较浅、气候温暖,浅海中沉积了很厚的石灰岩物质。同时,浅海生物也很繁盛,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无脊椎生物是头足类中的菊石,故古生物物学家又把三迭纪称为菊石时代。后来,地壳为上升,大约在一亿八千多万年以前,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强烈的运动,叫印支运动,在其影响下,本区早期沉积形成的岩层,发生了一次大变动,全部挤压褶皱,上升隆起,海水逐渐退去,结束了前期的海洋历史,开始了大陆环境的新时期,从此,大陆的剥蚀和堆积占据重要地位。从时空尺度来看,一个地区的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是受构造变动及其所形成的构造形态控制,及在此构造格架上经后期风化侵蚀和堆积作用的结果,本区自印支运动造成一系列轴线大致平行,走向

16、近北东方向的线形褶皱和断裂的构造形态,在其后期随着地壳上升,不断受风化侵蚀。侏罗纪至白垩纪时期发生的燕山运动,在本区主要表现为早期形成的地质构造,又受到一次断裂和岩浆侵入的影响,而在本区周围的低凹处,沿巢湖一带则接受了侏罗纪,白垩纪的巨厚陆相堆积。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在本区虽然表现为继续上升或间歇性的上升,并在各种外营力的雕塑作用下,逐渐发育形成今日山峦蜿蜓的低山丘陵的地貌景观。纵览全区地势,则明显反映受构造架格和地层岩性差异的控制,首先它表现在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倒置地形,如区内西侧的平顶山倾伏向斜,核部由三迭系灰岩、泥灰岩组成,其岩性相对较为坚硬,两侧为二迭系龙潭组和大

17、隆组煤系地层组成,岩性较软,经后期差异风化剥蚀,向斜核部三迭系灰岩凸起成山,在地貌上的构成向斜成山的倒置地形。另在狮子口的倾伏背斜,因轴部岩层遭受挤压拱起,张性节理发育,岩层破裂,抗风化强度减弱,利于风化剥蚀,当上覆五通组和坟头组的地层被剥蚀,下伏高家边组出露,因页岩更易被侵蚀,故在地貌上呈现地形与构造和岩性不合的背斜成谷的倒置地形,只有东侧的炭井村倾伏向斜,在地貌上呈现地形与构造、岩性相吻合,该向斜核部为二迭系上统龙潭组组成,岩性较之两翼地层为松软,抗风化性能差,则在地貌上形成构造与地形正负相一致和向斜谷之地形。其次,表现在岭谷相间,呈之字形并列延伸,区内五通组岩性坚硬,抗风化性强,多构成本

18、区的山脊和分水岭,高家边组和龙潭组岩性松软易于侵蚀,多分布于山麓谷地之中,这些岩层且受构造形态的制约,于区内多处重复出露,造成地形上岭谷并列,相间平行呈之字延伸,宏观上展布 颇有规律。概括来说,在地貌发育过程中,无论时间上或空间上,都是比较复杂的,但地质构造,变动是地貌基本格局的决定性因素,本区地貌发育过程及其特征,基本上与本区地质构造和岩性分布相呼应,正反映了上述客观发展规律的实际。第三部分 庐山实习资料地质、地貌部分一 自然地理条件简介: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以南13KM,、飞峙长江南岸,兀立鄱阳湖西北,自东南向西北绵延50余里,宽20余里,庐山山体面积300KM2,南北长,东西窄,山势东

19、南、西北陡峭,拔地千丈,东北、西南平缓,低落成丘。90余座山峰,状如九叠屏风,护卫着九江的北大门。中心区庐山北山牯岭,一座山城,地理坐标为:北纬29035,东经115059,地处中纬度偏南,属于亚热带湖盆地区的山地,最高峰汉阳峰1543米,高出附近平原约1400米。 庐山,乃江南名山之一,这里不仅有造型奇特的青峰翠峦,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奔雷堆雪的银泉飞瀑,钟灵毓秀的山林城市,吸引着中外游人,而且这里的地貌景观独特,质地内涵丰富多彩,同样吸引着众多的地质工作者前来考察,并且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1933年李四光教授在这里首先发现了我国东部地区冰川遗迹,1937年完成了他的“冰期之庐山”的名著。

20、从此,庐山成为我国研究冰川地形的典型区域之一。 由于庐山地区地层较为齐全,构造较为明显,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貌类型比较复杂,第四纪堆积物较为发育等丰富而集中的实习内容,有成为许多高校比较理想的地质、地貌的野外实习场所。二 庐山地质基础概况: 庐山地区处于江南背斜与下扬子凹陷的交接地带,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岩浆活动较强,混合岩化作用明显,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构造较明显。(一)岩性基础区内地层处三叠纪纪、侏罗纪外,其他地层均有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组成本区褶皱基底,主要分布在庐山南部,震旦纪、寒武纪分布于庐山北部与山麓地带,志留纪广泛出露于山麓外侧,泥盆纪至白垩纪发育不全,出露面积较小,而第四纪出露广

21、泛。由于实习路线主要在庐山北山地区,下面仅对北山地层的岩性基础做一介绍:庐山是一个由断层作用而上升的块状山,构成山岭的岩性很复杂,主要为震旦纪和五台纪的变质岩,仅在汉阳峰一带,有许多岩浆岩侵入体。在庐山北部地区,变质岩系以震旦纪南沱组地层为主。其又包括许多不同的岩层,主要有牯牛岭层砂岩、大月山粗砂岩、仰天坪页岩,匡顶板岩和片麻岩等。它们抵抗风化的能力差异很大,再加上褶曲的影响,因此造成了各种差别很大的地形,在庐山,岩性、构造对地形、地貌的影响,表现的特别清晰:1 牯牛岭层:主要分布于牯牛岭附近,包括上、中、下三个不同的岩层,即:上部女儿城硬砂岩,中部牯牛岭软砂岩,下部牯牛岭砂质页岩与千枚岩互层

22、。其中,女儿城砂岩较为坚硬,抗风化能力强,页岩和千枚岩则比较软弱,抗风化能力弱。在褶曲发育地带,女儿城砂岩往往由于较为坚硬突起成为山岭,页岩、千枚岩与软砂岩则被侵蚀成为次成谷地。2 大月山粗砂岩:主要在大月山、五老峰一带,多由粗粒石英、硅质胶结而成,非常坚硬。在庐山北山大多成为高大的山岭,悬崖峭壁。在五老峰一带,粗砂岩向西北倾斜约20多度,造成了显著的单面山地形,在东南一带,受断层的影响,为极高峻的悬崖。大月山粗砂岩和女儿城硬砂岩,由于构造运动的挤压,扭切作用,加之本身岩性较为坚硬,故节理非常发育,特别是垂直节理,凡是岩层倾斜较平的地方,常有桌状台地的出现,或被溪流切割成深邃的峡谷。3 仰天坪

23、页岩: 是一种破碎很强烈的砂质页岩,质地较软。在仰天坪以南,由于风化作用沿着岩体表面进行,常常表现为浑圆的馒头状孤丘,相对高度约3050M,与大月山粗砂岩组成的高大山岭有很大的区别。(二)地质构造:本区地质构造复杂,由于北部受到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的影响,南部受到东西向构造的制约,形成北东南西向的扭应力,致使本区由北东及北北东向构造比较发育。在庐山北部地区(实习的主要区域)以北东构造为主。1 褶皱构造:在庐山北部地区,褶皱构造发育十分明显,自西北向东南依次出现下列褶皱构造:A虎背岭背斜 B 大月山背斜C 五老峰背斜 D 牯牛岭向斜 E 七里冲向斜2 断裂构造:庐山地区基岩古老,在燕山运动前已

24、经刚化变硬,在燕山运动以及后期的构造运动中,主要表现为上升和断裂。由于地应力主要为NW方向的挤压、扭切,因而形成了NESW向两组断裂体系。庐山本身便是沿温泉和莲花洞大断层抬升而形成的地垒式的断块山,因而庐山断层地貌还是比较丰富,在庐山北山区域,主要有莲花洞正断层、好汉坡正断层、大月山正断层、温泉正断层等。三 庐山地貌特征及其发育:庐山耸立在江湖之滨,山体呈肾形,NESW向延伸,NE、SW侧平缓,WN、SE侧陡峭,山上较宽展,而外侧多断层深谷,周围是丘陵和江湖平原。今日庐山的地貌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断层)、岩性(变质岩)控制下,经过多次上升,剥蚀而成的。本区内各种地貌类型均有表现,如:构造地貌、

25、流水地貌、冰川地貌等。(一)构造地貌:庐山北段山体形状,山势起伏受到地质构造框架影响较大,地质构造基础奠定了庐山北山北段地貌的大体格局,同时,又由于长期外力作用的影响,使其构造地貌主要表现为“五岭四谷”的形态,见图件。自西北侧向东南侧,依次出现以下构造地貌形态:1 虎背岭背斜山(正地形) 2 牯岭次成山、女儿城次成山(负地形)3 大月山背斜山(正地形) 4 五老峰背斜山(正地形)5 西谷次成山 6 中谷次成谷:7 大校场次成谷 8 七里冲向斜谷(二)流水地貌:庐山在上升隆起之前,河流已经塑造了壮年期较为宽广的河谷,后来山体强烈抬升,河流急剧下切,溯源侵蚀速度加快,又重新塑造了河流横剖面的形态,

26、并导致了阶地、跌水、裂点的形成和河流袭夺现象的发生。庐山的流水地貌根据两级裂点的位置不同,可以把庐山北山分为三个地貌层次:第四纪以外多次断块上升,在庐山地貌发育上有很大的影响,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巨大的断层崖,山麓梯地和河谷上的多级裂点。在庐山地区有两级主要的裂点,高度分别为250300M,以及9001000M。第一层:低层,为山麓梯地、扇形地和河流阶地等第二层:中间层,为高丘陵和王家坡宽谷等第三层:高层,为山顶夷平面和壮年期地形等(三)冰川地貌:庐山及其周围地区,是否发生过冰川作用,有无冰川地貌的存在,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在此,仅仅根据李四光先生对庐山冰川地貌的研究,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27、:庐山冰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山上,主要有:A冰川:大月山西北坡的大凹冰斗B冰川槽谷:王家坡谷地、七里冲谷地、大校场谷地C储存冰川的冰窖:窑洼、东谷、庐林湖等D冰蚀地貌:含鄱岭刃脊,梨头尖角峰 此外还有悬谷、羊背石等分布。 庐山的冰渍地貌主要分布在山上东北部,以王家坡为代表,在谷地出口有三、四道前 ,被后来的冰水切割成断续的条带状,在王家坡谷地有侧积 的存在。 综上所述,庐山地形发育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山顶壮年期谷地的形成: 从大校场谷地等次成谷发育的情况来看,山顶河流似乎充分适应构造,表示地形发育已经至壮年期初期。在山顶区域,岭谷相对高度很小,坚硬岩石形成的山岭,高出其附近的谷地一般不

28、超过100多米,如大月山为庐山北山的最高峰之一,海拔1512M,但高出其西北侧的大校场谷地的上部也不超过150米,山小低缓,河谷曲折,完全是壮年期的景观。2 大断层发生,庐山剧烈上升:上升运动的时代大概在第三纪后期或第四纪初期,随着庐山的抬升,其东西的鄱阳湖发生沉降运动,庐山上升后,冰期就发生了。3 现代河流的下切: 随着庐山的剧烈上升,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迅速下切,开始造成谷深流急的幼年期峡谷。但在峡谷还未充分发育之前,冰期就已经发生了。庐山冰期的范围仅仅限于山上较高的地方,对于峡谷的发育基本没有阻碍。目前的峡谷大概是在大姑冰期以后所切割形成的,现代峡谷溯源侵蚀大概已经达到海拔1000米左右

29、的地方。1000米以上的壮年期谷地尚未被流水切割侵蚀破坏。庐山的奇险伟丽的风景,只要分布在现代峡谷范围内。第四部分 庐山土壤、植物部分一 土壤野外调查与研究的方法1、踏勘与访问 采取查访结合的方法,进行野外调查、访问,以便对整个调查区内的地质、地貌、植被、土壤和农业等有一个总的印象,以便了解当地有关改造自然和利用土壤方面的经验、教训。2、土壤剖面的设置和挖掘3、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研究4、土壤剖面的描述和样品,标本和采集。在野外土壤剖面的记载,应根据调查目的而记载不同的内容,一般按下面的调查记载来进行记载。5、土壤野外理化性质的测定6、土壤分类 、分布的野外研究二 主要土壤类型庐山的土壤特性

30、和分布概述如下1、红壤 广泛分布于山麓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坡积物。现以白鹿洞北海拔200米处马尾松林中花岗岩残积风化的母质上发育的红壤剖面为例:2、黄壤及山地黄壤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则分布在900(800)米以下地带,局部地带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混合岩及第四级风积物。3、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800(900)m,1200 mm地带的各种母质上,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4、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 m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

31、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5、山地草甸土这类土壤分布在大月山一带,现在由于利用,已逐渐减少。6、山地沼泽土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例如仰天、大校场一带。三 土壤垂直分布规律山地由于海拔的增加,土壤形成的生物、气候条件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致使形成的土壤类型的分布产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土壤垂直地带性规律。庐山土壤的垂直结构类型比较简单;海拔400 m以下的山麓及附近岗丘地区,广泛分布着纬度地带性的红壤和黄壤;海拔400-900(800)m,发育着一种具有明显富铝化的山地黄壤;海拔900(800)-1100(1200)m发育着既具有山地黄壤性质又具有山地棕壤特征的山地黄棕壤;海拔1200 m以上的地区,分布着山地棕壤,山地顶部形成山地草甸土;局部洼地,排水不良,生长喜湿植物形成山地沼泽土。四 庐山植被(一)庐山植被发育的自然条件庐山的形成经历了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山体是由不同的时代的岩石所组成的。庐山平地拔起,海拔高度大多在1000 m以上,岩层古老而复杂,土壤类型多种多样,有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山地沼泽土等。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气候区,因地势独特;山上山下气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